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农职教成果

农职教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19 05:40:31

1. 余祖光的主要成果

公开发表论文、文章、80余篇 主要有:
(1)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变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
(2)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教育科学研究》2001,2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4)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职教论坛》2003,13
(5)手工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光明日报》2003、8、14
(6)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中国培训》,2003,10
(7)院校经营势在必行,《职教论坛》,2004,9
(8)“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调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9)职业教育——破解中国就业难的“金钥匙” 《人民论坛》2006,1
(10)期待第三次跨跃 人民日报2006、11、10第十六版
(11)黄炎培及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之路 《教育与职业》,2006,17
(12)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课程的新范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13)加强价值观教育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人民政协报》2006、11、22
(14)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15)增强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教育报》2009,4,12
(16)社区学院的魅力——来自美国、加拿大的考察报告《职业技术教育》2009,15
(17) 培养具备工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中国教育报》2011,05,09
(18) 文化对接——校企合作的必经之路 《人民政协报》2011,8,24
(19) 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研究的新成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第25期(9月)
(20)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5期(9.1)
(21)专家建议: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职业技术教育》 2010年12期
(22)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0年第3期 1.主编:《面向未来的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月
2.《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副主编:《九十年代改革潮》职业技术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4.《职业学校管理》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3.
5主编:《新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2001-2003年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6.主持编写《新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发展——2004-2007年职业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7.《学会做事——全球化下共同工作和学习的价值观》(译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月
8.《职教改革前沿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月
9.《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余祖光 主编 ,海洋出版社 2010.5月 1.与孟广平共同主持“八五”国家重点课题《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
2.主持“九五”国家教委重点《面向21世纪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3.主持“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4.主持“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
5.参与主持“九五”规划教育教育部重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多元办学体制研究》
6.参与主持“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问题研究》
7.教育部与世界银行合作研究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查研究》签约人、副组长
8.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2006年10月
9.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2010年12月 1.“八五”期间主持的《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
2.主持的《职业教育“九五”学科调查》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的第一、第二等奖。
3.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
重要学术兼职
1. 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规划组成员,
2. 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3. 联合国教科文职业技术教育咨询专家,
4.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
5.《职业教育通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职教论坛》顾问

