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败家成果

败家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08 11:11:01

❶ 你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更不会成功 一个视频 白衣服 像领导 坐在席台上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这句话中,对应了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努力与成功。本来两个概念有四种组成可能:努力与成功;努力与不成功;不努力与成功;不努力与不成功。这句话,其实隐含了其中的三种组合,哪三种组成,让我来慢慢解释。
先来看看这句话是谁的呢?不清楚,因为它不像一句名言,而更像一句广告语,即使是广告语也不影响这句话释放出来的力度。在一则广告中,中国的NBA巨星,姚明曾经用他特有的厚重声音说过这句话,我相信这是他背后的广告策划师的创意,只是让姚明说了出来,但其实不能说这句话是他首创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的上半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这话就是包括了两种组成关系:努力了,也成功了;以及努力了,但不成功这两种可能性。努力了,也成功了,当然是皆大欢喜,人见人爱。追求成功,能够成功,是所有人努力的全部理由,努力就是为了有成功的这一天。但是,这句话说出了一种残酷的结果,就是努力了,但还是不能成功。这就有些冤枉了,碰到谁都会感觉自己很无辜,会觉得老天爷不上眼,让自己命运多舛。这样的人还真有,而且不少。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你准备怎么办呢?
这句话的下半句,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自己努力过了,没有成功,就会有想放弃的念头;也看到过许多其他的人努力过了,但也没有成功,所以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不努力了。好,如果你真不努力了,那么等待你的只有一种结果:一定不会成功。其实,努力了而没有成功,不是说努力是无用的、无效的,而只能说努力还不够,还没有到位。
努力而没有成功,还不能算是失败,怕什么呢?即使真失败了,它还能成为成功的母亲,不是有一句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是就此放弃了努力。在企业家里,最后的成功中几乎都包括了多次失败的经历,大家熟悉的大企业家,如王石、马云、史玉柱等,都有失败的“前科”,失落到发不出工资,甚至欠债倒闭的程度。他们在没有成功前,就是应验了上半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继续更加努力,结果最终取得了成功。
政治家也是如此,邓小平先生三起三落,也就是三次失败,三次继续努力,最后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走上经济建设的快车道。在国外的总统竞选中,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失败的大有人在,但他们没有停止努力,而且吸取教训后继续努力,结果终于登上权力的顶端。前面提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是在竞选连任时败下阵来,但他也是没有放弃,在六年后再出山努力竞选,结果第二次当选英国元首,并在首相的职位上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场上的军人,屡战屡胜的将军固然伟大,但屡败屡战的将军同样值得敬佩,因为他们始终不肯放弃努力,如果放弃努力,之前就已经彻底失败了,因为不肯屈服,才坚持到最后一刻,对于这样的军人来说,他们太清楚不努力一定会失败的道理了。
讲了这些,绕来绕去,头都有些晕了。但你们还要努力听下去,因为在生活中,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不努力但也成功了,这个现象如何解释?不得不承认,有人不怎么努力,但会比较成功。其实这个成功,是错误定义的结果,因为不努力的人得到的所谓成功都是暂时的,最终的结果肯定也是不成功的。
譬如,父母有钱,自己一出生就成了“富二代”,这算不算成功?不算,因为不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只是继承来的,不能算。请记住,有一句等着他们,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不过三代,因为他们没有努力,在自己手上或者自己的下一代手上就败家了。再譬如,父母有权,自己生来可以或可能继承官位,成为“官二代”。这个也十分可怕,因为“捧不起的刘阿斗”并不少,要不了多少时间,父母打下的江山就会拱手相让,历史上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是前朝的“刘阿斗”守不住江山的败家子,也是他们不努力的必然结果。还有,有人靠赌博,靠彩票发了财,不也是不劳而获吗?是的,可以不劳而获,的确是一件可以让人突然亢奋的事情。但是,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谁听说过沉湎于赌博的人,最后守住了赢来的财产了?中了彩票的人,又有几个最终可以不败家的?英国作过一个调查,中了彩票巨奖的人中,有七成的人会在十年中再次破产,回到原来的生活水平上。少数人,没有放弃努力,就能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不劳而获,中了彩票的,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比出门被一只飞鸟下了一头鸟屎的概率还要小得多,但偏偏有人中了邪,结果是努力着让自己破产,让自己不成功。
