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首度基因成果

首度基因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23 09:28:57

『壹』 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八大镇馆之宝分别是什么

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八大镇馆之宝分别是微软硅石项目、全国首个“智能方舱医院”解决方案、ABB的Yumi双臂机器人、华为Atlas900训练集群、优必选Walker机器人、IBM人工智能辩论系统、四足机器人OpenCat、智能放牧机器人

1、微软硅石项目

微软硅石项目位于“AI先导区”,它使在玻璃中存储大量数据成为现实。借助这种载体,7.5平方厘米的玻璃片中竟可储存多达75.8G的数据。

2、全国首个“智能方舱医院”解决方案

达闼科技打造的全国首个“智能方舱医院”解决方案在“AI+医疗”展区集中亮相。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其清洁、消毒、安保等30多台智能机器人在湖北武昌方舱医院大展身手。

3、ABB的Yumi双臂机器人

ABB的Yumi双臂机器人在“AI+工业”板块展出,此次Yumi携带从生物科技、基因检测、制药到物流,涵盖医院全链条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重磅亮相,观众还可倾听Yumi五年来人机协作的成长故事。

4、华为Atlas900训练集群

华为Atlas900训练集群位于“AI+基础技术”展区。Atlas900由数千颗升腾910AI处理器集成,其算力相当于50万台计算机,代表了当今全球算力的巅峰。

Atlas900通过强大的算力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事预测天气、勘探石油、探索生命奥秘、加速自动驾驶的商用进程等工作,未来将作为“中国造”为人类世界造福。

5、优必选Walker机器人

优必选Walker机器人在“AI+教育”展区出现。该款机器人集成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核心技术,具备36个高性能伺服关节以及力觉、视觉、听觉和平衡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在全身运动控制、复杂地形灵活行走、自平衡、手眼协调、视觉识别、智能安全交互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6、IBM人工智能辩论系统

IBM人工智能辩论系统将参与此次大会SAIL奖评选。辩论是一种主观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是人类的语言,IBM人工智能辩论系统被公认为AI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未来,更多的人生活在社交媒体空间与碎片化时间中,该系统将帮助人类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7、四足机器人OpenCat

来自硅谷的创业团队Petoi研发的四足机器人OpenCat在“AI产业生态圈”中,首次于国内亮相。小小的身躯拥有超强大脑、敏锐的感知以及活动能力,拥有人机交互、自动平衡、灵活避障等能力。此外,Petoi的二代产品机器狗Bittle也将全球首发。

8、智能放牧机器人

智能放牧机器人是西藏自治区农业工作的重大专项成果,此次也是首度亮相。该款产品解决了牧民最关心的养牛存活率问题,包括发病早期牦牛的及时医治、定位驱赶等,将综合提升牧民的经济效益。

『贰』 曹操墓要做DNA检测,是谁在做啊

继三国文化研究学者闫沛东首度出示曹操墓造假“铁证”——参与造假村民写的书面证明之后,质疑与回应又掀起新一轮曹操墓真假之辩。沸沸扬扬之外,复旦大学“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研究在“安静”进行。笔者从复旦大学有关方面了解到,该项研究目前“正是出结果的时候,预计最快要到10月份以后公布”。
搁置辩论,复旦大学试图用现代技术还原历史真相。在今年年初复旦大学举行的“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情况说明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升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李辉共同表示,复旦要首次在国内进行文理科的结合交叉研究来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有媒体当时的报道称,虽然外界纷纷质疑复旦启用“检测DNA”的做法属于“白忙活”,但用李辉的话来说,这些质疑纯属“外行之见”。李辉说,复旦拥有基因技术采样领域最好的专家和最好的设备,此次鉴别的方式和手段也高于其他同类别机构,他们通过检测曹操后裔DNA中Y染色体的技术来辨别墓主是不是曹操,而该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成熟。
在随后的曹姓和夏侯姓男子DNA征集中,因为曹氏宗族墓位于安徽省亳州,复旦有关方面将调查重点以亳州为中心,从亳州到河南安阳,再到山东、安徽等几省的接合部展开。
“用DNA验证曹操墓真伪,在技术上不是难题。国际上认为2万年之内的遗骸检测都是可信的,复旦大学有国际认可的技术,也有一流的设备,可以对古代DNA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是复旦大学有关方面对DNA验证曹操墓真伪的信心表述。研究成果的公布,让关注人士拭目以待

『叁』 基因工程史上的伟人!