2. 如何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平台

最好是找开发公司定制,别人的想法毕竟是专业的,能按你的想法做出你想要的结果

3. 职教农大

不清楚 哈 这

4.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建议1000字。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强势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加强,“技能”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一朵“金花”,光芒四射,而具有职业技能资格的人员则成为各行业用人单位的抢手人才。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当滞后,每年培养的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许多企业不惜高价诚聘合格技工,然而技工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改善目前熟练技工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几年来,职教院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现状仍不乐观,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生源短缺、生源基础较差
职业技术学校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代曾经是许多初高中学生的首选学校,既可学到专业生产技能,又可被国家包分配获得就业保障。但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高等院校普遍扩招,上大学已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再加上目前社会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等因素,导致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萎缩。生源越来越少,势必导致职业学校降低升学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给用人单位造成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二)基础教育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方面,目前职教学校教师待遇低、教书无成就感的窘境除了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外,还造成了部分有能力教师的跳槽外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师知识更新进修,也是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环节。
(三)职业教育受传统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挤压,保守与创新的冲击成为教育思想论争的主调
传统普通教育,以课堂讲授学科知识为主,以应试作为教学动力的驱动和最终评价途径,造成许多职教管理人员和师资在实践中感到彷徨、无所适从。一部分平时注重实践环节的,通过学习、实践,很快就适应了职教环境;另一部分平时注重学术理论探讨的人,或习惯于普通教育教学的人,教学现还未改变。在我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其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以行业、产业专门人才为中心;而在走向市场经济阶段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中心。
总之,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等都成为。
三、发展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家长及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认识不够,求学观念传统落后,致使学校招生困难。长期以来,考大学成为众多学子的唯一追求,而职业学校因被视为“低等教育”而很少有人问津,结果造成生源的逐渐减少和职业教育的迅速滑坡。仅2002年中国就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除了影响职教发展以外,传统的求学就业观念还将导致高校生的过度膨胀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增多。因此,转变社会求学就业观念成为我国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就业率是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的好坏标准,也是确保其生源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一些职也学校并没有与市场充分对接,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传授的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出的技术工人不符合市场需求,进而造成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三是职业学校发展缓慢,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据调查,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至少还要放大7倍才能满足市场需要,可见目前职也院校的数量还是很不够的,而学校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规模小、效益低,技术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办学机制较为封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5. 初中起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教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矗立于美丽富饶的渤海东岸,辽宁南部的营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学院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学院现占地1108亩,建筑面积23.36万平方米,投入的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校内建有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生产实训型、自主创业型实训基地75个,可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承载项目功能的实训室、工作室91个,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教室97个,座位6342个,可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院不断拓展办学领域,设有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园林、信息工程、经济贸易、管理9个系49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入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386人,拥有本科自考专业5个,在校学习学生1115人,成人函授本专科专业12个,学生147人,同时拥有国外留学生17人。现有专任教师370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3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教师17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先后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主编“十二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6部,有国家精品教材2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1部。主持国家资源库园艺专业建设项目和辽宁省农林牧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校。
学院持续推行“双研驱动”战略,自2001年起,连续四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先后立省级及以上课题247项,取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175项,获省级及以上成果奖励41项,拥有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养殖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74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0项。以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动物健康养殖中心、节能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和保护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已在我国北方十几个省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秉承“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全国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2010年学院学生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类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4年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荣获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始终坚持校企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企业体验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企业就业实习的企业实践体系,推出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总体框架下,系统探索和构建了各专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理念指导下,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职教成果——辽丰葡萄、台湾兰花、葡萄酒庄、宠物诊疗中心等实训基地发挥了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作用。先后与宝地集团、海城三星公司、葫芦岛玄宇集团、上海朋朋宠物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聘请台湾宠物美容大师、香港宠物繁育大师组建宠物大师工作室,为各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和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证。
学院积极打造国际化办学特征,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借鉴国外职教经验,积极与高职院校开展交流与服务,先后与荷兰、日本等国的企业与学校签署留学协议,已派出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并已招收尼日利亚、津巴布韦、韩国等国17名留学生到学院学习。
学院不断彰显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特色,与辽宁辉山集团、北京伟嘉集团合作办专业、建基地、搞研究、做服务,办学特色日渐凸显。现与497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校外建有紧密型实训基地231家,成立校企合作联盟3个,为各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提供了充分保证。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四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现象。
学院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现建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8个、教育扶贫点1个。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现为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被辽宁省科技厅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已为省内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区)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万余人次,形成了高职学历教育和培训服务并重的办学格局。学院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农村与农业职教学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农林牧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建校67年来,学院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7万多名。现为辽宁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营口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连续十多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首批8所优秀校之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共获得国家、省、市50多项荣誉称号。
乘全国职教会的强劲东风,辽农职院人正秉承“勤学、力行、谦和、奉献”的校训,发扬“开放、务实、勤勉、创新”的校风,唱响“开放求活力,实践出真知”的办学理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向创建全国高职教育百强名校、培育农业教育百年老校的奋斗目标全力迈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6. 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义

