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咸丰元宝当千真品价格表红铜咸丰元宝当千宝河局直径58mm厚4mm
你好!楼主的这些钱币从包浆来看,其他的都是仿品,只有第一枚是传世真品钱币,材质是黄铜。
黄铜是铜占65%锌35%,颜色是金黄色。
红铜是纯铜,铜的比例占98%以上,只有少量杂质,颜色是紫红色。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
2. 咸丰元宝当百 宝苏
您的问题,有一枚咸丰元宝当百,直径6cm,厚3毫米,应该是宝苏局的,真品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0元左右;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真品最好是不要出手,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真品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3. 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④关税由双方共同协定。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
①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
②“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
除取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各种特权外,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定的规定;还规定美舰可以出入通商口岸,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除取得英、美两国条约中规定的权益外,还规定有人触犯法国在通商口岸的教堂,清朝地方官要“严拘重惩”。
《中俄爱珲条约》(1858年)
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
沙俄取得陆路通商和沿海口岸通商的权利,还取得在通商口岸停泊军舰、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④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⑥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二百万两,赔偿英商损失白银二百万两。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
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尖沙嘴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到800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沙俄。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
割让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沙俄。
《北京专条》(1874年)
清政府付给日本白银五十万两,作为日军撤出台湾的条件。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
①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广东北海为通商口岸。
②洋货在“租界”免收厘金,运往内地免收内地税。
③英国可以调查云南通商情况和自由来往印藏等地。
《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
①中国收回伊犁,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割给俄国。
②赔款九百万卢布。
③俄商在天山南北路贸易不纳税,货物运至嘉峪关减税三分之一。
《科塔界约》(1883年)
割斋桑湖以东和以南大片土地给沙俄。
《中法新约》(1885年)
①清政府同意在云南和广西两省的中越边界开埠通商。
②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0年)
拟定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3年)
开放西藏的亚东为商埠,西藏和印度、哲孟雄边境五年内免税贸易。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辛丑条约》(1901年)
①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
②惩办曾支持宣战的王公大臣,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活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京津以及京山铁路沿线。
④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
《二十一条》(1915年)
①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
②日本享有南满、东蒙一带工商、土地、路矿、顾问、借款的特权。
③中国沿海岛屿和港湾不得租借和转让他国。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⑤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
《中俄呼伦条约》(1915年)
呼伦贝尔划为“特别区”,规定中国军队非经俄国允许,不得进入该地区。
《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18年)
中国与日本对苏俄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日军在战争期间可以驻在中国境内与境外作战,两国军队必须互相“合作”。
4. 咸丰县盛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咸丰县盛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10-17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咸丰县高乐山镇龙泰四街13号一楼门面。
咸丰县盛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2826MA491LAX9C,企业法人丁伟锋,目前企业处于吊销状态。
咸丰县盛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互联网技术开发;游戏开发;软件产品、网络技术开发、转让、推广与咨询服务;计算机系统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企业管理咨询;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销售。(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咸丰县盛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5. 从无赖到皇帝,刘邦其人 的论文 要多啊 谢了 好的话 我会加分的
从无赖到皇帝
我是一个喜欢品味历史,思索历史上人的成功和失败的人。而这之中比较吸引我的是无赖皇帝刘邦。
说起刘邦,人们对于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是对他嗤之以鼻笑话他草莽出身,懦弱无能竟然依靠一个女人的力量。也有人对他充满敬意,为他的坚韧,为他的慧眼,为他的坚持,为他的豁达大度。依我可能也说不清吧,毕竟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我对刘邦保持着比较理性的看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刘邦的的确确从一个无赖爬到了帝王的宝座。
说来惭愧,我的历史造诣很浅,对于刘邦我了解的只是九牛一毛。只知他出生于沛郡丰邑,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至于他的出身自然就不用多说了,不然怎会是个无赖呢?虽然出身平民但刘邦似乎有些不甘,于是他以自己的无赖为自己换来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官,也就是泗水亭的亭长。但也就是这个小小的官却奠定了他以后成就大业的基础。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基层做起吧,想后来的樊哙,萧何这些开国功臣哪一个不是这时结识的?
可能很多人会那他与项羽相比较。的确在很多方面刘邦是远远不如项羽的。但是仅仅靠力气胆气等因素就想取胜确实万分艰难的,而刘邦的经历却恰恰是项羽所没有的,是他所缺的。由此可见成功的决定因素有时真的出乎人的预料。刘邦从基层做起虽然失去了和项羽一样受文化的机会但事实上他所受的教育去远远比文化教育有用的多。因此他学会了一个道理,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即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得民心者的天下。的确,他也确确实实用到这一点并且受益匪浅。而项羽这个文韬武略的智者却养成了一个致命的坏习惯,那就是骄纵自大。可见刘邦的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
秦朝以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显然刘邦也意识到秦的危害,所以机会来了,他当然明白面对强秦没有武装力量是不行的,于是轰轰烈烈的斩白蛇起义开始了。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是完全靠运气的,归根到底映证了毛伟人的经典名言,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虽然草莽出身,但刘邦却转劣为优,难道就不包含一点智慧吗?
