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首届高校科技成果

首届高校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24 21:48:09

『壹』 王昌国的科研成果

主持编写的教材“风力发电机组装配与调试”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建设的“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获首届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实践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中国高教学会重点课题“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项目已结题。主持省高教教改课题“基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休息系构建和持续改进路径研究”,主持省建设厅“中小型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训基地”、“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南通市现代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汽车服务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新能源重点实验室”等等项目。

『贰』 王承略的科研情况

1、《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联合日报·文史周刊》2006年10月28日
2、《四库学根基的夯实之作》 《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2月24日
3、《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杰作》 台湾《书目季刊》2005年第39卷第1期
4、《高亨著作集林的编纂出版和学术意义》 《光明日报》2005年8月11日
5、《论朱熹诗集传所定诗旨与诗小序之间的关系》 《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6、《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 《山东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简论欧阳修诗本义的特点和得失》 《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
8、《毛诗故训传标兴含义新解》 《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
9、《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文献》2003年第2期
10、《论两汉文献的构成特点和整理现状》 《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1、《百年学术名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史哲》2002年第6期
12、《默默耕耘 老学不倦—古典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学行记略》 《炎黄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
13、《论东汉朝廷对今文经学经本家法的保护和校理》 《学术交流》2002年第6期
14、《论两汉鲁诗学派》 《晋阳学刊》2002年第3期
15、《论诗序的主体部分可能始撰于孟子学派》 《诗经研究丛刊》2002年第3辑
16、《论诗序主体部分的完成不能早于战国中期》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学苑出版社
17、《论两汉经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8、《关于隋唐四大类书》 与董治安先生合作 《海峡两岸文献学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论齐诗学派与王莽的关系及其在东汉的命运》 《孔子研究》2001年第6期
20、《试论韩诗学派的品格特征》 《学术交流》2001年第5期
21、《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其文献价值》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2、《论毛诗在两汉今古文斗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3、《诗序的主体部分写定于毛传之前的文献依据》 《诗经研究丛刊》2001年创刊号
24、《从兴的角度对诗经中某些部分创作年代的推测》 《福建论坛》2000年第6期
25、《论毛诗的经本及其学派归属》 《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
26、《论朱熹与唐仲友间的一桩公案》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7、《李焘著述考辨》 《文史》2000年第1辑
28、《从传序的关系论诗序的写作年代》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学苑出版社
29、《刘向校书同僚学行考论》 《文献》1998年第3期
30、《班固的从祖父班斿》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31、《毛诗的时代性质及其传授渊源考略》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32、《两汉文献的现状与两汉全书的任务》 《文史哲》1998年增刊
33、《论高亨先生的周易校勘学》 《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4、《侯苞侯包侯芭考》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35、《清中叶栖霞学者牟应震的行年和著述》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年第3期
36、《试论姚振宗的别录七略辑本》 《古籍研究》1995年第1期
37、《李焘事迹编年》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4年10月齐鲁书社
38、《喜见藏书史研究之新篇章——评山东藏书家史略》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4年第2期
39、《评曹之先生的中国古籍版本学》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3年第4期
40、《试论文献通考经籍考的著录依据和著录方法》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3年3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41、《正史艺文志补志浅说》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42、《试论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 《古籍整理研究论丛》1991年9月山大出版社
43、《评列女传译注》 《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44、《宋代的国家藏书》 《文史知识》1990年第3期
45、《从正史艺文志谈补志的得失》 《图书馆工作》1990年第3、4期
46、《论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设置之得失》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年第2期
47、《杨守敬与日本访书志》 《文献》1989年第1期
48、《李平心与生活全国总书目》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7年第4著作 1、《野菜博录校释》 2006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2、《毛诗名物图说》 2006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3、《高亨著作集林》 编校组主要成员 2004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李焘学行诗文辑考》 2004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5、《郑玄与今古文经学》 2004年11月山东文艺出版社
6、《宋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4年4月商务印书馆
7、《唐代四大类书》 副主编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8、《诗经要籍提要》 执行编辑、主要撰稿人 2003年8月学苑出版社
9、《离骚全图校释》 2003年4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10、《毛诗品物图考》 2002年8月山东画报出版社
11、《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 与王绍曾先生等合作 2002年4月齐鲁书社
12、《诗经要籍集成》 执行编辑 2002年学苑出版社
13、《南史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2001年10月商务印书馆
14、《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 副主编 2000年10月齐鲁书社
1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常务编委、主要撰稿人 2000年9月中华书局
16、《两汉全书》第一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17、《两汉全书》第二册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9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18、《汉书校勘记》 张元济遗稿 与王绍曾先生合作整理 1999年5月商务印书馆
19、《山东文献书目》 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3年齐鲁书社
20、《世界网络名著大词典》 图书馆学与综合学科卷编委、主要撰稿人 1992年11月山东教育出版社 1、《两汉全书》,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编委会主要成员,自1996年立项至今,先后整理《毛诗传笺》、《史记》等要籍,凡200余万言。
2、《中华儒藏·诗经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与董治安先生、郑杰文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3、《汉魏之际山东经学现象探析》,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与庄大钧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4、《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与刘心明先生共同主持,正在进行。 1、《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200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2003年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论毛诗序的写作年代》,2002年获中国诗经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5、《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清史稿艺文志拾遗》,2001获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200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二等奖
8、《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山东文献书目》,1995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0、山东文献书目》,1994年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11、1990年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首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硕士生二等奖。

