Ⅰ 黄远新的成果与奖励
1.马铃薯脱毒种薯苗体系构建,获2000年云阳县、西南农业大学科技推广先进个人专
2. 国家发明专属利“水稻花药表皮和花粉壁脂类沉积基因OsABCG15、重组表达载体和应用”(专利号CN201210063425.8),第2发明人
3. 国家发明专利“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启动子POsABCG15、重组表达载体和应用”(专利号CN201210063442.1),第6发明人

Ⅱ 李永舫的成果与奖励
1987年,“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吴浩青院士);
1993年,“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钱人元院士);
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5年,“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钱人元院士);
1998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05年,“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2年获美国化学会(ACS)高分子学术报告奖(2012 Macro Lecture Award);
2013年入选汤森路透评选的2012年度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在21位入选者中排名并列第二);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迄今已发表研究SCI论文40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刊物包括Nature Photonics、Acc.Chem. Res.、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Environ. Sci.、Chem. Mater、Chem. Commun.、Macromolecules、J. Mater.Chem.、.Polym. Chem 等。与吴浩青先生合著《电化学动力学》,另在10多部著作中写有与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部分章节。发表论文已被SCI他人引用11500余次,h-因子58。

Ⅲ 杨炳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共获得部抄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马铃薯薯条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2001年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马铃薯综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2005年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玉米籽实与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2010年度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合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受理发明专利3项。发明酶制剂静电喷雾添加方法ZL200410004746.6、一种真空冷冻干燥试验机20101013538.2、微波搅拌装置既具有该装置的微波冻干设备201010135271.X、一种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201010135306.X。

Ⅳ 金伟良的主要奖励及成果
从1982年开始从事结构工程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等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教育部、国家建设部、国家交通运输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等5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EI收录116篇,出版学术专著3本。以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奖励:
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排名第1,2008
2. 2008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海洋结构物可靠性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排名第1,2008
3.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2008
4. 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扣件式钢管支模承重脚手架施工风险分析与应用。排名第1,2007
5.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土建类实践教学大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排名第1,2009
6. 杭州市科技三等奖:环保节能型住宅新体系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排名第1,2008
7. 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沿海混凝土工程安全耐久性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排名第1,2006
8. 舟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舟山码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调查与分析。排名第2,2004
9. 河南省水利科技一等奖:中小流域设计洪水软件。排名第4,2004
10. 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排名第1,2004
11. 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高边坡稳定可靠性与支护结构优化及其工程应用。排名第2,2004
12. 2004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排名第2
13. 2004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强化土建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排名第1
14. 2004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构筑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排名第1
15. 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极端环境作用下海洋平台结构可靠性与安全评估。排名第1,2002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海洋平台结构可靠度与寿命评估(59895410-6-2),1998—200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振动舒适度的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研究(50278085),2003—2005.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氯盐侵蚀环境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50538070),2006—2009.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基于全寿命管理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理论(50811140088),2008-2010.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海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的相似方法(50811130215),2008-2009.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际会议(50810305066),2009.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基于全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础研究(50920105806),2010—2012.
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长距离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2001AA602022-1),2001—2005.
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沿海重大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试验方法与寿命评估技术(2006AA04Z422),2006—2008.
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浮体固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技术(2006AA09A109-5),2007—2008.
1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深水海管铺设工艺设计和计算分析技术研究(2006AA09A105-1),2006—2010.
12. 国家重点工程科技专项:杭州湾跨海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性能研究,2005—2008.
13. 浙江省科委重点项目:玉环浅海抗风浪网箱结构与养殖技术,1998—2000.
14. 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堤防工程安全耐久性的研究,2004—2006.
15. 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浙江沿海重大工程安全耐久性的关键技术研究,(2003C23024),2003—2005.
16.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港口与海岸工程混凝土防腐蚀关键技术与配套设备的开发应用(2006C13090),2007—2008.
17. 浙江省交通厅科技项目:舟山码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调查与分析,2002—2003.
18. 浙江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浙东沿海高桩码头结构调查和加固研究,2002—2004.
19. 浙江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浙江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调查与评估研究,2004—2005.
专利成果:
1. 2003SR2756:海底管线施工应力与状态设计分析程序「简称:UPDSAP」 V1.0,软著登字第007847号。2003
2. 2003SR2755:海洋平台结构可靠度分析程序「简称:STRAS」 V1.0,软著登字第007846。2003
3. 2003SR2191:海洋平台结构可靠度指标标定与敏度分析软件系统V1.0「简称:CASRA」,软著登字第007282号。2003
4. 2003SR2192:非线性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软件系统V1.0,软著登字第007283号。2003
5. 2007SR13624:钢质模板支架分析软件系统「简称:SCAS」 V1.0,软著登字第079619号。2007
6. 2007SR19512:海底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简称:SPIMS」 V1.1,软著登字第085507号。2007
7. 2007SR19513:海底管道健康检测系统「简称:HMSSR」 V1.1,软著登字第085508号。2007
8. 发明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超长微管真空灌浆的浆料(ZL200510060664.8),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发明人:粟京、金伟良、傅翼、张恩勇、韩杰。2007
9. 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步入式人工环境符合模拟耐久性试验装置(ZL 2007 2 0111807.8),浙江大学,发明人:金伟良、赵羽习

