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铁力市第四中学的教学成果
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近五年来四中成长为全市嘱目的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在教学成果中,2003年中考,王帅同学荣摘全市第一的桂冠;2004年中考刘欢同学再摘全市第一桂冠;2005年中考中9名600以上的同学有5名学生是我校的。四中考入一中公生153名,成为全市考入一中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同时,升学率达到82%;语文单科第一名、数学单科第一名、外语单科第一名、化学单科第一名,均出自我校,同时,我校各学科平均分均高出市平均分。除连续三年中考报外,在2005年中学生综合能力竞赛中,我校荣获一等奖;在国家数学竞赛中张统同学在获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化学竞赛中张统同学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物理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魏冉在《作文通讯》刊物上发表作品《尴尬的美丽》并获一等奖;韩丹在《新作文》刊物上发表作品《走过美丽忧伤的日子》并获一等奖;铁力区域中学生围棋团体第一名,个人李梦阳获第一名,冯金龙获第二名,中国象棋个人刘冠群获第一名;诗风情韵书画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文体局)中学生现场书画大赛获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曲偶、张弛同学获全国中学生书法一等奖,安思思全国绘画金获,赵嘉慧同学获全国中学美术大奖赛金奖;在速滑比赛中,郎士全同学获中学生男子全能冠军,团体中学组第二名。
B. 青州实验中学的教学成果
同心协力,众人划桨开大船。“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学校制定了教师群体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施梯次培养,以群体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为培养思路,既重视群体素质的提高,又强化骨干教师培养。坚持名师带动战略,全面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启动了青年教师雏雁起飞、骨干教师群雁齐飞、拔尖教师头雁领飞的“三飞工程”。青年教师雏雁起飞,成绩喜人,冀常海等14人获得青州市教坛新秀称号,24名教师参加了青州市优质课评选,学校7门课程获第一名,14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获奖名次、等次、比例创历史新高;骨干教师群雁齐飞,在学科备课组长、班主任、高三教师等重要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齐立伟等4名教师获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卜祥昆等14名教师获青州市优秀班主任、学科质量优胜奖。拔尖教师头雁领飞,担任着学校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教学改革方面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到目前为止,学校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山东省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潍坊市师德标兵、潍坊市优秀教师,29名教师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李福军老师获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赵国美老师的课堂视频入选“齐鲁名师讲堂——国家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不拘一格——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是课堂,成长的是教师,受益的是学生。
为了实现“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目标,学校推行了“第四次备课”制度。即第一次备课是教师自己根据课标、教材、教参等自己“粗备”。第二次备课是各课题组集体备课。第三次备课是教师结合集体备课所确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教学情况及个人的知识见解,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详尽的书面形式的个性化备课。第四次备课是在前三次备课的基础上,与上课以后的情况进一步整合个人课堂教学的教后感,作业考试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及教师间互相听课后取长补短时发现的问题,对原来所备的课再次调整,对教学设计再做修改和完善。“第四次备课”制度使得教师们及时梳理自己的所感所悟,综合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疑”,科学地改进教案教法,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促进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苦心人天不负”,潍坊教科院领导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肥城三中、重庆市綦江县教育考察团来校交流,对学校课堂教学给予充分肯定。在2009年高考中,赵海波同学以698分的成绩获得青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学校各项高考指标均为潍坊市前茅。
传授的是知识,提高的是素质,升华的是人生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养成教育为立足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渗透德育教育;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形成个性鲜明的高品位班级文化,综合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情感态度;以班队文明建设工作为依托,以重大节日为载体,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成效的艺术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供发展的平台。如“七博会志愿者活动”“亲情教育活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千名学子进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动,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学校还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立了文学社、舞蹈队、民乐队、书画社等31个社团,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品味和素质。学校开展的亲情感恩教育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承办了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亲情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青州市启动仪式。
C.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怎么写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问题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评析同时也是笔者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诠释与研究,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提升过程。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读。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结构形式: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1、变式结构: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3、案例--问题--分析
4、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写中,五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细节与反思(评析)不可少。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不能说是案例。
D. 教育教学成果和教科研成果有什么区别
它们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教学成果指的是:如:学生成绩、学生及个人荣誉证书、某一研究所获奖项 等。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等。
拓展资料:
科学研究成果
指科研人员在他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
它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力,也是衡量科学研究任务完成与否,质量优劣,以及科研人员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财富、智力的资源。科研成果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造性是指前人所没有或国内外所没有的.理论上有新的创见,技术上有新的提高。先进性应该在成果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
(2)科研成果必须具有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初经济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公认。既要有实用性,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具备实施条件,满足社会要求,经济价值高。
(3)科研成果必需经过技术鉴定或评审。鉴定或评审应实行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合格,才能算作成果。
E. 眉山中学的教学成果
建校来106年来,为国家自培养了三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仅升入清华、北大、人大、中科大四所著名大学的人数就达40余人。99年以来,近300名学生获眉山市、四川省、国家级学科竞赛等级奖励,高考全员文化硬上线率以52.6%、68.7%、75.7%、81.3%步步攀升,连年居东坡区第一名,学生考入重点大学人数多、层次高,先后涌现出高考成绩居全省前列的刘豫、薛驰、郭家驹等眉山市理科状元,学校也连年获市、区教育局质量评估特等奖、一等奖及综合管理示范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