说起刘邦,就不能不提韩信。想当初韩信最先找到的是项羽,然而项羽自大骄傲错失了这个千古将才。而相反刘邦则比项羽要谦恭的多,前话暂且不说,就是这些个因素造就了一个出身草莽的皇帝。所以刘邦同项羽一样耀眼甚者可贵的多,从这个草莽皇帝身上我学会了坚韧,顽强与智慧。
6. 咸丰重宝当五怎么看出真品赝品啊我有一枚一样的想转让,不知道怎么办
咸丰钱有很多钱局,和版别,鉴别真伪 主要看钱的字体力度和铸造痕迹,在就是皮和褒奖。稍微有些钱币收藏基础的,很容易分辨真伪。
7. 关于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人民政府非法搬迁普雄汽车站
网易财经4月11日讯 今日上午,知情人士为网易财经提供了一份关于真功夫原董事长蔡达标被起诉的诉状的部分证据。这些证据显示,蔡达标在2009年间外聘专业中介机构,希望从董事会表决权等方面下手,逐步削弱另一创始人、现任副董事长潘宇海在真功夫的控制权。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这一系列密件将揭示真功夫内斗不止的真正原因。
对于这份密件,真功夫副董事长潘宇海方面未予评论。网易财经随后向真功夫现任董事长蔡春红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时止,未得到回复。
这份落款时间为2009年6月12日的名为《有关调整真功夫餐饮管理公司运营架构及公司控制权事项项目操作方案》的保密文件(以下称密件),对目前蔡达标与潘宇海双方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并为蔡达标采取抗御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在董事会的表决控制权方面,由于潘宇海占有41.7%的股权,有权提议召开临时投资人会议,在真功夫公司经营所获收益中享有41.7%的权益,有权查账及有权委派董事。
因此,密件中建议蔡达标可巩固与另两个投资人的关系,获得其支持,由于蔡达标是公司实际操盘手,在利益权衡下,另外两个投资人应当会支持蔡达标;而蔡可利用一段时间筹备资金收购其股权,以达到掌握董事会的表决控制权,从而正式开始脱壳;在财务方面,谨慎做账的同时,对潘宇海的查账要求,以投资人会议或董事会会议予以驳回;以书面表决方式代替召开董事会,从而避开潘宇海设置的出席障碍。
其次,在人事方面,目前双种子公司由潘宇海任法定代表人,双种子公司已经委派一名董事(潘敏峰),这样一来,潘宇海在董事会中就享有两票表决权。密件中提出,可不予办理双种子的年审及续期手续,并暂停其委派董事资格。另外,由于真功夫目前的监事为潘宇海之妻窦效螺。可通过署名现行监事,另立新监事的方式,弱化潘宇海的话语权。
再者,对于潘宇海在真功夫商标持有人中占有的50%股份,密件中提出,可通过商标转让,将商标权益剥离出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鉴于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并无具体业务,并且是真功夫公司系列的公司之一,将其转让真功夫公司,再作为真功夫公司的资产转让给脱壳后的新公司承接,合情合理。
此外,真功夫旗下子公司中由潘宇海出任法定代表人的分别有北京真功夫、哈大师公司、千百味公司,上述公司均由真功夫公司全资控股。密件中提出,可停止对该两公司及其新品牌的投资运作,强行解散上述公司,以真功夫公司替换其网点或直接撤点。具体的操作方法则为:通过投资人会议决议方式,由真功夫以两公司身份向潘宇海发函要求清算公司,将其品牌及资产转回真功夫公司。如其不配合,则可以以股东身份请求法院强行清算解散。
而有关真功夫公司的供应链的控制方面,密件中提出,可将厨具业务和有关餐料公司业务转让给蔡达标和另外两个投资人按股份比例成立的新公司名下,将厨具采购链和餐料供应链剥离。根据公司章程,部分业务的转让属于一般表决事项,董事会过半数通过即可,因此风险不大。
相关的主题文章:
律师称蔡达标或构成职务侵占罪
蔡潘内斗大猜想
律师称蔡达标或构成职务侵占罪
真功夫内部密件曝光蔡达标
律师称蔡达标或构成职务侵占罪
蔡潘内斗大猜想
蔡潘内斗大猜想
真功夫内部密件曝光蔡达标
8. 宁波市布政服装加工厂转让
一、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
1.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废除
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朝廷的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这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满洲贵族控制朝政、维护自己利益的特权机构,这必然同封建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发生矛盾和冲突。所以清王朝统一中国后,封建皇帝便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等办法,逐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并最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明令正式予以裁撤。
2.清内阁的设立
清朝入关前,朝廷设有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掌记注皇帝起居、编立史册、撰写实录、草拟国书制敕及为皇帝进讲等。内三院设大学士、学士等,可参预国家机要。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朝改内三院为内阁,设大学士,加殿阁头衔,满汉各半。并且仿照明朝制度,规定凡各处官员上呈的奏章,先由内阁代拟批旨(替皇帝拟出几种处理意见),再进呈皇帝;对于皇帝的诏令,也由内阁下达六部等衙门执行。开始时,由于规定大学士仅为五品官,至使内阁的权势反而低于原内三院。但是由于清朝皇帝利用内阁抑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势,使内阁的地位不断得到提高。雍正时,内阁大学士的官位品级升为正一品,成为朝廷的最高级官员了。不过,自军机处成立后,取代了内阁的许多职权,内阁官员也只是处理一些例行公事了,这时的“大学士”也成了文臣的一种荣称。
3.关于南书房
南书房在乾清宫的南庑,原是康熙皇帝读书之处,后来又选召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为“南书房行走”。康熙皇帝在闲暇时,便由他们陪侍赋诗作画等,进而参预机务,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之所在。不过,南书房只在康熙帝时才具有这种特殊地位。
4.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密。后又称军机房,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其职权也扩大为参预全部军国大政。由于军机处转达皇帝旨意、处置政务效率高,使得皇权专制达到最高峰,所以尽管它不是正式官署,却一直保留下来,并在清朝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机处设军机大臣,称为“军机处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定员,多者六、七人,一般以特选的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充任,清末也有亲王入选。领班的军机大臣叫作“首揆”。
军机大臣在军机处轮班值日,准备皇帝随时召见,商议军国大政。军机大臣也要根据皇帝意见拟定谕旨,发布到有关部门,叫作廷寄。当时,内阁发出的各种文件叫“明发”,相比之下,军机处的廷寄较明发具有勤、速、密的突出特点。
对于资历浅的军机大臣,授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其地位稍低,班次在后。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主管军机处的日常文书工作、撰拟谕旨、文稿等。
