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月诗派的艺术成就
新月派艺术成就具有中西融合的特色;
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新月派承载着使新诗规范化的使命。前期新月派既坚决捍卫中国传统诗论,同时又自觉学习西方诗歌艺术的新思想,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色。具体表现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观情感客观对象化的抒情方式、“和谐”“均齐”的艺术形式等方面。
“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
『贰』 新月诗派在文学史上的发展问题
论文摘要: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她反叛“五·四”早期白话诗的滥情和散漫,提出新的诗歌理论与美学原则,并积极进行新格律诗的创作试验。本文着重阐释新月诗派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和“理性节制情感”的原则,并以闻一多、徐志摩等创作为例,阐明新月诗歌的创作特色及确立新月诗派在中国新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诗歌,以诗经三百为源头,流经汉唐,穿越宋元,在明清之际徘徊凝望,最终在二十世纪彻底改道。现代白话文的入诗,使中国新诗的基因发生了根本的变异,中国的诗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也遭到了人们的怀疑。中国新诗始终没有摆脱语言是载体还是本体的纠缠。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二十世纪的中期,结束了强劲的初期,进入了一个消歇的阶段。面对“五·四”草创时期的白话自由诗,创造社等掀起的浪漫主义诗学风暴的过去,新诗人不约而同地开始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新的诗学风范的追求与建立。1926年4月,从海外归来的闻一多、徐志摩等一批诗人作家承继了欧美浪漫主义因子,聚集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这些新月诗人,将他们的爱、自由和美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诗歌。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符号系统,确立了自己的审美图式,培养了自己的接受群体,诞生了自己的诗歌理论,最重要的是有了自己杰出的诗人和一些不朽的经典之作。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新诗是从诗体解放和语言解放开始的,新诗运动突破了旧淬诗严格的格律限制,提倡自由体诗,并且用白话入诗,不注重平仄用韵,讲求节奏自然,这样的诗歌主张也正应和了“五·四”思想解放,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精神,使中国的新诗摆脱了旧诗的束缚,走上了自由体诗发展的道路。到了郭沫若的《女神》,诗人已经完全听命于自我感情的倾泻,以“绝对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以激情洋溢的语言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女神》是不可仿效的天才创作,新诗的艺术探索还没有进入更为自觉的阶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诗派担当了这历史使命,是他们反叛了“五·四”早期白话诗的滥情和散漫,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尤其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可鉴、足资范例的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统一的新诗作品。
1前期新月诗派的诗歌理论
早期新月诗派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闻一多的影响最大。“有意识的建立诗歌的理论并试图理论联系实际”是从闻一多开始的。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在1926年5月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说:“恐怕越有魅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的痛快,跳的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会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觉得格律约束,对于不会做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徐志摩在类似宣言的《诗镌、诗刊牟言》中大体吐露了新月诗人的共同主张:一是关于新诗的创格,即各种新格式和新音节的发现;二是强调艺术创作中人工的重要。朱湘则认为:新诗应当特别用力在音乐与外形两者之上,而且只有这样,新诗的兴盛才有希望。1931年,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言》中依然认为“格律的严谨”是他们一致的追求。闻一多等人的格律理论虽然在具体的格式主张中并不一致,但是,他们对节奏、音节、格式的要求都是以“和谐”、“均齐”、“调和”、“整齐”等作为美学原则的。从解放诗体到提倡格律,从扔掉“镣铐”到从新戴上 “镣铐”,标志着新诗的发展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由于新月诗派对于新诗的音节与格律的探讨和提倡,使得新诗在某种意义上纠正了五.四”初期白话诗的极端散文化、自由化和毫无诗味的倾向,恢复了新诗的声誉。
『叁』 新月派诗歌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意义
(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现代主义诗派 。
『肆』 新月派诗歌总结
(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现代主义诗派 。
『伍』 新月派诗歌的创作特色
1、前期理论特点
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2、后期理论特点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3、三美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陆』 试论新月诗派的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
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最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3)新月派的诗歌理论和实践对后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佳作,产生了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等诗坛上耀眼的星辰,更在于催生了新的诗派——现代主义诗派 。
(4)新世纪,以程杰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必将在中国文坛再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柒』 新月派诗歌的艺术贡献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捌』 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新月派诗歌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指的是诗歌的词藻,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
『玖』 联系作品,试论新月派诗歌理论与郭沫若诗歌主张有何不同
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徐志摩万一多他们提倡诗歌应该追求三妹,及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主要就是提倡韵律的和谐。
郭沫若的诗歌主要是爱国主义,奔腾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