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许进教授成果

许进教授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21 05:39:51

⑴ 教师科研成果与学校法律关系

以下仅供参考: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在教师和学校之间一直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教师将成果交由学校实行转化,但对于转化的收益,学校总以各种理由归到学校名下,教师收益较少;为获得收益,有的教师自己开公司来将科研成果转化,但这分散了教师的精力,由于缺乏经营经验,转化效果往往也不理想。因此,理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利益关系,对推进高校科研及科研成果产业化,至关重要。

为鼓励科研成果转化,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提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今后,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将不低于50%,高等院校不再新办企业,校企可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

拥有科研成果的机构,不能自主决定转让,这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统计显示,我国科研成果有高达90%在通过项目验收后束之高阁,这与科研成果自身的价值有关,也与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有关。而由高校自主决定转让科研成果,首先必须解决是由科研人员自己去转让,还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操作的问题。如果由科研人员自己负责转让,那么很可能导致转让的低效率,同时也耗费科研人员的时间。以前,我国高校在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时,鼓励教授、科研人员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下海”成立公司,这貌似十分直接地让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的举措,却由于教授、科研人员大多不善于经营,导致成功率不高。而且,教授的精力也被分散,不能再专心投身研究,产出新的成果。另外,由于产权不清晰,时常出现“教授究竟是在为学校服务还是在为自己挣钱”的争议。

这就需要大学在推进成果产业化时,对教授的权责进行明确界定。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由专业机构负责,而不是教授负责。如果使用教授的科研成果成立企业,可以允许教授以顾问的身份在企业工作两年,但两年后必须做出选择:继续在企业或回到学校。在企业期间,由企业负责教授的薪酬。按照我国目前的政策导向,今后高校不再新办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势必将由专业机构负责,而不是由教授去创办企业。

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转化科技成果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纳入本单位预算,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草案还为加大奖励力度留下空间,允许单位自行规定、约定给予科技人员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没有约定的则按法定标准。从成果的产权归属来看,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但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出现争议,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在转让过程中做手脚;二是校方利用强势地位,克扣下科研人员的奖励。

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明确成果转让的程序以及教师的收益。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应该由学校委托(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服务,由其来负责学校科研成果的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在选择第三方专业机构时,应公开招标,确保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独立性,而不能采取由学校组织机构或由科研人员直接负责的办法。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签订规范的转让协议,一旦签订,具有法律效力,将科技成果转化真正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

⑵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及科研成果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
华罗庚与陈景润
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20]

科研成果
华罗庚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21]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22]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23]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24]

学术著作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25]

出版日期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1953年 堆垒素数论 华罗庚著 中国科学院 学术类

1957年 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华罗庚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 数论导引
华罗庚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8年 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
华罗庚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2年 从单位圆谈起 华罗庚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3年 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 华罗庚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3年 典型群 华罗庚、万哲先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4年 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华罗庚著 中国工业出版社
1964年 从杨辉三角谈起 华罗庚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6年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 华罗庚著 中国工业出版社
1967年 优选法
华罗庚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1年 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 华罗庚著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1985年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华罗庚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华罗庚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普类[25]
2006年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著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⑶ 当今航天科技成果有哪些