20世纪初孟德尔的工作被重新发现以后,他的定律又在许多动植物中得到验证。1909年丹麦学者W.L.约翰森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百年来,基因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种植、养殖、军事、环保、医疗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入探索。人类的基因谱被全部译出。实际上,基因改变包括基因重组技术,就是在制造新物种。因此,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同时,原来被认为是遗传疾病的银屑病、糖尿病等,都期望会因为人类基因的破译而得以解决。结果却非常让人失望。这些疾病几乎都不能通过基因技术解决。曾经无数号称是基因治疗技术都被说成具有确证无疑的效果,也常常都有著名科学家为之实验证明,忽然踪迹皆无。基因,是一个影响了上个世纪的最重大生物事件。

『肆』 听说曹操墓要做DNA鉴定,是不是真的啊

DNA验证曹操墓真伪 结果最快10月后公布

继三国文化研究学者闫沛东首度出示曹操墓造假“铁证”——参与造假村民写的书面证明之后,质疑与回应又掀起新一轮曹操墓真假之辩。沸沸扬扬之外,复旦大学“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研究在“安静”进行。笔者从复旦大学有关方面了解到,该项研究目前“正是出结果的时候,预计最快要到10月份以后公布”。
搁置辩论,复旦大学试图用现代技术还原历史真相。在今年年初复旦大学举行的“用DNA技术辨别曹操后裔和河南汉魏大墓出土人骨”情况说明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升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李辉共同表示,复旦要首次在国内进行文理科的结合交叉研究来解开这个历史谜团。
有媒体当时的报道称,虽然外界纷纷质疑复旦启用“检测DNA”的做法属于“白忙活”,但用李辉的话来说,这些质疑纯属“外行之见”。李辉说,复旦拥有基因技术采样领域最好的专家和最好的设备,此次鉴别的方式和手段也高于其他同类别机构,他们通过检测曹操后裔DNA中Y染色体的技术来辨别墓主是不是曹操,而该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成熟。
在随后的曹姓和夏侯姓男子DNA征集中,因为曹氏宗族墓位于安徽省亳州,复旦有关方面将调查重点以亳州为中心,从亳州到河南安阳,再到山东、安徽等几省的接合部展开。
“用DNA验证曹操墓真伪,在技术上不是难题。国际上认为2万年之内的遗骸检测都是可信的,复旦大学有国际认可的技术,也有一流的设备,可以对古代DNA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是复旦大学有关方面对DNA验证曹操墓真伪的信心表述。研究成果的公布,让关注人士拭目以待

『伍』 人大附中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她创办于1950年4月,位于北京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中心地带,校园占地142亩,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相邻,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是一所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附中在校长刘彭芝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授予“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育人,培养学科特长生成绩显著”、“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全国培训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优秀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绿色网络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 雄厚的师资力量
人大附中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职员工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其中:特级教师2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6人,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

北京市骨干教师21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42人,高级教师198人,博士后及博士20人,硕士79人,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70多人,外籍教师27人。

· 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

二十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2004年高考,费凡夺得北京市文科状元,王珏、马晨薇并列北京市理科第二名,有81人考入北京大学,62人考入清华大学,49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9人考入复旦大学,另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京招收的8名学生中,有6名人大附中毕业生。人大附中已成为培养我国顶尖人才的摇篮。

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特长突出、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先后有上千名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奖。郎瑞田荣获第35届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姚健钢同学获第3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肖梁同学在第4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荣获金牌;严实同学在第七届“雷达杯”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大赛中获全国第一名。人大附中学生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银帆奖、金鹏奖及北京市十佳中学生;多次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创造发明奖100余项,特等奖、国际金奖和银奖共9项,国家金奖6项,获国家专利局批准的专利5项,有3项已被厂家开发生产。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北大、清华录取学生总计
72
93
107
143
154
217

· 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
多年来,人大附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9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和开设了一些新课程,逐步形成了人大附中的特色课,如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科学实践课、社会实践课、现代少年课、心理导向课、形体课等。同时,人大附中在课程结构上也进行了改革,开设了选修课和双语教学课,其中选修课120多门:如文学鉴赏、天文观测、化学自主实验、自然辩证法、网页制作、英美文学、英语戏剧,仅外语选修就有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意大利语等9种语言课和16门外教学科课。学校还将课堂延伸至大学和国家科研机关的实验室,组织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兴隆天文台等实验室学习,选派优秀学生到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实验室,参与破译人类基因图谱的实验。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Nature》431,931-945(2004)登载了我国科学家参与的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研成果,人大附中有12名学生和1位老师参与了此项活动。为此,人大附中的校名、学生和老师的姓名由《Nature》杂志刊出,这也是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度出现在《Nature》杂志上。

