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关于“互联网 医疗”有哪些成功的课题研究成果
听课山娃光
❷ 最新医疗技术成果、进展,以及其作用
近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研制出了人工雄性兔子生殖器,而且可以通过从动物身上提取细胞,再使用这种人工生殖器即可培育出小兔子。
威克弗里斯特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 )医学再生研究所浸信医疗中心的安东尼·阿塔拉博士(Dr. Anthony Atala )是这项研究的领导者。他说道,这将为移植提供量身定做的器官,“一旦细胞组织被移植入身体内,身体就能识别这个是自身的组织。”
阿塔拉身为儿童泌尿科医生,多年来专门研究性器官和膀胱先天性缺陷和疾病。他一直在关注人工生殖器的研究。阿塔拉说:“这是来自工作的灵感。我们看着一些新生儿一出生就带有生殖器缺陷,但是对此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阿塔拉同时也是再生医学的专家,所谓的再生医学即通过人体自身的细胞对病变进行自我修复。
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阿塔拉一行人使用的只是普通细胞,而不是经常用于这类实验的干细胞。他们首次使用兔子的雄性生殖器做成一个支架,将其中的活细胞全部取走,剩下软骨结构。然后他们从另一只公兔子的生殖器上提取出一小块的组织,将细胞养在实验室的盘子内。
阿塔拉说这项研究花费了他们将尽18年的时间,“我们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液来培养这些细胞。”他们确保提取出两类细胞,一类是平滑肌细胞,另一类是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用于制造器官的海绵组织,而内皮细胞则用于形成在雄性生殖器中为其提供充足血液供给的血管。最后,这些细胞会被植入生殖器做成的支架中,六个星期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生殖器移植到之前被阉割的公兔上。12只兔子似乎意识到自己重新拥有了生殖器,与母兔关在同一个笼子的一分钟内它们开始与母兔交配,四只母兔受孕成功。
这一项科技成果无异于我们人类。
❸ 举例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成就
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呼吸器等医疗仪器不断改进,使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诊断技术的发展。W.C.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到20世纪初 X射线诊断便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
最初用于观察骨骼状态,1906年借助铋糊检查胃肠运动,以后又改用钡餐、碘油等进行 X射线造影。此后重要的诊断技术进展有:心电图(1903)、梅毒血清反应(1906)、脑血管造影(1911)、心脏导管术(1929)和脑电图(1929)。
50年代后期,生物医学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除人工脏器外,尚研究人工关节、假肢,人工感官等。60年代激光应用于临床。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首先用于眼科。
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是一个由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某一时代特定生产力的先进性质要通过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先进性质反映出来。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知识型"标志着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提高。
其次,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在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即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当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使得生产力向越来越广的先进领域发展。
(3)医疗学科成果扩展阅读
科学技术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❹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疗成果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大力推进科技兴院,近三年获省、市级科技成果17项,省、市级新技术引进奖45项,发表核心期刊327篇,其中SCI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4项。为加快肿瘤学建设与发展,该院于2007年成立了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胃癌等12个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与国内外先进诊治水平接轨。
❺ 张生勇的医疗成果奖
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4项)
我国首例成功的活体肝部分移植
微电极引导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
骨盆环区域内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于烧伤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主要成果
医院十分注重团队协作,整合多学科的技术力量,发挥多学科的交叉优势,使多项医疗诊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微创医学中心的微创治疗与腔镜技术的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为国内首创,腔镜手术已拓展到26种疾病,占医院总手术量的50-60%,病人遍布全国乃至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等,不仅造福了病人,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眼科中心的角膜病诊治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心脏中心经挠动脉冠脉成形术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病例数和技术水平、小切口心脏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率均处于全国先进地位。此外,在医疗业务方面具有先进水平的还有:新式的肝脏移植术、脑血管瘤GDC介入治疗和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骨恶性肿瘤保肢手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技术为国际先进、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及CTA、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填补了省内空白。放射影像诊治技术尤其是放射介入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神经介入居国内领先地位。神经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A型肉毒毒素治疗书写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构音障碍、偏头痛、眼睑痉挛、生物除皱居国内领先水平。经皮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手术、人工髓核置换手术、髓核摘除术和关节镜技术治疗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等骨科微创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头颈整形外科的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为国内首创,被中华外科杂志确认为Muccoli术应用突破。2006年医院与罗马琳达大学合作建立了远程教育与远程会诊系统,使疑难病症的诊治不出国门就能真正得到国际顶尖专家的全方位会诊。
