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的代表作

成果的代表作

发布时间:2021-07-21 00:06:28

❶ 黄永江的学术成果代表作

Y.J. Huang , J. Shen, J.F. Sun. Bulk metallic glasses: Smaller is softer.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0 (2007) 081919.
Y.J. Huang , J. Shen, Y.L. Chiu, J.J.J. Chen, J.F. Sun. Indentation creep of an Fe-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Intermetallics. 17 (2009) 190.
J. Shen, Y.J. Huang , J.F. Sun. Plasticity of a TiCu-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Effect of cooling rat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2 (2007) 3067.
Y.J. Huang , Y.L. Chiu, J. Shen, J.J.J. Chen, J.F. Sun. Indentation creep of a Ti-based metallic glas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24 (2009) 993.
Y.J. Huang , J. Shen, J.F. Sun, Z.F. Zhang. Enhanced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of a Ti-based metallic glass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498 (2008) 203.
Y.J. Huang , Y.L. Chiu, J. Shen, J.J.J. Chen, J.F. Sun. Nanoindentation study of a Ti-based metallic glas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8. doi:10.1016/j.jallcom.2008.12.074.
Y.J. Huang , J. Shen, J.F. Sun, X.B. Yu. A new Ti–Zr–Hf–Cu–Ni–Si–Sn bulk amorphous alloy with high glass-forming abilit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427 (2007) 171.
J.F. Sun, Y.J. Huang , J. Shen, G. Wang, D.G. McCartney. Superplastic formability of a Zr–Ti–Ni–Cu–Be bulk metallic glas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415 (2006) 198.
D.J. Wang, Y.J. Huang , J. Shen.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i-based glass-forming alloy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n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Y.J. Huang , J. Shen, J.F. Sun. Formation,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 42.5 Zr 7.5 Cu 40 Ni 5 Sn 5 bulk metallic glas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 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 51 (2008) 372.
Y.J. Huang , N.I. Tjahyono, J. Shen, Y.L. Chiu. Reverse plasticity in nanoindentation.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Symposium Proceedings. 1049 (2008) 1049-AA05-08.
Y.J. Huang , J.F. Sun, X. Yan, J. Shen.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Zr-Al-Ni-Cu-Nb bulk amorphous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37 (2008) 391.
孙剑飞 , 黄永江 , 邢大伟 , 颜鑫 , 王刚 , 沈军 . Zr-Cu-Ni-Ta-Al 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力学性能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36 (2007) 1153.
邢大伟 , 黄永江 , 沈军 , 杨黎 , 孙剑飞 . ZrCuNiAlTi 块体非晶合金的变温晶化行为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36 (2007) 1181.
Y.J. Sun, D.D. Qu, Y.J. Huang , X.S. Wei, K.-D. Liss, J. Shen. New Zr-Cu-Ni-Al bulk metallic glasses with superhigh glass-forming ability. Acta Materialia. 57 (2009) 1290.
孙亚娟,魏先顺, 黄永江 ,沈 军 . 稀土 Gd 掺杂对 Zr 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金属学报 . 45 (2009) 243.
孙亚娟,邢大伟, 黄永江 ,沈军 . 一种新的具有室温大塑性的 Zr 基块体非晶合金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38 (2009)54-58
G. Wang, J. Shen, J.F. Sun, Y.J. Huang , J. Zou, Z.P. Lu, Z.H. Stachurski, B.D. Zhou. Superplasticity and superplastic forming ability of a Zr-Ti-Ni-Cu-Be bulk metallic glass in the 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351 (2005) 209.
Q.J. Chen, J. Shen, H.B. Fan, J.F. Sun, Y.J. Huang , G.D. McCartney. Glass-forming ability of an iron-based alloy enhanced by Co addition and evaluated by a new criterio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2 (2005) 1736.
K.X. Liu, W.D. Liu, J.T. Wang, H.H. Yan, X.J. Li, Y.J. Huang , X.S. Wei, J. Shen. Atomic-scale bonding of bulk metallic glass to crystalline aluminu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3 (2008) 081918.
D.W. Xing, J. Shen, L.Y. Zhang, J.F. Sun, X.D. Wang, Y.J. Huang , P.K. Liaw. Evolution of the primary crystals and the amorphous matrix following annealing of a bulk Zr 56.6 Cu 17.3 Ni 12.5 Al 9.6 Ti 4 metallic glas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8. doi:10.1016/j.msea.2008.12.043.
D.W. Xing, J. Shen, L.Y. Zhang, J.F. Sun, X.D. Wang, H. Wang, Y.J. Huang , P.K. Liaw. Investigation of Precipitation Phases in As-cast Wedge Ingot of Bulk Amorphous Zr 56.6 Cu 17.3 Ni 12.5 Al 9.6 Ti 4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9) doi:10.1016/j.jallcom.2009.03.024

