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学界成果

学界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18 22:21:16

⑴ 中国社科界百年来最杰出三大经典学术成果是哪三部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其中之一。

⑵ 梳理学界研究成果综述,所引论文用书名号对吗 应该怎么改

多少字 原创的

⑶ 理论界,学界和政界有什么区别

理论界设想
学界验证并发展实践
政界说这是我们的功劳

⑷ 科学界成就大小排名

人类自古就喜欢搞排行榜,什么“水泊梁山108将”、“金陵十二钗”之类的,至于“封神榜”、“诗坛点将录”说到底也是排行榜。如今,科学界也来凑这个热闹了。近日,美国的一位科学作家搞出来一个“200年来科学家大排行”。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人气超高的达尔文在榜上居然仅居次席。
方法 文献检索呈现影响力
给科学家“排座次”的是当红网络专栏作家约翰·伯汉农(John Bohannon),他的专栏“岗佐科学家”(Gonzo Scientist)受到众多科学人士的追捧。“岗佐”是制作《青之六号》等经典动画片的日本动画工作室。这个伯汉农也是一个兼具科学控和艺术控的极客,专门研究当科学家搞艺术,或者艺术家搞科学会生出什么“孽种”来。他搞的上一个项目是发动博士们用舞蹈的形式讲述自己的理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最近他又搞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在一个“科学家名人堂”里给200年来的科学人物排座次。相关榜单最终发布在《科学》(Science)杂志网站上。
伯汉农说,和一般的“名人堂”不同,这个排名并不是以一小群专家的主观评价为依据的。他使用了“文献计数”(literal measure)的“客观”标准,具体方法是统计某位科学家的名字在200年以来的所有书籍中出现的次数。伯汉农在解释这种方法的时候颇理直气壮:衡量科学家的科学影响力需要看同行引用他们名字的多少,而从更大的范围看,科学家的社会影响力就是他们的名字在各种书籍中出现的次数。这些书籍大多不是纯科学的,而名字在其他领域书籍出现的次数不正说明科学家的“文化影响力”吗?
伯汉农使用的软件是米切尔(Jean-Baptiste)等人开发的,这个成果刚刚在去年12月在《科学》杂志上发布。米切尔等人把谷歌英文图书的1500万本书的数十亿个字做成了一个数据库以供检索研究。1500万本书占所有已出版英文图书的12%,米切尔等人又把这1500万本书做成的数据库精选1/3放到网上,供所有人使用,这个数据库的名字叫“Google文集”(Books corpus)。伯汉农正是使用了这个数据库做了“科学家名人堂”。
单位 “毫达尔文”
那么,谁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呢?一般人第一个想起的是牛顿。不过,这里编订的是近200年来科学家的排名,牛顿在近300年前就死了,显然上不了这个排行榜。第二个被想到的应该就是达尔文了。确实,达尔文在“名人堂”里占据了一个显赫的位置,在谷歌文集里从1839年(达尔文30岁时)到2000年的图书文本中搜索达尔文的名字,可以在69048本书中看到128429个结果,也就是说,有2%的英文图书里提到了达尔文。
再考虑到达尔文在科学领域中的成就与重要性,伯汉农决定把“达尔文”当一个单位使用来衡量科学家的影响力。他把达尔文的名字从1839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设为一个“达尔文”。但是对于很多其他科学家来说,一年真的被引用不了几次,“达尔文”这个单位对他们来说太大,于是他重新选择“达尔文”这个单位的千分之一作为单位,这个单位叫“毫达尔文”,简称(mD)。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达尔文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少mD呢?答案是1000mD,也就是“1达尔文”———你答对了吗?
