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生活中的科技成果统计
从字面抄上看,科技成果转化袭率应该是指成功实现产业化或商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数占调查周期内科技成果总数的比例。然而,什么是“科技成果” 科研人员承担项目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阶段性成果,并发表论文、申请专利,那么完成的项目任务是一项成果,还是其间申请的专利、论文是一项成果 “高铁技术”是一项成果,还是数千项成果 从统计上,国内国际对科技成果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
目前我国科技统计系统中,从不同渠道对科研课题、专利、论文、奖励、标准、软件著作权等进行统计,但不论是专利登记体系,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国家科技计划统计,还是技术交易市场体系,都只是侧重从特定的角度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产出成果情况进行监测,且有交叉重叠。目前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法统计出全社会科技成果总量。
2. 省级成果汇总
根据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的规定,农用地分等先进行等别划分和确认,然后进行汇总,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农用地分等工作报告》、《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标准样地设置报告》;二是图件部分,包括各级农用地经济等别图、利用等别图、自然质量等别图、标准样地分布图;三是数据部分,包括农用地分等指数计算数据、面积统计数据、标准样地属性数据等。
(一)乡(镇)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根据计算得出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各分等单元的等别指数,按照已确定的分等间距分值及黑龙江省农用地等别划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农用地等别间距指数,将属于同一间距值的分等单元归为一类,再对照有关农用地等别指数所对应的农用地等别,最终确定该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并将其汇总。
按照上述方法,根据各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指数,逐一确定每个分等单元的等别,然后将同一等别内的单元合并,形成农用地分等成果图。
(二)县(市)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在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将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区内的各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形成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要求如下。
1. 县(市)级农用地等别确定
根据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要求,确定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范围内农用地的等别,即在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范围内将农用地划分成几个等别。
2.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
按各乡(镇)级(农场、林业局)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汇总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农用地各等别的面积。农用地分类的面积应和全县(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涉及的农用地分等的地类面积一致。如农用地分类中地类为耕地,则通过农用地分等所划分的各等别的耕地面积总数应和全县耕地面积总数一致。
3.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图
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图包括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
(三)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
在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基础上,形成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成果,其中,市级农用地等别汇总可以作为省级农用地等别汇总的中间成果。
1. 省级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
根据县(市)级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形成全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经过省级成果汇总,黑龙江省农用地经济等别划分为 2 10 等共 9 个等别。
2. 省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
省级农用地分等面积统计主要是根据全省各县(市)及各农垦分局、森工管局农用地分等的面积,逐级统计汇总情况。在统计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时,应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的数据,以便使全省农用地分等面积和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的有关数据一致。
3. 省级农用地分等图
在县(市)级农用地分等图的基础上编绘全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和经济等别图,其中,农用地经济等别图是全省农用地分等的主要图件。
(四)农用地分等成果数据库
1. 建立电子表格数据库
为了使农用地分等的各项数据得以完善保存和应用,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统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电子表格数据库,内容包括分等单元原始属性数据表、分等基本参数、“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分等的基本参数表、土地利用系数表、土地经济系数表、样点产量-投入调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计算结果表、分等面积统计表、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等。并将以上各种数据统一存入软盘,以便保存和应用查找。黑龙江省在农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电子表格数据库,表格统一采用 Excel 格式。
1)数据库的内容
