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区别
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经营成果是生产单位、生产部门、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生产总规模的指标。它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全部价值,即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物质资料消耗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
而财务状况指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和。会计学中,销售总额等于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初始销售收入或流入资产的价值。一般是主营业务收入。

2、包括的范围不同
经营成果:一般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
而财务状况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3、计算方法不同
经营成果成本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而财务状况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4、核算基础单位不同
核算基础不同,经营成果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而财务状况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营成果
网络-财务状况
B. 请问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有什么区别
一、侧重点不同
1、财务状况只某个时点的资产负债表,比如2011年12月31日。
2、经营成果指某段期间的利润表。比如2011年。
3、现金流量关注某段期间的现金情况,因为资金链也是很重的指标。

二、概念不同
1、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指企业在某一时刻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状况。一般通过资金平衡表及其附表来反映。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在资金方面的反映,按照各项目间存在着的相互对应关系,将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之间的各个对应项目加以分析对比,观察资金占用及其来源是否合理,是否节约。
2、经营成果
经营成果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各个或全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成果。经营成果包括:采购业务的成果,即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节约或超支);生产业务的成果,即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节约或超支)。
3、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投资项目在其整个寿命期内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全部资金收付数量。是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必备资料。
三、反映内容不同
1、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
2、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全貌。
3、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全部经营过程在财务上获得的成果。
C. 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简单的说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资产负债表里的右边“未分配利润”项目里的数字就是利润表的结果。当然,财务状况还是通过很多指标反映的,比如说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速动比率等等
D. 财务成果,经营成果的区别是什么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区别
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经营成果的 ,也就是财务成果是看你公司有没有钱,而经营成果是看你一段时间有没有赚到钱。
E.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有哪些
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应企业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反应企业经营成果。一、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收入、费用和利润:

F. 13.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 )。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利润表。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专=利润”属的基本关系来编制的,其具体内容取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内容,利润表项目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内容的具体体现。
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动态表现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6)经营成果扩展阅读:
利润表分析的类型:
(1)总体分析,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变化趋势。
(2)结构分析,通过利润构成的结构分析,分析企业持续产生盈利的能力,利润形成的合理性。
(3)财务比率分析,利用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4)项目分析,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和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主要的项目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