『叁』 侯建新的科研成果

《资本主义起源新论》,三联书店,2014年版
《中古政治制度》,《世界历史》(多卷本)第10册,侯建新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修订组第一召集人
《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与徐浩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001、2002、2009年多次在北京和台湾再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教育部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
《英国庄园生活》(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负责全书审校,并撰写中文版序言,《中华读书报》评该书为2005年最受欢迎的100本图书
《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
《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一版),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主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获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全国高校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995年)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主编
主编《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 1. “关于西欧现代社会转型起始年代的新观点”,《世界历史》2014年第4期
2. “欧洲文明再认识”,《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2期
3. “认知欧洲 定位中国”,《光明日报》2014年09月17日第16版
4.关于“中世纪”这个概念,《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 期
5.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土地产权研究”,《历史研究》2013年第4期
6. “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宗教因素”,《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第4期
7. “民国年间冀中村民的消费:究竟吃什么”,《光明日报》2013-8-8
8. “新视角:资本主义起源再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3期
9. “抵抗权:欧洲封建主义的历史遗产”,《世界历史》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9期摘引
10. “议会在英国最高权力的确立”,《史学集刊》2013年第2期(与陆连超合作)
11. “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光明日报》2012-7-5,《新华文摘》(2012年第17期)全文转载
12. “近二十年英国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新动向”,《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与龙秀清合作),《新华文摘》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3. “英格兰工业革命前的人均产值与消费”,《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六辑),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版
14. “深入研究中西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侯建新、邹兆辰),《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4期
15. “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1年第11期转载,《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年第6期摘编
16. “中国国民需要世界史知识”,《历史教学》2011年第7期
17. “抓住机遇,面向实际,大力推进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世界历史》2011年第2期
18. “经济-社会史:欧洲社会转型研究的重要平台”,《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19. “前近代中英两国农业雇佣劳动比较”,载钱乘旦等主编《英国史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gricultural Wage Labour in Pre-Modern China and England,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 Edited by Qian Chengdan & Miles Taylor, University of Lando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2011
21. “家庭教育: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催生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与张晓晗合作)
22. “加强文明多样性和生动性研究”,《世界历史》2010年第2期
23. “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六十年”,《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24. “世界历史研究三十年”,《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
25. “跳出旧巢穴,走出新天地—中国世界历史研究3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12-2
26. “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世界历史》2008年增刊(纪念改革开放30年创刊30年)
27. “西欧崛起: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及相关学科”,《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4期
28. “高效农业是英国城乡一体化基础”,载《新京报》,2008年10月19日B3版
29. “史学失去真实也就失去生命”,《天津日报·学术版》,2007-6-25第10版
30. “让历史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转载
31.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Feudal”,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2,No.1,January 2007, pp.1-24
32. “史学的时代性与永远的历史性”,《史学理论研》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33. “‘封建主义’——概念错位的原委及应对”,《历史教学》2006年第1期
34.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世界历史》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7年第1期转载
35.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史学理论研究》 2006年第1期
36. “原始积累的秘密:英国佃农何以抵抗过度侵夺?”《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二辑),三联书店2006年10月版
37.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5期转载
38. “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市场分析:来自清苑县的报告”, 载冯崇义等编:《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 “学科创新与交融的平台——《经济-社会史评论》创立与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发展 ”,《中华读书报》2005-2-2
40. “《经济-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41、“‘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2期摘刊,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42. “工业化前中英乡村借贷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光明日报》2005-4-6学术动态介绍该文;人民网论点摘编
43. “新世纪世界史学术前沿问题研讨会撷萃——西欧‘封建主义’概念问题”, 《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
44. “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吸纳、参与和升华”,《人民日报》2005-4-1,15版
45. “‘封建主义’概念在中国之由来”,《天津日报》(文史版)2005-12-12
46. “原始个体权利:解读中西传统社会异同”,载《历史比较的新视野——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7. “主体权利与西欧中古社会演进”,《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1期
48. “个体权利与中西社会转型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
49.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读后”(与孙立田合作),《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4-11-25第3版转载
50. “廿载不变的追求”,《历史教学》2003年第10期
51. “从非经济因素看西欧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兼议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引进”,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52. “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经济社会史”, 载中国史学会:《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53. “人文的和整体的历史:西方经济社会史初论”,《世界历史》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年第3期
54. “原始个人权利与西欧封建政治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2年第8期转载