那么,达尔文的社会影响力一定是科学界第一吗?答案让人大跌眼镜,他只能排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伯特兰·罗素,他的影响力高达1500mD。
虽然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罗素老师确实有这个实力。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同怀特海合写的《数学原理》用数学的方法来定义逻辑,在逻辑学和数学的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他提出的最有名的理论是所谓“罗素悖论”。
罗素还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可以说是古典认识论的集大成之人物,他对“人的认识”和“自然实体”关系的辩证看法对20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罗素还是20世纪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一战,反对纳粹,同情共产主义,同时对斯大林持批判态度。他还曾经访问过中国……总之,罗素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人物。相比起来,达尔文是个很低调的人,败给罗素也并不冤枉。
排名 跌眼镜和生面孔
排在第三的又是大熟脸———爱因思坦,影响力达到878mD。排在第四的又让人跌了一次眼镜———刘易斯·卡罗尔。卡罗尔曾长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学任基督堂学院数学讲师,发表了好几本数学著作,专业领域主要是几何学、线性代数和数学逻辑。卡罗尔死抱古典数学,反对“四元数”(Quaternions)、“连续性原理”等新的数学理论,可以说是数学上的反动分子,对科学本身没有什么贡献,但凭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赢得了惊人的文化影响力,他的影响力达到479mD。
排在第五的是一个很生的面孔———克劳德·伯尔纳(Claude Bernard)。伯尔纳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和哲人。伯尔纳曾自学写剧本,后经一位批评家建议,放弃文艺而进入巴黎医学校习医,养成了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作风。后世生理学家公认,在胰腺的消化功能、肝脏的糖原生成功能、血管运动机制、箭毒和一氧化碳等毒物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是与伯尔纳的名字分不开的。他在晚年提出了“身体内所有的活命机制的目的是保持内环境恒定”的理论。伯尔纳于1878年逝世,法国为他举行了国葬。伯尔纳的影响力达到429mD。
排在第六位的更是生面孔:奥利弗·洛奇(Oliver Lodge)。他是英国物理学家,对发明无线电话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力达到394mD。排在第七至第十位的分别是:生物学家赫胥黎(Julian Huxley);统计学之父卡尔·皮尔生(Karl Pearson)、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Niels Bohr)、电话的发明人贝尔。
排在后面的科学人物都是无名之辈吗?非也!诺贝尔和霍金分别排在第57和58位,可见这个排行榜竞争之激烈。
在现在还活着的科学人物中,排名最高的是美国生物学家,环保斗士康芒纳(Barry Commoner)。1917年出生的康芒纳排名第39位,影响力109mD。华人方面,物理学家杨振宁排名第486,影响力11mD,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排名第583,影响力9mD;中国台湾生物学家吴成文排名第610,影响力9mD(四舍五入结果9mD,但原始数字不同,所以排名有先后);中国物理学家周光召排名第1969,影响力2mD;中国物理学家钱三强排名2287,影响力2mD;中国物理学家谢希德排名第2412,影响力2mD。