❷ 古典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诗艺》则是古罗马时期文艺理论上的最高成就,被古典主义文学视为经典。
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其史诗《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维吉尔出生于农民家庭,其抒情诗充满浪漫的田园风光。

❸ 王安建的代表性成果、著作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8.能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质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王高尚等著.2002.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地震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 李树勋, 曲亚军等.1996.脉状金矿地质与成因.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春.
王安建等.1996.五台山太古宙地质与金矿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春.
张秋生等著.1991.冀东金厂峪地区高级变质区地质与金矿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地质出版社, 北京.
张秋生等著.1988.辽东半岛早期地壳与矿床(第十一章).地质出版社, 北京.
傅志寰主编.1988.破解瓶颈制约推进科学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北京.
王安建.1998.汇聚型板块构造边缘流体活动与成矿研究回顾.《当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陈毓川主编, 83~89.地震出版社, 北京.
Wang Anjian, Peng Qiming and Martin R Palmer.1998.Salt Dome-Controlled sulphide precipitation of paleoproterozoic Fe-Cu sulphide Deposits, Eastern Liaoning, Northeastern China.Economic Geology, 93(1):1~14.
Wang Anjian and Peng Qiming.1994.The origin of the foliations and tectonic style in the 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China.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 10(3/4):205~215.
Wang Anjian, Ma Zhihong and Peng Qiming.1993.The “Φ”shaped structure:--A new exploration model for veined gold (silver) deposits.Resources Geology, special issue, (16):183~194.
Wang Anjian.1992.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Sodium-charnockitic Gneisses, Eastern Hebei Province,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 5(3):239~258.
Gunter Strubel, Anjian Wang und Shibing Dai.1997.Zerfall Und konservierung der Yungang Grotten.Spiegel der Forschung 13, Jahrgang, (1):2~6.
王安建.1982.鞍山东南部早元古代变质块状硫铁矿床的形成条件及成矿模式.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47~64.
王安建.1986.金矿源岩研究与判定.地质找矿论丛, 1(3):29~38.
王安建.1988.古老地壳内部脉状金矿床的形成模式——以冀东地区金矿为例.矿床地质, 7(4):16~26.
王安建.1990.热液型金矿伴生脉岩系研究及其意义.黄金, 11(10):1~9.
王安建.1991.冀东太古宙结晶基底区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区域地质(地质通报), (4):323~334, 365.
王安建.1991.论冀东地区太古宙迁西群的解体.中国区域地质(地质通报), (1):60~67.
王安建.1992.冀东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地质学报, 66(1):15~34.
王安建, 王微.1992.冀东上营地区长河沿岸角闪斜长片麻岩与紫苏花岗闪长岩的关系及其成因.岩石学报, 8(1):50~60.
王安建, 马志红.1993.φ形构造——脉状金(银)矿床的一种新勘查模式.地质与勘探, 29(10):5~12.
王安建, 马志红, 周永娴, 李明泽.1993.晋东北地区义兴寨金矿综合找矿模型.地质找矿论丛, 8(2):1~15.
王安建, 许虹.1995.脉状金矿成因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与环境), (3):10~13.
王安建, 许虹.1995.脉状金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矿产与地质, 9(6):493~498.
王安建, 许虹.1996.脉状金矿成矿流体研究:现状与进展.矿物岩石, 16(3):98~103.
王安建, 金巍, 孙丰月, 银剑钊.1997.流体研究与找矿预测.矿床地质, 16(3):278~288.
王安建, 高兰, 闫升好, 胡传久.1998.大水式金矿床成因及分布规律探讨-一种成因与古风化壳有关的金矿床系列.矿床地质(sup.), 17:267~270.
王安建, 肖克炎, 王全明.1999.国土资源评价若干构想——以矿产资源评价为例.中国地质, (6):4~6, 29.
王安建, 侯增谦, 李晓波, 施俊法, 王学求.2000.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地质, (1):30~33.
王安建, 王高尚.200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对矿业城市调查研究方法的思考.资源·产业, (11):23~25.
王安建, 高兰, 刘俊来, 曹殿华, 修群业, 范世家.2007.论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地质学报, 81(7):891~897.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 王高尚, 管烨, 修群业, 刘俊来.2009.论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地质学报, 83(1):43~54.
王安建, 曹殿华, 高兰等.2009.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若干问题探讨.地质学报, 83(10):1365-1375.