张家祥等学者从教育方式和对象角度对职业教育从广义与狭义界定,指出“凡是通过言传身教、口手相传、世袭家传以及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都是广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狭义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主要指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这亦是大多数国内学者之定义,辞海中定义职业教育为“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顾明远说职业教育乃是“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7. 周谊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调查,《当代教育论坛》,2004.3.110-5。
126、思茅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4.2.19-21★,
127、社区安定,教育为先——欧文的教育实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统计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儿教育,《当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会教育经费及其使用效果,《学术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职业教育(2作者),《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2作者),《医学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2作者),《乐山师院学报》,2003.6.。
134、酉阳清溪村职业教育调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8-11,。
135、宪法修改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分析(2作者),《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8.
136、关于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论坛,2004.7.10-1,西南师大
137、当代美国私立高等教育透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战后日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儿园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国的“一师校”,《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见万方数据网。
143、城市形象工程应该改为教育工程,《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报参考》,2005.2.17.全文见万维网。
144、对一个贫困生20年教育状况的透视,《西南教育论丛》,2004.4.43-9
145、美国家庭学校的利弊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国教育史(光盘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47、论性格因素与学习效果,《当代教育论坛》,2005.2.35-7。
148、美国小学教师的学历,《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师竞争激烈,《新华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国私立高校的多样性及原因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5.1.32-4,。
151、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论丛》,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义务教育经费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及体系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儿园经费情况简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统计研究》,2005.6.78-80★。
156、从“明星”教师说开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发展统计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见CNKI中国期刊网。
158、值得注意的德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师的证书与学历,《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48★。
161、《国外教育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徐辉、刘新科、陈坚、杨晓萍、周谊,第486项,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二等奖19:53 2005-10-19
162、腾冲县和顺镇职业教育调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第二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2005.8.22-24,北京师范大学
2006年
164、拒绝教育资源的“不和谐”(2作者),《教育与职业》,2006.7.82-3★。
165、统计数字下的美国农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7.91-2★。
166、外国教育实验史·欧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书实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4。
168、日本各级毕业生就职率研究,《中国统计》,2006.4.48-49★。
169、移动教室处处学,《上海教育》,2006.4.38★。
170、论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冲突,《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91-3
171、英、美两国特色学校初探(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24-7。
172、令人惊讶的美国在职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与职业》,2006.19.88-9★。
174、美国公立中学9-12年级教师情况,《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试论英国公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2作者),《中国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国中学教师网络学习团体及其启示(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6.5.19-21,。
178、美国小学的不分年级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国外热门职业:中小学教师,《师资建设》,2006.6.20-21
180、论教育交流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13届年会,上海师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情况的几点国际比较,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南京师大,2006.12.8-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国际比较,《统计研究》,2007.3.78-82。
182、论中职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2作者),《文教资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学校的底蕴(2作者),《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比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见维普网。
186、美国幼儿教师概况(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学优生评定标准之比较(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7.3.41-2
188、中美职业课教师学历比较,《师资建设》,2007.2.64-5
189、从美国的“隔离但平等”的判决看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34-6★
190、谁应该接受职业教育(2作者),《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2.54-9
191、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2作者),当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复印《成人教育学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儿园的移动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TNE)述评(2作者),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国特许学校的契约精神(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6、美日两国职业人教育及启示(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7、论打工热背景下如何给教师减负(2作者), 《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年8期19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继续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必要性问题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增刊108-9★200、多样化听写策略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的实践(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职业教育能削弱吗(2作者), 《职教论坛》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儿园的男教师,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优化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2作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期92-4204、德国农业教育现状及其启示(2作者), 《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8.4:1-289206、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2作者),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亚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试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规化:边远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5期72-4209、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调查(2作者) ,《教育与职业》,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国的家庭学校(2作者),《科教文汇》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亚新州高中毕业证书考试探析(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周谊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09-02-15 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查与理性思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全勇 周谊
2009-06-15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教育探索 赖炳根 周谊
2009-03-25 近代中国的性教育思潮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马小敏 周谊
2009-09-20 双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重庆永川职教城为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陈远远 周谊
2009-07-14 职业义务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 周谊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陈利 周谊
2009-09-01 管学宣在云南丽江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 周谊
2009-3-6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重庆政协报 周谊
2009-7-17 从国际比较看大学生就业 重庆政协报 周谊
周谊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职院校薪酬目标的制定与激励模型构建研究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特色及发展走向探析 教育与职业 陈远远;周谊
2010.08.08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及未来发展走向 职业教育研究 陈远远;周谊
2010.07.20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对策调查研究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5.28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教师培养举措及启示 教育与考试 徐欣;周谊
2010.08.01 真正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办法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10.09.21 挪威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及财政投入简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楚海莲、周谊
2010.27 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 江苏教育 张翠琴、周谊
2010.03. 转型时期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及特点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刘小竹
2010.09.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调查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12 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影响因素探析 职教论坛 刘其晴、周谊
2010.15 挪威高中阶段职教师资的培养研究及其启示 职教论坛 楚海莲、周谊
2010.18 澳大利亚2004-2010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2010.2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教师专业发展框架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8.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建议1000字

