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1-07-19 20:17:26

㈠ 王克岭的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发展理论、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
王克岭教授在《宏观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学术期刊上刊发论文40余篇。
主要著作有:
(1)《微观视角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于2010年9月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评审并入选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并于2012年9月获评“国家民委第二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
(2)《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主要论文有:
(1)《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演进的影响因素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2)《产业链视角的云南制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3)《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昆明斗南花卉产业集群个案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4)《柠檬产业链培育发展对策研究》,《创新与转型——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袁志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全国博士后经济论坛优秀论文集),2011年11月;
(5)《从“自给”到“共生”:文化产业链分工范式演化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2期;
(6)《产业链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考》,《思想战线》,2010年第5期;
(7)《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思想战线》,2011年第5期;
(8)《美国主题公园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玻里尼西亚文化中心为例》,《企业经济》,2010年第2期。
(9)《我国民间工艺品产业演化路径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2期。
(10)《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成长对策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008年以来的主持的主要纵向课题有:
(1)“微观视角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JY013) ;
(2)“后政府主导时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链提升发展对策研究”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126) ;
此外,主编的《管理学》于2010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完成了《管理学精要——国际化视角》(海因茨·韦里克、马春光、哈罗德·孔茨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四个章节的翻译工作。
王克岭教授还承担了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任务,为国内外多家企业及政府部门开设经济、管理讲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多次作为评审专家出席或主持多个项目的评审工作。

㈡ 罗康隆的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社会经济发展署项目各1项,美国福特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著有《族际关系论》《西南与中原》《民族、文化与生境》《发展人类学引论》《民族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发展与代价:中国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生态文化的思考》《传统生计中的文化策略》《经济人类学》等学术著作12部,主编六套丛书,即“五溪文化研究” ;“生态人类学研究丛书”;“国外人类学民族学经典文库”;“民族学文库”;“文化与田野”;“民族志研究丛书”。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民族学、人类学、资源环境学系列论文140余篇,其中4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等院校文科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西南与中原》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生态文化的思考》入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重要著作”,获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三等奖。主编的“五溪文化研究”和“生态人类学研究”丛书分获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参与主编的《现代民族学》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㈢ 周运兰的主要成果

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和校级基金各1项
参与国家社科、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1部
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数篇刊载于CSSCI期刊,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多次,有2篇会议论文被EI检索,1篇被韩国核心期刊《韩国经营教育研究》发表。
在教研方面,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合著教学论著1本,并作为副主编编辑出版教材4部,发表教改论文近10篇。
代表论文:
1.周运兰,产业集群、生态位约束与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统计与决策,2011(1)CSSCI
2. 周运兰,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民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CSSCI 被人大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并获2012年国家民委第二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3. 周运兰,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性和股权融资比较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CSSCI4. 周运兰,曾浩,我国科技进步的产权制度约束与路径选择,财经问题研究,2011(6)CSSCI

㈣ 国家民委是一个什么级别的机构都有哪些职能和下设

国家民委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为正部级单位,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

国家民委的主要职能为:

1、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政策建议。

2、负责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履行民族工作相关职责,促进民族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有关领域的实施、衔接,对政府系统民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起草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负责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联系民族自治地方,协调、指导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

4、研究提出协调民族关系的工作建议,协调处理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项,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5、负责拟订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参与拟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促进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综合评价监测体系,推进实施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和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6、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特殊政策建议,协调或配合有关部门处理相关事宜,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有关工作。

7、负责组织指导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承办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组织协调民族自治地方重大庆典活动。

8、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

9、负责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涉及民族事务的对外宣传工作。

10、参与拟订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联系少数民族干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工作。

11、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家民委的下设机构为:

一、机构设置

1、办公厅

2、政策法规司

3、监督检查司

4、经济发展司

5、文化宣传司

6、教育科技司

7、国际交流司(港澳台办)

8、财务司

9、人事司

10、机关党委

11、离退休干部局

12、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

13、舆情中心

14、古籍整理研究室

15、机关服务局

二、直属高校

1、中央民族大学

2、中南民族大学

3、西南民族大学

4、西北民族大学

5、北方民族大学

6、大连民族大学

三、直属事业单位

1、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2、中央民族歌舞团

3、民族出版社

4、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

5、民族文化宫

6、民族团结杂志社

7、民族画报社

8、中国民族博物馆

9、中国民族报社

(4)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扩展阅读: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中央部委之一。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简称中央民委。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1970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被撤销。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决定恢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此后一直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7月29日,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机构定性调整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

