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念佛成果

念佛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20 16:53:57

1. 学佛的人只靠念佛或开悟就能成就吗为什么

不能,在末法时期,宣传净土宗法门的人很多,说念佛法门最清净、最方便,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到极乐;有的人说禅宗法门最厉害,什么顿悟、开悟,钻研个什么话题、观想光点等就可开悟的...等等这类说法,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为什么?想必很多人都不理解。如果只靠念佛或开悟就能成就,那么释迦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拿来干什么?佛说的戒律拿来干什么?为什么要我们修十善、四无量心、忍辱等等,还要我们守戒律?而且六度万行还要广修?出家比丘、比丘尼要受戒、持戒?时时刻刻都要我们修正自我的行为?难道释迦佛陀、观音菩萨等十方诸佛不慈悲吗?愿意看我们受苦吗?不——佛陀是大慈大悲、无私利他的无上正等正觉,无时无刻不慈悲众生!佛菩萨知道众生需要这些法才能转换因果、积累善业的功德、推迟恶果的成熟,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无明业力:黑业、白业、不黑不白的业力随时都在缠着你!一上座的时间不是昏沉就是睡眠、要么就散乱、东想西想!会乱的!更何况临命终时,四大分解,八苦交加,一口气上不来的时间,你保证自己能够一心不乱的念佛号吗?你会心慌!自己就可以压住嘴巴鼻子不出气试试几分钟,看看能不能一心不乱嘛!?
念佛是建立在——修行、守戒、大慈大悲、仁慈、不犯戒、忠厚等基础上的。要从因果入手,不种下成就解脱的因,连世间上的好人都称不上,法也是不正宗的、没有完整的修法方法,是不可能结成佛的果的!行必须修好,法也必须修好;而且法的起用是在行的基础上的!
还有些人提出什么“人间净土”,人间哪里有净土?净土是什么你知道吗?人间没有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没有来去自如、心想事成,没有腾云驾雾等等等等。人间有什么:有劳动、工作、辛苦、斗争、生病了要去医院、医院有医生、护士等等,无常来临就要死,哪里有什么净土嘛?打个比喻:若想从中国去华盛顿、伦敦等地方不还是要坐飞机吗!
人间就是人间,娑婆世界,五浊恶世!
真正的佛法掌握在真正的大圣者手里!佛法是真实的,而不是空洞的论学。空洞的理论要学,但不是能解决生死问题的!
建议大家恭闻最新的法音《说只靠念佛或开悟就成就,这是诽谤释迦牟尼佛不慈悲!》以及恭看《学佛》一书,更深入经藏义理!
净土法门是不是单纯的一句“阿弥陀佛”?所谓一心不乱、你在念佛号的时候,是念数字还是佛号?念的时候六根是否还是对尘境?心是否不乱?还是被四大障碍障着?你有这些问题出现吗?你想解决吗?
快看看真正的念佛法门吧:《预知坐化安详往生净土》

2. 历史上活着念阿弥陀佛最高成就多大果位

成佛!念佛成佛!
释迦牟尼佛就是念佛成佛的。

净空法师法语: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悉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1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明白地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2 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说,他老人家自己是念阿弥陀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3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讲这桩事。可见得蕅益大师说这个话,真的是有根据的。
4 有很多人《阿弥陀经》念得滚瓜烂熟,假如碰到一个人问他:“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他就呆着,不知道!哪里晓得他老人家成佛的法门,就在《弥陀经》这一句,可见得我们天天念经,是有口无心!
5 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他所有宗派法门你都不要修了。为什么?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方法成佛的,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佛的。我不修这个方法,我还会修别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
6 蕅益大师真的对我们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们点破,我们怎么能知道?说老实话,《弥陀经》我也念了几十年,也不晓得佛是怎么成佛的,读了大师的要解,这才恍然大悟。
7 等觉菩萨用这个方法成佛,大家相信,如果说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用这个方法也一样能成佛,大家就摇头了,不相信了。这是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
8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万缘放下;真的放下了,其他的什么都不搞了。古来有许多真正彻底明了的人,他在一生修行当中所表现的,就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声“阿弥陀佛”,其他的都舍弃了。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
(文摘恭录—无量寿经(第二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12-02 )
【弥陀要解云】
这是蕅益大师说的。

