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矿山转让需要准备什么手续
矿山所有人(采矿权)申请转让采矿权的需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办理,办理采矿权转让需提交以下材料:
1、转让申请书;
2、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3、受让人具有与矿山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证明材料,受让人为企业的,提供营业执照;
4、转让人具备符合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转让条件的证明;
5、矿产资源开采情况的报告;
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规费的证明;
7、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的,需提供采矿权价款评估结果确认书及采矿权价款处置证明材料;
8、国有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的,需提供有关主管部门同意转让采矿权的批准文件;
9、区(县)地矿主管部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见;
10、申报单位(人)委托代理的,需提交授权委托书;
1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采矿权转让程序
1、申请人到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窗口依法申领、报送相关申报表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
2、窗口预审合格后受理;
3、准予受理的,经办处室对提交的全部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现场勘察,提出初审意见;
4、需要听证的,组织听证会;
5、会审审定,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并通知转让人与受让人;
6、双方到同一窗口领取《批准转让通知书》或者《不予转让通知书》(双方应当自接到批准转让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采矿权转让办事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听证时间不计算在此期限内。
采矿权转让时限划分
1、经办处室审查、现场踏勘提出初审意见8天;
2、会审审定,做出决定7天;
3、制定并下发《批准转让通知书》或者《不予转让通知书》3天;
4、申请人到行政许可中心领取通知书2天。
(双方应当自接到批准转让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采矿权转让收费标准:该项审批不收费。
② 采矿权可以转让吗
采矿权可以转让。
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第三条 除按照下专列规定可以转让属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得转让:
(一)探矿权人有权在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规定的勘查作业,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
(二)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
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第六条 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
(二)采矿权属无争议;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在申请转让采矿权前,应当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③ 谁能告诉我煤矿证件转让的相关法律法规,越详细越好啊。
你好,我是抄做矿权评估项目的,私自转让资源是违法的,你的煤矿如果需要转让,首先应告知当地国土资源厅,由国土资源厅授权给矿权评估公司,对你矿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过后交给国土资源厅,由国土资源厅主持转让事项。
④ 小煤矿转让手续如何办理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回新阶段党和 国家答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煤炭工业发展现状,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全面推进煤炭工业 改革和发展。
⑤ 转让公司、转让煤炭经营许可证(山东)煤炭经营许可证转让,注删资金500万。
转让煤炭来经营资格证系不合法的自行为
国家发改委<煤炭经营监管办法>有明文规定。
我的理解是: 可以通过营业执照股权转让或者增加股东,把原法人的股份减小,然后渐渐退出。通过工商局注册局即可办理此项,即变更法人,把整个公司连同煤炭经营资格证属转让的人员控股。
煤炭经营资格证属企业认证的资质,即有资格合法的从事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工作。
单体保留公司, 只是转让煤炭经营资格证,也是政策不允许的。 办理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申办、年检、变更、审查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不过现在办一个煤炭经营资格证实在太难了,基本处于停办饱和状态。 一年也批不了几个,才造成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物以稀为贵”,目前山东省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好像在5000余户左右。
⑥ 如果要接手一个即将转让的煤矿 接手方应该向转让方索要那些手续 还有正常生产 经营的煤矿需要那些手续
出售方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证、上一年度储量年报及审批手续、煤矿生产安检手续以及采矿安全手续等基本手续。。。
⑦ 不能以资产整体转让为名转让采矿权
【问题】
2006年11月,某国有煤矿决定以资产竞价租赁经营方式整体转让,并委托某资产评估公司对煤矿井上井下固定资产进行评估。2007年3月,该矿委托某拍卖公司组织公开竞价租赁,赵某以2000万元竞得,同时双方签订了《资产租赁协议》,并将井上井下固定资产一并移交给赵某,赵某遂组织人员开始开采。
问:该国有煤矿将采矿权以资产竞价租赁经营方式转让的行为合法吗?赵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分析】
本案涉及未经批准转让采矿权和无证开采两个方面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为采矿权人。根据《矿产资源法》第六条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2号)第三条、第九条的规定,采矿权不得擅自转让,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变更采矿权主体的必须经依法批准,方可转让采矿权。
