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苏省扬州大学现在是211工程了吗
江苏省有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211大学。但扬州大学不包括在内,不是211工程大学。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公办文件规定:“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1)2016江苏省教学成果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3月,扬州大学拥有7个校区,29个学院,120个本科专业。扬州大学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9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
学校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院一品”,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本科教学改革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教学白皮书》案例,连续五次捧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有教职员工5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⑵ 盐城工学院文凭在哪里查询
盐城工学复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制本科高校毕业后文凭在学信网查询认证的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2018年5月,盐城工学院成功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始建于1958年6月,始名盐城工学院,1961年3月更名为盐城工业专科学校,1996年5月,创建于1985年的盐城职业大学,并入学院,复名盐城工学院,并升格为省属本科高校。2000年2月,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学院。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科研单位、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江苏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
⑶ 朱伟的科研与教育成果
(1)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工程《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 2003-2006
(2)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负责《疏浚底泥再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子子课题研究,2002-2005
(3) 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负责《东西五里湖交换条件及其影响评价的数学模型计算研究》的子子课题研究,2002-2005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土中水的转化特征定量研究疏浚泥的固化机理》,2004-2006
(5) 江苏省重点基金——《净化低碳源面源污染、防止淤堵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2004-2005
(6) 江苏省社会发展计划——《甪直古镇中心区水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示范研究》,2004-2005
(7)江苏省社会发展计划——《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007-2009
(8) 国家火炬计《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2003-2005
(9) 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技术开发与示范工程》,2005-2007
(10) 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疏浚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2002-2005
(11) 太湖流域管理局项目——《太湖水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研究》,2003-2004
(12)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甪直古镇中心区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示范工程》,2004-2005
(13) 水利部公益项目——《小堆场快速复耕的疏浚淤泥处理新技术》,2007-2009
(14) 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疏浚泥资源化利用(固化)的中试示范研究》,2007-2010
(15) 深圳市水污染物治理项目——《深圳市河道底泥福永填埋场工程试验研究》,2007-2009
(16) “863”探索导向类项目——《大面积吹填淤泥W-S-S工法》,2007-2009
(17)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孕育环境灾害与可持续防控的基础研究》负责第四子课题《填埋场渗沥液污染地下环境及防污屏障》,2012-2016(在研)
(18) 江苏省重点基金——《废弃生物质(污水厂污泥)超临界水气化产氢能源利用》,2011-2015(在研)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染淤泥固化后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及溶出规律》,2010-2012
(20) 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疏浚泥规模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负责第三子任务《疏浚泥固化技术深度研究及应用示范》,2011-2014(在研) 201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获奖项目:城市淤泥集中式场地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排名第一;
201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获奖项目:湖泊环保疏浚关键方法与技术及其应用;
2012年,第四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一等,获奖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泥浆及成膜关键技术,排名第二;
2012年,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获奖项目:淤泥污泥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2009年 《基于水分转化原理的淤泥固化资源化利用技术》,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 《疏浚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优秀社员;
2005年 全国归侨优秀个人;
2004年10月,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优秀论文奖,同部省级;
2003年1月,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校级;
1998年10月,水分特征曲线的路径的研究,日本土木学会优秀发表论文奖,排名一;
1998年3月,非饱和土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日本大学青年教师研究奖励,排名一;
1988年10月,饱和黄土硅化加固研究与应用,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一;
1991年3月,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特征,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0年5月,饱和黄土硅化加固,兰州建筑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1990年5月,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变形特征,兰州建筑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1] Zhu W, Zhang CL, Abraham C. F. Chiu.Soil–Water Transfer Mechanism for Solidified Dredged Materials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2007. 133(5): 588-598
[2] Wei Zhu, Bo Bian, Lei Li.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in a medium size city of China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8, 147(1~3):171~181.
[3] G. F. hua,W. zhu, L.F. zhao, J.Y. huang. Clogging pattern in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sight from a lab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80:668-674.
[4] Zhu Wei, Wan Lei, Zhao Lianfang. Effect of nutrient level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water bodi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2(1):32-39.
[5] C. Dong, W. Zhu, Y.Q. Zhao, M. Gao. Diurnal fluctuations in root oxygen release rate and dissolved oxygen budget in wetland mesocosm [J]. Desalination. 2011-1-14 accepted.