相反,一个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就有了一个信念的力量,把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成了事实。2010年,一位中国的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逝世了,这一年,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第一位。为什么说他感动了中国?因为他做的事情,看似不可能,但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变成了事实。
钱伟长是一个严重偏科发展的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文科特好,理科特差。这样的人,在现在的学校里通常不被人关注,甚至还会受到歧视。他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读书人家里,一九三一年,十八岁时他参加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是,他的成绩是两个极端,按现在的高考政策,他一定是个落榜生,如果不想放弃上大学的念头,只能去读高复班了,第二年再来考一次,因为他的成绩是语文和历史考了两个一百分,他报考清华大学,是那时的清华大学有一个很好的国学研究院,王国维、梁启超、陈寅烙和赵元任是这个研究院的教授,吸引了许多文科尖子报考清华大学。但是,钱伟长的理科成绩一塌糊涂,数理化一共才考了25分,要不是他有两个一百分成绩摆在那里,或许有人会怀疑他的大脑是不是发育不健全呢。
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开始了全面侵占中国的第一步。这一天,正是钱伟长到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的第二天,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个热血青年一定吓坏了当时所有的人。你们想一想,数理化一共才25分,可以说没有一点科学方面的基础,怎么可能去学可以造飞机大炮的专业?
物理系主任面对这样的成绩,也不肯收他进系里学习。钱伟长就软磨硬泡,一直惊动到了校长,最后校长和系主任只能带着尝试的方式同意他去物理系试读,大家其实并不看好他。这时的钱伟长,一定明白:“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的道理。”因此,留给他的道路,只有努力这样一条。为了可以赶上课程内容,他就早起晚归,废寝忘食,刻苦学习。结果,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他已经不是班里最靠后的学生了,到毕业时,更是成了物理系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从此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他留学加拿大,放弃留在美国的机会,回国发展我们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成为中国的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人的一生的长度是有限的,即使活到100岁,一共也只有三万多天,其中三分之一还多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三分之一在成长、学习和退化中度过,真正有效的,用于工作和休闲的时间只有一万多天,浪费一天工作和休闲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中三天的时间,别人活九十岁,你只有三十岁,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事实。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去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能力,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变成得更大。别人活三十年,你要活出九十年的感觉,别人活九十岁,你要有相当于二百七十年的贡献。在生命的长度上我们无法真正做到三倍于别人,但在生命的宽度和高度上,我们则完成可能达到别人的三倍以上。
我有一个理论:岁数和寿命是人的长度;幸福和快乐是人的宽度;成就和贡献则是人的高度。这样一说,把本来只是一条线的生命,变成了由三个面组成的立体的生命,其价值马上突现出来。生命的长度是由人类的基因决定的,谁都难以改变,命短寿长也就是几十年的区别,几倍的差别。生命的宽度是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宽宏大量和乐于助人的总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在生命的宽度方面,人与人的差别或许可以达到几十倍。生命的高度则是由每个人的知识量及其结构决定的,有多大本领,就可以达到多高的高度。生命的高度,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要比长度与宽度之间的差别大得多,其差别就不是几倍和几十倍的概念,而是几百倍和几千问的概念了。圣人与罪人是这个高度中的两个极端,功勋之才与庸碌之辈则是我们从仰视到鄙视的态度变化的整个区域。有的人死了,几年就被人忘记得干干净净,而有些人历经几千年,还被大家记得,被大家敬仰,这就是生命高度的差别所在。
我希望,今天在场的人,从今天开始,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生命的长度,还要去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以及努力去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让我们好好生活在由寿命、快乐和贡献组成的生命三维世界中,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❷ 马云成功背后是败家娘们吗