【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这一句话是蕅益大师的发明,为什么?蕅益大师以前的人,从来未曾说过。仔细去查经,他讲得一点都不错,他有依据的,不是随便说的,是事实。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什么佛成佛的?念阿弥陀佛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做了样子给我们看。
「五浊恶世」,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之法,佛法的修学目标就是这一句。这一句里面,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阶段,从下面看,「三菩提」翻作正觉,「三藐三菩提」翻作正等正觉,再加个「阿耨多罗」,阿耨多罗翻成无上,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你证得了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是一个学位的名称,你拿到正觉了。如果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觉,那就给你加一个菩萨,你叫菩萨了。你要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作佛陀了。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佛、菩萨、罗汉是学位的名称。这是说佛在五浊恶世成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浊是染污,恶是恶业,是指我们现前的大众。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这几句话很重要。换句话说,念佛成佛这个法门是诸佛如来他们所修行的境界;除佛以外,从菩萨以下,菩萨、缘觉、声闻,下面是六道,这合起来叫九法界众生。这一个法门,只有佛与佛才能清楚,才能完全了解,而不是包括菩萨在内的;都不能够完全理解的,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九界众生没有办法理解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深广。不要看这个经典好像不多,分量很少,就是这一部《阿弥陀经》,它内容之深广,连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理解。他不能理解,他怎么会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
诸大菩萨都不能理解,都不能相信,那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为什么我们会理解,这不就奇怪了吗?这里说「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我们今天能信能解,可见得不是自力。这个力量从哪里来的?这个力量是诸佛如来加持而来的。我们能体会,能懂得一点,能说一点,这是佛菩萨威神加持。诸位同学在此地,你们听得能懂,听得能欢喜,也是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如果得不到诸佛如来加持,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这个话都是真实的,没有一丝毫夸大,完全说的是事实。

3. 怎样念佛容易成就

净空法师---“一向专念”做到了,“菩提心”没发,不行;“菩提心”发了,不能“一向专念”,这个心也不踏实。

1、真正了解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他们在社会里头各种行业当中,他选什么?这是世间上真正有智慧的聪明人、第一流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们几乎完全选的是教育。

2、“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净土宗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

“一向专念”做到了,“菩提心”没发,不行;“菩提心”发了,不能“一向专念”,这个心也不踏实。一定要同时具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3、什么是“菩提心”?求生净土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六道轮回不能住,十法界也不是真实的好住所,临时的,旅馆,建得再富丽堂皇,不是我们家,住两天就得要走的。

4、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大恶?什么是大善?不孝父母、不敬老师是大恶;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大善。

5、你的心是圣人心、贤人心,你自然有圣贤的相,相好;自然有圣贤的智慧、圣贤的福报,你一生受用,所以你皆大欢喜。为一切众生善知识,你能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善中之善。

