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潮汕

成果潮汕

发布时间:2021-03-24 05:00:58

『壹』 关于潮汕特色文艺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色

民俗文化与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如服饰、饮食、民居、礼仪习俗等。它透出浓烈的底蕴,民俗活动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是一种基础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经过自觉和不自觉地选择与淘汰,承继下来的民间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习俗的文化总和。潮汕民俗资源丰富,岁时节俗、礼仪习俗、用品服饰等均有特色,自成体系;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市蓝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样羹、食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红桌、出花园等婚娶、生育习俗;有赛花灯、游标旗、“营老爷”等游艺民俗,也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仪;有“三山国王”、“天后宫”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语歌曲、潮剧等的民间曲艺文化。以及以“和、爱、精、洁、思”为特征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种层面上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对民间社会的所有成员行为方式具有约束作用,这就是民俗的规范性。民俗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无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业,人们在群体行为模式的养成过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现该文化共同体的经济发达程度,成为联系该文化共同体中成员的纽带。强势群体的民俗往往是超国界的,如我国历史是许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几乎影响到所有邻国,而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弱势群体,其民俗的影响力则要小得多,许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内传承。它也是该文化共同体联系情绪的纽带,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浓厚的地方色彩,对潮人的影响十分深远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群体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生动体现了潮汕族群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特征,透露着群体的共同心理、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规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国王”、“天后”、“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对象;有共同饮食习惯,清淡精细,体现在潮汕美食上等等。这些都透露着潮人的共同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
其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会把其民俗带往居留国。从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国王”、“韩文公庙”、“妈祖宫”等,遍布潮人足迹所到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剧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的范围更广。
其三,具有家乡特色的潮汕民俗成为潮人团结在一起的凝聚点。在潮汕文化共同体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为一根硕长的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普罗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态度的本身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家乡有“认同感”,从而会使潮人有一颗建设自己家乡的热心与责任心。
过去汕头借助文化的推动力走到今天,今后汕头的发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汕头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离不开民俗文化为其提供动力源泉。以新的姿态、新的气魄,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大力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开放兼容的、与时俱进的、生机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态,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贰』 潮汕人都有哪些成就

潮汕人的盛名 潮汕人做生意的精明是远近闻名,现在世界各地,都遍布着潮汕人的生意足迹。其坚忍、耐劳的精神,被喻为“东方的犹太人”。潮汕地区因地理原因,人口众多而资源匮乏,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从而使他们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前有李嘉诚从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凭借着聪明才智,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王国。目前总资产已超过420亿美元,成为商业成功人士的典范。后有在京打拼15年,靠3万元贷款起家,建立起国内最大的终端渠道国美连锁的黄光裕。他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7名,目前其总资产已达到105亿人民币。 潮汕人做生意的精神 潮汕人做生意如此成功,既有其祖辈遗传的生意基因,也有靠自己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那么,潮汕人到底有那些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精明 像兔子一样的商业嗅觉、像狼一样的精诚团结、像牛一样的任劳任怨,这几个特征汇聚在一起,可以归纳为精明,而这也是潮汕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把平常做得有特色,把有特色的做得更加出色。这样的生意之道,可以在各行各业站住脚,并生根、发芽、成长茂盛。 坚韧 坚韧不拔精神是潮汕人做生意的灵魂。作为生意人,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一般情况下,其他人面对困难,一般会打退堂鼓,这样,也会使其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成功最是在失败之后。而潮汕人深知这点,因此,他们如果认定的事,就不会轻言退却,而是想尽办法,集中各种资源,去扭转逆境,最终达到成功。 把握住机会 善于经营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潮汕人做生意一般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平时,积累经验与财富,当发展的机会来临时,他们会凭着灵敏的嗅觉,及时捕捉到商机,从而赢得市场,使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潮汕人的生意经 曾听朋友说过潮汕人的做生意经验。在一条街头上,有四家是卖同样产品的店铺,一家是潮汕人开的,其他三家分别是另外一个省的人。起初,这三家组成战略联盟,以低廉的价格与优质的服务来取悦市场,企图挤走这家潮汕人。但这家潮汕人更会经营,面对其他商家的挤压,他没有退却,反而是正面迎接。你推出的产品价格低,我更低,并且服务质量更优于其他三家。这样一来,那三家的经营者也不得不再次拉低价格,来迎接潮汕人的回击。这样一个竞争格局,导致所有的生意人都没有钱赚。最终,那三家不得把铺面租出去,悄悄地走人。而潮汕人这时却显示其独特的精明个性来,在其他三家亏损退出之后,尽管他也是亏损,但没有退却,而是用钱把那三家的铺面全部盘了过来。经过整改之后,还是做同样的生意。只不过,这时的店面已全部是潮汕人了