http://wenku..com/link?url=vIN 看一看

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想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它需要一个宏观的把握,其次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计划,那么当前到底什么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救命草”?可谓众说风云、沸沸扬扬。本文就此对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建议探讨了自己的想法。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强势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加强,“技能”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一朵“金花”,光芒四射,而具有职业技能资格的人员则成为各行业用人单位的抢手人才。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当滞后,每年培养的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许多企业不惜高价诚聘合格技工,然而技工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改善目前熟练技工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促进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几年来,职教院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现状仍不乐观,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生源短缺、生源基础较差
职业技术学校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年代曾经是许多初高中学生的首选学校,既可学到专业生产技能,又可被国家包分配获得就业保障。但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高等院校普遍扩招,上大学已不是学生的一种奢望,再加上目前社会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地位,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等因素,导致了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萎缩。生源越来越少,势必导致职业学校降低升学门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给用人单位造成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二)基础教育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方面,目前职教学校教师待遇低、教书无成就感的窘境除了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外,还造成了部分有能力教师的跳槽外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师知识更新进修,也是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环节。
(三)职业教育受传统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挤压,保守与创新的冲击成为教育思想论争的主调
传统普通教育,以课堂讲授学科知识为主,以应试作为教学动力的驱动和最终评价途径,造成许多职教管理人员和师资在实践中感到彷徨、无所适从。一部分平时注重实践环节的,通过学习、实践,很快就适应了职教环境;另一部分平时注重学术理论探讨的人,或习惯于普通教育教学的人,教学现还未改变。在我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其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以行业、产业专门人才为中心;而在走向市场经济阶段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为中心。
总之,职业学校与就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生产技术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强;在校生素质不高,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等都成为。
三、发展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家长及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认识不够,求学观念传统落后,致使学校招生困难。长期以来,考大学成为众多学子的唯一追求,而职业学校因被视为“低等教育”而很少有人问津,结果造成生源的逐渐减少和职业教育的迅速滑坡。仅2002年中国就有600多所技校停止招生。除了影响职教发展以外,传统的求学就业观念还将导致高校生的过度膨胀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增多。因此,转变社会求学就业观念成为我国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就业率是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的好坏标准,也是确保其生源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一些职也学校并没有与市场充分对接,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传授的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出的技术工人不符合市场需求,进而造成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三是职业学校发展缓慢,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据调查,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至少还要放大7倍才能满足市场需要,可见目前职也院校的数量还是很不够的,而学校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规模小、效益低,技术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办学机制较为封闭,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发展职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眼下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对此,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的:
一、职业教育应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确定一批职业教育道德工作基地,选聘一些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的社会环境.。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实习或生产一线实践,职业院校应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搞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
三、社会各界尤其用人单位全力配合,在招录职工时应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有助于学校推进双证制的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方面社会对待民办职业院校和公办院校应该一视同仁。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外开放,多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这样才能办好职业教育。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仅靠国家的教育经费,就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大批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培养出众多与市场对接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必须激活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
五、推行工学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改革课程,培养与现代化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工人。
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设立职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大的龙头职业学校。
七、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求学观念和就业观念。
当前,我国的高级技工仍存在很大缺口,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它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发展是大势所趋、

阅读全文

与农职教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雕发明博主 浏览: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浏览:977
网络侵犯著作权报案 浏览:734
税务报到期限 浏览:6
怎样查询银行卡有效期 浏览:19
浙江省温州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592
马鞍山全套多少钱 浏览:568
艾丁顿发明了什么 浏览:651
希腊谁创造了人类 浏览:415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浏览:6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