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写公证词
公证书及范例
浏览:26次 0人评论 更新日期:2006-03-07
一、概念及作用
公证书就是国家公证机关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依照公证法规的规定,经审查无疑义后,依法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文书。
《公证暂行条例》第二十条:“公证员应当按照司法部规定或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文书。”《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三十八条规定:“公证书按司法部规定或批准的格式制作。公证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公证书编号;(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三)公证证词;(四)承办公证员的签名(签名章)、公证处印章和钢印;(五)公证日期。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书应在公证证词中注明,并注明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强制执行标的名称、种类、数量等。公证词中注明的文件是公证书的组成部分。公证书不得涂改、挖补,必须修改的应加盖公证处校对章。”以上是制作公证文书的法律依据。
公证书是国家公证机关办理公证的最后结论,当事人申请公证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取得公证机关的公证书。公证书与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以及仲裁机构的裁决书不同。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都是对已经发生的民事权益纠纷进行裁决,而公证书则是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申请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目的在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公证书由首部、正文(证词)、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
1.文书名称
在文书的上部正中写“公证书”
2.文书编号
在“公证书”的右下方用阿拉伯数字写年度的全称。接着写公证机关简称和编号。如:“(1 99×)×公证字第×号。
在首部,一般不写当事人的身份和基本情况;但是,继承、收养亲属关系的公证书的首部应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等身份事项。
(二)正文
正文也叫证词,是公证书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证词应根据证明事项来写,当事人申请公证的事项不同,因而其证词的写法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公证何种事项,都应写得清楚、准确,真实、合法。
公证证明事项的具体内容,有些全部体现在公证书的证词里,如:出生、生存、死亡、收养、婚姻关系、亲属关系公证等。至于法律行为公证,公证书的公证词文字只是寥寥数语。例如:“兹证明×××于××××年×月×日来到我处,在我的面前,在前面的赠予书上签名(或盖章)。”因此,这类公证可以印成填空式的文书用纸。但收养子女、财产继承等类公证书,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逐件制作。
成批的公证事项(内容同一),如供电局与农村乡镇全面签订《供用电合同》,可以把填空式的公证词拟好,附印到合同(协议后)的后面,这样办证时就大大简化了手续。
(三)尾部
1.制作文书的机关名称
如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是哪个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便落款该 公证机关,但必须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因为它是代表国家公证。
2.文书签署人的职务和签名
先写“公证员”然后由公证员签名或盖章。
3.文书签发的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三、注意事项
公证书一般应一事一证,其好处是既方便申请人使用,又方便公证员制作,同时,也避免了因公证事项过多而引起歧义。如果申请人申请公证证明的事项出于同一使用目的,也可以几事一证。
⑵ 请问公文管理中的“拟稿、审核、核稿、发布、缮印、会签、签发”的含义以及对应的实际业务分别是什么
拟稿是发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整个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审核是指公文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以前,对公文的内容、体式进行的全面审核和检查。它也是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签发是指机关领导人对文稿最后审批。它是公文形成的关键性环节。
核发是指在公文正式印发之前,对经领导人签发的文稿进行复核并确定发文字号(是指机关制发公文的编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的一项工作。
公文的缮印是对已签发的公文定稿进行印制。
公文的校对是对文件质量的最后一次检查。
公文的用印是指在印好的文件上加盖机关印章。
公文的发文的登记,其作用与收文登记一样。
公文的会签指联合行文的,需要多个人或单位签署。
⑶ 公证书正本与副本的区别是什么
《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四十一条规定,
公证处应制作公证书正本和若干副本发给当事人。公证处留存公证书原本(签发稿)和一份正本附卷。
所谓原本,
是指公证处的签发稿。是用于存档的原始依据。
所谓正本,
是指公证处依法按照原本制作成并发给主受件人的正式公证书。
所谓副本,
是指公证处按原本或正本制作的发给主受件人或主送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员等的公证书。
正本的法律效力和原本相同,副本的法律效力低于原本和正本。副本一般要在公证书的封面上加盖副本印章。
⑷ 公文中的签发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说一下 谢谢啊
公文中的签发是指一般为单位的正职、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领导授权人,对公文进行签字发行的程序环节。
签发人是指上行文,也就是报送上级机关的公文中,发文机关的负责人签署姓名。如果只有一个发文机关,由该机关负责人签署;如果是联合行文,则每个单位的负责人都应签署姓名,称为会签。
⑸ 请问公文管理中的 拟稿、审核、核稿、发布、缮印、会签、签发分别是什么意思。对应的实际业务是什么
公文拟稿是发文办理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整个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公文的审核是指公文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以前,对公文的内容、体式进行的全面审核和检查。它也是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公文的签发是指机关领导人对文稿最后审批。它是公文形成的关键性环节。
公文的核发是指在公文正式印发之前,对经领导人签发的文稿进行复核并确定发文字号(是指机关制发公文的编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的一项工作。
公文的缮印是对已签发的公文定稿进行印制。
公文的校对是对文件质量的最后一次检查。
公文的用印是指在印好的文件上加盖机关印章。
发文的登记,其作用与收文登记一样。
会签指联合行文的,需要多个人或单位签署
⑹ 什么是公证书签发稿
那是公证员在出具公证文书之前所拟和交付审批的文稿。经审批生效后交付打印和制作公证文书。
⑺ 什么是公证书的原本、正本和副本
《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四十一条规定, 公证处应制作公证书正本和若干副本发给当事人。公证处留存公证书原本(签发稿)和一份正本附卷。 所谓原本, 是指公证处的签发稿。是用于存档的原始依据。 所谓正本, 是指公证处依法按照原本制作成并发给主受件人的正式公证书。 所谓副本, 是指公证处按原本或正本制作的发给主受件人或主送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员等的公证书。 正本的法律效力和原本相同,副本的法律效力低于原本和正本。副本一般要在公证书的封面上加盖副本印章。
⑻ 什么是公证书的原本、正本和副本
《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四十一条规定, 公证处应制作公证书正本和若干副本发给当事人。公证处留存公证书原本(签发稿)和一份正本附卷。所谓原本, 是指公证处的签发稿。是用于存档的原始依据。所谓正本, 是指公证处依法按照原本制作成并发给主受件人的正式公证书。所谓副本, 是指公证处按原本或正本制作的发给主受件人或主送单位以外的其他人员等的公证书。正本的法律效力和原本相同,副本的法律效力低于原本和正本。副本一般要在公证书的封面上加盖副本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