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陕西省中医医院的医疗成果
在医疗方面医院担负着本省及邻省(市)患者及部分外宾的中医诊疗工作,回门诊量15.8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答3300余人次。门诊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40余个,并研制出疗效卓著的中药丸、散、膏、丹、片、胶囊、针剂等自产制剂130余种,如乙转灵、胃散灵、骨刺丸、接骨丹、展筋丹、热敷药、痰饮膏、新平消片、肝悦片、滋骨片、白癜康、银屑片、新生发丸、头痛宁、抗衰老片、小儿咳喘糖浆、遗尿灵、清热解毒口服液,凉血化瘀针剂、丹紫针剂、清热解毒针剂、复方人参注射液、扩管速注射液及脑压平注射液等,颇具盛名。在科研方面,共完成科研课题274项,获得科技成果奖11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4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 在教学方面,接收省内外进修实习人员100余人次,1996年被列为陕西中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广泛与世界各国互派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举办中国西安国际针灸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使中医走出国门,传及世界。

⑵ 如何完成中医的科研成果
根据现有的中医情况提出疑问,寻找解决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看看是否正确,就可以知道是否完成中医的科研成果。
⑶ 在中医中药研究方面,哪些科研成果使用辩证法
我国都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
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是真是假
中央来台专门报道过,
国家中医药管源理局,是监察管理机构,中立的地位
从来不推广\推荐任何项目.网站看了,不可信
我告诉你个:终极看病的医院, 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亚洲最大,国家办的)
医院的大夫就拥有世界级别的科学技术交流机会,关注世界最新发展动态,
重要的是花费不多 .
现在的药,万金油比较多,效果夸大,不管用,
⑸ 什么是中医药科技成果鉴定查新
很多说法的
⑹ 中医临床经验和枝术专长及成就咱样写
[参考格式,希来望能源帮上你忙]仅供参考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论述: 一年一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开始了,怎么样写好专业技术职称总结?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伤脑筋的问题,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特请一位长期从事职称改革工作的同志,谈一谈这个问题。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应该属于总结类的文章,与一般的总结类文章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特点,是职称评审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委评价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自己水平、能力、成果的展示,同时也是任职以来重要经验总结。总结写得好不好,影响到专家对你的评价,也会影响到自己能不能通过。所以写好专业技术总
⑺ 中医药治病的方法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你还了解哪些关于中医药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较大的成绩,有些成果,如针刺镇痛机理、骨折治疗、急版腹症治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权,近年来,更重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例如,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药或方剂的作用机制,用血液流变学方法研究瘀血和活血化瘀,用放射性核素研究经络,等等。有关肾虚、脾虚的研究,活血化瘀、扶正培本、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治则的研究,舌诊和脉诊的研究等方面,均已取得成果。在经络研究方面肯定了经络感传现象的存在,总结出感传规律,针刺镇痛得到了有力的科学论证。在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研究方面,已对15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出活性单体500余种,发现一批活性强的新结构成分,如青蒿素、棉酚、鹤草酚、靛玉红、丹参酮、联苯双脂等。其中,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抗疟药物史上继喹啉类药物后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对抗喹啉型疟疾、脑型疟疾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⑻ 自学成材的中医科学研究成果是否可以公开造福于众
可以先申请专利,民间发明有时候还是很厉害的.当然如楼下说的,弄个方子出来就没多大意版思了,现在国家对新权药的审批很严格,不是短时间和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各期,都要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其他的发明我见过几个:电子火罐 脉诊仪 我所说的专利指的是这类.
⑼ 中医成果就是这么出炉的,你们仔细读一下。
学中医,自然要到中医药大学。目前靠海的仅有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英语,翻译和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比较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内科学和妇科学,中医临床基础较强。
⑽ 中医成果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了吗
背部穴位入针,有效治疗哮喘,这一经典名方在分子细胞层面究竟有何机理?
北京时间2月8日下午,国际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转化医学》最新一期封面文章揭开谜底——前后历经约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抗哮喘靶标和针灸效应物质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他们不仅基于针灸临床率先发现全新的有效靶标
明确了体内一系列蛋白质反应
还找到能够模拟针刺效应的活性小分子
可转化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针灸药”
《科学》主审编辑专门为论文成果做了评论
认为这是一篇令人振奋、引发深思的创新力作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了解到,这是中国中医人第一次在《科学》专业子刊发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学工作,也是中国科学家验证的第一个支气管哮喘新靶标。

杨永清教授带领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