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历法的成果

历法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18 02:35:37

❶ 中国天文历法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

中国天文历法方面重大成就,举例如下: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❷ 夏商周的天文历法的成就是什么

在古代历法和天文是分不开的。天文成就也就是历法成就。
夏:《夏小正》相传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现在还把农历叫夏历)
商周:商人采用“阴阳合历”“年中制闰”,“二十八宿”,“四象”。在周代已用十二地支来计时。用圭表测影。确定冬至和夏至等节气。
战国:战国是我国历法确立时期。各国诸侯国实行过皇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六种历法,史称“古六历”。其中<颛顼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在此时最终形成。

这些可以么?

❸ 古代中国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❹ 中国古代历法有哪些成就如题 谢谢了

夏商时朝:夏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商朝时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天干地支纪日法),同时夏商时期还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与月食的记录,这些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首次记录;春秋历法也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定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 秦汉时期:西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同时西汉还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制作地动仪,并对月食作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隋唐时期:唐朝时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同时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长度的创始人。 宋元时期:北宋沈括创制了更简便与更有利于安排农时的“十二气历”;元朝专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了简仪与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并主持编写了《授时历》,其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却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中国古代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长城依地形而建,绵延万里,其宏伟的建筑的规模、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绝。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原农业生产,成为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保护了北方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原民族与各北方少数民族的交往。 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期。隋著名的建筑师宇文恺修建了大兴城,唐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体现了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隋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石拱桥-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建筑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一杰出的著作。其它如辽代我国著名的木结构建筑(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金代的卢沟桥、元大都都地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明朝: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建筑宏伟壮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❺ 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巨大成就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派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这项工作。
郭守敬认为:历法要精确必须经过实地测验,而要进行测验必须有精密的仪表。因此,他自己动手改造和创制了许多天文仪器。
元代以前,用来测量日月等恒星和行星位置的仪器是浑仪,但它结构复杂,转动不灵活。郭守敬根据自己的观测经验,把浑仪改装成两个简单的装置,叫作“简仪”。简仪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观测结果也比浑仪准确得多。
郭守敬还研制了仰仪,用来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月食。他还改革了圭表,创制了景符等仪器。景符与圭表结合使用,可以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变化。
有了先进的仪器后,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台(天文台),又建议在全国分期分批设立观星台,开展实测。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测影点,派出十四个历官。郭守敬亲自经广州到最南边的南海进行测量。
新的司天台在大都修好后,郭守敬把各种最新式的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日夜进行天体观测。
郭守敬等人经过辛勤的工作,计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❻ 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http://..com/question/170156116.html

❼ 古代中国天文历法中的重大成就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1.夏朝:相传有了历“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历”
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
7.唐朝:
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8.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
9.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❽ 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方面的重大成就

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二十四节气,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总称,可能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独特创造。它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二十四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的日期,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40年左右)中,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一致。
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而在六七百年前,郭守敬能够测算得那么精密,实在是很了不起,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

❾ 欧洲历法的成果著作是

吸收了欧洲历法的成果的著作是《崇祯历书》。《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

阅读全文

与历法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国家歌曲版权限制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