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研究成果展示报告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近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近视?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视的?(不近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视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4.你近视几年了?
A. 一年以下 B. 五年以下 C. 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近视吗?
A. 是的 B. 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⑵ 人类在医学方面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安东尼.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他对于在放大透镜下所展示的显微世界非常有兴趣,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污水等等。1674年他开始观察细菌和原生动物即他所谓的“非常微小的动物”。他还测算了它们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虫、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证明马尔皮基推测的毛细血管呈真实存在的。1702年他在细心观察了轮虫以后,指出在所有露天积水中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附着在微尘上、飘浮于空中并且随风转移。他追踪观察了许多低等动物和昆虫的生活史,证明它们都自卵孵出. 人类在医药方面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有:(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从而促进了医药、食品、农业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2)馒头、面包疏松多孔,是因为酵母菌对面团的作用;
⑶ 汉代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医学成就对医学发展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了汉代及汉代之前的药物学理论和知识,《伤寒杂病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内伤外感病的辨治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多种外感热性病的专著,张仲景在书中提出用望色、闻声、问症、切脉等4种方法来分析病人所患的是哪种疾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种方法来判断病症的性质和发生的原因,这使中医中八纲理论初具雏型。《金匮要略》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也涉及妇科和外科,共6卷25余。该书切要精当地论述了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方法,最早提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病因说,书中详细介绍了察色、闻声、切脉、针灸、温熨、药摩、浸足、吹耳、人工呼吸等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选收了大量内服外用药的药方,张仲景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对我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医学发展虽也取得了具大的成就
⑷ 近年的医学发展有什么成果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3年该奖授予了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以及托马斯•聚德霍夫。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长山中伸弥。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2 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 1943-)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9 英国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美国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阿达-尤纳斯因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获奖。
2008 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奖。
2006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4 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均为以色列人;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2003 彼得·阿格雷, 美国人 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人 他们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这是个重大发现,开启了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之门
⑸ 天津市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成果展示
该院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根据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科研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了科研管理机构和制度,对科研工作政策上给予优惠才力上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优势,使全院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全院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共246项,获奖的项目有15项,其中获国家科研奖2项,获市级科研奖13项,开展医药卫生新技术38顶,填补了天津市医疗技术的空白。每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都在上百篇。在市第五界科技发明会获得金奖一项、银奖一项。八五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7篇,其中国外期刊9篇,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华系列)112篇,出版专著27部,有58人参加43次国际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52篇。由该院主持的全国学术会议9次,科技进步促进了全院学术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强了科室的建设和新技术新疗法的开展,拓宽了国际间学术交流。现该院已完成多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消融术,成功独立完成十余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完成十余例肾移植术,眼科成功地进行了角膜移植术和近视 眼手术,在眼眶肿物的手术治疗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7年荣获金苹果奖。新生儿科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技术,对早产儿和危生婴儿的治疗上也独具特色,抢救和治愈了多例病危患儿。其它科室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走科技兴医的道路,促进了医 院的发展。