❹ 刘晓亚的代表性成果

获奖
1)香兰素有机废料综合处理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2005)
2)以人为本培养特色型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05)
3)具有工科特色的综合化学实验的研究与实践,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04)
4)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
5)江南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
6)无锡市三八红旗手(2001)
7)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0)

发表论文及专利
SCI收录论文清单 (近5年)
1)Liu Xiaoya, Wu Jun, Adi Eisenberg, Effects of Random Copolymer of Poly(styrene-co-methacrylic acid) on the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 of Poly(styrene-b-acrylic acid), Langmiur, 2006, 22, 1.
2)Cheng Yang, Bo Meng, Mingqing Chen, Xiaoya Liu, Yufei Hua, Zhongbin Ni,Laser-light-scattering study of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waxy corn amylopectin in dilute aqueous solution,Carbohydrate Polymers,2006,64,190–196
3)Wei Yang, Tatsuo Kaneko, Xiao-Ya Liu, Ming-Qing Chen, Mitsuru Akashi, Bulk Synthesis of Poly(tert-butyl methacrylate) Long Macromonomerwith Narrow Distribution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nd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Chemstry Letters, 2006, 35, No.2: 222~223
4)Sun Chao,Song Xiaoqing,Yang Chen,Liu Xiaoya,Chen Mingqing,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and Methacrylic Acid, Journals of application of polymers science, 2006,
5)Liu Xiaoya,Wu Jun,Adi Eisenberg, Bowl-Shaped Aggregates from the Self-Assembly of an Amphiphilic Random Copolymer of Poly(styrene-co-methacrylic acid), Macromolecules, 2005, 38, 16。
6)Ming-Qing CHEN, Kun ZHANG, Tatsuo KANEKO, Xiao-Ya LIU, Jie CAI, and Mitsuru AKASHI, Solvent-sensitive Nanospheres Prepared by the Self-organization of Polymerizing Hydrophilic Graft Chain Copolymers, Polym. J, 2005,37(2):118-125
7)Ming-Qing CHEN, Yan-Hua Yuan, Xiao-Ya Liu, Cheng Yang, Kaneko Tatsuo and Akashi Mitsuru, Thermosensitive Particles with ununsual morphology prepared by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高等学校化学研究,2005, 21(6), 740-742
8)Donglei Xi, Cheng Yang, Xiaoya Liu, Mingqing Chen, Chao Sun, Yulan Xu,Graft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n Soy Protein Isolate,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5,98, 1457–1461
9)华慢,杨伟,薛桥,陈明清,刘晓亚,杨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b-PMAA的合成与胶束化行为研究,化学学报,2005,63(7):631-636
10) 张坤,倪忠斌,陈明清,蔡杰,刘晓亚,杨成,醇/水介质对大分子单体与BMA分散共聚反应的影响,高分子学报,2005,3:333-338
11)陈明清,张明,张坤,刘晓亚,杨成,PAm-g-PMAA亲水性聚合物微球的合成,高分子学报,2004,No5:673-677。