7月10日至11日,第二节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在杭州举办。在压轴演讲中,马云连爆神句再次引发业内热议。

【男人总说“要什么”,女人却知道“不要什么”,这就是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智慧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我发现很多家庭里面,男人都我要这个,我要那个;而女人总会告诉家人说,“要不要那个,我不知道,但是这个东西我一定不要”。是智慧让人类持久,是智慧让人类更加美好。

真正有眼光的男人是不会小看女性的。女性经商,她们希望把开心、快乐、美好的事情带给别人,而是她们的这些品质——考虑别人,让世界更美好、让别人更快乐,本就是本世纪做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❸ 为什么说无数个败家女人,成就了马云的今天

没有他们女人的网上购物,马云怎么赚钱呢,当然,男的也买,但相比较而言,女的占了一大部分,所以就夸张的称这些女购物狂为败家娘们儿

❹ 【剑网3】【成就系统】成就“败家玩意”如何获得

您好,第一次直接拆解精炼高于五级且熔嵌多于一颗以上六级五行石的装备即可获得。/祝游戏愉快!

❺ 随意挥霍家产的败家子为什么最后会成了首富

《钢铁侠》是由美国漫威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险电影,主要讲述托尼·史塔克在遇难后改进盔甲的功能,化身“钢铁侠”,以警察的义务身份保护这个世界。钢铁侠的原型,公认是学渣兼败家子、性格及其古怪的霍华德·休斯。

❻ 我就是个败家子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特别痴迷于梦幻西游,投了大量的钱,荒废了学业。其实,内我们有时候玩游戏容就是为了图一个刺激和一种成就感。和一些能够真正影响自己的人玩,把学习当初是练级的过程,等有了成果,受到尊重和表扬,你就会很自然的学下去了,加油啊!

❼ 古代有哪些败家的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社会混乱,许许多多的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是要治理一个国家靠武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哲学思想为根据。这就造成了哲学家的短缺。所有的国家都在大力吸收人才。而那时又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这就必然造成各种思想的泛滥,就像古希腊的状况一样。派别也就是那么几个主要的: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等等转抄一下: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❽ 败家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看看吧,蒙牛牛总的话可能对你有用吧,反正我挺崇拜他的
许多人注重吃饭,却不注重学习。实际上,学习是最重要的“吃饭”,是给自己的大脑“吃饭”。
在这里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学习,二是团队学习。
一、个人学习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行动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四肢先行式”,一种是“大脑先行式”。
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前者“有勇无谋”,做了10件事,可能有6件有毛病,既浪费资源,又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后者“谋定而动”,也许只做了8件事,却有6件做成了,既节约了资源,又比前者多做成2件事。
我们的观点是,“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一个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个人只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那个做事多的人属于“相对较笨”一族。就财富的创造而言,脑袋决定口袋。
怎样做到“大脑先行”呢?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习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一个人,如果一生下来就与其他动物为伴,那就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差别。狼孩、猪孩的案例早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我在长江商学院上课的时候,著名人文学家、全球新儒学专家杜维明也向我们强调了这一点:“人不学习与其他动物没什么差别。”我续了第二句话:“个人学习比不上团队学习。”还有学员补了第三句话:“如果学习的方向错了,还不如不学习。”。
老虎、狮子、北极熊,身体比我们强壮得多,为什么弱于人类?主要是因为它们不能传承与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文字学到五千年前甚至一万年前的知识,而它们连上一代的智慧都继承不全。所以,人生虽然不满百,却可“活到”五千岁、一万岁。但如果放弃学习,就等于主动缩短寿命,“自绝于历史”。
二、团队学习
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目的。
所以,衡量学习是否有效,得看三个方面:一是学没学,二是学什么,三是大家学还是个人学。
我是特别强调“团队学习”的。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事业瘫。如果团队成员学习的内容不一样,那么,这个团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打架团队”。
蒙牛创立8年来,由我个人出资先后给不同层次的员工赠过6次书、送过6次碟。
6次所赠的书分别是:《海尔中国造》,《不战而胜》,《谁动了我的奶酪》,《西点军校》,《自动自发》,《大国崛起》(全套)。
6次所送的碟分别是:《大染坊》,《大宅门》,《乔家大院》,《汉武大帝》,《大国崛起》,《亮剑》,我把它们简称作“亮剑中华五大片”。为了确保“看片无障碍”,第一次送碟的时候,我还一一对应给每户人家都赠送了DVD播放机。
送这些书与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团队学习,形成“团队三共”:共识,共鸣,共振。这“三共”是有顺序的,“共识”在先,“共鸣”随后,“共振”最后,这是团队建设的“三步曲”。
人非“生而知之”,那么,一定是“学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所以,必须坚持团队学习,学相同才能思相近(共识),思相近才能言相和(共鸣),言相和才能行相辅(共振)。
“共振”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18世纪,一队士兵由于齐步走而震塌了一座桥,这就是共振!而美国发明家特士拉则称:“用一件共振器,我就能把地球一裂为二!”当然,我们要的是正面共振,不是负面共振。
团队学习追求高度一致,即使所学的内容一样,只是学习的时间顺序不一样,那也不行。众所周知,力有三要素,方向,大小,作用点。实际上,我认为力还应有“第四要素”,那就是“时间”。团队成员之间,即使力的作用点一样,方向也一致,大小上也是尽己所能,但惟独时间不一致,那又有什么用呢?要是派他们去拔河,肯定不会常赢。
实际上,一个团队的胜负,核心在于企业文化。不坚持“团队学习”,就不会有同心同力同赢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要脱胎换骨必须“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学习效仿文明先驱;第二步,通过创新自作文明先驱。但没有第一步,哪来第二步?