⑸ 从哪可以找到学界对某位历史人物的研究成果

可以在知乎上

⑹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认识

针对全国找矿勘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加强对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组织安排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2006~2010)”。根据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指南,“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2006~2010)”重点开展我国中西部重要成矿带(包括主要跨境成矿带)、重点矿种的构造背景、成矿类型、控矿要素及分布规律和特殊景观条件下的高效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以有效地指导和支撑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矿产勘查,发现一批资源基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以第二负责单位身份与第一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作,联合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北京大学、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同承担了该重大项目第十一号课题“西秦岭成矿地质背景与铅锌、银、铜、金资源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06BAB01A11),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开展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构造环境、区域含矿建造与控矿构造要素研究,揭示西秦岭主要矿床类型与构造的关系,建立主要类型矿床的构造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研制识别和提取区域控矿要素、示矿信息及矿致异常的新技术方法; 采用地质模型和综合找矿信息进行成矿预测及矿化体定位预测。

根据课题总体目标任务和统一安排部署,实施开展了“陕西秦岭地区主要矿集区铅锌、银、铜、金综合勘查技术研究”专题。专题研究目标和任务是:①以凤(县)-太(白)地区为主研究矿床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关系,总结典型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标志特征,建立矿床的找矿勘查模型;②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有效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对凤-太等重点矿集区进行矿产潜力评价与远景靶区优选,提交具有大型矿床找矿潜力的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找矿靶区和普查基地1处;③对勘查模型和预测靶区进行验证,有效地指导凤(县)-太(白)、柞(水)-山(阳)等矿集区隐伏金属矿产找矿,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内容是:以凤-太矿集区为主,柞-山矿集区为次,兼顾勉(县)-略(阳)-宁(强)矿集区,从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煎茶岭金矿床等入手,开展主要矿床类型与地层、构造、岩浆的关系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综合找矿模型,研究识别和提取示矿信息及矿致异常的有效技术方法,采用找矿勘查模型和综合找矿信息进行成矿预测及矿化体定位预测。具体开展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典型矿床的系统综合研究,收集矿床已有的勘查及研究资料,应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多种手段,从成矿环境、成矿年代、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入手,解剖典型矿床,建立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勘查模型;②区域找矿信息提取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在凤-太矿集区、柞-山矿集区、勉-略-宁矿集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确定提取找矿信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隐伏找矿信息和热液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是研究的关键;③靶区优选和验证,应用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新方法、新技术进行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并结合勘查需要对预测靶区进行工程验证。

围绕上述专题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结合秦岭地区的地质工作实际情况,根据上述学术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本专题采用的研究工作具体思路是:“立足前人资料和成果,以解决找矿勘查生产问题为目的,利用新技术,补充新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前人的成果和资料,重新研究典型矿床,分析总结典型矿床和区域控矿的关键因素,完善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模式; 立足新理论和新认识,加强勘查技术方法应用试验,分析总结研究找矿效果,筛选有效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建立完善的综合勘查模型,为我国类似造山带和高山峡谷区找矿提供借鉴; 科研引导,科学预测,生产配合,及时验证,产、学、研有机结合,确保找矿勘查重大突破”。

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在长期的深入思考和找矿实践基础上,此次研究工作查明了典型矿床和区域的关键控矿因素,确定了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建立了隐伏矿床综合勘查模型,取得了找矿勘查靶区预测、验证的重大进展,主要成果和学术认识有以下10个方面:

1)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和1:2.5万沟系次生晕资料,对凤-太、柞-山、勉-略-宁三大矿集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全面总结,重新进行了异常圈定和成图,并指出了找矿预测区。凤-太矿集区圈定以Au、Ag、Pb、Zn、Cu为主的异常带6个,圈定4个找矿预测区; 柞-山矿集区圈出了3个异常带、2个找矿预测区; 勉-略-宁矿集区圈出3个异常带、2个找矿预测区。

2)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最新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八卦庙金矿床,柞-山矿集区银洞子银铅多金属矿床、穆家庄铜矿床,勉-略-宁矿集区煎茶岭金矿床、铜厂铜(铁)矿床等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并提出找矿标志。

3)通过典型矿床关键控矿因素研究,对秦岭造山带区域主要类型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依据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分析,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多数金属矿床的“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的新认识。

通过对典型矿床关键控矿因素、成矿条件的研究发现,秦岭造山带中的多数金属矿床经历了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后期热液改造就位成矿的叠加过程(即“两期成矿”),多数矿床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建造环境下,通过岩浆熔离分异、火山沉积、热水沉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初始矿床或矿源岩,在后期的造山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初始矿床或矿源岩往往被后期区域性构造岩浆活动改造,成矿物质再次被活化、迁移、富集并沉淀成工业矿床。但是从关键控矿因素分析,研究认为造山带中的多数矿床具有明显的“二元控矿”规律,即同一区域的矿床既受某一特定构造时期的成矿环境及其成矿建造控制,具有特定的成矿元素组合,同时又受印支期或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改造作用控制(即“二元控矿”),多数矿床的最终就位主要受区域晚期造山、构造岩浆作用控制,即前者控制特定区域成什么矿,后者控制在哪里成矿、到哪里去找矿。根据这一共性控矿规律,提出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往往具有变质热液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矿床的富集空间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等。