12) 华蔓,陈明清,刘晓亚,杨成,ATRP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4,No5:645-649
13) 陈明清,刘晓亚,杨成,明石满,PEG接枝PAN/PS高分子颗粒的形态控制研究,化学学报,2004,62(6):615-619
14) 施冬健,刘晓亚,陈明清,杨成,顾正彪,相飞,光敏性无规-类接枝双亲聚合物的合成与自组装行为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4,No.4,600~604
15)Ming Qing CHEN, Yu CHEN, Tatsuo KANEKO, Xiao Ya LIU, Yang CHENG, Mitsuru AKASHI, Pb2+ Specific Adsorption/Desorption onto Core-Corona Type Polymeric Nanospheres Bearing Special Anionic Azo-Chromophore, Polymer Journal, 2003, Vol.35, No.8: 688~690
16)Ming Qing Chen, Tatsuo Kaneko, Ming Zhang, Xiao-Ya Liu, Kang Wu, Mitsuru Akashi, Preparation of uniform nanospheres with a hydrophilic core and a hydrophobic corona by the macromonomer method,Chem Lett, 2003, 32(12):1138
17)CHEN Mingqing, LIU Xiaoya, YANG Cheng, AKASHI Mitsuru,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ic microspheres having isotactic poly(methacrylic acid) on their surfaces,Chemistry Research of Chinese University,2002,18,61~64
18)陈明清,刘晓亚,杨成,明石满,特殊形态接枝高分子颗粒的合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9~11
19)Xiaoya Liu, Ming Jiang, Shuli Yang, Mingqing Chen, Daoyong Chen, Cheng Yang, and Kang Wu, Micelles and Hollow Nanospheres Based on e-Caprolactone-ContainingP olymers in Aqueous,Angew. Chem., 2002, 114(16), 3074~3077
20)陈明清,刘晓亚,杨成,陈春浩,明石满, 分散共聚法制备特殊形态高分子微球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2,No5,628~631
21)陈明清,陈瑜,刘晓亚,杨成,明石满,热敏性聚(N-乙烯基异丁酰胺)接枝高分子微球的合成,高分子学报,2002,No4,447~451
EI收录论文清单
1) 邰晓曦,陈明清,李在均,刘晓亚,杨成,倪忠斌,功能化聚议席胺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功能材料,2005,36(9):1368
2) 袁燕华,陈明清,刘晓亚,倪忠斌,聚合反应条件对颗粒形态与粒径影响的研究,功能材料,2005,36(1):153-156,EI收录。
3) 陈瑜,刘晓亚,倪忠斌,杨成,李在均,陈明清,PNVA-g-PSt微球的功能化与离子吸附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21(4):304-310
4)袁燕华,陈明清,刘晓亚,杨成,倪忠斌,PNIPAAm接枝PAN/PSt热敏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5):71-74
5) 姚尚风,张茜,郭晓,陈明清,刘晓亚,杨成,表面含氯型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石油化工,2005,34,1194
注:不含同时被SCI收录的论文
专利成果
1) 一种水性光敏树脂组成物的制备与应用,排名第一
2) 阳离子光引发剂羟基烷氧取代基二苯基碘翁盐及制备方法,,排名第一
3) 以工业有机废料为原料生产的耐水防腐或建筑防水油膏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03112863.7,排名第一
4) 一种综合处理香兰素废料及有机粘稠废料的方法,专利号ZL02112542.2,排名第一
5) 一种分离、检测重金属离子的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与应用,ZL02148580.1,排名第二
6) 一种亲水核/亲或疏水壳功能高分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相应的微球产品和应用,申请号031582176,排名第二
7) 香兰素有机废料综合处理,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2001),国际先进,排名第一
8) UV光固化塑料丝印油墨,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2001),国内领先,排名第一