㈤ 刘稚的所获荣誉

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5年参与撰写的两部丛书均获中国图书奖、一篇论文获云南省“五个一”论文提名奖;省级奖有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1990~1992年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1993~1995年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奖、2001年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以及云南省1997年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二等奖。1995年当选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材,1998年入选中国百千万人材工程。《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香港《大公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加坡、泰国、缅甸的有关报刊都曾对其研究成果作过评论和报道。曾赴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老挝作学术访问和考察。
一、著作1、专著:(1)《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研究》,个人专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个人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3)《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一作者。(4)《当代越南经济》,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5)《当代越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本人为副主编。(6)《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纵览两岸今昔》,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个人独立完成。(7)《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系列丛书》中的《走进柬埔寨》,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版,个人独立完成。(8)《歌海中的女性》,该书系《云南女性文化丛书》之一,个人独立完成,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9)《宗教与民俗》,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10)《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与申旭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副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12)《发展开放的空间——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理论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参与编著:(1)《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系列丛书》中的《走进越南》,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版,副主编。(2)《云南跨境民族研究》,赵廷光主编,本人为主要作者之一,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3)《云南境外毒源研究》,马树洪主编,多人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4)《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李红杰主编,多人合著,民族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5)《跨境民族与禁毒替代发展研究》,孙渭主编,多人合著,本人承担论文和研究报告3篇,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6)《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发展》,何耀华、苗启明主编,多人合著,本人承担《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对外开放》中的第二、第三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7)《滇桂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二、论文1、本学科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1)《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述略》,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2002年第4期。(2)《中国-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5年第3期。(3)《泛亚铁路建设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2年第11期。(4)《金三角毒品形势的变化与国际禁毒合作》,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1年第9期。(5)《越南毒品问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1年第1期。
(6)《缅甸民族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1997年第2期。(7)《东南亚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1996年第4期。(8)《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地理》转载。(9)《世界地区文化史研究的新突破》,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1996年第5期。(10)《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整合》,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历史》转载。(11)《香港回归对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7年第6期。(12)《新加坡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2000年第4期。(13)《90年代的中越经贸关系》,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8年第9期。(14)《越南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转载。(15)《制约大东盟形成的因素》,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6年第6期。(16)《90年代东盟国家防备战略的调整变化》,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5年第2期。(17)《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199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转载。
2、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1)《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2)《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3)《滇越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4)《昆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定位与功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5)《云南国际大通道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探索》2003年第9期。(6)《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学术探索》2004年第12期。(7)《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民族文化区位优势》,《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转载。(8)《走向跨世纪跨国界的共同繁荣—中国云南与缅老越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9)《越南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0)《滇越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前景》,《云南学术探索》1994年第5期。(11)《大东盟的形成与云南对东南亚开放》,《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4期。(12)《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转载。(13)《中南半岛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东南亚纵横》1998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1998年6月转载。(14)《云南与周边国家民族与民族问题的相互关系》,《民族工作》1997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1998年2月转载。(15)《缅甸的边境民族地区开发计划》,《民族工作》1997年第6期。(16)《云南周边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论略》,《民族工作》1996年12期。(17)《东南亚文化圈与云南民族文化》,《民族工作》1999年第5期。3、在国外发表的论文:(1)《80年代至90年代越南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94年访问学者论文集。(2)《中越两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TRENDS》1994年11月号。(3)《中越边境贸易的回顾与展望》(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TRENDS》1995年2月号。(4)《中越边境贸易日趋活跃》(英文),新加坡《COMMENT/ANALYSIS》1995年2月。(5)《东南亚泰佬族系民族源流初探》,泰国《星暹日报》文化学术栏《泰土文物》1993年2--4月连载。(6)《泰国考古材料所见百越文化考》,泰国《星暹日报》文化学术栏《泰土文物》1993年4月。4、在省级以上重要内参、要报上刊登的研究报告:(1)《我国应积极参与越南、缅甸、泰国油气资源开发》,《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3年第25期。(2)《以中泰实施早期收获为契机,促进滇泰经贸合作》,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3年第49期。(3)《参与周边国家油气开发,推进能源来源多元化》,《云南社科要报》2003年第3期。(4)《新形势下加快河口口岸建设的建议与思考》,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2年第63期。(5)《跨境替代罂粟种植的成效和问题》,《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0年第21期。(6)《中越边境毒情新动向》,《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0年第2期。(7)《云南省跨境替代种植、替代产业急需国家支持》,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代中国边疆问题调研》2000年第23期。(8)《缅老北部民族武装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调研》2000年第15期。(9)《缅老北部民族武装对我国边境地区稳定形势的影响》,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调研》2000年第16期。(10)《缅甸老挝北部民族武装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1年第12期。(11)《关于根除境外毒源的对策建议》,云南社科要报》2000年第18期。(12)《云南省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发展前景》,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68期。(13)《关于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的政策与措施》,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69期。(14)《建立替代种植、替代产业国际合作机制》,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76期。(15)《90年代缅北毒情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1999年第77期。(16)《越南经济近况和中越边境贸易》,国务院特区办《国际经济调研》第171期,1992年。(17)《越南加速利用外资》,国务院特区办《国际经济调研》第149期,1991年。