4)选择凤-太矿集区等典型矿床进行了物化探方法试验研究,对二里河和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等典型矿床和成矿远景区的充电法、TEM、CSAMT及EH4等物探方法试验研究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结论:①常规充电法适合于埋深200~500m的就矿找矿,应用前提是要求有较好的矿体天然露头或人工揭露见到矿体,实际应用充电方法在凤-太矿集区进行盲矿体追索效果极佳; ②TEM法有效探测深度可以达到500~700m以下,在圈定异常体的水平投影界线时准确性较高,但对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含炭质岩层、含金属矿物的岩脉、断层及不同电性界面也会形成异常,对矿体形态判断不利;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是电阻率-频率测深,它具有探测深度大、快捷、能及时提供视电阻率-频率拟断面图等优点,但也具有静态效应、近场效应、场源附加效应以及所测电阻率参数单一等不利因素,增加了解释难度,推断异常体深度的误差较大;④EH4是一种较新的物探方法,但是野外试验出现异常形态与地质实际相反的现象,目前没有能够较好地解释。异常区工程验证效果也不理想,故该方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⑤大比例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等化探方法对于圈定找矿靶区、寻找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5)通过对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沈家湾金矿和池沟铜矿的ASD蚀变矿物填图试验表明:①柴蚂金矿和沈家湾金矿区蚀变矿物均以绢云母为主,其次是绿泥石,再次是碳酸盐矿物。但柴蚂金矿与沈家湾金矿又有不同,柴蚂金矿碳酸盐化程度明显强于沈家湾金矿,蚀变矿物填图研究提出,柴蚂矿区可以利用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来指导找矿,白云母/绢云母化和伊利石是沈家湾矿区的有利找矿标志; ②池沟铜矿矿化蚀变以泥化、绿泥石化和钾化为主,泥化主要分布于接近地表的斑岩体或矿体上部,绿泥石化主要分布于近岩体裂隙、构造带、岩体中,钾化主要分布于岩体裂隙中,钾化强烈,则矿化增强; 斑岩型铜矿主要蚀变矿物在区内广泛分布,但此次尚未在池沟矿区发现典型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现象。

6)凤-太矿集区遥感地质解译和研究表明,以灰岩为核部的背斜倾伏影像部位、背斜轴线转折部位、短轴背斜与隐伏背斜以及灰岩影像分支部位是铅锌多金属成矿和找矿的重要靶区。

7)综合研究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资料,初步建立了秦岭中高山地区Pb、Zn、Ag、Cu、Au矿床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和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隐伏矿床的综合勘查模型应用工作程序是:根据地质研究、化探异常分布和“两期/二元成矿控矿”规律预测找矿远景区→TEM、CSAMT物探方法确定勘查靶位→钻探或坑探或槽探发现矿体→坑道或钻孔矿体充电确定矿体走向和延伸→探矿工程验证充电异常→系统勘查。

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组合是:①预查选区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综合研究+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5万沟系次生晕、1:1万土壤正规网测量)+激电剖面+地化剖面:②普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1:1万或1:2000比例尺)+大比例尺遥感解译、航磁解译+沟系次生晕加密+高精度磁测+TEM/CSAMT+工程控制; ③详查阶段主要方法组合为地质填图(1:2000和1:500比例尺)+大功率激电+井中/井地充电+工程控制。

以上方法组合依据不同的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等有所区别,如对于SEDEX型铅锌矿床,在物探方法上主要选择TEM、CSAMT或激电测量; 对于与岩体有关的Au、Cu矿床,在物探方法上前期工作可以选择高精度磁测以确定岩体位置和产状等; 在化探方法上可选择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测量,但地质工作和综合研究贯穿始终。

8)成矿预测和靶区验证取得了找矿勘查重大进展和发现。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有效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应用新理论、新认识,进行了找矿远景靶区优选与矿产资源估算,应用综合勘查模型对不同类型矿床找矿模型和预测靶区进行验证,取得了铜铅锌矿找矿勘查重大进展和发现。在秦岭造山带凤-太矿集区取得东塘子、白杨沟隐伏铅锌矿找矿初步成果; 在柞-山矿集区取得池沟斑岩铜矿重大发现; 在勉-略-宁矿集区取得徐家沟铜矿勘查重大进展。

9)研究、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是地质找矿综合研究与勘查实践的桥梁。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以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为基础,以各种信息的理解、把握、转换、关联和集成为核心,以找矿标志的辨识、显化、提炼为目的,在已形成的概念和理论指导下分析各种信息和信息组合与矿床(化)的关系,逐步形成量化的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模型,可以此来分析和推断靶区的找矿前景和矿化体特征。

