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中国在科技上获国家取得的成就
1、C919首次试飞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首飞完满结束。
这标志着大型民用客机的垄断市场在A(Airbus空中客车)和B(Boeing波音)之外,正式迎来了新的参与者C(C919)。
2、可燃冰稳定试采成功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作为一种储量惊人的清洁能源,其储量几乎可以达到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两倍。
可燃冰是公认的下一代清洁替代能源。此次试采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第一名的国家。
3、北斗导航第三阶段组网
2017年5月2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北斗系统第三步建设,即北斗三号系统,2017年下半年发射6~8颗全球组网卫星。
正式标志着北斗系统第三阶段任务:全球组网正式开始。接下来的2018年将前后发射18颗北斗卫星。北斗卫星系统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直到2020年我国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4、全球首列无轨列车
2017年6月2日,中车株洲所成功研制的一款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全新交通产品在株洲惊艳亮相,这款产品昵称“智轨”。
这是一款融合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优势的跨界之作。既保持轨道列车载人多的优势,又不需要建造专有钢轨,还能像公交车一样灵活穿行的城市交通工具。
5、量子通讯试验阶段性成功
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使得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达到新高度。
② 2017最高科技奖人物+成果急!!!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年过八旬的王泽山,一生专注于研究火炸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
③ 21世纪伟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3、细胞核重新编程
所谓细胞核重新编程,是将成熟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将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将一个体上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培育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因为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生命体的理解。
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这一奖项。
4、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④ 2016~2017年中国的科技成果有那些
一、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颗卫星被起名为“墨子专”,将在太空向地面发属送不可破解的密码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并将对微观量子世界最离奇诡异的现象开展科学实验研究。
二、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意味着,歼20各方面性能技术已经成熟,可能已经小批量装备部队。
三、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2016年9月25日,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
⑤ 2017年中国的成就
1、1月5日:中国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发射成功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广播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多频段、宽带高速率数据传输试验验证。
2017年1月5日23点1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号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征火箭第245次发射。
2、1月20日:中国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实验成功
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所牵头研制的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载荷是2012年在中科院支持下启动,2016年8月16日实验载荷搭载“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1月15日开展了首轮在轨测试,实现了星地距离1000公里以上,低仰角(20度左右)情况下,下行单路通信速率5.12Gbps,并成功进行了图像传输,图片清晰;同时也进行上行PPM调制直接通信,通信速率20Mbps。
星地相干激光通信载荷总指挥陈卫标介绍,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试验,在轨测试的完成,表明该载荷已具备持续开展双向激光通信实验的能力,对我国高速相干激光通信技术来说,具备里程碑的意义。
3、4月12日:中国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实践十三号卫星是中国首颗高轨道高通量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这颗卫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信息传送能力大大增强,其通信总容量达20G以上,比以前有十倍左右的提升。
4、5月1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建成开放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位于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D09地块,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将全面综合地反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况,同时介绍1851年以来世博会历史及2010年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情况,并为与世博会相关的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2017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5、5月5日: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⑥ 2017年中国最大的科技成果是什么
个人认为,应该是,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⑦ 2017年我国的科技成就以及科技人物有哪些
一、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颗卫星被起名为“墨子回”,将在太空向地面答发送不可破解的密码以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并将对微观量子世界最离奇诡异的现象开展科学实验研究。
二、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展示。意味着,歼20各方面性能技术已经成熟,可能已经小批量装备部队。
三、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飞船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并进行一系列的空间实验。
四、2016年9月25日,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