Ⅳ 黄荷凤的成果奖励
1. 2010年,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生殖技术创建,体系优化与临床推广应用,中华专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属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 2011年,不孕症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3. “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生殖技术创建、体系优化与临床推广应用”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十一五”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4. 2010年,阻断出生缺陷、促进子代健康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5. 2004年,辅助生殖技术基础和临床系列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6. 2007年,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症的研究,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7. 2001年,胚胎冻存复苏移植,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8. 1996年,辅助生育技术(试管婴儿,礼物婴儿),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Ⅵ 我要进职称了,有一个教育厅一等奖的成果,奖励种类上写的是“论文”,我的算是成果么
我的情况跟你一样,个人认为应该是不属于论文类,应该属于个人成果奖项
Ⅶ 我国政府承认的科技奖励有哪些
科技奖励法律制度
科技奖励法律制度是依法确立的奖励科学发明、发现、科技进步、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及其他科技成果的制度。
我国的科技奖励法律制度创立于50年代,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我国的科技奖励法律制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科技奖励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2)具有多层次性。我国的宪法、基本法中都有关于科技奖励的规定。如新宪法第20条规定:"国家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quot;。又如《民法通则》对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保护也做了原则规定。此外,还有大量的科技奖励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这样,我国的科技奖励法便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了多层次的法律体系。就奖励种类而论,包括发明奖、发现奖、科技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技术改进奖、"星火"奖、"丰收"奖。就奖励等级而论,是根据获奖主体在科技成果取得过程中的贡献大小及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程度等,区别对待,分设等级,形成奖励等级的多层次性。
(3)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为主。
科技奖励制度的意义在于:用法律手段维护发明创造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下面介绍国家的主要奖励制度。
自然科学奖励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建立的,对集体或个人阐明自然的现象、特性或规律,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给予奖励的制度。它具有以下特征:①从主体看,获奖者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②从客体来看,获奖项目必须是有关自然的科学发现;③从学术水平来看,自然科学奖的获奖项目必须是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
发明奖励制度是根据《发明奖励条例》建立的。这里的发明是指前所未有的、先进的、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重大科学技术新成就。
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制度是按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建立的。其适用范围包括:应用于建设的新科技成果;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在重大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的新技术;科技管理、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等新成果。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制度是根据《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设立的。用以鼓励职工积极提合理化建议,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内部活力。
"星火"奖励制度是根据《国家星火奖励办法》设立的。为了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广大农村科技进步,振兴地方经济。
"丰收"奖励制度是根据农牧渔业部发布的《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试行)》确立的。适用对象以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推广工作的单位、个人和基层从事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