『叁』 潮汕坳陷地壳结构探测初步成果

王嘹亮1张志荣1阎贫2罗文造1

(1.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第一作者简介:王嘹亮,男,1964年生,199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地质与大洋多金属矿床地质研究,已发表关于南沙海域、南黄海海域沉积地质及大洋富钴结壳地质研究等方面论文20余篇。

摘要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系统与海底地震仪同步联合作业技术,在潮汕坳陷采集了228km多道反射地震资料和5个海底地震仪(OBS)站位的地震数据。多道地震剖面显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初步分析认为,上构造层为新近系—第四系,中构造层为下白垩统,下构造层为上三叠统到下侏罗统。OBS记录到了包括莫霍面在内的地震波,可以识别地壳内沉积层、上地壳层、下地壳层等多个层位的折射波地震相。莫霍面深度自北往南减小,在200m水深线附近为27km,至2000m水深线附近为14km。多道地震记录与海底地震仪记录相结合,可以控制从海底到莫霍面的地壳结构。

关键词南海北部潮汕坳陷长排列大容量震源海底地震仪

1引言

2003年4~5月,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派出“探宝号”调查船,在南海北部执行国家“863”计划项目“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海上试验任务,应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系统与海底地震仪同步联合作业技术在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获得了228km的多道地震资料和5个OBS站位的地震数据。本次探测技术可操作性强,获得的资料品质优良。本文根据室内处理结果,初步分析了潮汕坳陷的地壳结构。

2探测技术手段

“探宝号”船装备有SF-2050GPS差分定位系统、美国生产的MSX24位光纤数字漂缆地震采集系统和Bolt1900LL震源系列。本次探测中,主要地震采集参数为480道接收,12.5m道间距,100m炮间距,30次覆盖,最小偏移距250m,震源容量为7560立方英寸。为揭示深部地壳结构,还专门配备了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5台三分量、宽频、单球一体化OBS。OBS工作水深:300~3000m,系统响应:3dB,带宽:2~100Hz,动态范围:2~100Hz。测线的定位中误差为±0.224m。

地震试验测线呈北西-南东向布设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东侧(图1),西北端水深220m,东南端端水深达3100m,测线长228km。5台OBS沿多道地震试验测线布设,间隔20~30km,两端的OBS离地震测线约60km。OBS自北向南投放,投放开始即启动记录,投放完毕后,由南往北进行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与OBS联合采集,在船经过每一个OBS投放点时进行应答测试。联合采集结束后回收OBS。

图1潮汕坳陷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测线与OBS站位位置图

Fig.1The seismic profile of long spread and large power source with OBS stations distribution in Chaoshan depression

3初步结果分析

据已有地球物理资料和邻近盆地的钻探结果分析,潮汕坳陷处于陆壳与洋壳间的过渡部位,属中生代残余构造坳陷,下古生界变质岩为中生代盆地基底;中生界主要分布于坳陷内,以海相沉积为主,已发生褶皱变形,厚度可达4000m;新近系和第四系覆盖全区。