❾ 曾国藩的主要成就

1865年,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加太子太傅,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他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古人避祸方式种种,却少见有借助家书以自表心迹的先例,曾氏刊行家书,以示无隐,韬光养晦,洁身自保,而且可以减轻朝臣的猜忌,确是一招高妙的修身处世之道。此外,作为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濡染的人物,曾国藩更看重身后的名誉。而刊刻家书,流传后世,是另一种更大的表明心迹,是一种大智慧。《曾国藩家书》自刊发后便风靡不衰。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0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等十大类。曾国藩的家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谈到了官场、僚属、朋友、邻里之间的种种关系,还说明了为学、读书、作文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这些信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人应当怎样修身、做人、处世。其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活泼,随想而至,挥洒自如,没有虚伪和造作,真切感人,于平淡中孕育真知良知,凝聚的人生思考,修身齐家处世的精辟见解,足以反映他高超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更足够后人鉴赏。
读曾国藩的家书,可以发现这位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已经大红大紫的钦差大臣,竟有“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计”这样的自我告诫,透露出曾氏的精明和清醒,蕴涵着他对“狡兔死,走狗烹”的警觉。他教诲子侄“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这些话也十分耐人寻味。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30年。除了思想渐趋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读书时一样,始终以读书人自居,这决定了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成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他在信中表述的对为学、作文、历史等等的认识,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学习,按现在的话说,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他科举出身,却深得教育大义,因此他在家书中对自己官场得失谈得较少,而始终牵挂在心的是子弟的学习。同时,他官学并举、胸怀大略,时时刻刻警戒自己:做官清廉、做人谦逊、做事勤劳;对弟弟、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功夫力透纸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曾国藩关于修身养性有很多真知灼见,包括立志、求知、敬恕、忠信、反省、慎独、谨言、有恒、勤俭、谦虚等内容,其目的在于:始于修身,终于济世。曾国藩认为做人之道关键在于“敬恕”二字,所谓“敬”,一要做到无论在多少人面前,无论在大、小人面前都不能傲慢,这叫泰而不骄;二是衣冠整齐、态度俨然会使人望而生畏,这叫威而不猛。“恕”字要做到完美的境地,待人仁厚有礼,终身谨慎小心。如果行为得不到别人的赞许,就应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曾国藩一生孜孜于克己之学,师从理学大师唐镜海后,更是自律甚严。曾国藩一贯重视道德修养,总结了修养为八德: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曾国藩还主张自修求强,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进而战胜自我。通过自修而完善,是君子所珍惜和追求的境界。自古以来,多少钟鸣鼎食之家相继败落,都是因为子孙骄奢淫逸所致。曾国藩出将入相,最担心的就是子孙长处于富贵乡里,习惯过一种寄生虫似的生活,渐渐蜕化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随时随地言传身教,苦口婆心地训导诸弟诸子诸侄克勤克俭,不可懒惰奢靡。
作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曾国藩的官位不可谓不高,权势不可谓不重。他位列三公,封侯拜相,是晚清时期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掌握着一支训练有素的湘军,一时权倾朝野,威震大江南北。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没有踌躇满志、趾高气扬、飞扬跋扈、为所欲为,而是居高思危,谨小慎微;在飞黄腾达之时,官运亨通之际,时时想着退路,处处考虑到罢官。这就是他的处世哲学之一。在“朕即国家”、尔虞我诈的封建时代,他深知权高震主将会给自身带来的危害,所以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之后,立即向朝廷提出了解除自己职务的请求,表现了不居大位、不享大名的思想,认识到享名太盛必多缺憾。但是他得知满族御史参劾他力求解职是恃功骄惰时,就马上乖乖赴任,表现出灵活圆滑的处世态度。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他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对待家人,曾国藩则提出了一般平民所应遵循的处世原则,要求他们严格奉行,谨慎恪守,不能有丝毫懈怠。不以势利对待亲友,不以盛衰对待故旧,也不因恩怨疏远他们,是曾国藩在处理亲友关系上提出的处世之道。即使对一些他不满意的人,和一些已经产生了嫌隙隔阂的人,也不因一个人而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关系。对待一般人,曾国藩提出了平等待人的主张,居乡要全守乡间旧样子,不能掺半点官宦习气;对待长辈要力尽孝心、恭谨钦敬;做晚辈要有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国藩在家书中大力倡导;对待儿孙辈他强调不要太娇惯,认为“爱之反以害之”。
在“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封建时代,曾国藩步步高升,得以善终,完全凭仗他高明的处世之道。曾国藩一世都生活在官场中、军旅里,他的处世之道当然是一个封建官僚,尤其是一个高级官员在复杂的世事中总结出来的。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阅读全文

与败家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