10)勘查在地表矿化较弱或没有任何可识别矿化显示的隐伏矿床和盲矿床的难度加大,需要以明晰可靠的成矿理论为基础,以切实可行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为手段,通过深入细致的资料解释和工程验证而逐渐取得找矿突破。由于勘查对象在地表所反映的现象与矿床本身信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模糊,因此,对于基础地质工作和弱小异常必须足够重视。不同勘查方法技术所获得的找矿信息是不完备和不确定的,需要以地质为基础具体分析、相互印证、综合集成、大胆验证。在找矿预查阶段,面积性物化探工作是必要的,不能简单地以剖面取而代之,这样才能获得充分、完整的异常信息。深部、隐蔽及微弱示矿信息的识别提取是找矿方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⑺ 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论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归根到底是由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⑻ 物理学界2019年最新研究成果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发现,将可能会实现基于量子力学的超快量子计算:光诱导无能隙超导,超导电流的量子节拍。太赫兹和纳米尺度的物质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几万亿次周期和十亿分之一米),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个谜。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王继刚(音译)说:我喜欢研究超导率超过千兆赫(每秒数十亿次)的量子控制,这是目前最先进的量子计算应用瓶颈。



使用太赫兹光作为控制旋钮来加速超电流,超导性是电在某些材料中无电阻的运动,通常发生在非常非常冷的温度下。太赫兹光是高频率光,每秒几万亿次的频率周期,它本质上是非常强和强大的微波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王和一组研究人员证明,这种光可以用来控制超导态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



包括宏观超电流流动、对称性破坏以及获得某些被认为是对称性所禁止的超高频量子振荡。这听起来既深奥又奇怪,但它可以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光诱导的超导电流为电磁设计量子工程应用的涌现,材料特性和集体相干振荡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其研究于2019年7月1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换句话说,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物理学家通过推动超电流,创造出速度极快的量子计算机。



如何控制、访问和操纵量子世界的特殊特性,并将它们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联系起来,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推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将这一“量子飞跃”纳入了未来研发的“十大理念”。科学基金会对量子研究的支持总结说:通过利用这些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一代用于传感、计算、建模和通信的技术将更加精确和高效。

⑼ 最近数学界的成果或新闻

“ 歌德巴赫猜想”有望获得证明R/<
上世纪70年代末,一篇关于数学家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引起轰动,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的一个关于数论方面的重要命题——哥德巴赫猜想,也由此为国人所熟知。二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为这个猜想付出过艰辛劳动,但迄今为止它始终是一个既没有得到彻底证明,也无法被推翻的世界难题,该猜想也因此被誉为数学王国可望而不可及的“明珠”。然而,这颗明珠有望被一个叫李心谦的人摘取。]P
&;数学中国 -- 数学中国论坛 oOT]
李心谦,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人,1952年出生,自幼对数学深感兴趣,曾于1981年4月获得“科学画报世界难题奖”,并完全靠自学于1986年被公派留学日本。1978年他开始接触到“哥德巴赫猜想”,从此致力于该猜想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久攻不克,是因为研究这所用的方法不甚对头。因此,他另辟奇径,二十多年来以坚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终于在1999年春天研算成功。但随即由于他在研算过程中用脑过度,脑部供血出现异常,经多次住院治疗后目前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近期他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急切盼望该成果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证,将他多年来的心血公布于世,以了结他的心愿。如果“哥德巴赫猜想”由此被攻克,无疑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必将掀开我国乃至世界数学研究领域中新的一页。w8;uo
&;数学中国 -- 数学中国论坛 Wni.3
考虑到自己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公认的专家,其研究成果不可能被政府部门和科学界专家轻易认可,为此,他提出可用他研算出的“素数规律”来说明问题。几千年来,人类总是以为“素数无规律”,经过努力李心谦认为自己找到了“素数规律”,这说明他的眼光可能异乎常人 。SF7
&;数学中国 -- 数学中国论坛 -oxXi
目前,他身体恢复的相当好,思维已经比较清晰,完全有能力将这个成果公诸与世,但是急需政府及其相关专家牵线搭桥,以便数学界专家对其研究成果做出专业的认证,使其研究成果尽早公布发挥作用。为祖国的科学进步和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学界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