二、其它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掌,如六部、九卿、五寺、二监等,都和明朝一样,只是理藩院为清朝所特设。
理藩院,设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专门掌管蒙古、西藏及新疆各地少数民族事务。此外,理藩院也分管部分外交、通商事务,如设俄罗斯馆等,直至咸丰时才把外交、通商等职掌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三、清朝的都察院
清朝的都察院同明朝一样,是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正、副长官。明朝作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六科给事中,在清朝归并入都察院。
清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五道监察区,都察院设十五道监察御史分掌稽核各道的刑名案件等,并且有权稽察在京各衙门事务。
都察院还在京城设五城察院,分东、西、南、北、中五城,每城设一衙门,以巡城御史为长官,专察京城地方的机构和官员。
此外,清朝督察院还设有宗室御史处,专门稽察宗人府事务;设稽察内务府御史处,专门稽察内务府事务。
四、清朝的地方官制
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州、厅)、县三级。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和巡抚在明朝都是属于都察院的差遣职官,在清朝则成为正式的地方高级官员了。
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总督又可称为“制军”、“制台”。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巡抚又可称为“抚军”、“抚台”。
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
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
清代对于督抚、布政使、按察使,可合称三大宪。
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作道员。在名义上,道应是省的派出行政机构。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
省下设府,以知府为行政长官,掌管一府的政务及所属州、县的赋役、诉讼等事。此外,顺天府和奉天府,分别是京城和陪都,地位较一般府要高,设府尹为其长官。
还有与府同级的直隶州,直属于省,以知州为其长官。有属县。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有直隶厅,直属于省,以同知、通判为长官。
府下设县和散州。县是地方行政的基层组织,长官为知县。散州多是因地而特设的,也以知州为其长官。
五、清朝末年的官制改动
清朝后期,西方帝国主义闯进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借口通商,一步步侵夺中国的主权。这时一些人想通过变法维新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新的形势迫使清政府对封建的职官制度不得不做某些调整。政府部门有增有减,有的改名。但是已经丝毫不能挽回整个封建制度的垂死命运了。
六、清朝的爵禄品级和官员服饰
1.清朝的封爵
清朝的封爵分为王爵与世爵两套。王爵也称为显爵,是封给满族宗室的,最初为十二等,乾隆时增为十四等。当然表中出现的只是体现了名号上的等级差别,并非实指。另一套世爵是封给功臣贵戚的。这些爵位中,有的又再分为一、二、三等。清朝取消了勋,有些勋名用于爵名了。
2.清官的品阶
清朝文武官员都分为九品,每品有正、从,共十八级。清朝的文武散官官阶也是十八级。由于品级的不同,朝廷授官的规格、使用的授予文书形式也不同。 见本公子楼下的满清官职一帖。
3.清官的俸禄和服饰
清朝官员无论满汉、文武,其俸禄一律按品级定高低,以俸银和禄米发给。在外武官不支禄米,折合薪银发给。官员们除了正俸外,还有皇帝赏赐的“恩俸”以及养廉银等。
清朝官员的服饰与过去有较大区别,官员的服色不分品级,只有皇子和特别赐允的亲王、郡王可用金黄色,百官袍服一般为石青色或绀(深青带红)色。清朝官员服饰的重要区别在于“顶子”和“补子”。顶子是指帽顶上的帽珠。不同品级的官员,所用帽珠的质料也不同。当官员被罢免时,首先要摘去头上的帽子,因为帽珠是他的身份的重要标志。
清朝官员在袍服外面要罩一件襟褂,叫作补褂。补褂的前胸和后背各有一块绣成的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的图案是文官为鸟类,武官为兽类;御史监察系统的官员则不分官品,都绣獬豸(音谢致),因为传说这种神兽能辨曲直。
此外,清朝高级官员帽顶后面还拖着一束孔雀翎毛,称为花翎。翎上的圆圈状花纹叫眼,于是又以眼的多少显示等级,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自唐朝以来,明黄色(淡黄)成为皇帝的专用颜色,这是出于五行说以中心属土,色尚黄的理论。
由于清统治者信奉佛教,佛教的念珠也影响了清朝官员的服饰。清朝规定,官员在穿朝服时,都要在颈项上佩带108颗圆珠,称为朝珠。不同品级官员的朝珠质料与穿珠丝线的颜色也都不同。
参考资料:<a href="http://www.xy9999.net/print.asp?flag=news&id=665" target="_blank">http://www.xy9999.net/print.asp?flag=news&id=665</a>
清代官阶
一、官员的品级:
清时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末入流”。列表如下:
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省知州;(武)守备
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13、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编,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18、从九品——(文)翰林院待诏,刑都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19、末入流——(文)京、外县典吏,驿丞,河泊所所官;(武)无末入流
二、官员的服饰
品级——顶戴—————————蟒袍————补服(文/武)
一品——珊瑚—————————九蟒五爪——仙鹤/麒麟
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锦鸡/狮子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孔雀/豹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雪雁/虎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白鹇/虎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鹭鸶/彪
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溪鸟)鸟和(束力鸟)鸟/犀牛
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鹌鹑/犀牛
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蓝雀/海马
末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黄鹂/无