神舟七号飞天 重大航天科技成果揭秘 人民网电 神七今天就要飞天了,它的成功发射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价值。 一个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诞生当然不能只有设备,还要有一批顶尖级的科研人员。而研究中心集合了当今世界和中国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50多位顶尖级院士、科学家。50多位科学家合力破解肿瘤之谜。 太空制药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结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间生命等多项学科,政府共调动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防科工委、清华大学在内的27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研发工作。魏江春教授、蒋兴村教授、庄逢源教授、刘志恒教授……一批批科研专家、医学专家中的精英们加入了“太空药”研发的行列,其中许多科学家都是该领域里赫赫有名的 “旗帜性人物”。为了给研发工作创造出更好的环境,为了不负国家的重托,生产基地还不断完善着自己,装备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资2000多万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太空药实验室。 这支浩浩荡荡的研发队伍,叩响了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大门。正是因为有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后盾,才使人类在太空抗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科学家们将一种从人体喉咙提取的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菌株带入了太空,希望通过太空特有的环境使得菌株发生基因突变。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们终于在“神舟三号”卫星搭载后的菌种中发现了一种“多肽”,它不但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能修复肿瘤的自愈系统。科学家们兴奋无比,他们就要揭开人类生命死亡的真相,破解肿瘤难治之谜。 为彰显太空科技对肿瘤治疗药物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一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名字——“神舟三号”。中国唯一一个专门抗肿瘤的太空药终于诞生了,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可以用航天飞船命名的药品。 2003年11月,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各相关领域20几位顶尖专家对经太空搭载的“神舟三号”口服液的生产菌株进行了科学论证,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 依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一个课题必须且只能确定一个课题责任人和课题的依托单位。由一个研发单位负责一个领域。亨通光华制药公司作为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年连续两次代表中国实施863计划,是中国惟一连续多次进行太空搭载的企业。公司的863项目主要研发方向是生物菌种的太空搭载、诱变、筛选及其变异规律等空间生物领域的研究,将太空技术、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这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领域相结合,肩负中国发展太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科技和实现太空制药产业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意味着,现在以及以后,亨通光华制药将在太空生物制药方面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列。而太空药微生物菌种在太空反复搭载的累加效应及稀缺的空间搭载资源,使公司在太空生物制药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⑷ 李玫瑾教授主要成就是什么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社会职务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⑸ 杨谦教授的四个发展分别是那四个发展啊