潮汕坳陷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坳陷深凹部位对应于现今的东沙隆起区,水深浅,调查船不能进入。坳陷内新生界地震反射条件好,厚度薄,但其底部为碳酸盐岩高阻抗层,对下伏地层有很强的屏蔽作用。中生界厚度大,但褶皱、断裂发育,部分地区有生物礁和火成岩体分布,其内部密度差较小,界面上下波阻抗差异小。区内水深变化大,从0~3100m变化。要探测坳陷中生界内部构造形态,必须采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保证有足够能力穿透屏蔽层,而要深究其深部地壳结构,要依靠OBS联合作业。

3.1多道地震剖面解释

在潮汕坳陷内,由长排列大容量震源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上,由上而下,在沉积盖层中可识别出T1、T2、T3、Tg

、Tk

、Tj、Tt等11个地震反射界面(图2)。以Tg、Tk、Tt为界,依次划分为超层序Ⅰ、超层序Ⅱ和超层序Ⅲ(表1)。

图2潮汕坳陷地震反射剖面及解释

Fig 2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nd its explainingin Chaoshan depression

Tg界面一般由两个相位组成,呈铁轨状,平直光滑,界面之地层基本未变形,产状稳定,反射波组较平直;界面之下地层褶曲强烈,削截明显。该界面为分布广泛的区域不整合面,对应新生界与中生界分界面。

Tk界面由一个相位组成,断续,中强振幅,上部地层为上超充填,高频、断续、中-弱振幅,下部地层被强烈削截,整体呈中频、强振幅、中连续,产状稳定,厚度巨大。该界面在坳陷内普遍分布,分隔侏罗系与白垩系,上下地层不整合关心清楚。

Tj界面一般由一个相位组成,表现为上超面。下部为前中生界变质基底,上部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沉积岩。该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分隔下部变质基底与上覆沉积盖层。

表1潮汕坳陷地震层序划分表

以这3个界面为界,明显划分出三套特征不同的构造层。上部构造层为区域稳定沉降阶段的海相沉积层,上超特征明显,产状稳定。中部构造层为燕山运动阶段盆地拉张形成的充填型沉积,对比周围盆地地层序列,推测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滨海、浅海相沉积,厚度变化大,充填特征明显。下部构造层为印支运动期间形成的滨海-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层产状较稳定,坳陷内地层厚度大,且较稳定。

3.2OBS探测结果

本次共布设5台OBS,每台OBS的海底记录可以看作一个超长排列的道集,其记录中包含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研究深部地质主要利用其中的折射波。分层界面通过折射波震相的弯曲体现。海底地震仪投放间隔较大,因而水平分辨率较低,对于浅部地层,折射信号较少,需要反射资料配合。本次试验测线垂直区域构造走向,地形起伏大,界面倾角影响大,断裂发育,在浅部高速界面下可能还存在低速被屏蔽层。

本次探测中,看到最远的清楚记录可达115km以上,反映记录仪器灵敏、震源能量充足。记录中发现沉积基底、高速界面、壳内和莫霍面折射,总体质量良好(图3)。

经对5个OBS站位资料的初步处理解释,获得了潮汕坳陷的地壳速度结构剖面。剖面显示有4层结构(图4)。由上而下,第一层为沉积层,包括上部后裂谷期沉积层和下部的拉张期沉积层。后裂谷期沉积层,其速度值为1.6~2.8km/s,厚度0.3~2.2km;拉张期沉积层,其速度值为4.5~5.3km/s,厚度2.2~4km;第二层为上地壳层,可分为两个亚层,上部亚层速度为5.5~5.8km/s,厚度1~8km;下部亚层速度为6.2~6.5km/s,厚度为3~10km;第三层为下地壳层,其速度>6.6km/s,厚度2.5~12km。以8km/s速度面作为壳幔分界面,则有由北往南,莫霍面埋深逐渐减小的趋势。测线北段100km长度范围内,从27km逐渐减小到25km;中段100km,由北往南从25km快速减少至14km。更往南又呈缓慢减少趋势。