三、官员的称呼
大学士—————中堂
太子少保————宫保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左副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御史——————侍御、都老爷
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别驾、三府
知州——————牧、刺史
州同——————州驾、州司马
州判——————别驾、州司马
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三尹
吏目——————捕厅、右堂
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另:
正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官: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武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官: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官:副将
正三品——文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官:参将
从三品——文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官:游击
正四品——文官: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员
武官:都司
从四品——文官: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武官:城门领
正五品——文官: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
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官:守备
从五品——文官: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
各省知州
武官: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官: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
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武官: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官: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
武官:卫千总
正七品——文官: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
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武官:把总
从七品——文官: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官: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武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官:翰林院典簿、府训导、州训导、县训导
武官: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官: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簿
武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官:翰林院待诏、刑部寺狱、州吏目、巡检
武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官:京县典史、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
武官:无
我国清代文武官员穿着补服,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筛,称“补子”。它又因丝绣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艺术珍品。
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色制,是以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等来区分等级。武则天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来作为品级官位的区别。这种创意一改朝服等级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子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了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的不同。
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清代则为单独织绣成后再缝缀到补褂上的。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
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缀绣在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它只不过是绣工的复杂程度和颜色的差别。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官员所缀绣的补子图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采用飞禽饰样,武官采用走兽图案,用以显示出武官的威武气势。而官员的元配夫人为朝廷命妇,亦可随夫婿官阶,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缀有补子。
补子分圆补和方补两种。圆补用于贝子以上皇亲者,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补均用于文官和武将等官员。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口若悬河为鹭鸶,七品为(氵+鸡)(氵+束+鸟),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一项,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
当时,也有官员因自己的职位低,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绣工制作的。加工厂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制作比自己官职高的补子,但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发生。制作这些补子的机构,是皇家专门织造绸锦缎的织造衙门。皇家织造衙门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用各种绣丝彩料,运用和继承精湛的织绣技术手法,织绣出了誉满天下的传统服饰。这些补子如今已成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了。
9. 咸丰元宝当五百,有帮忙看一下真假吗!
这东西仿冒的太多了。而且制作工艺粗糙,完全不是那个时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