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司成本核算应该怎么做
一、核算方法的选择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及所用原材料大部分相同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管理结构通常是垂直管理体系。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而在经济结构链中起着不可少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具备先进技术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将不断的增加。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决定其应使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无论其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标准如何,最终目标都是要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订单生产,也可采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或者筹借金额较小,一般不要向金融机构报送报表而只需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将是符合税法规定的一种简易的能满足税法要求的会计政策,从而达到不违法税法规定,避免涉嫌偷税漏税。 三、基本科目设置和成本核算思路 1.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大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薪酬、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比较小,生产产品的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不宜归属到具体某一产品,其实核算到产品反而失去真实性。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达到重要性原则,往往可以单一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置,而以成本核算表代替。 2.原材料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这样既能降低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原则重要性原则。对生产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领用实用部分计算成本。 3.中小企业因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全,制造费用科目很难按车间设明细账,只好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而无法确定是车间费用还是办公费用而往往直接归属到办公费用内,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往往是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统一分配。 4.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企业一般是按存记耗,按已销售数量加库存成品计算生产数量。 5.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贰』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办理来会计手续,进行自会计核算的事项。这是指除了前面六项内容以外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前面六项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环境纷繁复杂,经济活动及会计业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仍有可能产生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如企业的终止清算,破产清算等这些业务的核算,也是会计核算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会计法将可能产生的新的会计业务事项以“其他事项”来概括,以保证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核算和反映
『叁』 企业财务成果核算的主要步骤
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利润或亏损是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本年利润
该账户核算企业在本年度自年初始到本期末止实现的累计利润(或累计亏损)总额。该账户贷方登记本期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借方登记结转的本期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成本、费用、税金、支出,贷方余额为累计利润。
期末结转利润时,企业应将“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记“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贷记“本年利润”;将“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本年利润”,贷记“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将“投资收益”账户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投资收益”账户,贷记“本年利润”;如为投资损失,则作相反会计分录。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全部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利润分配账户
该账户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余额。该账户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额;贷方登记年终结转的全年利润及弥补的亏损额;年末余额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该账户一般应设置“未分配利润”、“一般盈亏公积转入”、“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等明细账户。
(三)盈余公积账户
该账户核算企业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盈余公积。盈余公积依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法定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金,一般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准备,一旦职工福利设施完工以后,就应将法定公益金转入一般盈余公积中的任意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发生的亏损,也可以转增资本。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按用途设置明细科目核算。
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科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科目;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肆』 实际中如何开展成本核算
要做好成本核算,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流程。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密切相关。
二、分析生产、管理流程,确立成本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核算流程。
三、利用第二步骤的成果,建立成本核算科目
四、建立成本复核机制。
其实,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困难的环节,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样的核算对象、什么样的核算方法和流程,往往是和企业管理者的意图、企业具体的生产、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这里讨论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只能说个大概。
『伍』 土地成本核算不准确会导致什么成果
土地储备成本,是指开发一定数量土地,达到可供出让状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办理各项报批手续费用。包括申报规划许可所需河道蓝线划示费用、勘测定界费用、图纸费用及重点项目预评估费用等。
2、征地补偿费及有关税费。若储备地块涉及集体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必须在将土地由原集体所有征为国家所有的过程中,向被征地村和被征地农民支付相关的征地补偿费和征地税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耕地开垦费、征地管理费等。
3、拆迁补偿费。根据相关法规,拆迁房屋应对被拆迁入进行补偿安置。对被拆迁入来说,拆迁补偿费是其失去房屋和土地使用权所得到的补偿。
『陆』 各行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你这个 各行业 可把我难倒了,现在行业这么多,不会一个个给你举例吧。 关键是重在实践: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柒』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