❼ 医学有哪些学科
医学,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疾病以及恢复与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是一门通过科学和技术的手段来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科学。借助自然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牢固地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技术取得了空前进步;与此同时,现代医学还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更加全面科学。
其学科演变、发展如下图所示:
医学学科门类包含: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共计11个专业类,部分专业类介绍如下:
护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维护、促进和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
护理学类专业在尊重护理对象的基础上,强调临床技能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以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求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具备护理评估及助产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和助产计划的能力,并能用掌握的护理、助产技术来配合常用的诊疗技术。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和生育政策的放开,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的现实,护士、护理、护工、助产士都供不应求,薪资待遇也还不错。如果想在国内读研,可以继续报考护理学学科下的相关专业。
包含本科专业:
护理学;助产学
可以 下载 知涯 升学 了解 更多
❽ 中国的学科研究的成果如何
据报道,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实施,我国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另外,报告还显示,中国有 38个前沿学科进入核心论文数前三名,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有 133个、68个、55个和29个,中,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中国在前沿学科的贡献度超过美国。
❾ 我国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刘玉华
刘玉华,女,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的研究,具体包括:网络管理与控制、网络优化、无线通信网络、多网合一、智能交通、复杂网络理论等方向。近年来,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武汉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 973 子项目的研究,还有多项横向课题基金的研究与开发,近三年刘玉华名下分解的横向课题基金达到 80 余万元。近三年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 20 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 SCI 、 EI 、 ISTP 三大数据库收录。
高春芳,男,汉族,河南卢氏人,1952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2月入党,技术二级,文职一级,将军。现任济南军区第150中心医院院长兼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济南军区医学专业高职评委外科组长,是国家和军队10余种医学杂志编委。
入伍38年来,高春芳置身于医学事业,潜心钻研业务技术,一门心思谋创新,锐意进取求发展,在本职专业和推进医院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开创了医院全面建设新局面。他是国内著名的肛肠外科专家,潜心与肛肠外科疾病诊治和肿瘤基础医学研究,创建了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其首创的直肠癌根治术中重建“直肠角”式人工肛门新方法,被国内外医学届誉为“高氏术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大肠癌、胃癌、乳腺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进行研究,通过一滴血检测有无肿瘤;最早进行蝎毒素治疗大肠癌研究,首创了骨髓免疫组织早期发现微小转移癌的新方法,为大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肠黏连防治、便秘防治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为临床诊疗创新了多种诊治方法,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他围绕战场搞科研,研制的三氧电子消毒仪、谷氨酰胺二肽全肠外营养对肠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先后承担国家“八五”、全军“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全军科技大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四等奖8项;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10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济南军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军区专业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并连续两次获得军队专业技术优秀人才一类岗位津贴。2001年担任院长后,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首届“全军先进医院”;被济南军区评为“五优医院”、“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等,连续6年被济南军区联勤部和所属分部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单位”。2006年济南军区联勤部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高春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勇于挑战医学难题,把自主创新作为攀登医学高峰的内在动力。