(1)农用地分等基本参数表,包括国家下达的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省统一计算的产量比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等。
(2)农用地分等指标区因素体系及权重值表。
(3)各指标区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关系表。
(4)省级农用地分等结果和省、市、县三级农用地分等面积汇总表。
(5)农用地分等结果地类面积汇总表。
(6)省级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
2)表格格式要求
为了建立统一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便于查找和应用,全省按统一的格式填写表格,输入计算机进行保存。
(1)汇总单元编号采用“省级行政代码(2 位)+地级市行政代码(2 位)+县级行政代码(2位)+单元流水编号(4位)”。行政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2260-2002)执行。
(2)面积。农用地分等面积一律以公顷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电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采用 DBF 格式。
2. 省级农用地分等数据库
1)数据库内容
数据库内容必须与表格数据一致。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数据软件系统,对通用软件和国家要求格式的数据库,仅要求提供数据内容。对于图形数据库,其内容应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对于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于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
(1)分等单元电子图的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地类代码、指标区名称、面积属性等。
(2)自然质量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地类代码、各单元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自然质量分、自然质量等指数。
(3)利用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利用等单元编号、实际产量调查、二级区最高产量、土地利用系数和利用等指数等。
(4)经济等别图属性必须包括单元编号、投入、产量、土地经济系数和经济等指数等。
(5)农用地标准样地分布图与样地属性表相对应。
(6)综合数据应包括单元图形库和与单元相连接的综合数据表。
2)数据库要求
(1)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注记、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应分别保存。
(2)要求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相关联,满足图属互查的要求。
(3)成果图件的电子图颜色、注记、图例、图廓等必须设置完整。
(4)应建立电子文本文件,对电子图作出必要的说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颜色不同,可根据有关参考色标进行调整。
3)数据格式
基础数据库的点、线、面及注记层编码的规则,对照《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执行。
3. 成果数据查询
资源评价工作完成以后,便形成了资源评价成果数据,成果数据查询主要针对评价成果的资源量参数数据,以常规油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四个资源序列为查询资源类型主体,以评价单元为查询对象目标,进行成果数据的查询。成果数据查询同时还包括对查询结果的汇总和汇总结果的统计分析。查询结果和汇总、统计结果并列显示。
在资源评价成果查询界面,选择查询主体和查询目标。
查询设置选择完成后,进行成果查询,生成查询结果,并且同时对查询结果进行汇总,显示汇总统计信息(图5-72)。
4.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数据是次要的,关键是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反映现象、发现优点问题和趋势、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和施行后取得的成效。
5. 科技人员、经费和成果统计
据《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0年)》报道,2000年我部科学研究机构经费收入达45078.63万元,其中政府各种拨款(包括财政补助和科技项目收入)为28661.52万元;技术性收入为7689.68万元:生产经营收入达5996.86万元:其他收入为2730.57万元(表3)。
表32000年科研人员、经费和成果统计
2001年,按照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以及《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了对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首先,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数据库进行了升级改造,使之适应科学技术部的总体要求,已纳入国家科技成果库,相关资料可在国家科技成果网上查询,网址是http://www.nast.org.cn。其次,加大了对科学观测原始数据的管理。以深部地球物理数据为重点,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在成果登记时,根据合同的要求向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提供原始观测数据的备份。到目前为止,共接收《INDEPTHI-Ⅱ》、《新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与对比研究》三个项目原始观测数据,共计160张光盘。这些数据,将在国土资源部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和规程,逐步实现共享。
2001年度,在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登记的成果共计164项,比2000年增加41项,增长了33.3%。
“九五”以来,我部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发生较大的波动,从“九五”初期的400多项,下降到了“九五”后期的100多项,1999年达到最低点,仅为71项。除了因受机构改革的影响外,缺乏有效的成果登记约束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致使众多科研成果仍保留在科研人员的手中。从2000年开始,在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指导下,成果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千方百计扩大成果登记项目数量,虽然在登记成果的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但仍没有达到“九五”初期的水平。因此,除了部科技主管部门努力外,还需得到相关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和研究人员的支持。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社会化服务。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九五”期间我部科技成果登记状况,这里给出了2001年和“九五”科技成果有关统计数据。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1996~2000年科技成果学科类别分布情况