❺ 王健的主要科研成果与代表作

《文书学》(21世纪全国统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创新与拓展——档案管理e化之路》(专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电子时代机构核心信息资源管理》(专著,国家社科项目成果),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北京市精品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电子政务教程》(电子政务系列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关于档案数字化化优化模式的探讨,档案学通讯,2007.1
论国际交流与教学科研之互动,档案学通讯,2006.6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文件管理风险探析(合作),中国行政管理,2005.4
从《联邦登记》看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合作),中国档案,2004.2
电子政务建设的功能缺失与隐患(合作),中国人民大学《问题与思路》,2003.8
透视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定位、实质与社会背景,北京档案,2003.10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及系统建设盲点研究,办公自动化,2002.12
Dancing with byte: Archival study in E-age in China,ICA/SAE,2002.8

❻ 鲁锐的科研成果代表作

1、专著《黑龙江居民消费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3月版。被相关报纸和杂志予以介绍,并获得了好评。
2、论文《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识与反思》1998年5期《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年2期被《新华文摘》转摘,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3、论文《广东和黑龙江下岗再就业原因比较》2002年5期《学习与探索》。
4、论文《新时期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获黑龙江青少年学会会议论文一等奖。
5、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其中包括调查报告《我省少数民族生活质量报告》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得宋法棠等省里几位主要领导的好评,同时在全省社科评奖中被评为二等奖 。
6、主持完成的课题《黑龙江农村免税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得到副省长申立国的批示。《新华社每日电讯》、《黑龙江日报》等报刊对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予以介绍。同时,《新华网》、《新浪网》、《黑龙江农业网》等多家网站也转载了上述报刊的报道。

❼ 周晔的成就、代表作

周晔,1926年5月生于西门,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是鲁迅的侄女,也就是周建人(鲁迅三弟)和王蕴华的大女儿。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课本。现被编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二篇课文。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❽ 陈建春的研究成果与著作个人代表作获奖情况

负责或参加了《双基地雷达体制研究》、《双基地雷达数字波束形成器》、《超高速单片FFT处理技术》、《K100火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Z14多功能自适应数字信号处理机》、《ZD12制导站信号处理机》等近20项纵向和横向科研任务,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00万元。这些项目中,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另有多项获得陕西省教委、省电子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部门颁发的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电子学报》、《电子科学学刊》等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❾ 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书是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哈达门沟和金厂沟梁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金矿床进行重点解剖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测试,综合分析研究相结合,查明典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代,进行成矿机制分析。在单个矿床解剖的基础上,对两个典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本书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成岩(矿)时代方面

通过精确的成岩(矿)年龄测定,在哈达门沟金矿区,获得沙德盖岩体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1.6±2.1 Ma,西沙德盖岩体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2.9±0.82 Ma;获得哈达门沟金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86.6±6.1 Ma,金成矿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早泥盆世;矿区北部西沙德盖钼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6.4±3.3 Ma,钼矿床形成于三叠纪。在金厂沟梁金矿区,获得对面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加权平均年龄140.86±0.71 Ma~142.65±0.44 Ma,对面沟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138.7±1.2 Ma,西台子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26.8±0.87 Ma,金厂沟梁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58.6±1.6 Ma~261.61±0.94 Ma,矿区石英斑岩脉锆石LA-ICP MS谐和年龄为154.68±0.45 Ma。与矿脉相互穿插的黑云粗安斑岩锆石LA-ICP 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1.7±1.1 Ma,接近或略早于成矿年龄,矿区南部对面沟铜钼矿化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131.45±0.93 Ma,西矿区深部钼矿化石英脉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44.7±2.5 Ma,加权平均年龄243.5±1.3 Ma。

