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果报告编制
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编图、建库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构造与成矿地质作用特征,编制省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果。成果主要包括:
1)成果报告。
2)图件及编图说明书。
3)数据库。
Ⅱ 成果报告的编写
电法勘探成果报告是电法勘探成果质量的最终体现。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反映客观实际、地质效果好的物探成果。
成果报告应由组长或由组长指定专人编写,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修改。成果报告经过批准后,电法组才算完成任务。
物探成果报告一般可分为单项(或专题)成果报告、综合成果报告和阶段性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要求内容全面,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立论有据,文字简洁,结论明确,附图附表齐全。
单项(或专题)物探成果报告是指采用单项物探方法完成一个工区的一项或几项工程地质任务的成果报告(如××工区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报告)。
综合物探成果报告是指用几种物探方法,综合解决一个工区有关地质任务的成果报告(如××工区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特点是要突出综合物探方法在解决地质问题方面的应用,将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提高物探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效果。
1.成果报告的内容
成果报告的编写可参照下列内容要求:
1)概况:简述工区的物探任务(目的、要求、工作范围及工作比例尺),工作期间,主要仪器设备、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往进行过的地质勘测工作(尤其是与本次物探任务有关的勘测工作),以及在本次工作中与其他勘测方法的配合。
2)地形、地质简况及地球物理特征:简述与物探工作有关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情况,物探地质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和物性特征。
3)工作方法与技术:叙述外业生产工作布置、工作方法及依据,仪器性能及仪器因素选择。
4)资料解释与成果分析:简述采用的解释方法及选用参数的依据,叙述成果分析及其地质解释。
5)结论与评价:阐明任务解决的程度,提出物探成果的地质结论;叙述检查观测质量、成果解释精度,通过与已有钻孔及其他勘测资料对比分析、钻孔验证情况,对本次物探成果做出评价。
6)问题与建议:提出本次物探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补充和需要开展的其他物探工作和验证工作的建议。
对于工程物探的单项专题电法测试工作,如地基、桩基检测、灌浆效果检测、钻孔电磁波透视和钻孔电视观察等,可不受以上成果编写内容的限制,应结合具体任务要求和专题物探工作的需要,编写专题测试成果报告。
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是指一个工区在一个勘测阶段内所完成的物探工作成果的综合(如××工区可行性研究阶段综合物探成果报告)。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编写基础是单项物探成果和综合物探成果报告。
报告应在物探队技术负责人或技术组的指导下组织有关人员编写。
2.成果报告附图、附表
成果报告附图、附表,应根据任务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选择与解决地质问题有关的图件,需要综合而且能够综合到一张图上的内容尽可能绘在一张图上。
阶段性综合物探成果报告的附图、附表,应将本阶段历年所作成果图、表进行汇总。通常物探成果报告应附下列图件和图表:
1)物探工作布置图;
2)物探成果平面图(如电测深曲线类型分布图、异常分布图、覆盖层等厚度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基岩等高线图);
3)物探成果剖面图(如AB/2视电阻率剖面图、物性-地质剖面图等);
4)物探成果表(如物性表、各种解释成果表、物探点高程及坐标测量成果表等)。
Ⅲ 实践成果汇报怎么写
首先要有第一手的素材资料,然后才能撰写。一般的汇报稿格式是,开始一段是指导思想,接着是取得的成就业绩,然后适当点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又要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书写未来发展思想等等。仅参考!
Ⅳ 项目成果报告
完成了所有一级项目来及自子项目的成果报告编写,编制4 579幅图件和8 171份表格。其中,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完成3 11 1 幅图件和3 187份表格,编写了10个二级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煤层气资源评价编制各种图件450幅、表格2 666份,编写了4个二级项目报告,编写了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砂资源评价编制各种图件530 幅、表格548份,编写了5个二级项目报告,编写了油砂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页岩资源评价编制各种成果图件91张、成果表格1 044张,编写了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编制各种图件38张、表格147张,编写成果报告15余万字;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编制各种图件55幅、表格200份,编写了5个二级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了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共编制各种成果图件38张、成果表格37 张,编写报告43万余字。在一级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
Ⅳ 汇报里面的达成成果怎么填
写目标要求及已完成,两者对比
Ⅵ 成果报告
7.2.1 编写原则
1)遥感地质解译成果报告是遥感地质调查成果系统全面的总结。报告的编写应以现代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报告的基本内容应根据各具体任务要求和测区丰富翔实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实事求是地总结客观地质规律。报告编写必须在各种资料高度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要求全面、重点突出,既不烦琐,又要避免简单化,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测区地质研究水平,又要敢于从地球科学国际先进领域的高度和深度揭示深层次规律问题。因此,它既是实际工作成果的总结,同时又是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2)遥感地质解译报告编写前,必须组织全体调查人员对测区内主要地质构造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统一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编制出详细编写提纲,然后按照详细提纲所列内容,按项目技术人员各自业务特长分工负责进行编写。
3)报告编写要有综合性、逻辑性和艺术性,应做到内容真实、文字通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插图美观、图例齐全、各章节观点统一。
7.2.2 编写提纲
第一章 绪言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与要求、工作起止时间、完成工作量(编制工作量分布图)、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附研究程度图)、工作方法及技术路线(附技术流程图)及主要技术成果和贡献等。
第二章 方法技术
第一节 卫星影像图制作方法
详细论述遥感数据种类及质量,数据处理、几何纠正与配准、数据镶嵌等方法、技术、控制指标,标准影像图生成过程中的整饰与注记,以及检查与验收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评价。
第二节 遥感地质解译调查方法
详细论述宏观影像分区、影像单元、影像岩石单元建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信息增强处理法的方法与技术及填图单位划分方案和填图单位种类。
第三章 区域遥感地质特征
按地层、侵入岩、构造、矿产、生态地质环境分别介绍。
第一节 地层
介绍测区地层系统,岩性特征、组合特点、影像规律、解译程度、形成环境、相互关系、时空展布与变化规律等。
第二节 侵入岩
按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侵入岩,依时代从老到新分述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数量、产状、形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单元划分、影像特征变化、解译程度,以及节理、岩脉、岩墙的发育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等。
第三节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按类型分别介绍影像标志、形态、规模、展布、序次与组合关系,进行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以及构造运动历史与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的关系和新构造特征及其影响。
第四节 矿产
按矿产种类分别介绍成因类型、成矿规律、影像特征、遥感找矿模式,不同层次控矿、成矿信息解译、提取方法及找矿预测等。
第五节 专项调查与专项研究
视具体情况,根据任务书编写。如属于与遥感地质解译同时开展的生态环境地质等专项调查,则应在总体报告中增加此章节进行叙述。
第四章 结论
叙述取得的重大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