4. 怎样念佛才能成就

这是佛教所以被称为心地法门的关键所在。
这一品质从何而来?就是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来。
菩萨,乃成佛之因。我们想要成佛,必须从菩萨做起。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受了菩萨戒,就已获得菩萨身份。至少,也是走在菩提路上的行者了。但扪心自问:我们可曾发起菩提心?可曾具备相应的素质?在我们现有的心行中,慈悲心所占的份额又有多少?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这些并不是关起门来想想就可以完成的。在座上观修时,想着“我要利益一切众生”,似乎并不是很难。但真正面对一切众生时,面对那些亲的、疏的,善的、恶的,形形色色的众生时,还能无分别地一视同仁吗?还能坚持不懈地继续这份发心吗?
世人遇到危难时,常常呼唤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何为大慈悲?是因为他们对一切众生能平等生起悲心,而这种悲心是尽未来际永不间断、永不退缩的。如果这种悲心是有选择的,是有阶段的,就不可能千处祈求千处应,也就不是遍及一切的大慈大悲了。
这样的慈悲,必须从修菩提心开始。首先是愿菩提心,即“我要利益众生”的愿望;其次是行菩提心,即“我要利益他人”的行为。这些话,大家听起来也许觉得没什么新意。事实上,这些道理不少人也都知道。那么,我们内心对此的认可程度又有多少?是将之作为一种拿来说说的理论,还是实际操作的指南?是将之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还是指责他人的素材?
究竟怎样发心?其标准为何?发起后如何长久保持?如是等等,都是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并付诸行动的。惟有了解,才能行之有效;惟有实践,才能加深认识。
菩提心还须以出离心为基础。出离心,即出离轮回之心,这就必须真切意识到“轮回是苦”。如果不具备这一认知,无论出家众或在家众,学佛都是不会有深度的,是不会得到真实受用的。
人很容易进入习惯性的麻木中。尤其是在家居士,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旋涡。常常听到有人说:想学佛呵,就是没时间学佛。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在每个人心中,分配时间的标准却是不同的。
我们有时间工作学习,有时间吃饭睡觉,甚至有时间娱乐休闲,为什么没时间学佛呢?无非因为学佛被排在最后,被当做无足轻重的填补。当时间被前面各项填满时,结果就成了——“没时间学佛”。人们为了安慰自己,往往还要加上一句——“其实是想学佛的”。如果真的想,就不可能没时间。事实上,我们有多想,一天中就会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佛。
看看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很多人几乎所有时间都被生活琐事占据。我们每天想什么、做什么,不仅会有客观结果,更会形成串习。这种串习,正是凡夫心的相续,从而使我们在贪嗔痴的陷阱中越陷越深。若不改变这一串习,就不可能改变由此形成的性格、人格和生命品质。
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就是自己“修”来的,是无始以来一点点“修”成的。现在,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巩固这个凡夫身份呢?是否真正意识到这种生命品质带来的过患呢?
当我们说到‘出离心’时,不仅要出离轮回,更要出离轮回之源,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无明惑业。所以,我们要解脱的不只是外在的各种束缚,更是生命内在的束缚。否则,即使出家了,即使来到修道之地,还是会有贪嗔痴,还是会现起烦恼。
如果没有‘出离心’的基础,对轮回不曾生起真切的厌离,虽然发了菩提心,其中也会夹杂凡夫心,夹杂种种杂质。很多人发心行善时,确实有利他之心在作用,但这种利他心的纯度却大相径庭。可能是百分之十,也可能是百分之九十。若以百分比说明,我们不妨评估一下:自己的发心中,有几分利他?有几分我执?有几分慈悲?又有几分有所得之心?
作为凡夫来说,不可能在初发心时就圆满、到位、不折不扣,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也不必气馁,关键不在于当下的纯度有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看到这些问题,是否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当我们看到轮回之苦,看到无量众生也在遭受轮回之苦,并将这份想要出离的心推广到一切众生,就是菩提心。从这个角度说,菩提心就是对出离所缘境的扩大,是将“我要出离轮回”的愿望扩大到一切众生。这一过程,也在扩大并成就我们的慈悲心。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悲悯之心,菩提心的修行,就是将这种悲悯心不断提纯,不断坚固,不断扩张。当这种悲心扩大到一切众生并坚固不退时,菩提心便成就了。那时,我们就与佛菩萨无二无别了。
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我们今天受持愿菩提心,是通过三宝加持,将这一愿望深深镌刻在内心,变成生命中至高无上的愿望。
大家今天来参加这一法会,是否意识到,受持愿菩提心对人生意味着什么?是否意识到,从今往后要担当解除一切众生痛苦的责任,并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无别的悲心?这是我们今后必须牢牢记住的两个原则:一、救度一切众生;二、对一切众生生起悲心。
当然,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现有的心行基础是凡夫心,充满着好恶,充满着不平等。很多人会觉得:自己还在轮回中受苦,哪里顾得上别人?而当我们付诸实践时,更会发现众生是那么刚强难调,那么令人难以接近,何况利益?
但如果我们不愿克服这些障碍,就永远会被凡夫心折磨。我们面临的生命前景,无非是两种,一是主动挑战,一是被动受苦。主动挑战,就是发菩提心;被动受苦,就是继续沉沦。如果纵容凡夫心,痛苦将永无止境,生命也将永无出头之日。
若能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固然也要经历受苦的过程,但这种苦难是会结束的。因为它也是解除痛苦的过程,是逐步瓦解凡夫心的过程。就像割除身上的肿瘤,手术固然痛苦,却是恢复健康的必由之道。否则,痛苦将永无休止,且愈演愈烈。
行菩萨道的过程,也是改变凡夫心的过程。随着凡夫心的减少,生命就会恢复本有的自在。所以,发菩提心在当下看来虽然像是自讨苦吃,但这种代价是必须付出的。
受持菩提心,必须认识到菩提心的内涵,认识到它对生命的意义。我不希望你们只是抱着种种善根的心态来受持愿菩提心戒,随便参加一下,受完也就不再想起,内心没有丝毫改变。
希望通过受持愿菩提心,能使大家在相续中获得强大的力量,并以这种心行力量来净化生命。菩提心是诸善中王,其力量无与伦比。通过修习愿菩提心,在长养慈悲的同时,将不断化解我执。一旦胜义菩提心得以开显,我们就有能力消除一切烦恼,帮助一切众生了。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不共之处。如果不了解菩提心,也就不了解大乘佛法;未发起菩提心,就不是合格的大乘佛子。
修行的关键在于用心。如果心能用得真切,自然就会具有力量。你们今天来受菩提心戒,是否生起这样的愿望?是否发愿以救度一切众生为自身使命?如果没有这样的愿望,其实是没有资格受菩提心戒的。那样,即使受了也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所以,大家首先要把愿菩提心作为生命内在的愿望。其次,通过每天的不断修习来巩固这一愿望。我们还有一个《菩提心修习仪轨》,是作为日常修习之用。每天,我们要这样提醒自己:“我的生命目标就是利益一切众生。”每天巩固这一使命感、责任感,使之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活中,我们随时要面对许多诱惑。如果不每天提醒自己,这一愿望很快会被淡忘。即使不是有意忘记,串习力也会使之边缘化。所以,要通过持续的修习使之融入生命,成为我们内心的主宰力量,成为想忘也忘记不了的强烈意愿,成为不受任何外在影响左右的终极目标。