2.稳定同位素方面

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矿区δ34S变化于-21.7‰~5.4‰之间,极差为27.1‰,说明硫来源的复杂性,平均值为-10.6‰,表现出亏损重硫的特点,结合区内变质岩中黄铁矿的δ34S值,认为这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为一套孔兹岩系,本身富32S,哈达门沟成矿流体中硫继承了这套太古宙地层中硫的同位素特点,并混有深部含矿流体的硫,所以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流体和变质地层。金厂沟梁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于-2.8‰~-0.6‰之间,极差为2.2‰,平均值为-1.61‰,长皋沟金矿区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于-1.5‰~1.2‰之间,极差为2.7‰,平均值为-0.15‰,二道沟金矿区含金硫化物δ34S变化于-0.7‰~2.3‰之间,极差为3‰,平均值为-0.08‰,三者硫同位素组成相似,极差范围小,均集中在0值附近,具有深源硫的特点。

铅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计算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等,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铅不是在单一的铀、钍-铅系统中演化的,而是多阶段的,铅同位素的组成并非是正常铅,而是混合铅。在铅构造模式图上,哈达门沟矿石铅同位素投点比较分散,表明哈达门沟金矿床铅来源的复杂性。金厂沟梁、二道沟、常皋沟三个矿区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单阶段模式年龄,Th/U比值、μ值等一系列参数均相似,说明它们成矿作用有着相同的过程。参数变化范围很小,说明铅来源单一。在铅构造模式图上,铅同位素数据主要投在地幔铅演化曲线和下地壳铅演化曲线之间,反映了铅的来源主要为地幔和下地壳。

氢-氧同位素组成:哈达门沟金矿脉的δ18O‰在3.80‰~5.20‰之间,平均4.49‰,柳坝沟金矿脉δ18O‰在4.22‰~4.32‰之间,平均4.27‰,将结果投入δ18OH-δD图上,投影点均落在原生岩浆水及变质水附近,说明哈达门沟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水和部分变质热液,后期有天水的混入。金厂沟梁金矿脉的δ18O‰在2.2‰~7.8‰之间,平均4.9‰,δD为-108‰~62.4‰,平均-86‰,二道沟金矿脉δ18O‰在7.4‰~7.9‰之间,平均7.6‰,δD为-110.9‰~-97.8‰,平均103.1‰,长皋沟金矿脉样仅有一件,δ18O‰为7.7‰,δD为-81.3‰,将结果投入δ18O-δD图上,三个矿区投影点均落在原生岩浆水及下方,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有部分天水混入,有1个样品投入变质水范围,说明流体继承了变质流体的性质。

3.流体包裹体方面

哈达门沟金矿石英脉成矿温度在160~300℃范围内,成矿温度集中在200~280℃之间,平均236℃;盐度集中分布在5%~15%NaCleq之间,平均盐度9.80%NaCleq;密度为0.75~1.15g/cm3,主要集中在0.75~0.85 g/cm3之间,平均0.86 g/cm3;成矿压力(平均值)为(139~366)×105 Pa,平均253×105 Pa,对应静岩深度为0.515~1.354 km,平均0.96 km,静水深度为1.39~3.66 km,平均2.53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其次为N2,O2,含微量的CH4、C2H6、C2H2和C2H4等;液相组分阴离子以Cl-和 为主,还有少量的 和F-,微量Br-;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Na>K,含少量Mg2+