图3863-4号OBS南支记录

Fig.3The refraction record of southern half part of No.863-4 OBS station

图4潮汕坳陷地壳结构P波速度剖面

Fig.4P-wave velocity profile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Chaoshan depression

4主要结论

1)潮汕坳陷内新生代地层薄,但底部碳酸盐岩普遍分布,对下伏地层强烈屏蔽。本次采用长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反射波穿透新生代碳酸盐岩强屏蔽层,获得了清晰的中生界反射信息,为今后开辟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打下技术基础。

2(OBS探测获得单侧达115km不等的清晰记录,经初步处理分析,揭示r潮汕坳陷区的地壳结构,实现国内自主研制的OBS成功应用于深水区地壳结构探测。

The Primary Results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Chaoshan Depression

Wang Liaoliang Zhang Zhirong Yan Pin Luo Wenzao

(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 10760;2.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AS,Guangzhou,510301)

Abstract:Multi-channel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228km long and 5 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stations information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Chaoshan depression,which is collected by synchronized joint operation of long spread and large power source seismic acquisition system with OBS.The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Chaoshan depress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e layers based on multi-channel seismic profiles analysis,the upper structure layer is composed of Neogene to Quaternary,the middle structure layer is Lower Cretaceous,the lower structure layer is composed of Upper Triassic to Lower Jurassic.The OBS has recorded Moho and other seismic waves,the sedimentary layer,the upper crust layer and the lower crust layer can be identified from it.From north to south along the NHC-1 measuring line,the Moho depth becomes shallower,27km near 200m water depth line,and 14km near 2000m water depth line.Combined multi-channel seismic records with OBS information,the crustal structure from ocean bottom to Moho can be recognized.

Key Words:Nor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SeaChaoshan depression Long spread Large power sourceOcean Bottom Seismograph

『肆』 潮汕特色人文有哪些

功夫茶、灯谜、 潮剧
潮汕的文化特色有很多,例如:功夫茶、灯谜、 潮剧等等,但我觉得最具有文化特色的还是功夫 茶。
民俗文化与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如服饰、饮食、民居、礼仪习俗等。它透出浓烈的底蕴,民俗活动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是一种基础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经过自觉和不自觉地选择与淘汰,承继下来的民间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习俗的文化总和。潮汕民俗资源丰富,岁时节俗、礼仪习俗、用品服饰等均有特色,自成体系;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市蓝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样羹、食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红桌、出花园等婚娶、生育习俗;有赛花灯、游标旗、“营老爷”等游艺民俗,也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仪;有“三山国王”、“天后宫”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语歌曲、潮剧等的民间曲艺文化。以及以“和、爱、精、洁、思”为特征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种层面上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对民间社会的所有成员行为方式具有约束作用,这就是民俗的规范性。民俗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无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业,人们在群体行为模式的养成过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现该文化共同体的经济发达程度,成为联系该文化共同体中成员的纽带。强势群体的民俗往往是超国界的,如我国历史是许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几乎影响到所有邻国,而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弱势群体,其民俗的影响力则要小得多,许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内传承。它也是该文化共同体联系情绪的纽带,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浓厚的地方色彩,对潮人的影响十分深远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群体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生动体现了潮汕族群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特征,透露着群体的共同心理、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规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国王”、“天后”、“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对象;有共同饮食习惯,清淡精细,体现在潮汕美食上等等。这些都透露着潮人的共同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
其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会把其民俗带往居留国。从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国王”、“韩文公庙”、“妈祖宫”等,遍布潮人足迹所到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剧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的范围更广。
其三,具有家乡特色的潮汕民俗成为潮人团结在一起的凝聚点。在潮汕文化共同体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为一根硕长的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普罗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态度的本身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家乡有“认同感”,从而会使潮人有一颗建设自己家乡的热心与责任心。
过去汕头借助文化的推动力走到今天,今后汕头的发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汕头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离不开民俗文化为其提供动力源泉。以新的姿态、新的气魄,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大力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开放兼容的、与时俱进的、生机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态,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特色小吃:手锤牛肉丸、蚝烙、蚝.也叫牡蛎(汕头人也叫水生)、水粿、炒糕馃、炒薄壳、血蛤、鸭母令、粿条汤、无米粿、水晶球、鲎粿、春饼(也叫春卷)、尖米丸汤、落汤钱(潮汕话也叫剪落钱)、粽球
(也就是粽子拉)。