5、其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种植的前景》,《东南亚》2001年第1期。(2)《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1999年第1期。(3)《越南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8年第4期。(4)《缅甸的民族情况与民族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9年第1期,第2期连载。(5)《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云南外经贸的影响与对策思考》,《东南亚》1998年第3期。(6)《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开发的国际背景与国际关系》,《东南亚》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地理》转载。(7)《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台海局势的影响及台海形势走向》,《亚洲探索》2001年复刊。(8)《越南毒品问题及发展趋势》,《亚洲探索》1998年合刊。(9)《关于进一步扩大云南沿边开放的思考与建议》,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2000年第4期。(10)《论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合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献礼论文集》,1999年。(11)《发展替代产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南亚研究》1999年第4期。(12)《越南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与法制建设》,《国际问题》1997年1-2期。(13)《滇沪合作促进次区域毒源地替代发展》,《滇沪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李义敢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14)《东南亚十国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影响》,《亚洲探索》1995年第4期。(15)《云南沿边开放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国际问题》1995年第2期。(16)《越南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际问题》1995年第4期。(17)《泰国的山民问题与山民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7年第2期。(18)《云南周边国家的民族问题》,国家民委《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1995年第4期。(19)《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跨境民族问题研究》(论文集),1999年7月。(20)《转折期的印支三国》,《亚洲探索》1994年第1期。(21)《试论越南封建村社制度》,《东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22)《试论改革以来的越南经济》,《东南亚》1990年第4期。(23)《苏联东欧局势对印度支那的影响》,《国际问题资料》1991年第12期。(24)《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友联《学术交流》1992年第29期。(25)《越南引进外资的几个问题》,《东南亚》1991年第4期。(26)《试论东南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亚洲探索》1992年第3期。(27)《越南对外开放情况概述》,《亚洲探索》1990年1-2期。(28)《老挝的民族及民族问题》,《国际问题》1993年第4期。(29)《东南亚共同体的形成与中国西南沿边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东南亚》1995年第4期。(30)《越南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问题》,《东南亚》1993年第1期。(31)《越南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论略》,《亚洲探索》1994年第2期。(32)《越南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亚洲探索》1993年第3期。(33)《缅甸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亚洲探索》1993年第4期。(34)《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前景与思路》,《东南亚》2004年第1期。(35)《妖冶的罂粟花——“金三角”毒品扩散现状》,《世界知识》2004年第22期。(36)《我眼中的“金三角”》,《世界知识》2004年第22期。(37)《半岛屋脊的太阳—老挝纪行》,《今日民族》2004年第2期。(38)《沿滇越铁路漫游越南》《今日民族》2004年第7期。(39)《云南省东南亚研究述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40)《云南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载《东南亚》2003年第3期。(41)《追寻泰族——泰国古都考察记》,《今日民族》2005年第3-4期。
6、参与主创大型电视系列片一部:16集系列片《红河》系省社科院与云南影视新闻中心合作项目,本人为越南部分(共6集)的撰稿。该剧1997年在云南电视台播出,1998年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引起较大反响,并获1997年云南省广播电视社教优秀节目二等奖。
三、主持和参与课题:1、主持完成课题:(1)1991年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政策研究”。(2)1994年福特基金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越南市场经济模式研究》。(3)1997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个人独立完成,2002年结项。(4)《金三角毒品形势走向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2000年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6)《中国(云南)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油气开发合作研究》,200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2001年云南省社科院院级项目《云南与东南亚禁毒合作研究》。(8)2003年中石化集团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委托项目《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五国能源开发情况研究》。2、参与完成课题:(1)《云南境外地区铲除毒品实施替代发展国际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21世纪初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3)云南省“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滚动课题)《云南跨境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对比研究》。(4)《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段改造方案研究》,云南省200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研究》,2001年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6)《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四、获奖情况1、获国家级奖情况:(1)论文《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994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2)参与撰写的《当代东南亚系列》(本人为其中《当代越南》一书副主编)1996年12月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颁奖部门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3)参与撰写的《云南民族女性文化丛书》(全套26本,本人为其中《歌海中的女性》一书作者)1996年12月获中国图书奖,颁奖部门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省部级奖情况:(1)《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中国国家安全》,论文,获云南省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专著,获云南省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人合著,本人为副主编。(3)《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获2002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人合作,本人为项目主持人。(4)《云南境外地区铲除毒品实施替代发展国际合作研究》获2003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人合作。(5)《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段改造方案研究》获200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人合作。(6)个人专著《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1997年8月获云南省1993-1995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人民政府。(7)专著《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两人合著,总字数37万字,本人承担19万字)1991年2月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人民政府。(8)论文《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1994年获1990-1992年度云南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 。(9)论文《走向跨世纪跨国界的共同繁荣--中国云南与缅老越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研究》1995年获云南省“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提名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10)参与主创的大型电视系列片《红河》1998年6月社授予1997云南广播电视奖二等奖,授奖部门为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11)参与撰写的《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发展》2001年1月获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授奖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3、其它奖情况:(1)文章《建立出口加工区,促进云南对外经贸的发展》1992年获《云南日报》“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理论研讨”三等奖,颁奖部门云南日报理论部、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2)论文《越南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1994年4月获云南省社科院1989-1993年科研成果三等奖,颁奖部门省社科院。(3)著作《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1996年获云南省社科院1994-1995年科研成果二等奖,颁奖部门省社科院。(4)《我国应积极参与越南、缅甸、泰国油气资源合作开发》(载2003年《人民日报内参》第20期)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云电”一等奖。