金厂沟梁含金石英脉成矿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80℃,集中在240℃~340℃之间,平均294℃;盐度范围为0.18%~8.81%NaCleq,平均盐度3.79%NaCleq;密度为0.58~0.90g/cm3,主要集中在0.65~0.85g/cm3之间,平均0.75g/cm3;成矿压力为(170~986)×105 Pa,平均705×105Pa,对应静岩深度为(0.63~3.65)km,平均2.61 km,静水深度为1.70~9.86 km,平均7.05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中均以H2O和CO2为主,其次为N2,O2;液相组分中阴离子以Cl-和 为主,少量 和F-,微量Br-;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少量Mg2+。对面沟铜钼矿754中段含矿石英脉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94℃~424℃,平均315℃,盐度5.41%~38.16%NaCleq,平均23.44%NaCleq,密度0.76~1.00 g/cm3,平均0.88 g/cm3。对面沟铜钼矿床成矿压力为(162.79~1189.42)×105 Pa,平均628×105 Pa,换算成相应的深度,静水深度为1.63~11.89 km,平均6.28km,静岩深度为0.60~4.41 km,平均2.32 km。早期钼矿化石英脉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315℃~393℃,平均356℃,盐度范围为1.74%~11.58%NaCleq,平均值5.30%NaCleq,密度在0.56~0.82g/cm3之间,平均0.66g/cm3。钼矿化石英脉成矿压力为(865.99~1027.85)×105 Pa,平均943×105 Pa,换算成相应的深度,静水深度为8.66~10.28 km,平均9.43 km,静岩深度为3.21~3.81 km,平均3.49 km。

4.成矿机制方面

哈达门沟金矿床形成机制:在泥盆纪早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种伸展背景引发山前大断裂的活动,深部富钾含矿流体沿山前大断裂上升,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金等成矿元素,在大断裂的次级断裂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而形成这种金钼组合型的矿床,后期有经受海西晚期-印支期多次热液活动的叠加和改造,表现出本区成矿年龄多样性的特点。

金厂沟梁金矿床形成机制:燕山晚期,中国东部发生过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作用,这种减薄作用的结果可以导致陆壳,尤其是下地壳的重熔活化,发生了强烈的岩浆作用,并且导致壳-幔物质发生大比例混合,形成对面沟花岗闪长岩浆,在侵入过程中,从深部带来丰富的成矿物质,在岩浆期后,深部含矿流体的大量积聚,在岩浆热和流体压力驱动下,小部分进入先成岩体断裂,迁移富集沉淀成矿,如长皋沟金矿的形成;其余大量含矿流体,与地下水、变质水混合,并在运移过程中萃取高丰度变质岩及部分火山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物化条件改变,在合适空间发生沉淀成矿,最终形成现今这样的矿床,如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床。

哈达门沟金矿床和金厂沟梁金矿床分别代表华北克拉通不同演化阶段,不同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其中哈达门沟金矿床代表华北克拉通与古亚洲洋相互作用的产物,而金厂沟梁代表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❿ 明代小说成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文学风格

明代小说,这类小说有两种发展倾向,形成两种形式。一种讲史小说的形式是历史演义.。以《三国志演义》为代表。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大体上能反映出这类小说的面貌。《三国志演义》原题《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从现存元刊讲史话本《三分事略》和《三国志平话》看,平话为《三国志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基础。罗贯中参酌正史,又广采民间传说,完成了这部宏篇巨制。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始末,但它所概括的却是长时期封建社会生活特别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生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三国志演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和反动本质。《三国志演义》以描写军事斗争为主,同时又穿插结合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它通过鲜明生动的生活场景所概括的斗争经验,可供后人借鉴。《三国志演义》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反映了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包括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天下归仁”的思想,以及宋元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意识等。《三国志演义》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创造了像曹操、关羽、诸葛亮、张飞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三国志演义》又长于描写战争。既有宏伟壮阔的场面,又有人物活动的生动刻画。虚实配合,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数量不少。差不多从远古传说的虞夏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者如《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但大多模仿《三国志演义》而思想艺术不高。