『伍』 地理潮汕地形对经济影响研究成果收获体会

位于沿海,靠近珠三角,环境优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汕头。 位置: 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 气候: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地形: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发展:汕头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建成通讯、电力、供水、环保等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陆』 潮汕华侨历史

潮州人移居海外始于宋元之际。
朝代更迭,部分旧王朝臣民逃难国外,从事海上贸易久居异地未回,是早期潮人出洋的两个主要原因。
南宋末年,宋室兵败退至潮州, 潮人参加 抗元者众,兵溃之后,不少遗民流寓海外。
明末清初,潮人参加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有的同样向海外逃亡。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特别是明代海上贸易有所发展以后,有的潮人通过 海上贸易移居海外。
清康熙时期, 海禁渐开,潮州出洋港口由饶平柘林移至樟林,大批潮人才由此地乘“红头船”出洋。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潮汕移民出国形成了几次高潮 。 政局不稳,农村经济破产,自然灾害频仍等是触发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潮州的“ 地狭人稠”,再加上天灾人祸,使潮人移居海外者日益增多。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目前全球潮州人分布情况按本土潮汕:潮外海内:港澳海外分布几乎契合1:1:1的比例,潮汕人总量在3000万~3500万之间(其中潮汕华侨的总数达1100多万(包括侨裔在内接近1700万)),除潮汕地区外的主要分布区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都、重庆、武汉、厦门、海南、北部湾、西安、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尼、菲律宾、澳门、法国、美国、澳洲、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南非、缅甸等地。
和中国13亿人口比起来,1600万名潮汕人只占人口的很小部分,算不上人数众多。 但是如果把焦点转到中国以外地区,就会发现一个惊人数字——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5000万名华人中,潮汕人竟然多达1500万,占了30%

『柒』 广东的经济成果都被珠三角广府人享受了、为什么客家人潮汕人不联合对抗

联合对抗?不明白你的意思,为什么要联合对抗?
虽然同为经济特区的汕头没有像深圳一样崛起,但是原因不是出在其他人身上,而在于潮汕人自身,潮汕人排外的旧思想导致的。
这几年潮汕地区的风气变化很大,不会讲潮汕话我在汕头读书几年间没有感受到自己与身边人有何异样。

『捌』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

(一)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

1.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

广东省共划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13个,从6等到18等。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13~16等,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9.0%,其中以14等地和15等地为最多,都占22.7%,16等地和13等地分别占19.6%和14.1%;12等地和17等地分别占6.7%和9.0%;11等地和10等地分别占2.8%和1.2%;9等、8等和18等地均不到1%,分别占0.7%、0.2%和0.3%;7等地占0.1%;6等地最少,还不到0.01%,仅有134.0公顷,主要分布在韶关乐昌的石灰岩地区,18等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的吴川、雷州和遂溪。

1)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全省分布状况图

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面积分布情况参见图3-22~图3-25。

图3-22 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面积比例图

图3-23 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图

图3-24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图(1)

图3-25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图(2)

2)广东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地级市分布状况表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状况参见表3-32。