5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人口流动与雇工”,《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转载
56. “近代冀中土地经营及地权转移趋势—兼与前工业英国地权转移趋势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2年第2期转载
57. 《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载《天津日报》(学术版)2002-1-21
58. “民国年间冀中农业成本、农民负担与剩余——来自11村的一项计量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6期转载
59. “西欧与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初论”,《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60.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村市场评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
61.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业生产条件考察”,《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
62.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民生活与消费水平”,《世界历史》2001年第2期
63. “民国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中国农史》2001年第1期
64. “试析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若干误区”, 《天津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6期转载
65.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自然经济解体”,《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世界历史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史学月刊》 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0年第12期转载
67. “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68. “民国年间冀中农民生活及消费水平研究”,《天津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69. “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级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兴起——兼与明清绅衿阶层比较”,《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0年第8期转载
70. “民国年间冀中人口与教育研究”,《历史教学》 2000年第2期
71. “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评述”,《世界历史》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9年第4期转载
72. “西方法律传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获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年12月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CICSC)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9年第6期转载
73. “中西封建晚期农村雇工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1998年第5期
74. “英国‘边疆运动’及其对旧庄园制度的冲击”, 《天津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1998年第10期转载
75. “从新人口论、均衡陷阱到‘过密化增长说’”,《史学理论研究》 1998年第3期
76. “中世纪晚期中西农业劳动力迁徙比较”,《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7. “封建农民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载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78. “明清农业雇佣经济为何难以发展:兼与英国封建晚期农业雇佣劳动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8年第期转载,获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79.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启动比较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0. “谈陈翰笙三十年代农村调查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载《陈翰笙百岁华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1. “英格兰种族、语言和传统探源”,《天津师大学报》1995年第10期
82. “中英劳动生产率及其在近代化中的核心含义”,《世界历史》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4年第6期转载
83. “中世纪晚期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启动”,《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5年第2期转载
84. “西方两性关系史述评”,《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3-12转载
85. “中西文化比较要有历史层次感”,《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
86.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趋向的比较——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项计量研究”,载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7. “西方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动因”,《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88. “历史比较研究概述”,载《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89.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公社若干问题——评《中世纪法国公社》”,《城市史研究》第四辑,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0. “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历史教学》1990年第11期
91. “西方社会史定义与发展趋势”,《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5期
92. “强化农业基础的历史思考与现实抉择”,《生产力研究》1990年第3期
93. “英国的骑士、乡绅和绅士都不是贵族”,《历史教学》1988年第3期
94. “浅议当代西方家庭史学”,《天津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
95. “个人的发展与英国农村阶级结构变迁”,《世界历史》1989年第1期
96. “从英国历史看传统农业的变革目标——兼论家庭农场主成为中国农民企业家主体”,《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年第4期
97.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作),《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
98. “鸦片战争前农民个人力量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1期
99. “中世纪法国公社的定义”,《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7年第4期
100.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的增长与自然经济的解体”,《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1年第4期转载,获天津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1. 教学成果“地方高校世界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2. 指导博士论文《中西中古税制比较》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年),并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
3. 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
4. 全国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5. 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
6. 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7. 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
8. 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
9. 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
10. 天津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1)
11. 天津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征文一等奖(1988) 1. 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
2.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
3.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09)
4. 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09)
5. 天津市授衔专家(2005)
6. 全国优秀教师(2004)
7. 天津市劳动模范(2004)
8. 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000)
9. 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8)
10. 国家人事部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96)
11. 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
12. 天津市立功奖章(1993,1995,1999,2004)