·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
人大附中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致力于开创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占领了国内外中学界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美国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2000年4月,人大附中正式启动了与堪顿中学的远程教学。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2001年开通了与日本的远程教学活动,人大附中学生与日本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了数学学习活动。此外,人大附中还开通了与北京市十个远郊区县中学的远程教学。 2003年4月,人大附中创办的人大附中网校www.rdfz.com,以远程超常教育和基础教育为核心业务,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2005年3月,人大附中承担的国家级课题 “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人大附中是加入该项目的唯一一所中学。项目成果已由人大附中网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人大附中与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泰国、芬兰等国外的多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成为一所开放性的学校。人大附中国际部招收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学生,并已经开办了英国剑桥高中课程(A-Level)班。

新世纪的人大附中,正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宏伟目标前进。

『陆』 国立阳明大学的学校历史

1971年1月26日,“行政院”正式核准筹设该校,定名为“国立阳明医学院”。由“教育部”政务次长孙宕越先生兼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成立“国立阳明医学院筹备处”,副主任委员宋达为筹备处主任。 由辅导会将台北市北投区唭哩岸公有山坡地32甲无偿拨用,另增购民地3.9568公顷,呈奉“教育部”核定招生医学系学生120名,全部学生给予公费四年,毕业后由当局分发各公立医院及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四年。
1974年:实验大楼竣工,是为该校第一栋建筑。与荣总间之隧道完工通车。
1975年:1975年5月15日“教育部”正式决定聘请韩伟博士为首任院长,订为校庆日。阳明医学院于1975年7月1日正式成立,并参加大学联合招生。
1976年:增设牙医学系。
1977年:“行政院”核定以“教育部”及“卫生署”评定为第一级教学医院之“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荣民总医院”(今台北荣民总医院)为该校教学医院。
1978年:“阳明十字军”首次正式展开活动。
1979年:“偏远地区卫生医疗服务队”第一次出队。图书馆落成。增设医事技术学系。
1980年:神经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奉准成立,是本院第一个研究所,同时也是台湾首创之此类研究所。
1981年:增设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硕士班,时为台湾唯一之免疫学研究所。
1982年:医学系首届毕业生完成分发,分别到“辅导会”及“卫生署”系统之医疗机构服务,于6月19日举行毕业典礼。增设生物化学研究所硕士班。
1983年:增设学士后医学系,学制为5年。韩伟院长履行于第一届医学系学生毕业时所许下“和你们一起下乡”的诺言,于恒春基督教医院进行临床诊疗工作达半年。
1984年:增设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博士班,医学工程研究所硕士班。
1985年:与荣民总医院家庭医学科合作共同规划八里群体医疗执业中心。增设生理学研究所硕士班、药理学研究所硕士班、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班。招收首届学士后医学系自费学生。
1986年:增设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班、护理学系。
1987年:增设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班。学士后医学系停止招生。
1988年:增设遗传学研究所硕士班、解剖学研究所硕士班、复健医学系。
1989年:增设医务管理研究所硕士班,为台湾岛公立大学院校第一所医务管理研究所。
1990年:护理学系开办“在职护理人员学士学位进修班”。
1991年:增设生理学研究所博士班、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传统医学研究所硕士班。
1992年:举办第一届“全台高中生医学营”。增设药理学研究所博士班、遗传学研究所博士班、牙医科学研究所硕士班、临床护理研究所硕士班、卫生福利研究所硕士班(为岛内首创之此类研究所)。复健医学系改名为物理治疗学系。
1993年:增设社区护理研究所硕士班,为台湾地区首创。增设口腔生物研究所硕士班。“在职护理人员学士学位进修班”改为“夜间部护理学系”。
1994年7月1日改名为阳明大学。 1994年:7月1日,改名为“国立阳明大学”,计有医学院、医事技术学院(包括医事技术学系医事检验及放射技术二组、物理治疗学系、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及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生命科学院(包括神经科学研究所、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三个学院及岛内首见的院级通识教育中心,共有6个学系与19个研究所。增设生物药学研究所硕士班、寄生虫研究所硕士班、环境卫生研究所,与公共卫生研究所博士班。
1995年:“医事技术学院”更名为“医学技术暨工程学院”,增设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硕士班、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班。
1996年:护理学院成立。增设生命科学系。增设公共卫生研究所博士班。
1997年:首度办理推荐甄试入学面试。
1998年:增设传统医学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虫学研究所博士班、环境卫生研究所硕士班、放射医学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医事技术系放射组改制为医学放射技术学系,医事技术系医事检验组改名为医事技术学系。
1999年:增设物理治疗研究所硕士班。“荣阳基因体定序团队”正式对全世界公布台湾第一个百万碱基人类基因体定序资讯成果,成功排出人类第四号(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成为全球从事人类第四号染色体定序团队中,首先排出最长DNA序列的研究团队。
2000年:荣阳团队公布完成第四号染色体千万碱基定序。增设临床牙医科学研究所博士班、物理治疗研究所硕士班、卫生资讯与决策研究所硕士班、医务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报奉延后一年招生)。“解剖学研究所”更名为“解剖暨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为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两组。
2001年:牙医学院正式成立。增设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班、放射医学科学研究所博士班、复健科技辅具研究所硕士班。牙医科学研究所硕士班、临床牙医科学研究所博士班合并为“临床牙医学研究所”。
2002年:与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等三所大学共组“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增设口腔生物研究所博士班、放射医学科学研究所博士班、生医光电工程研究所硕士班。
2003年:医学系首度办理外籍学生招生。增设生物药学研究所博士班、护理学研究所博士班、生物资讯研究所硕士班及博士班、急重症医学研究所硕士班。
2004年:增设环境卫生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虫学研究所更名为“热带医学研究所”。医事技术学系更名为“医学生物技术暨检验学系”。
2005年:生物化学研究所更名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增设物理治疗学系暨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明定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为该校教学医院。
2006年:生命科学系、遗传学研究所合并为“生命科学系暨基因体科学研究所(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医学放射技术学系、放射医学科学科学研究所,合并为“生物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增设生医光电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卫生福利研究所博士班、脑科学研究所硕士班、护理学系暨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
2008年:该校自创校以来,虽经“行政院”指定荣民总医院为该校教学医院,但因无直属该校附设医院,乃积极寻求合作医院。于本年1月1日,由原署立宜兰医院正式改名为阳明大学附设医院。