表-323 自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广然质量等面积汇总表

2.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成果

广东省共有农用地利用等别13个,从3等到15等。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8~10等,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1.4%,其中8等、9等、10等地分别占19.7%、23.3%和18.5%;其次为11等地和7等地,分别占11.3%和10.1%;12等、6等、13等、5等地分别占7.2%、4.5%、2.3%和2.0%;4等地和14等地分别占0.8%和0.3%;3等地和15等地最少,不到0.1%。3等地主要分布在清远阳山、清新北部以及韶关的乳源等石灰岩地区,15等地主要分布在湛江地区光温潜力最高的吴川,部分分布在地处灯塔盆地的东源。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6等以下的农用地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山地的坑田和梯田以及沿海低围田(咸酸田),主要分布在韶关的乳源和乐昌,清远的阳山、连南、连州和清新的北部地区,以及江门、珠海和汕头的盐渍化地区;高等地主要分布在精耕细作、农业栽培技术成熟的潮汕冲积平原的高围田区、河流冲积平原的河边田以及丘陵山地的垌田区,主要有茂名的高州、信宜,梅州的兴宁、梅县和梅江区,河源的东源县和源城区以及肇庆的高要市,尤其是兴宁、信宜、高州、梅江区,86%以上的农用地是12等和13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粮食种植粗放,现实粮食产量较低,相对其自然质量等别,珠江三角洲的利用等别整体下降。雷州半岛由于降水、干旱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水平也不高,虽然其光热条件全省最好,经过利用水平修正以后其利用等相对自然质量等整体下降。从整体水平来讲,茂名地区由于具有优越的光热条件和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等双重优势,其粮食产量水平较高,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最高,茂名87%以上的农用地在11等以上,基本都在8等以上。梅州地区30%以上的农用地在12等以上,60%以上集中在9~11等,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较高。肇庆和河源地区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也相对较高。潮汕地区耕地利用等别比较集中,整体利用水平较高,90%以上的耕地在8~10等。湛江地区虽然光热条件好,潜力水平全省最高,但由于干旱缺水以及土地利用水平比较低下等原因,其利用等相对自然质量等整体下滑,利用等综合水平在全省居中。全省农用地利用等别分布规律与全省水稻实际产量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1)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分布状况图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成果详细情况见图3-26~图3-29。

图3-26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面积比例图

图3-27 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面积分布图

图3-28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利用等面积图(1)

图3-29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利用等面积图(2)

2)广东省农用地利用等地级市分布状况表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利用等分布状况参见表3-33。

表3-33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利用等面积汇总表

3.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成果

广东省共有农用地经济等别10个,从2等到11等。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也是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4~7等,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6.8%,其中以5等地为最多,占24.8%,4等、6等和7等地分别占17.5%、20.3%和14.2%;3等、8等和9等地分别占6.5%、9.2%和4.2%;2等地和10等地分别占2.2%和1.1%;11等地最少,仅占0.1%。2等地广泛分布在粤北山地丘陵区、粤中南丘陵山地区,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滨海低围田。高等(10等、11等)地主要分布在鉴江流域的信宜、高州和化州,灯塔盆地的东源,兴梅盆地的兴宁、梅州和梅县,南雄盆地的南雄和始兴,潮汕平原的榕城和潮南以及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山等地。

由于同一作物的成本因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地区的同一作物,其成本也会随着时间变化,因此,经济等别没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现实意义。

1)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全省分布状况图

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别成果汇总详细情况参见图3-30~图3-33。

图3-30 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面积比例图

图3-31 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面积分布图

图3-32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经济等面积图(1)

图3-33 广东省农用地分地类经济等面积图(2)

2)广东省农用地经济等地级市分布状况表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经济等分布状况参见表3-34。

表3-34 广东省各地级市农用地经济等面积分布表

(二)广东省农用地分等省级汇总成果

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要求,广东省分等成果省级汇总是以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图件,综合考虑所对应的县级和市级图斑的分等结果,对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进行图斑分割或图斑添加操作,以分割或添加后的省级图斑作为省级分等单元图,汇总图斑等别指数由下一级对应图斑的等别指数面积加权综合而成,汇总图斑面积是下一级对应图斑面积相加之和。综合的同时保持全省分等等别数不减少,保持了全省分等成果体系的完整性。汇总成果在分布和应用上更具宏观性,能满足国家实现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需要。省级汇总成果同省级成果一致,保持了等别序列的完整性。综合后的等别体系如表3-35所示。