『肆』 孙祁祥的主要成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
中国保险学会兴亚创新基金保险理论创新成果一等奖(2006年)
中国保险学会优秀论文奖(2006年)
《空帐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2001年入选“北京大学首届文科论坛”经济学论文; 2002年获“北京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保险学》,1999年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权制度、风险机制与经理者阶层》,1998年荣获“当代企业改革论坛”首届年会征文评比优秀论文奖。
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1996年)
《论两种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经济参考报》,获1995年度全国报纸理论文章二等奖。
《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1997年荣获“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论文奖”。
《分配结构与资源配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995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模式转换时期的收入流程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荣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论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国家、企业与市场》,1988年获“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入选论文奖”。
《我国租赁经营的实践对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启示》,《经济纵横》l988年第12期,荣获全国第二次工业企业租赁经营实践与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未定稿》1987年第17期,荣获全国第二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兰州大学青年教师优秀论文奖”。
《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看中国企业的惰性》,1986年获首届中青年中国企业发展研讨会论文奖。

『伍』 周蔚华的科研成果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包括《人民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摘要转载3篇;被《中国出版年鉴》摘要转载4篇,被《中国编辑研究》全文转载2篇,被《中国图书年鉴》摘要转载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20篇以上,另有10多篇文章被各种报刊转载或者摘要转载。
主要论文有:
1、康德先验理念学说的启蒙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5期;
2、价值中立论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3、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责任概念,《文史哲》1991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
4、关于康德哲学的主体性问题,《浙江大学学报》1991年2期;
5、论社会主义人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2期;
6、知识经济与出版产业,《大学出版》199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
7、环境分析法及其在出版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出版》199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1999年第8期全文转载;
8、从传统出版向现代网络出版的范式转换,《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选题策划三论,《中国编辑》2002年第2期;
10、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11、建立有效的出版竞争机制,《编辑学刊》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垄断分析,《大学出版》2002年第4期;《中国出版》2002年第3期摘要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3、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学习型组织及在出版产业的运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10期摘要转载;
15、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16、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集中度与规模效益分析,《中国出版》2002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录《2002年世界华文出版文选》;
17、论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现实性及其途径,《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8、建立具核心竞争力的编辑新体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12-5,《新华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转载;
19、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编辑之友》2003年第1期;
20、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问题、对策和发展趋势,《中国出版》2003年第2期;《中国出版年鉴》(2004)摘要转载;
21、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回顾、经验和当前的重点,《中国出版》2003年第4期;
22、出版的产业定位与经济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23、试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十大趋势,《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4、以科学的出版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校出版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学出版》2004年第1期;《中国编辑研究(2005年)》全文转载;
25、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关联分析,《大学出版》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26、从出版物的双重属性看出版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出版》2004年第9期;《中国出版年鉴》(2005)摘要转载;本文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
27、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看出版改革的症结所在,《中国出版》200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28、整合营销与选题策划,《中国出版》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29、从出版发展历程看出版功能转换,《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4期;
30、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6期;
31、选题创新论,《中国出版》,2006年第11期;
32、当前我国图书出版生态的十大失衡现象,《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本文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
33、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编辑研究》2008年全文转载;
34、维护出版生态平衡,促进书业和谐发展,《中国编辑》2007年第3期;《中国出版年鉴》(2008)摘要转载;
35、中国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经验,《中国出版》,2008年第1期;
36、关于出版学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出版科学》,2008年第1期;《中国出版年鉴》(2009)摘要转载;
37、中国大学出版激荡30年,《编辑之友》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38、选题策划十大陷阱,《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7-02;
39、对“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重大命题的一点看法,《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
40、出版物的价值和效益评价辨析——兼评“两个效益”重大命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22期摘要转载;
41、关于金融危机对出版业影响的若干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9期;
42、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层逻辑,《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3、通过加快改革解决我国数字出版转型中的制约因素,《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44、当前出版产业的新变化及面临的新问题,《现代出版》2010年11月,《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45、新闻出版强国论,《中国出版》2011年第1期;
46、紧紧围绕大局 做好主题出版,《中国出版》2011年第9期;