国务院2006年9月30日下发《关于同意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06]102号),在《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要求,该《方案》发布之日前企业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均应进行清理,并在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剩余资源储量评估作价后,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一次性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的,经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可在探矿权、采矿权有效期内分期缴纳。分期缴纳价款仍有困难的国有煤炭企业,经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批准,允许将应缴纳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部分或全部以折股形式上缴,划归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持有。《方案》发布之日前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已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部分或全部转增国家资本金的,企业应当向国家补缴价款,也可以将已转增的国家资本金划归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持有。 根据《方案》要求,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开发项目,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大型煤炭开发项目,已设采矿权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项目,以及国家出资为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找矿项目,经国土资源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批准,可以允许以协议方式有偿出让矿业权。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2006年10月25日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进一步强调,探矿权、采矿权人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包括中央财政出资、地方财政出资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探明矿产地的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进行清理,并对清理后的探矿权、采矿权进行评估,以资金方式向国家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对以资金方式向国家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后,可以折股方式缴纳。
在本案中,该煤矿属国有煤矿,其表面上是以租赁经营方式转让井上、井下固定资产,未涉及采矿权,但该国有煤矿实际是在处理固定资产的同时将采矿权也一并转让,根据以上规定,其行为违反了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资产租赁协议》无效。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明确采矿权为用益物权。根据用益物权的特征,用益物权人对于其标的物享有排他性支配权,所以采矿权具有排他性,只能由法定的采矿权人行使。 矿山企业转让采矿权应严格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和《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由转让双方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在未获批准,成为法定意义上的采矿权人时,不得实施采矿活动。根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无证采矿是指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而本案中,赵某尽管以竞价租赁方式取得了煤矿的采矿权,但实际上属于未经批准而擅自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规定,非法转让采矿权的受让方即赵某应按无证采矿行为进行处理。双方应当自行解除合同,并接受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⑧ 煤矿需要哪些证件和程序
办理煤矿所需手续:
通过国务院、省国土资源厅、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监察局办理煤矿开采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等煤矿、铁矿手续.
1、规定矿区范围应提交的材料 (1)规定矿区范围申请书; (2)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地质报告。
2、申请采矿权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 (2)营业执照、资信证明原件;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审批文件; (4)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原件; (5)开采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批文件; (6)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及价款、使用费减免文件; (7)占用矿产储量申报登记表。
3、矿权延续和变更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1)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书;
(2)州(地、市)、县(市、行委)关于延续、变更的审查意见; (3)延续、变更申请登记书; (4)原采矿许可证正、副本。
4、采矿权转让应提交的材料 (1)转让申请书;
(2)转让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3)受让人资质条件证明文件;
(4)原发证机关出具的转让人符合转让条件的书面材料; (5)矿产资源开采情况报告;
(6)国有矿山企业同时提交主管部门同意转让采矿权的批准文件;
(7)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采矿权须提交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及价款减免文件; (8)采矿权再次转让的,须提交上一次转让审批文件复印件;
(9)转让的采矿权属非国家出资的,须由转让申请人提交有关的出资证明; (10)采矿权许可证正、副本。
5、办理时限
(1)新立采矿权40日; (2)延续变更采矿权30日; (3)转让采矿权40日。
6、需交纳的费用