6. 三 科技人员、经费和成果统计
(一)科研人员、经费和科技论文统计
据《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4年国土资源部科学研究机构科研经费收入达16.30亿元,其中政府拨款(包括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申请获得的政府科研项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拨款)为12.18亿元,事业收入为1.97亿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达365.00万元,其他收入为2.10亿元,2005年国土资源部科学研究机构科研经费收入达12.14亿元,其中政府拨款(包括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申请获得的政府科研项目收入和其他政府拨款)为7.05亿元,事业收入为2.34亿元,事业单位经营收入达62.00万元,其他收入为2.75亿元。
表2 2004~2005年科研人员、经费和科技论文统计
(二)科技人才培养
为了加快国土资源科技人才培养,国土资源部一直实施“百名优秀人才工程”计划。近年来,国土资源部继续加大在科技奖励、人才评选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部科技工作者积极运用科学技术为国土资源事业服务。
2005年至2006年度,全系统44人获得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称号,24人获得部“百人计划”项目资助,其中王静等13位同志获得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为表彰国土资源系统在“十五”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国土资源部决定授予50个单位“国土资源系统‘十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40位同志“国土资源系统‘十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表3 2005~2006年度“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人员名单
表4 2005和2006年度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外事资料考察报告查询系统
7. 成果网出单站长数怎么统计
网上看一下
8. 以往工作成果搜集与整理
2.1.2.1 目的
统计以往工作区水文地质勘探与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与完成的工作量,为科学布置本次补充调查与勘探工作服务。
2.1.2.2 基本要求
(1) 1955 年以来的调查区相关资料的统计。
(2) 要细化统计内容,明确以往工作区完成的各类工作量。
(3) 要在成果内容内描述报告份数、页数及附图张数和比例尺等。
(4) 统计工作要力求全面、准确,并应包括地质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做的工作。
2.1.2.3 内容
(1) 项目名称: 原项目的名称。
(2) 项目编号、项目来源及工作性质: 按任务书有关内容填写。
(3) 工作范围: 包括工作区的地理坐标和工作区内的各级行政区,行政区应具体到县一级。
(4) 项目类别: 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其他。
(5) 项目下达单位、承担单位及起止时间: 按实际填写。
(6) 地质测绘: 包括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的面积、工作比例尺及实测剖面条数和实测剖面位置。
(7)遥感解译:包括遥感解译面积、比例尺,成果解译图及说明书等。
(8)物探:各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电测井法、磁法、重力法、浅层地震、甚低频或声频大地电场、放射性法等),完成的勘探剖面条数及各类物探解译推断成果图件。
(9)化探:化探样品数量及分析项目数,化探成果图件。
(10)钻探:各类地质、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勘探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等)数量、总进尺及样品数目。
(11)抽水试验:各类抽水试验类型(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试验、干扰井群抽水试验、大型群孔抽水试验、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分层抽水试验、混合抽水试验、分段抽水试验等)、数量。
(12)动态观测:地下水水位观测水点、水质观测水点及开采量观测水点个数。
(13)水质分析:水质简分析、水质全分析的样品数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物分析样品数量。
(14)同位素:同位素分析样品数量及主要分析项目。
(15)其他工作:压水试验、钻孔注水试验、试坑渗水试验、连通试验、示踪试验等。
(16)成果主要包括:各种综合性调查报告、研究成果、图件以及其内容简述。
(17)成果提交使用情况(包括其社会经济效益)。
填写附表68。
9. 成果数据统计
(一)统计原则
专题因子分布现状统计数据:以1975年MSS基准数据、多监测周期卫星数据1∶25万专题因子分布现状遥感解译图为基础。
专题因子动态变迁统计数据:以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第一监测周期,第一监测周期与第二监测周期,1975年MSS基准数据与末次监测周期等多监测时段1∶25万动态变迁遥感监测成果图件为基础。
统计单元:全国、省域(国家最新发布)和流域。
单位:km2。
(二)统计因子
现代冰川雪线、海岸线、沙质荒漠化土地、盐碱质荒漠化土地、水蚀荒漠化土地、石漠化、河流湖泊、湿地及城市扩展等专题因子。
(三)面积统计明细表
1.现代冰川雪线
中国现代冰川变化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1、表2。
中国雪线高度统计,附录B表3。
2.海岸线
中国海岸线变化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4、表5、表6。
中国海岸线变化类型面积汇总统计,附录B表7。
3.中国荒漠化
中国荒漠化土地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8、表9、表10。
中国石漠化土地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11、表12、表13。
中国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14、表15。
中国石漠化土地变化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16、表17。
4.中国河流湖泊、湿地
中国湿地类型面积统计,附录B表18、表19、表20。
中国湿地类型变化面积统计,附录B表21、表22。
5.中国城市扩展
中国城市扩展变化面积统计,附录B表23。
10. 公司去年有多个研发项目,但是只形成了一种产品,那么成果转化的数量应该怎样计算
如果公司多个研发项目转化成了一种产品,但形成了多个知识产权则可以算多个成果转化,但同一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