『陆』 科技创新成果

有校科技创新和校级挑战杯

『柒』 郑宏的科研成果

近年发表的主要科技论文
1 郑 宏, 顾 强. 组合截面柱考虑损伤的弹塑性循环性能分析[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17(2):1—6(2000年6月出版)
2 郑 宏, 顾 强. 西部大开发与空间网格结构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A]. 周光召. 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0. 305—306(2000年9月出版)
3 郑 宏, 顾 强. 考虑损伤的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机方法[A]. 韩大建, 魏德敏. 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C].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289—293(2000年11月出版)
4 郑 宏. 西部大开发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A]. 王继唐. 西部大开发科技论坛论文集[C]. 西安: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2000. 114—116
5 郑 宏, 顾 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1):29—34(2001年3月出版)
6 郑 宏, 顾 强. 高层钢结构梁构件考虑损伤的弹塑性稳定分析[J]. 钢结构,2001,16(2):32—34(2001年4月出版)
7 郑 宏, 顾 强. 翼缘宽厚比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梁屈曲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1. 747—752(2001年6月出版)
8 郑 宏, 顾 强.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循环弹塑性大变形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5):35—39(2001年10月出版)
9 郑 宏, 顾 强. 钢梁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工业建筑,2001,31(329):66—68(2001年9月出版)
10 郑 宏, 俞茂宏, 顾 强. 结构钢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J]. 计算力学学报,2001,18(4):469—472(2001年11月出版)
11 郑 宏, 顾 强. 钢方管截面柱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J]. 力学季刊,2001,22(4):502—507(2001年12月出版)
12 郑 宏, 顾 强. 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1):28—31,88(2002年1月出版)EI检索
13 郑 宏, 俞茂宏. 常轴力循环弯矩作用下钢构件屈曲分析[A]. 姚远. 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陕西卫星会议论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428—432(2002年3月出版)
14 郑 宏, 俞茂宏, 顾 强. 结构钢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及钢构件滞回性能的计算机分析[J]. 工业建筑(增刊),2002,32:601—607(2002年7月出版)
15 郑 宏, 俞茂宏.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结构优化设计[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5):65—67(2002年9月出版)EI检索
16 Zheng H, Yu M H.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law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based 8-node shell element [A]. Klosowski P and Pietraszkiewicz W. Shell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 Poland: Gdan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263—264(2002年10月出版)
17 郑 宏, 顾 强. 循环荷载作用下工形截面压弯构件考虑损伤的稳定承载力[J]. 土木工程学报,2002,35(5):7—10(2002年10月出版)
18 郑 宏, 俞茂宏. 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2,32:325—328(2002年9月出版)
19 郑 宏, 俞茂宏. 金属结构弹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及计算机分析[A]. 唐锦春. 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C].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6—11(2002年11月出版)
20 郑 宏, 俞茂宏. 钢构件考虑损伤的有限元分析[J].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29(1):104—108(2003年3月出版)
21 郑 宏, 俞茂宏. 板件宽厚比对高层钢结构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4):517—521(2003年7月出版)
22 郑 宏, 俞茂宏. 循环荷载下钢压弯构件的长细比限值[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4):28—33(2003年7月出版)EI检索
23 郑 宏. 循环加载下钢构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分析方法[J]. 结构工程师(增刊),2003,66:74—78(2003年7月出版)
24 Zheng H, Yu M H. United strength theory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J]. Archives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3, XLIX(3): 457—469(2003年9月出版)
25 郑 宏. 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统一屈服准则[J]. 工业建筑(增刊),2004,34:731—735(2004年7月出版)
26 戈晓玲, 郑 宏. 空间膜结构及其材料[J]. 工业建筑(增刊),2004,34:463—468(2004年7月出版)
27 郑 宏. 统一屈服准则与复杂应力状态下梁的塑性弯矩[J]. 建筑结构(增刊),2004, 242—244(2004年8月出版)