经过无数次的探索,高春芳终于探索出了利用结肠残端设计“新直肠角”和人工内括约肌重建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手术成功,从此结束了直肠癌患者术后在腹部挂“粪袋”的历史。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为5000余例病人成功施行手术,病人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评价肛门控制排便功能,他潜心钻研,自学了力学、机械原理和计算机新知识,跑北京、上济南,到科研院所请教有关专家,终于研制成功了“CY-1型医用压力监测仪”,解决了肛门压力测定问题,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研究大肠癌防治新方法,他潜心研究蝎毒对大肠癌的作用,利用蝎毒提取物纯化进行大肠癌细胞体外仰杀各种毒理作用研究,动物移植瘤实验,明确了蝎毒对大肠癌防治作用机理,解开了蝎毒治疗大肠癌的奥秘,发表相关论文26篇,获得了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我国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的原因是早期发现的检查方法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又瞄准国际上基因蛋白研究前沿,展开了蛋白指纹图谱诊断大肠癌的研究。他筛选了正常人大肠息肉,各种大肠炎症等各种疾病的蛋白指纹图谱,进行各种动物实验和人体各种肿瘤特异性蛋白指纹图谱筛选,寻求出了大肠癌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诊断大肠癌准确性达96%以上,此研究比美国早一年半。该研究成果2007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医德医风高尚,把解除患者痛苦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高春芳从踏上从医之路开始,就立志为病人解除痛苦。三十多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名气怎么增大、职务怎样改变,他始终保持一名普通医生本色,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毕生追求,坚持用精湛的医术和满腔的爱心为部队服务、为患者服务。他恪守“医本仁术”的医道真谛,三十多年如一日,满腔热情地诊治每一位病人。由于军内外许多人了解他的医术医德,慕名求医的患者越来越多,经常有人到办公室请他诊病情、看片子、问药方,他从不摆专家的“架子”,对病人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有时他坐诊接待的病人多,有的患者因为着急发一些牢骚,遇到这种情况,高春芳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劝慰病人。高春芳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体贴入微,深夜查房从不穿硬底鞋,冬天接诊总是把听诊器捂热后再检查。在他做住院医生时,一名病人胃癌术后出现“胃瘘”,需24小时床旁持续吸引,情况比较复杂,高春芳连续十多天坚守在病房,不停地为患者吸出外溢胃内容物,清理创面。由于措施及时得当,患者很快康复出院。许多经他看过病的患者都深有体会地说:“高春芳是用心为病人看病,以情为患者服务”。从医三十多年,他对每名患者不仅从生理上尽最大努力解除病痛,还从多方面给予热心帮助,为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有的病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他就替他们问医取药;有的病人住院时间长,闲得无聊,他就买一些报纸和杂志给他们看;有的外地病人家属住宿有困难,他就帮助联系住所;有的病人经济拮据,他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2001年,甘肃省一位农村妇女患肠癌晚期,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钱来到医院,最后结算时还差3000多元,看到西部山区老百姓生活困难看不起病的窘迫,高春芳发动科室为她捐款补上了医疗费。
注重人才培养,把打造名医群体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
高春芳担任院长后,面对竞争激励的医疗市场,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培养人才,抢占制高点。他亲自制定了《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发展十年规划》、《特色专科人才建设规划》,前瞻性地构建人才队伍的框架;先后出台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责任制”,确定20多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实现了人才队伍由“规模化发展”向“质量化建设”的转变;他还对干出成绩的人才实行重奖,对那些人才培养不力的科室和工作平庸、不思进取的个人实行“一票否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抓好在职培训、建立硕博培养点、网上招揽人才、实行专家带教、创造优越环境、推行竞争上岗等多种途径,以“双百人才工程”建设(百名高学历、百名高职)为主体,不断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夯实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目前,医院拥有2个博士、14个硕士培养点,硕博以上高学历人员143人,高级职称112人。近几年,医院有176项科技创新成果填补军队和驻地医疗技术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军队和省级二等奖19项,发表学术论文1413篇,中华级223篇。
瞄准军事斗争需求,把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作为军队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春芳常说:“没有军队就没有军队医院的存在”,“姓军为兵’是医院大法”。医院专门建立了军人就诊绿色通道。作为战士成长起来的专家,他对基层官兵格外亲切,一遇到战士就诊,总是问寒问暖。当院长后,事务多、工作忙,每次医疗队下基层巡诊,只要他有时间,就亲自带队去。5年来,他个人为基层官兵接诊上千次、主刀手术上百台,深受官兵信赖。面对变幻莫测的军事斗争,他又瞄准训练场,建立了唯一的全军军事训练研究所,实现了集预防、医疗、保健、教学“一体化”的为军服务新模式,创造了具有我军特点的训练医学体系。结合卫勤保障需要搞科研,承担了多项全军“十五”重点课题和全军“十五”计划课题;他与训练伤研究所的同志一起,关注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坚持着眼军队需求选定科研课题。针对部队外出训练、演习用水难的问题,他运用臭氧消毒原理研制出了携带、使用方便的三氧电子消毒仪,仅半小时就能达到消毒要求。在“铁拳-2004军事演习”,尤其是“5。12”汶川抗震救灾中,该消毒仪在重灾区汶川映秀镇、都江堰分别用于帐篷消毒和饮水消毒,受到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部队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现场给予了报道。此项发明成果被总后卫生部列为全军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近年来,三氧电子消毒仪、高氧液体治疗仪等5项与未来战场息息相关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并投入临床,全部获得国家和军队科研成果奖。在今年抗震救灾中,高春芳接到上级抽组命令后,迅速调整方案,按照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特点,合理搭配专业,挑选思想好、身体健、业务精、经验足的专家组成医疗队。按照上级要求携带手术、防疫、生活保障器材物资,并根据所担负任务,制订出超前预案,紧急协调地方医药公司,加大携带了价值20余万元的防疫、急救药品,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铁路输送装载,于5月16日凌晨3时到达都江堰市玉堂镇,成为所属部队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医疗队。在救灾一线药品告急时,他紧急从医院调拨并配制一批用于治疗官兵皮肤病的药品,使患病官兵及时用药,保证了配属部队的战斗力未受影响。6月底,他亲临灾区一线,和抗震救灾官兵同吃同住,始终把灾区群众当亲人,把官兵当兄弟,冒着余震酷暑和危房倒塌等危险,始终冲在最前面。在重灾区映秀镇,他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为400余名“铁军”官兵巡诊治病;在都江堰玉堂镇、中兴镇等灾区,为200余名灾区群众诊治疾病,深受官兵爱戴和灾区群众好评。
❿ 获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4项是什么奖项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