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部门机构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150名,其中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专职委员2名。内设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经济发展司、文化宣传司、教育司、国际司、规划财务司、人事司等8个职能司(厅)。机关党委负责委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人事司。机关服务中心承担机关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辖有民族大世界商场、国家民委招待所等。
为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民委辖有6所普通高等院校。这些院校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同时,还招收一部分汉族学生。国家民委所属的中央民族管理干部学院承担着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一部分工作。
国家民委辖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如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民族团结杂志社、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文化宫及中国民族经济开发服务总公司等。原属国家民委的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民族旅行社等企业已与机关脱钩。
国家民委负责指导地方民族工作,与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国家宗教局等工作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 办公厅:协助委领导处理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安排委领导活动;承担联系兼职委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负责机关规章制度建设和国家民委有关综合性文稿起草;负责机关会议活动管理和重要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承担委内重要会议决定事项及委领导交办事项的督查督办,协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承担联系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10周年庆祝有关工作;承担少数民族重要学习、参观、考察等事宜的具体工作和有关接待服务工作;负责机关值班工作;负责机关并指导在京直属单位文电、应急、机要、档案、保密、信访等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政策法规司:起草民族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措施,承担民族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承办民族识别、民族成份管理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有关工作;办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有关事宜;参与涉及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涉及少数民族的妇女儿童、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残疾人、双拥等工作;承担行政复议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监督检查司:承担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承担协调、指导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研究民族关系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问题,承担有关协调处理工作;研究提出协调民族关系的工作建议;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工作;推进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和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经济发展司: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殊政策建议,协调或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具体事宜;负责规划管理和拟订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承担监督检查规划实施情况的具体工作;参与拟订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承担民族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监测体系的有关工作;承担参与协调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经济技术合作和民族贸易、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有关工作;承担参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工作和扶贫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文化宣传司: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建议,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组织指导宣传教育工作,承担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成就、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有关对外宣传工作;承担新闻发布的组织工作,负责重要会议、活动的新闻报道;承担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工作,承办重大民族文化、体育活动的具体事务;指导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民族文物保护工作;指导直属文化宣传单位的业务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教育科技司: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技发展特殊政策建议,协调或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具体事宜;配合办理扶持、援助民族教育有关事项;承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翻译的有关管理工作,参与协调双语教育工作;指导有关科技科研工作;参与管理少数民族教育中央补助专款;指导民族语文机构和直属民族院校业务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际交流司(港澳台办):研究拟定民族事务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规划;承办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境外少数民族同胞的有关情况,承办协调处理少数民族涉外事宜;参与涉及民族事务的对外宣传工作;归口管理民委系统的涉外和涉港澳台事务;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财务司:承担国家民委部门预算、机关本级财务收支和民族工作经费管理工作;承担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承担国家民委国有资产、基本建设、政府采购和住房制度改革管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国有资产、基本建设、政府采购和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人事司:参与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拟订和实施工作;承担联系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承办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推荐工作;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人事管理及机构编制工作;承担直属社团管理工作;指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机关党委:负责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负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协助党组管理机关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干部,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对机关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机关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和反腐倡廉工作;领导机关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承办党风廉政建设办公室、纠风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参加学习和有关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生活福利等服务工作;具体组织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承办老年大学有关事宜,组织开展老龄教育和文体活动;负责办理离退休干部丧葬事宜;负责局财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政策研究室(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起草有关民族工作和国家民委综合性的重要文件文稿;组织对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重大问题,以及世界民族问题、涉港澳台民族问题和人权问题的研究;组织、协调国家民委重大调研活动的有关工作,承担有关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的规划、立项、验收及评奖等工作;指导全国民委系统的民族研究工作,联系有关民族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专家学者,组织并参与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和有关民族工作决策咨询论证活动;整理、编撰民族工作和国家民委重要文献,负责编发有关刊物和年鉴;承办国家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信息中心:承担政务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指导民委系统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承担政务信息化建设、民族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承办政府网站,协助有关部门宣传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承办国家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承担组织、协调、联络、指导民族地区抢救、搜集、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起草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草案;承担组织制定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规划及全国性重大课题的规划与实施工作;承担指导少数民族古籍人才培养培训和少数民族古籍资料、信息管理工作;负责《民族古籍》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少数民族古籍的宣传与交流工作;承办国家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机关服务中心(局):承担机关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承担委机关保卫、人民防空、交通安全、绿化、计划生育、爱国卫生运动和义务献血等工作,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协调在京直属单位安全保卫和人民防空的业务工作;承担机关交由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承办国家民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㈦ 周少川的学术成果及奖项