28 Zheng H. Nonlinear analysis 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on steel structure under cyclic loading [A]. Ditao Niu and Jiping Ru.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C].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 China, 2004. 237—243(2004年8月出版)
近年发表的主要教学研究论文
1 郑 宏, 刘伯权. 混凝土结构课程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A]. 刘 明.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C].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63—66(2000年5月出版)
2 郑 宏, 翟振东. 21世纪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A].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研究[C].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1—3(2000年6月出版)
3 郑 宏. 错位就业与高等建筑院校的素质教育[J]. 教书育人, 2001, 22(104): 10—11(2001年11月出版)
4 郑 宏.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 2002, 2: 50—52(2002年6月出版)
5 郑 宏. 新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研究[J].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2002, 1(6): 91—92(2002年7月出版)
6 郑 宏. “大土木”环境中的教材建设[A]. 雷 达. 机遇改革实践——长安大学2001年教学工作会议论文集[C].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149—153(2002年6月出版)
7 郑 宏. 素质教育与高等建筑教育 [A]. 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C].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3—4(2002年8月出版)
8 郑 宏. 信息化环境中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J]. 高等建筑教育, 2003, 12(1): 30—32(2003年3月出版)
9 郑 宏. 网络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3,5(2):110—113,116(2003年6月出版)
10 郑 宏. 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03,33(146):201—205(2003年10月出版)
著作
?郑 宏. 钢构件非线性稳定[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02年8月出版)
?周绪红,郑 宏. 钢结构稳定[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004年1月出版)
主要奖励
2000年
?论文“21世纪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西电立人奖”三等奖。(2000年12月)
2001年
?论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获长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主题论坛”论文一等奖。(2001年12月29日)
2002年
?获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02年6月14日)。
?获长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奖(2002年12月2日)。
?论文“混凝土结构课程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原则”获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2年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鼓励奖。(2002年7月)
?论文“工形截面钢梁板件宽厚比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2年9月)
?论文“素质教育与高等建筑教育”在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
?论文“信息化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计”在2002年陕西省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发展论文和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
?2002年辅导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8级学生完成的“外贸办公楼”毕业设计获得陕西省2002年度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2002年12月)
2003年
?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在2003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类一等奖。(2003年9月)
?论文“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在2003年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论文、实验报告和教学设计方案类二等奖。(2003年9月)
?2003年10月被评为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10月)
2004年
?论文“网络教学的交互行为和交互方式”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暨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研讨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优秀奖(大会唯一奖项)。(2004年6月)
2005年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方案构建与实践” 获得200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位)。(2005年5月)
?“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相关屈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9678030)获得2004年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五位)。