1。起步期 又称为混乱期。发展3--5年。起初这个行业引进国家时,是靠着一种环境的烘托,从事人员的勇气来做这个行业的,辨别事物的能力是非常弱的。所以导致从事人员2%的赚到钱了,而98%的人都陪了钱。下面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由于这个行业是国家刚引进,所以对它的运行也不太了解。所以当初就出现了许多皮包公司。虽然这些公司都注册了,但却是一个空壳。他们多半是请一个演讲大师,开一个大型会议。鼓吹只要加入他们就能发大财。无论有你没有钱都可以。有钱的你出钱,我们公司帮你发展下线,没钱的我们公司先帮你垫上,只要你能找到人同样可以发财。结果再等待两三个月之后,公司就卷财逃走了。导致了大部分都陪了钱。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度的不完善。典型的就是三三制,双规制。首先我们来看看三三制。这种制度要求你在加入后,至少要介绍三人加入。但是我们做为一名直销员,最主要的目的无非是提高自己的业绩,尽快从这一行业走出去。但是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的一点,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你的能力好并不代表你网下的每一名都和你一样好。所以在这里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当公司在规定的时间里让你完成规定的任务套数完成不了时,多数会减掉你上月的部分业绩的。有很多人为了继续发展,不得不自己花钱买下当月未完成的产品套数,这就导致一个谎报业绩的存在,然而多数公司都不会去理会这一点的,因为做为一个直接生产商,它卖出的产品越多越好。这就是业绩划减制或业绩归零制。这是一套很不合理的制度。不过的确有很多人都赚到钱了,但是他们的钱都用去买产品了。这就是为什么,以前从事传销的人,家中会有那么的产品。 下面我们再看看双规制。这套制要求你的的网下平行发展。必须每个月都是你的网下两个两个的发展下去,如果不符合要求,你的业绩同样归零。。。。 所以这个行业的起步的时候让许多人都陪钱了。然而陪钱的人都成了喇叭,赚钱的人都成了哑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人做这个都陪了钱,如果你说你赚钱了,结果是你将会被人打死!呵呵,我们都知道人际口碑的力量,它比任何广告都厉害。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让许多人都谈销色变了。 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现在从事的网络营销。第一我们这里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所以你的推荐人不可能去骗你第二,我们的制度里有一个无限代理累计制,这个制度的好处就在于无论你何时为公司卖出产品,公司都会给你业绩加上,没有压力。 第三我们还有最完善的出局制。以前的传销都是一种金字塔制,无论你发展多少人你只能为网尖的那个人累计点数,所以你不可能超越他,永远都不会做上他的位子。那个在最上面的人被称为皇冠大使,据说美国的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就是那个位子的人。而我们的出局制就好比一个梯形,当你的业绩点数达到之后,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被你网下的人顶出去了。当你拿完五三二奖后,你就出局了。所以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皇帝轮流做的行业。下面有进的,上面就有出的。你不必担心你会被你上面的压着,永远也上不去 2。发展期。又称为技巧期。发展3--5年。成功率80%,暂时失败率20% 什么是发展期呢?我们现在就属于发展期。这个时期的人由于普遍都受到传销的影响,所以都非常害怕这个行业。所以我们这个时候通常是用技巧将人们带入到这个行业。当人们真确的认识这个行业后多半都会从事的,然而还是有少部分人因为害怕,或者因为家人的反对暂时的离开这个行业。但并不代表以后就不从事了。在这里我就举几个例子。 我想大家都认识XXX吧,当初他的推荐人把他叫入团队中时,他死活都不认同。导致他暂时的放弃了这个行业。但是当他的推荐人成功的走出这个行业后,开着小车去他家的时候,他终于相信了现实,跪着地上求XXX让他加入,连行业都不考察就要加入。因为这时他看到现实,所以任何负面都打击不了他。还有XXX,他当初来这个行业时,由于他的父母不认同,以死要挟他,他只好回家了。不过,后来当XXX回家了,他的父母都看到他的成功,所以急着也让他的儿子快点回到团队 3。爆发期。这段时期被称为家族性的爆发。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多半是你的亲朋友好友。 这个时期,由于成功的人已经太多,身边的人再也不相信媒体的偏面宣传,现实是最好的答案。所以你的亲朋友好看见你成功后,都会加入的。我们都只道这是个赚钱的行业,所以国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从事,所以只好让媒体方面加大这个行业的负面报道来限制一部分胆小的人加入。这也是国家倡导的让少部人先富起来的原因。还有我们的开国领袖邓爷爷指的哪个圈,指的就是我们这个行业 4。成熟期。又称立法期。由于报纸,电视媒体的负面报道已经限制不住。国家只好对这个行业立法,以限制多数人的加入。而立法的内容,会根据你的年龄,性别,学历,身高,长像等等方面来限制人们的加入。到了那个时候,我想我们在坐都会没有机会从事这个行业了。(那时候国民的平均月收入达到2-3迈元,那时候就不在乎拿两三千块钱买保健品补补身子啦,那时候有些有是代理保健品,有些呢,代理化装品,有些人代里烟什么的, 希望我们的新老朋友都能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奋斗。成功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以后也会过着有钱人的生活!

⑹ 5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与他的成果

钱学森;邓稼先;他们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

⑺ 大学养那么多教授做研究,成果不给学生给谁了

不是教授单方面不想讲,所有大学都有保护自己研发成果的制度,这些成果不仅是研回发者个人的荣誉和财答富,也是大学的荣誉和财富,没有这个,大学何大子有何学?所以这个制度是基于良性发展的私藏。

学术科研是阶梯式的,一步一阶,我们学生首要任务是夯实专业基本理论与运用的储备,到了一定阶段,不仅可以实在地理解他们的研究,甚至可能不需要理会他们那个研究,我们自发地就进行研究,直到有自己的成果。

开个玩笑或许是老师把自己难住了,突发奇想说这个是科研成果不能讲了,有可能也能忽悠一片人,哈哈,只是玩笑。

⑻ 复旦历史学系42岁女教授去世,生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英文授课,注重英文原始资料的应用,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多篇论文 。

⑼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许荣联系方式

姓名 许荣
性别 男
所属院系 保险系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常用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工作年月 2004年7月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银行学经济学学士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经济学硕士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4年7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06年7月—2007年7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Freeman Visiting Scholar
2008年7月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持证人,美国CFA协会会员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持证人,GARP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师协会会员
讲授课程
投资学
公司理财
保险资金运用
保险学
教学成果和荣誉