1、中国出版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8年
2、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元代卷 黄山出版社 2002年
3、元代史学思想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
4、藏书与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5、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6、古籍目录学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 (该书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1、中国典籍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2、陈垣图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千古明鉴:二十四史述要 辽海出版社 2001年
4、陈垣年谱配图长编 辽海出版社 2001年
5、二十六史大辞典(主编之一) 九州图书出版社 1999年
6、中华文化通志·典籍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该丛书集体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7、20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主编之一) 学苑出版社 1998年
8、历史文献与民族文化(主编之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新世纪古文献学研究的交叉与综合 文献 2010年3期
*论古代史学的丰富遗产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10期
*元朝的开放意识与域外史研究 河北学刊 2008年5期
*清代帝王之“老”英雄术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期
*从私秘图书到公开藏书:文献学思想的发展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4期
*陈垣史学的“记里碑”——再读《通鉴胡注表微》 北京社会科学 2006年2期
*论爱国潮侨许雪秋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若干问题 汕头大学学报 2006年2期
*陈垣的避讳学研究——论《史讳举例》的历史文献学价值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期
*经学是文献学中最基本的部分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2期
*试论许衡的历史思想 史学月刊 2005年9期
*元代汉儒民族思想的发展进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年2期
*元初对宋末空疏风气的反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5期
*《通鉴胡注表微》:陈垣怎样用做学问来抗日 北京日报2003年5月26日(《新华文摘》2003、9全文转载)
*藏书与文化 安徽大学学报 2003年2期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文化论纲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年6期
*论陈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 史学史研究 2002年3期
*陈垣晚年史学及学术思想的升华 史学史研究 2000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1、3全文转载)
*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 史学集刊 2000年3期
*清代私家藏书书目知见录 书目季刊(台北) 卷33第4期
*陈垣:20世纪的历史考据大师 历史教学 2000年1期
*陈垣的《明季滇黔佛教考》 光明日报 1999年9月10日(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99、5全文转载)
*元代关于历史盛衰之“理”的思考 史学理论研究 1999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9、11全文转载)
*论社会政治环境与藏书盛衰 中国文化研究 1999年夏之卷
*论古代私家藏书的类型 文献 1998年4期
*评《左传》解《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7、11全文转载)
*略论汉文佛教典籍的产生与流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1期
*兵书亦史也 史学史研究 1995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8、2全文转载)
*略论古代典籍的起源 历史文献研究(六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翁万达与俺答求贡 国际潮讯(香港) 总17期,1993年
*丁日昌与持静斋藏书 汕头大学学报 1990年3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史书编纂 史学史研究1985年1期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9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社会工作: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学刊《历史文献研究》编委。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首都师范大学“四库全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2001级 曹刚华陈晓华
2002级 王记录 邵永忠
2003级 吴 漫 郝艳华 王彦霞
2004级 魏 鸿 刘永海 史丽君
2005级 毛瑞方 潘忠泉
2006级 卓 越 李立民
2007级 贾慧茹