『捌』 蔡铁权的科研简况及代表性成果

1. 论物理教育的人文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5
2.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 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化的主旋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5.074. 公众科学素养与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5. 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6. 后现代课程观和创新思维的自组织理论基础,全球教育展望,02,6
7. STS教育: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科学,2003,3
8. 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9. 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全球教育展望,2005,9
10. 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全球教育展望,2006,3
11. 中学科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教育科学研究,2006,6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7,1
13. 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滥觞与演变,全球教育展望,2007,6
14. 理解科学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15.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及认识,全球教育展望,2007(8)
16. 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多维观照,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17. 科学哲学观的改变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全球教育展望,2008(2) 1.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5.5
2. 物理教学丛论,科学出版社,2005.2
3.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
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
6. 高中新课程国家教材(物理2),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8
7. 高中新课程国家教材(物理3-3),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8
8.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100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6
9. 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
10. 科学课程与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1. 新编科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 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FFB011147 1.0 教育部,2003 1
2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0.2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3 1
3 浙江省名师成才之路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0.2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1 1
4 中学《科学》课程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综合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部
DAB030309 自筹5.0 2000-2006 1
5 在基础教育中系统开设技术教育课程的研究 教育部
FHB060316 自筹 2006-2008 2 1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1
2 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教学内容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 独立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论研究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 1
4 高师科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 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12月) 独立
5 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8月) 2/5
6 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2007.12 已毕业各类研究生数量:12
在读研究生数:11人
优秀研究生2人
考取博士生3人

『玖』 李毅的科研成果

马钢环保产业战略研究, 2004.3-2004.10 ,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标准研究, 2002.10-2003.3 ,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宣传系统人力资源培训系统研究与设计, 2002.9-2002.12 ,课题负责人
上汽大众售后服务体系服务营销方案设计, 2000.7-2001.7 ,主要参加人(高级研究员)
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薪酬与绩效管理系统设计, 2001.10-2002.5 ,子项目负责人
大庆石油管理局天然气公司三分公司技术经济分析及企业诊断, 1999.5-2000.3 ,课题负责人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生产领域科研﹑开发﹑产业接口研究, 1998.11-1999.11 ,课题负责人
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产品开发与软环境的研究, 1997.5-1998.12 ,主要参加人
船舶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方法与策略研究, 1997.9-1998.10 ,技术负责人
舰船报价系统 ,1996.5-1997.7 ,主要参加人
舰船价格改革及报价模型研究 ,1994.3-1995.8 ,技术负责人
XX 型号早期费用 ( 论证、研制)探讨, 1991.5-1992.8, 技术负责人
船舶工业科研院所科研实力评估, 1991.3-1992.12, 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效果的起因与技术评价,中国软科学, 1999.11
连续流及其等值计,全国首届科技进步学术大会优秀论文(1991.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2.12
加强内部管理 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现实选择, 97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优秀论文, 1997.1

『拾』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科技成果

多年来,我院形成了以“导师制”为依托开展“林业之星”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年我院大学生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4年我院大学生在“中国园林滕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一举夺得金奖1名、银奖1名、佳作奖3名和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我院大学生在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6年由我院研究生参与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Self-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 An orchid》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上公开发表,引起国内外科技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7年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2007金斧中国家具设计大赛”荣获院校组两枚银奖。2009年旅游管理本科生荣获“2009广东旅游明星导游大赛冠军”。2009年在第二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中,我院本科生获得全国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2011年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广东省首届高校旅游专业导游大赛中夺冠,2012年、2013年旅游管理本科生连续两年在广东省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大赛中获一等奖,2008级园林专业本科生荣获2012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
为鼓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我院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与援助,目前有中山四海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大兴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专业奖学金或资助专业技能竞赛。

阅读全文

与首届高校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