我们现在提倡的“皈依共修”,是在皈依后不断强化三宝在内心的份量。修菩提心也是同样,每天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菩提心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然后,通过不断地行菩萨行,使菩提心日渐壮大,再以空性见将之逐步提纯,减少掺杂其中的杂质。
从愿菩提心到行菩提心,从“我要利益一切众生”到成就这种慈悲心行,从一种微小的心行壮大为坚固的心行。这个过程,就是在成就佛菩萨的品质。
佛菩萨不是泥塑木雕,也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而是代表一种生命品质。只要按菩提心教法修习,每个人皆可训练成功。
当我们具备真实无伪的愿菩提心后,就有资格进一步受菩萨戒。如果从未想过利益一切众生,却要受菩萨戒,以菩萨自居,那和修行是毫不相干的。
对大家而言,今天的法会有些特殊。今天传授的菩提心仪轨,并不是我发明的。根据印度传统,以龙树、弥勒为代表的深广二派传承中,都有如何受菩提心的仪轨。藏传佛教也特别重视受持菩提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不应忽视的修学传统,若不加以重视,是很难用上功夫的。希望大家珍惜这一难得的因缘,将利益众生的心,变成自己内在的真切愿望,这正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所在,也是菩萨道修行的核心所在。

5. 念佛的成就

楼主师兄法安!“lqw99999”师兄法安!