(1)采矿权价款:按价款确认及减免文件收取;
(2)采矿权使用费:按矿区面积收取,每平方公里1000元; (3)登记费:大型矿山500元,中型矿山300元,小型矿山200元。
⑨ 关于煤矿转让的问题
一些地方资源整合不规范,以整合和改扩建为名拖延逃避关闭。一些地方以资产整合代替资源整合,将两个以上资源范围互不搭界、甚至非同一矿区的小矿,勉强拼凑成为一个大矿,一证多井、多套生产系统,小煤矿名称由“矿”变“井”,换汤不换药,继续非法违法。有的整合范围宽泛无边,借整合之机为应关闭的小煤矿留后路、开便门。某些产煤市地公告的第二批关闭名单中,半数以上的关闭矿井(最高达96%)纳入整合对象;一些地方没有坚持“先关闭、后整合”原则,纳入整合对象的矿井没有立即停止生产、吊销或暂扣证照,没有正规进入技改程序;一些煤矿整合标准低下,有的整合矿井继续采用落后的不合规的开采生产方式,整合后形成了更大的隐患。
四是新建项目把关不严,小煤矿边关边建。一些地区在建矿井规模偏小、数量偏大,形成小煤矿一边关闭一边新建、数量居高不下的不正常现象。目前全国共有在建和改扩建矿井3955处,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82.9%,其中3万吨及以下的有562处。西南地区一些地方现有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平均单井能力仅为7万吨。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发布的规划,到2010年全国小煤矿要降到1万处左右。算大帐:整顿关闭攻坚战开始时全国小煤矿生产矿井约有23000处,到2007年底可望关闭10000余处,尚有12000余处,加上新建和改扩建就是15000处。由此看来,“十一五”期间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仍然很艰巨。
五是监管不到位,小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的关系尚未理顺,许多产煤乡镇目前没有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煤矿整顿关闭和安全监管力度有层层衰减的现象。一些地方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在对小煤矿的安全管理以及资源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劳动用工管理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基层反映较多的煤矿“六证”,确实存在着颁发和管理不规范、证照之间衔接不够,以及煤矿办证难、持证率低等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和监管人员工作不实、执法不严,对小煤矿非法违法行为,或者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而没有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酿成严重后果。在不少地方,小煤矿生产力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低下、非法违法严重、安全管理混乱、伤亡事故多发的情况,没有得到扭转。有些小煤矿隐患十分严重,是重大事故危险源。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的小煤矿相继发生瓦斯爆炸、突出和透水等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痛损失。以上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小煤矿问题由来已久、积弊已深,整顿关闭是一场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硬仗苦仗。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更要看到问题和差距,认清潜伏的危机,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深化攻坚的紧迫感。
今年3月20日,我们召开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际联席会第三次会议,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一是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整顿关闭成果的基础上,将第三阶段的时限提前到2007年底,今年关井数量增加到4000处,力争提前完成原定到2008年上半年完成的累计关闭矿井1万处的目标任务(约占小煤矿总数的44%)。二是基本完成煤炭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方案要按程序批准、下达和启动,所有被整合矿井都要规范进入技术改造程序,煤矿新建项目得到有效控制。三是积极推进管理强矿。国有重点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小煤矿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为保证整顿关闭攻坚战的深入进行,第三次部际协调会议同时决定,在强化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开展专项督查、公告关井名单和通报关闭进度、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经济政策、规范煤炭资源整合、控制煤矿新建项目、严格矿井能力核定、规范证照审批管理、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抓好监控系统联网和煤矿供用电安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宣传煤矿整顿关闭政策、以及特殊问题个案处理等方面,采取14项保障措施。
上述目标,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国务院确定的煤矿安全生产两个阶段性目标,体现了我们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解决小煤矿问题的迫切愿望,也符合当前整顿关闭工作的实际情况,因而是积极的、切实可行的。14项保障措施,反映了当前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已转发到各地,希望认真贯彻落实。
从现在起到年底,是深化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的又一关键时段。这一仗至关重要。打赢了这一仗,一些产煤地区长期存在的小煤矿失序混乱状况就有望得到初步治理,为建立比较规范的煤炭开采秩序创造了条件;就可以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煤矿事故,逐步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能够使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推动煤炭工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办82号文件的要求和第三次部际协调会议的部署,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防止和克服松劲厌战情绪,继续保持旺盛斗志,保持高压和进攻态势,连续作战、纵深攻坚,坚决完成今年的整顿关闭任务,为“三年解决小煤矿问题”奠定比较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