『柒』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内说
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容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 子 弹 装置爆炸成功
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着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大步。
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
在世界上首次构建成功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
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神州五、六、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捌』 熊春锦的主要学术成就

校勘并注释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恢复更符合老子创作本意的《德道经》命名次序和写作原貌,矫正魏晋之后《老子》书名千年讹传以及被修编篡改的史实,指明“以德进道”为研修老子的必经阶梯。
对帛书《德道经》进行了修真异构字象喻藏诀的揭秘与破译,直泄大量道学修真方法论,指出《德道经》“双一章”(《道篇》第一章和《德篇》第一章)为解读《老子》的宝匙,首度系统揭秘道学观诵法,建立“双可教育” 实践体系,使这部万经之王走下神坛,回归百姓修身实践应用领域。 以“道德”这个始终贯穿整个自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程的最基本因素为解析单位,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生命进行科学分期。
立足《德道经·德篇》中的道德发展观,将宏观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命进程划分为道治时期(胎婴养虚期)、德治时期(幼儿养性期)、仁治时期(少年养正期)、义治时期(青年养志期)、礼治时期(成年养德期)、智治(愚治)时期(老年养福期)六个阶段,并建立六大分期对应教育体系 。 《中华国学道德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出版;
《老子·德道经》校注: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出版;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出版;
《道德复兴论修身》:团结出版社,2008年出版;
《道德教育贵修身》:团结出版社,2008年出版;
《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团结出版社,2009年出版;
《龙文化的文明与教育》:团结出版社,2010年出版;;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团结出版社,2008年出版;
《道医学》:团结出版社,2009年出版;
《太极修身》:中国华侨出版社(光盘),中央编译出版社(图书),2012年出版。 《德道行天下》丛书: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起出版,每年4册;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材(上下册)》: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出版;
《德慧智经典诵读操作指导手册》: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出版;;
《德慧智教育辅导答疑汇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中华德慧智教育方法与实例汇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中华德慧智教育经典读本(拼音版、九宫版)系列丛书以及《老子思想在当代》《五德益智养生》等音像作品。

