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采撷

成果采撷

发布时间:2021-07-20 11:00:15

① 宗白华的文学成就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宗白华先生以艺术家的态度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那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将其形诸笔端。这样写成的书绝不只是艺术理论,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这位欣赏家的集子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应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穿,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关于中国民族美学体系的建构,宗白华先生是最具开拓性的,我们可以从其大量的概念和话语的使用中获得诠释,为此冯友兰就曾指出,宗白华是最早建立中国美学体系的人。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初识宗白华先生,是在刚进大学的那一个月,当时买到了一本赵士林的《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从中得知宗白华是与朱光潜、李泽厚、蔡仪、高尔泰并称的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之一,并知道了宗白华的治学特点: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充满灵气与睿智。再后来了解稍多一些,对宗白华的学品、人品更为敬佩。但随着自己学习兴趣的西移,好奇感也减弱了许多。待到三年前读了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与爱》中的《湖畔漫步者的身影》,这个身影才又亲切起来。”
《美学散步》所收录的论美文章,生动地凸现的是一个在艺术中遨游的精灵,一种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姿态。文章并未按写作发表时间排列,而是按几个大的专题来编排:自述治学之道、中国美学诸问题以及中国艺术的特色和西方美学的几个专论。从中也许不太容易把握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流变轨迹,但还是能够较为完整地理解他治学中所专注的方面,以及他处理这些学术问题的方法。不过,在我心中仍然有这样一个疑团:为什么早年深受德国生命哲学影响的宗白华在旅欧回来后竟会专注于中国古代美学精神?这种转变的契机是什么?又是怎么发生的?--也许只有亲聆教诲者才能体会到转变后面的选择的迫切感与压力。
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学术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知,即能广涉多方而显得博,这个层次也可以成为大家,但终会显得薄;第二个层次是信,即把学术上升为可引领实践的信仰,这时的学问已不再是学问,而是人生,这才会显得厚,这种学术里出的大家已是艺术家,如尼采等。 《诗》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世界的花》
世界的花,
我怎能采撷你?
世界的花,
我又忍不住要采得你!
想想我怎能舍得你,
我不如一片灵魂化作你!

② 成功与实践材料作文800字

执著,驶向成功彼岸的船桨.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
说.由于沉重打击宗教神学,其学说被称为“邪说”.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毕生不悔.他的《天体运行》一书,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在信中
表明了他坚持真理,敢于同宗教挑战的决心.正是由于哥白尼的执著,日心说最终被人类接受.可见,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能为真理而坚持斗争,最终驶向成功的
彼岸.
执着诚可贵,变通价更高.如果只一味的执著,而不明确方向,不 知变通,只会使自己远离目标,甚至造成不可预料的结果.
一只蝴蝶从
敞开的窗户飞到房间里,一圈又一圈的飞舞,有些惊慌
失措.显然,他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没有飞出房子.不停的飞舞着,最终,这只耗尽了气力的蝴蝶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气息奄奄地落在了桌子上.
其实,如果蝴蝶只低飞一点就是敞开着的窗户.然而,它只一味的执着于在房间顶部寻找出路,最终失去了生命.可见,变通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有了目标并奋力执著又善于变通的人,才会更顺利地采撷到 成功之花.
水稻是世界主要农作物,它产量的高低,直接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袁隆平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打破了传统的育种方法,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从提出观点到突破技术难关,他执着地勇往直前,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③ “那挂满枝头的丰硕果实满,正是您美好形象的化身”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那挂满枝头的丰硕果实满,正是您美好形象的化身”这句话意思是比喻老师教育出很多优秀的学生,是在赞扬老师的无私奉献和丰硕成果

④ 成功的秘诀七个字怎么说

成功的秘诀体现在苦干与巧干
苦干在于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头有尾,脚踏实地专的去做,从来不属怕付出时间和精力,一心一意的只做这个事情,非要将它做出个结果来。

02
苦干在于就算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但是依然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想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强,即使新知识对于自己来说非常有难度,但是依然像做企业一样认真的去做,不耻下问。

03
巧干在于清楚的知道一个人付出是永远不够的,善于运用团队的力量,他知道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也就是说1+1大于2,且认真的对待团队的成员,从来不虚情假意,得到团队队员的信任,团队队员就会加把劲一直干。

04
巧干在于可以抓住政治的导向,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努力去创新,而不是选择固执,他知道唯有运用机会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说巧干就体现在对于机会的把握上。

⑤ 简述《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左传》显示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空前而触目地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体现早期史书中文学成分的显著积累。

二、《左传》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虽非完全着意而为,却也时有渲染、夸饰之笔,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为此后传记文学、历史小说涌现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重要的借鉴。

三、《左传》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成就,常被后代视为某种规范;其特具的文学色彩与文学价值,也是此前记事文字中所罕见的。

四、从总体看,《左传》思想深邃、文风朴厚,叙事、状物精彩而富于多样性,留下了许多久经传诵的佳作,其中不少业已成为后世人们称文的典范。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历代堪称“观止”的优秀古文,所收《左传》各篇(节)竟达三十三则之多,可见一斑。

(5)成果采撷扩展阅读:

《左传》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前502年—约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军事家。

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 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春秋左氏传

⑥ 关于硕果累累的读音

硕果累累的读音:shuò guǒ léi léi 。

【解释】本意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近义词】成绩斐然、满载而归、结实累累

【反义词】一无所获

(6)成果采撷扩展阅读:

硕果累累的近义词

1、成绩斐然

【拼音】[ chéng jì fěi rán ]

【解释】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

【近义词】硕果累累

【反义词】一事无成

2、满载而归

【解释】:载:装载;归:回来。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出自】:明·李贽《焚书·又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

【译文】:然而汝宁林知府刚才三任,他没有一任不去,去了一定会装得满满地回来。

3、结实累累

【拼音】[ jiē shí léi léi ]

【解释】形容果树上结的果子很多。

【近义词】果实累累、硕果累累

⑦ 如何让小学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成果报告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新一轮课主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数学课堂当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数学产生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高矮”的前一天,可安排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的高矮,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了。
希望能帮到你!

⑧ 形容收获大,也用来形容学术上取得很大成果的词语是什么

那个花开的时候,牵着手,在漫如荒野的萨哈林岛上,放眼望着所有的鲜艳,都在绚丽的绽放,在青草碧蓝之间,采撷着一朵一朵的野花,远远的望去,人若鲜花,鲜花映人,别样的风景骚动着别样的情怀,对视的目光,浸满了期待如许的感动.

阅读全文

与成果采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