另一种讲史小说的形式是英雄传奇。这一形式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亦取材于史事,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不拘牵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即鲁迅所称“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以《水浒传》为代表。《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宋江起义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史载不详。《水浒传》在宋元讲史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饰敷演,虚构成分比《三国志演义》为多。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发生、发展到受招安、溃灭的全过程,作者以极其鲜明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烈地歌颂英雄的高贵品质和反抗精神,真实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发生的重要社会根源。但是小说在描写了梁山英雄大聚义以后,又写了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直至最后覆亡的悲剧结局,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思想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忠君观念,对《水浒传》有明显的影响。它的批判矛头虽然触及到整个黑暗的封建统治网,但鞭挞的对象却主要是贪官和蒙蔽皇帝的奸贼。但悲剧的结局仍然体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奸险残酷罪恶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明代还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作品,思想艺术成就均高出于同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所写大多有一定的史实依据,但内容则主要采自民间传说,着重于英雄事迹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较有影响者为万历间熊大木著的《北宋志传》,内容演述宋初杨家将抵抗契丹的故事,塑造了众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其中尤以英姿飒爽的穆桂英为人所喜爱。熊大木还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描写岳飞故事,郭勋的《皇明英烈传》(一题《云合奇踪》)演明代开国史事而着意于宣扬郭氏祖宗郭英之功业,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写乱世英雄秦琼等,都在一个时期内对民间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类就是 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显然受到宗教的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在明中叶以后,封建统治者一面穷奢极欲,一面求仙访道,信奉佛教,企求长生不老。》。《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作者吴承恩从小爱好奇闻异事,创作时融进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认识。《西游记》充满大胆奇异的幻想,情节生动惊险,引人入胜;语言诙谐,机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明中叶以后产生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

还有就是世俗小说,这类小说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多写家庭生活,且“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作者不详,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序刊“词话”本署兰陵笑笑生著。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对明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作了真实细腻的刻画。人物众多,反映了当时城镇生活的广阔画面,不少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书中反映地主官僚阶级肉欲放纵的生活,颇多秽亵描写,不堪入目。《金瓶梅》开始摆脱历史故事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对平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金瓶梅》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传为与《金瓶梅》同出一手的《玉娇丽》(已佚)及成书于明末的西周生著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郎才女貌,一见倾心,私订终身,然后经过一段曲折,以大团圆的喜剧结束。思想艺术大都极平庸低下。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平山冷燕》等属于这一类。
明末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这是明后期社会腐败、政治黑暗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及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传》等,歌颂了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钟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这类小说一般都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而人物形象则大多缺少个性,艺术上比较粗糙,且多夹杂神鬼迷信描写,并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明代还有比较著名的是白话短篇小说,如“三言二拍”,即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初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每集收话本40篇。包括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两部分。明末凌濛初仿“三言”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则基本上是凌氏创作的拟话本。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面。其中爱情婚姻题材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了对爱情婚姻自主要求的肯定和对封建礼教及门第观念的批判,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乐小舍拚生觅偶》、《玉堂春落难逢夫》等。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观念。谴责薄幸男子也是这类小说表现的重要内容。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是明代拟话本的一个重要主题。描写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生活与思想的作品,显示了明代拟话本新的思想特色,比如歌颂小商人的勤劳诚实、互相帮助的友情以及对发财致富的追求等。这是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和在社会上活跃的表现,是明中叶以后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三言”、“二拍”中的拟话本,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张皇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了相当数量。拟话本在艺术上大体保持了话本小说的特色,如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完整、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都趋于丰富细腻,篇幅也明显增长;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地逊于话本小说。
除“三言”、“二拍”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成就都不高。如鲁迅所指出的:“明人拟作末流,乃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中国小说史略》)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文笔生动,形象鲜明,于人情世态的描绘中,呈现出封建社会生活大量不合情理的事物。

文中有相关的背景,一般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等等。。。

阅读全文

与成果的代表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