『玖』 pcr技术的出现是哪几个故事促成的

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
PCR的原理及做法其实不难,它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一条DNA序列不断加以复制,使其数量以几何级数方式增加,就可用来做定性的分析及各式各样的应用。DNA双螺旋结构于1953年发现,自此确立了它就是细胞里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第一个细胞内用来复制DNA所需的聚合酶(polymerase,即PCR之P),也早在1956年分离成功。几十年来,在试管内复制DNA已是许多实验室的例行工作,但就是没有人想到以PCR方法大量复制DNA,就算想到也不认为可行,直到1983年。
DNA在复制时,其中两条以氢键结合的互补链必须先行分开,才能各自作为复制的模板;而打开双螺旋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加热。在高温下,双股DNA链会分离成单股,等温度降低后,互补的两条DNA链又可以恢复成双股。虽然DNA分子能耐高温,但进行DNA复制所需的聚合酶是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这也是之前的研究人员不认为这种方法可行的原因之一。再有,要在千万条DNA当中,以一小段已知序列制成的引物,“钓”出所需的片段,进行复制,也跟大海捞针差不多,这是另一个让人却步的理由。
PCR的发明人,一般公认是穆里斯(K. Mullis),他也因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穆里斯在好些写作中,包括1990年在《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文章,及1998年的自传《心灵裸舞》(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都曾提到PCR这个构想的起源。然而,PCR从构想到实现,真的就是穆里斯一人之功吗?PCR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诞生的呢?
先前提到,PCR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加热与降温的步骤,而前一次循环所使用的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就变性了,因此在每一次冷热循环之后,都要加入新鲜的聚合酶。这个做法不但烦琐,并且昂贵。按当时的价格,一次循环所需的聚合酶值1美元,30个循环下来就是30美元,循环更多次就更不得了。因此,1986年春,穆里斯首度提出使用耐高温酶的想法。经过文献搜寻,果然找到了两篇有关文献,较早的一篇是在美国做的,另一篇则是俄国科学家的成果,以俄文发表。
第一篇报道分离耐高温DNA聚合酶的工作,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年轻科学家初试啼声之作。1973年,钱嘉韵随着留学热潮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生物系就读。她的指导老师崔拉(J. Trela)对一种黄石公园的热泉里发现的嗜热菌(Thermus aquaticus)感到好奇,就让钱及另一位美国学生以该细菌为论文研究的主题。在另一位老师的指导下,钱学会了从细胞中分离蛋白质,成功分离出该细菌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
1975年获硕士学位后,钱转往衣阿华州立大学取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1982年回到阳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教,至今已满20年。那篇历史性作品,发表于1976年的《细菌学杂志》(Journal of Bacteriology),她是第一作者,只不过用了英文名字Alice,再加上她后来挂了夫姓(Chang),以至没有太多人知道,该篇被广为引用的文章的作者A. Chien就是钱嘉韵。
穆里斯虽然提出将Taq DNA聚合酶应用到PCR的建议,但当时并没有现成的可用,他得想办法自己分离。西特斯有全套分离蛋白质的装备,也有人愿意指导,但穆里斯是个拖延成性的人。等了几个月后,公司其他人只有自己动手,按着先前钱等人发表的步骤,三个星期就分离出纯化的Taq DNA聚合酶。1986年6月,才木首度将其应用于PCR,效果就好得惊人,可说是一战成功。Taq DNA聚合酶不但大大简化了PCR工作,同时专一性及活性都比之前使用的酶更强,背景杂讯也几乎都消除了。自此,PCR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穆里斯与西特斯的关系此后更加恶化,他完全不认为自己在发表文章的过程中有任何疏失,并要求未来五年内有关PCR发表的文章,都由他挂头名。他还在公开场合批评公司其他人士。终于,穆里斯于1986年9月离开了西特斯。西特斯给了他五个月的薪水及一万美元奖金,但按产业惯例,PCR的专利权属于西特斯公司。
离开西特斯后,穆里斯继续担任过一些生物技术公司的顾问,但再没有发表过一篇正式论文。以他的说法,PCR就是他一人发明的,得了诺贝尔奖的肯定后,也更听不到太多其他的声音。1991年12月,霍夫曼罗氏药厂据称以三亿美元购得了西特斯的PCR技术专利,西特斯公司也走进了历史。直到最近几年,由于之前钱嘉韵等人已经发表的工作,Taq DNA聚合酶的专利权遭到挑战,连带使PCR的专利也受到影响,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阅读全文

与首度基因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答案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