⑹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成果展示
学院不仅重视学生的复科学素制质、人文素质教育,而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学院多次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及护理调研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山东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多次获得省级、校级、院级个人荣誉。学院每年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有45%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学校一、二、三等奖学金;在校学生全国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列全省前茅。每年有许多学生被国内著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麻醉护理与重症监护为特色,充分利用国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富有关爱品质的护理工作者”作为办学宗旨;以“师生共创关爱氛围,培养具有关爱品质的护理工作者”作为办学理念,以“明仪、求真、博学、笃行”作为院训,以《圣洁的白玉兰》作为院歌。
2009年,护理学院被山东省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2011年成为护理学硕士一级学科点。
⑺ 有听说航天军事医学科技成果巡展活动吗
这项活动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活动一共是六个问题,其中第一、第五个问题讲到了提高人们的健康 水平,用了很大的篇幅。另外还提到了航天食品——强军康的研究报告。
⑻ 古巴比伦的医学发展成就
医学成就:古巴比伦时代的医学是和巫术同行的,当时医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实践派和学术派。早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药典”,记录了用各种生物和矿物制作的各种嗅剂、熏剂、滴剂、膏剂、灌肠剂、栓剂等,并有一些治病的处方。从这些处方看,尽管当时对许多生物和矿物的疗效已有所了解,但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在整个西亚,巴比伦的医学享有盛名。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王曾派御医为赫梯王哈图西利斯三世治病。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8674e010006u4.html
古巴比伦的医学是阿拉伯地区最早的医学
阿拉伯文最早的医学译著出现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麦尔旺一世(?-685)统治时期,当时巴士拉的一位犹太医生将《学说汇纂》(一译《法学汇编》)译成阿拉伯文。到8世纪,巴格达开始出现众多的穆斯林医生,自此它便取代了塞密斯图而成为伊斯兰帝国的医学中心。
伊斯兰早期医学史上较著名的医生有马萨维伊(Masawayh)、胡纳因(Hunayn)、塔巴里(Tabari)等人,他们都是在色格达成名的。马萨维伊是8世纪后半叶巴格达的一位名医,他专长眼科。9世纪初的胡纳因是他的弟子,他是位阿拉伯的基督徒,精通阿拉伯语、希腊语和古叙利亚语。他曾将很多重要的希腊医学典籍,特别是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素称“医学之父”)和盖仑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此外,他还撰写过两部眼科专著,被认为是最早的系统论述眼科的著作。胡纳因的译著对伊斯兰的医学实践、理论研究和教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9世纪初的塔巴里是波斯人,后随家迁至巴格达,并改奉伊斯兰教。所著《智慧的天园》是第一部系统的伊斯兰医学专著。本书不仅论及一般的宇宙学原理,还介绍了医学的各个学科,尤以解剖学和印度医学更为重要。塔巴里和胡纳因是伊斯兰医学的开拓者,为伊斯兰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拉齐(865一925)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穆斯林医生,特别是在医学实验与临床医学方面,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主持过巴格达总医院的工作,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知识渊博,一生著述颇多。据科学史学家比鲁尼所记,拉齐共撰写过184部著作,包括56部医学或相关学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网络全书式的著作《哈威》(al-Hdwi),以他自己的日常临床经验为基础,侧重于观察和实验而非理论探讨。他的另一部名著是《论天花和麻疹》,被译成拉丁文后在欧洲受到普遍重视。拉齐的医学成就堪称伊斯兰医学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其影响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乃至西方都是难以估量的。
10至11世纪,伊斯兰世界曾出现几位著名的医学权威,其中有东部的麦朱西和西部的扎赫拉维。麦朱西是波斯人,曾任巴格达一所著名医院的院长,长于内科研究。而安达卢西亚的扎赫拉维是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曾系统地论述过外科学。然而,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大师当首推伊本.西那(拉丁名阿维森纳,980—1037)。他出生于中亚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纳镇(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一穆斯林小官吏家庭,在老师和父亲的指点下,他18岁便成为有名的医生,后潜心行医和著述,足迹遍及波斯和中亚各地。伊本.西那的医学巨作是《医典》,它堪称中世纪的一部医学宝典,代表了当时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伊本.西那因此被誉为“医圣”。这部百万字巨著共分为5卷37章,内容涉及医学概论、生理学、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处方学等,曾对东方医学产生广泛的影响。该书原文是阿拉伯文,后被译成波斯文、土耳其文、乌尔都文,以后又相继译成希伯来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伊本.西那还充分利用他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成功地进行了很多新的医学观察和研究,其中包括脑膜炎的发现、流行病的传播方式以及肺结核的传染性等。
继伊本.西那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的穆斯林医生,是13世纪的叙利亚人伊本.那菲斯(1213一1288),他被誉为“伊本.西那第二”。他最早提出了血液微循环理论,为医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当时许多伊斯兰文化中心虽因蒙古铁骑入侵而遭到破坏,但医学事业仍得以发展。伊尔汗王朝统治波斯时期,身居高位的名医法德勒.阿拉(?一1348)曾以巨大的精力致力于医学事业的复兴,他创建了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大学,还鼓励、赞助医学著作的撰写。如《伊尔汗时期中国科学与艺术概览》便是在他的赞助下编写的,它也是伊斯兰医学。文献中迄今所知唯一一部有关中国医学的著作。近代以后,伊斯兰传统医学在西方医学的强劲冲击下日渐衰弱。
⑼ 谁有关于歌颂医学成就的稿件.就是那种祖国发展以来作出重大贡献的..比如歌颂屠呦呦的那种稿件
在很多歌曲都会有这种这种激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