表3-35 广东省农用地等别省级汇总概况表

汇总前后各等别面积分布见图3-34~图3-36。

图3-34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前后自然质量等面积对比图

图3-35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前后利用等面积对比图

图3-36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前后经济等面积对比图

『玖』 潮汕风俗变化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
(一)、民俗文化与潮汕民俗文化
1、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如服饰、饮食、民居、礼仪习俗等。它透出浓烈的底蕴,民俗活动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是一种基础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民俗文化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长期历史发展中经过自觉和不自觉地选择与淘汰,承继下来的民间文化。
2、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习俗的文化总和。潮汕民俗资源丰富,岁时节俗、礼仪习俗、用品服饰等均有特色,自成体系;既有驷马拖车、下山虎、四点金等民俗建筑,又有水布、市蓝等民俗用品;既有吃七样羹、食冬节丸等饮食习俗,也有做四句、吃丁酒、食红桌、出花园等婚娶、生育习俗;有赛花灯、游标旗、“营老爷”等游艺民俗,也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仪;有“三山国王”、“天后宫”等的神文化,也有潮语歌曲、潮剧等的民间曲艺文化。以及以“和、爱、精、洁、思”为特征的潮汕工夫茶。等等。在某种层面上通过对这些民族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族群的精神内核。
(二)、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1、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第一、民俗对民间社会的所有成员行为方式具有约束作用,这就是民俗的规范性。民俗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无法取代的作用,大到国家、民族,小到氏族、家庭、行业,人们在群体行为模式的养成过程中,民俗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第二、民俗能表现该文化共同体的经济发达程度,成为联系该文化共同体中成员的纽带。强势群体的民俗往往是超国界的,如我国历史是许多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等,几乎影响到所有邻国,而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弱势群体,其民俗的影响力则要小得多,许多民俗往往只能在本民族,甚至本氏族内传承。它也是该文化共同体联系情绪的纽带,形成了凝聚力。
2、潮汕民俗文化在建设文化大市中重要作用
作为潮汕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浓厚的地方色彩,对潮人的影响十分深远的。
其一,潮汕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群体性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生动体现了潮汕族群的历史源流和文化特征,透露着群体的共同心理、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也就是潮汕民俗的规范性。如:有共同的神崇拜心理,“三山国王”、“天后”、“玄天上帝”等是潮人普遍神崇拜的对象;有共同饮食习惯,清淡精细,体现在潮汕美食上等等。这些都透露着潮人的共同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
其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使潮人更具有自信心和自豪感。潮人移居海外,往往也会把其民俗带往居留国。从而使世界更了解潮汕民俗文化。例如,如今潮人普遍崇拜的“三山国王”、“韩文公庙”、“妈祖宫”等,遍布潮人足迹所到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工夫茶、潮汕美食、潮剧等一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影响的范围更广。
其三,具有家乡特色的潮汕民俗成为潮人团结在一起的凝聚点。在潮汕文化共同体下,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志趣。使得特色民俗成为一根硕长的看不见的纽带,连接着普罗百姓的心,得到大家的认同,这种认同态度的本身也就是对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家乡有“认同感”,从而会使潮人有一颗建设自己家乡的热心与责任心。
过去汕头借助文化的推动力走到今天,今后汕头的发展更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因此,汕头在建设文化大市中离不开民俗文化为其提供动力源泉。以新的姿态、新的气魄,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大力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开放兼容的、与时俱进的、生机勃勃的民族文化形态,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继续追问:要分节日的,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什么的,回答的好我再加分
补充回答:中秋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端午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拾』 我是潮汕人,来珠三角工作已经5年多了,粤语会听会说,全靠这些年来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成果,

你不是管理人员、做好自己本分就可以了!有的人确实不怎么会说、或是说了不标准怕尴尬就不好意思开口!你要做的就是鼓励她、不要用这种责备怀疑的态度!要用那种鼓励的态度跟她说不难学!

阅读全文

与成果潮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