科学研究方向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性
金融市场研究
代表性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2000,《B股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二作者),《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002,《金融市场化趋势推动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 (第二作者),《财贸经济》2002年第9期
2003,《证券市场流动性、价格有效性与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第二作者),该文入选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并入选会议论文集《治理结构、证券市场与银行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发表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2期
2005,《资本市场发展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迁互动关系研究》(第一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3期转载,原发表于《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1期
2005,《金融体系变迁对金融体系稳定影响研究》(独立作者),《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
2005,《金融稳定性性比较研究》(独立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05年第6期,原发表于《资本市场评论》
2005,《以市场透明度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秩序:理论框架与现实分析》(第二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006,《China’s Split-share Structure Reform:How The Stock Market Reacted And Why》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2006/10
2006,《商业银行贷款承诺业务国际比较分析》(独立作者),《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7月
2006,《资产证券化与保险资金运用——国际经验与中国的趋势》(第一作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4月
2007,“金融体系内风险转移及其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研究”(独立作者),《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1月
2007,“贷款承诺理论研究综述——银行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第一作者),《经济学动态》,2007年4月
2008,“资本市场发展影响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9月
2008,“金融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信用风险转移视角的理论综述”(独立作者),《教学与研究》,2008年7月
2008,“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关系研究评述”(第一作者),《经济学动态》,2008年4月
2009, "Is firm level volatility increasing in USA firms?" 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 No.4(94) 2009, Corresponding Author. (SSCI)

著作:
2000,《百年金融浪潮》(第一作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2003,《开放式基金投资》(第一作者),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2007,《资产定价与宏观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5月(专著)

其他发表短文:
2000,“解读NASDAQ证券市场”,《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5月31日
2000,“2000年上半年证券市场回顾”《北京青年报》2000年7月1日证券专版
2000,“论南风化工的资本运营”,《中国证券报》2000年7月25日
2000,“打破民间资本进入的瓶颈”,《经济参考报》2000年9月2日
2000,“风险资金的来龙去脉” 《中国证券报》2000年9月22日

2000,“创业板上市企业将面对什么”,《经济参考报》2000年9月30日
2000,“创业板上市——风险企业最关键的一跃”,《中国证券报》2000年10月
2000,“一分再分,美国热电子”,《中国证券报》 2000年10月28日
2000,“国际二板市场表现述评”,《中国证券报》2000年11月
2000,“涨势如潮为降息,盈利担忧成隐患”,《中国证券报》2000年11月
2000,“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科技股生死茫茫”,《中国证券报》2000年12月
2001,“纳斯达克:严冬提前到来”,《中国证券报》2000年12月
2001,“其兴也忽,其亡也速:全球二板市场新年第一周纪实”, 《中国证券报》2001年1月
2001,“纳斯达克止跌回升,科技股小幅上涨”,《中国证券报》2001年1月
2001,“科技股小幅反弹”,《中国证券报》2001年2月
2001,“电信——中国资本市场的支柱板块”,《中国电信业》2001年第2期
2001,“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创新”,《科技日报》2001年3月
2001,“国有股高价减持”,《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11日证券周刊
2001,“建立证券市场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29日证券周刊
2001,“减持跌大势,增发损信心”,《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证券“名家视野”专访2001年9月1日
2002,“打造证券市场价值守护神”《中国证券报》2002年7月12日
2002,“创造证券市场辉煌的CFA教科书”《建设银行报》2002年11月
2003,“伞型基金投资策略”,《中国审计》2003年5月
2003,“QFII机制的全面经济影响”,《中国审计》2003年6月
2003,“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证券报》2003年1月9日
2003,“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证券报》2003年1月9日
2004,“论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审计》2004年10月
2006,“资产证券化:保险资金的新机会”,《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8月3日

学术奖励
2004,参与撰写著作《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获得北京市第八届(2004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独立写作其中一章)
2005,博士论文《资产定价与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机制研究》荣获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阅读全文

与许进教授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
开题预期成果怎么写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