㈧ 民族问题研究专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
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
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㈨ 李敬民的论文、著作(教材)、获奖、项目、学术称号

1、试论民俗事项中民歌的特点,《教育与教学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中册;
2、试论民歌与民俗的相互关系, 《信阳师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1);
3、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 《音乐教育与改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6);
4、论豫南民间歌舞“花鼓灯”音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
5、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99(2);
6、豫南“岔灯”民俗,《艺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2000(1);
7、解读性张力下的汉族情歌,《民族艺术》国家民委主办2000(2);
8、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二),《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3);
9、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一),《旋律研究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06);
10、豫南“岔灯”的民俗文化解义,《美与时代》2002(1);
11、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戏曲研究》2002(1);
12、略论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音乐的板式类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
13、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
14、管窥传统和声学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与发展(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
15、淮西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3(3)。
16、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二),《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17、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
18、论豫南“岔灯”民俗之基础,《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2)。
19、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0、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
21、乐谱: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学报2007(3)。
22、论民族音乐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
23、论中国民间音乐音调中的多元化受容——以“槐口坠子书”唱腔的受容性为例,《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3)。
24、论豫南皖西“杠天神戏”的基本功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5、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读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有感,《美与时代》2008(7)。
26、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音乐研究》2009(5)。
27、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8、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音乐探索》2011(1)
29、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达方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0、论音乐过渡与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音乐研究》2011(3)。
31、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仪式舞蹈展演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
32、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的测音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
33.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20余篇。 1.《大学生音乐基础》,副主编,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交响音乐赏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中国传统音乐述稿》,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中国民族音乐》,专著,撰写“中州音乐”部分,2008年8月版;
5、《中国传统艺术论》,专著,撰写“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论”部分,2008年12月版;
6、《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7、《封尘的绝响:钟离国钟磬乐器研究》,专著(合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8、《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专著(合著),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年11月。
9、《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07月。 1. 歌曲《中原之歌》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2. 歌曲《我的母亲我的中华》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3. 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1998年6月河南省音乐教改研究论文一等奖;
4. 豫南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1999年10月河南省音乐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5.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8月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2000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贡献一等奖.
7.2002年9月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三等奖
8.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
9.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
10、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储备方法,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效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11、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12、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信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13、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4、《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获奖编号:2012-C-T032,2013.8
15、《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专著,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编号:2013-023,2013.9. 1.豫南民间音乐研究,1998.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结项。
2.音乐表演者的临场心理问题研究,1998.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
3.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改革研究,1999.0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
4.豫南民间歌舞的审美研究,2000.02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结项。
5.关于抢救和开发河南道情戏的研究,2001.09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 结项。
6.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02.0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结项。
7.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03.0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8.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2011.07国家艺术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9.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化问题研究,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
10.历史文化资料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11.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研究,2007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
12.中原文化生态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结项。
13.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融合与中国“真喜剧”形成问题研究,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完成人,结项。
14.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结项。
15.莆仙地区民间信仰舞蹈研究,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2010C019。
16.跨文化的草根艺术——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号:12YJA760031
17.湖湘音乐文化史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在研,项目编号:12YBA329。
18.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在研,项目批准号:13DD25。
19.民间音乐艺术市场化转化方式研究-以信阳民歌表演的市场运作为例,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主持人:张荣华,项目编号:201310477026,批准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时间:2013年9月17日,
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湘草根阶层的民歌文化志研究,项目编号:13YBA351,批准时间:2013年10月 1997年11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理事;
1998年8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99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
2002年6月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理事;
2002年10月信阳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学术带头人;
2004年8月“河南省教育系统科学技术学术带头人”;
2007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年9月全国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理事;
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淮河文明研究基地”民间艺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0年5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年8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
2011年5月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专家。
2013年4月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评定专家。
2014年6月中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

阅读全文

与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