“lqw99999”师兄说:“没注意到经文里有说念佛可以成佛”。末学恭录《法华经》片段供您参考。这段偈中,流传最广的几句是:“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以下是这段偈较详细内容:

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
木樒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蜡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苇、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花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盘,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这段偈,末学理解为:是释迦牟尼佛讲述过去无量无数诸佛最初的成佛因缘。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此“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真心。名为“佛性”,意谓:“成佛的可能性”。若无此真心永不生灭,具足含藏一切诸法,则众生将无成佛之可能,则众生当无佛性,成为无情物。
虽一切有情皆有可能成佛,却需要一个最初的因缘。这就是:“曾经与佛结过缘”。这个结缘可能很浅,就像上述这段偈中的描述。但是,即便如此,却会在久远劫后却因此最初因缘而圆成佛道。
念佛这个身口意行,已经远超上述偈中描述很多种结缘。乃至以散乱心,随意称颂过一句:“南无佛”的人,也已经成佛了。何况发愿成佛的人很恳切的念过佛。因此,念佛人必定成佛,没有任何疑问。只不过是时劫的长短而已。
因此,若答楼主提问,也可以说:“念佛的成就是成佛”。

南无常住十方佛

6. 怎样念佛才能成就,念佛,什么是真念佛

具足两个条件就行了
《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48愿·····念佛往生! 发愿求生!
第十八十念必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临终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7. 如何念佛能力成就,念佛,什么是真念佛

净空法师---心上只有阿弥陀佛,真念佛人。不一定要念出声音,什么环境都能念佛。念佛是“修定”,心里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那就是“定”。定在佛号上,时间久了,念佛三昧自然成就。

念佛是“修定”,心里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那就是“定”。定在佛号上,时间久了,念佛三昧自然成就。“定”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净极光通”,净到极处的时候就放光,放光是智慧之光,智慧就生起来。所以不论是现在的、过去生中的,或者是未来的,三世的障碍、罪障,念佛统统能除,这个要相信。我业障深怎么办?念阿弥陀佛,只要一直念下去,效果就出来了。念上半年、念上一年,你自己就感觉到了,不再怀疑了,信心坚定了。

【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身口意三,全入佛中,始是真实归敬。

“皈”是皈依,这都是我们要学的。念佛的道理,这么大的功德,从哪里来的?底下这两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念佛的心态。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向内不向外。我眼看外面,外面不论看什么东西,不要放在心上,眼根摄住了。不放心上,为什么?知道外面一切假相、幻相、梦幻泡影,无论是善、是恶,都不要放在心上;耳听也不放在心上;鼻嗅香、舌尝味都不要放在心上就对了。心上呢?心上只有阿弥陀佛,真念佛人。不一定要念出声音,什么环境都能念佛。

这个法门非常方便,但是要什么?要“净念相继”。这个“净念”念头就是佛号,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这叫“净念”。念念是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是佛号,是相继的,要这样念法,这才是叫“三业敬奉”,就是“身口意三,全入佛中,始是真实皈敬”。“皈”是皈依,“敬”是尊敬,真念佛人。

8. 念佛没成就会怎样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就有,闻名得福。

念佛人,即使不能往生,也会得福报。

当然,这个闻,是菩萨的“闻、思、修”三慧,不是指纯听觉。

等于念佛的念,念是会意字,拆开是“今 + 心”,会意字,就是从字形可以看到意思,“这一刻心上有”,为之念,佛,觉悟者,智者,纯净纯善者,不是单指口上发音,口上发音是用来提醒自己,身口意三业趋向纯净纯善。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

9. 众生念佛,到弥勒佛下生时,曾念佛的众生都能成果

念佛的众生能不能成正果,与弥勒佛的下不下生没有任何关系(在弥勒佛下生之前成佛的人会有很多)。这要看各自的修为层次了。且仅仅狠狠的念佛,也不是就能成就的。念佛的作用是收摄身心和加强信众对佛法的信心。只念佛,不做实修(自律、行善)也是得不到成就的。修佛应该念佛(原因已经前述了),但重要的还是修行,也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善的那些行为),不断的按照佛的“诸善奉行,诸恶莫作”教导去做人做事。这有这样的坚持下去,乃至无数劫的坚持修行,当因力成熟之时,会有成就的。祝您吉祥如意。

阅读全文

与念佛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