[6] Z.R. Xu, W. Zhu.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direct gasification of dewatered sludge via supercritical w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Accept.
[7] WANG Yongping, ZHU Wei, XU Zhirong, LI Lei. Applying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on the cell water of sewage sludg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ese). 2011: V, No.6, pp.172-175.
[8] 孙晓辉, 朱伟, 徐志荣. 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中强度发生机理研究.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2011, 06:397-400.
[9] 贺敏杰, 朱伟, 徐志荣. 污水厂污泥砂井固结排水试验及数值分析.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2011:1791-1795.
[10] 李磊, 朱伟, 屈阳, 包建平. 低渗透污染土水动力弥散参数试验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11, 33(8):1308-1312.
[11] Zhirong Xu, Wei Zhu,J.P Bao and J.W Chen. The fate of heavy metal ring sub-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 02:1260-1263.
[12] W. Zhu, Z.R. Xu, L. Li and C. He. The behavior of phosphorus in sub-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71(1):190-196.
[13] Z.R. Xu, W. Zhuand S. H. Htar. Partial oxidative gasifica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in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1:1-7.
[14] 何洪涛,朱伟,张春雷,王亮. 分层抽取法在泥沙沉积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岩土力学, 2011, 32(8):2371-2378.
[15] 左佳,朱伟,闵凡路.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材料固结-胶结特性研究. 2011年地球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2011, (5):536-540.
[16] 王永平,朱伟,徐志荣,李磊. 污水厂污泥胞内水溶脱试验研究.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CEE2011.(6): 172-175.
[17] Qu Yang, Zhu Wei, Li Lei, Xu Zhirong.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solidified sludge landfil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4(1).47-51.
[18] Hua guofen ,zhu wei, zhao lianfang, zhang yunhui. Applying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to reverse clogging in lab-scale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1(6): 1479-1481.
[19] G.F. hua, W. zhu, Y.H. zhang. A conceptual approach based on suspended solids to estimate clogging tim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10, 45(12): 1519-1525.
[20] Gan Zhao, Wei Zhu, Chun-lei Zhang, Shuncai Wang. Assess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reservoir sediments in DongGuan, China. S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 2010.
⑷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211大学吗
不是。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公办普通本科。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专为特色、以培养小学属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江苏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江苏教育学院1959年举办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复办,1996年恢复本科教育。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⑸ 优秀教学成果指的是什么省优秀教师算吗
优秀教学成果指的是独自撰写的教学论文,并且需要在县教科所或市、省级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实验成果评比中获奖,由评级组织发给教学成果证书。或者是从教科所申请教研课题,经实践实验上报材料后被上级选上,由上级颁发的教学成果奖证书。省优秀教师属于上级颁发的荣誉称号,不属于教学成果范畴。
(5)2016江苏省教学成果扩展阅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我国教育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总结2011年至2015年我国教育科研战线所取得的工作成就,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决定于2016年5月25日-7月10日开展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申报奖励活动。
⑹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简介: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公立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苏省,也是淮海经济区第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校名为江苏省徐州幼儿师范学校,200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坐拥洞山、碧螺两个校区,占地427.8亩,建筑面积171589.94平方米。各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绿树掩映,花木葱茏,环境优雅,风景如画,是一所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图书馆藏书43.93万余册,期刊458种,电子图书380GB。学校拥有多功能演播厅、音乐厅、多功能报告厅。学校建有标准化的体育场,完善的体育设施设备,有乒乓球馆、体操房、健身房、瑜伽室、室内跑道等。校内有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外语教育等34类实训基地,校外有实习实训基地100个。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落实“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为支撑,非师范教育为补充,幼教集团为依托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设有一院四系二部一中心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英语教育等21个专业,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毕业生全员就业为目标的办学之路。良好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使我校的招生与就业呈现出口畅、入口旺的可喜局面。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高职高专之首,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远高于省当年度平均数据。毕业生中涌现出了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等,更多的毕业生立足基层,扎根农村,服务社区,已成为当地幼儿教育的业务骨干。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65人,专任教师268名,其中高级职称占46%,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63%,具备双师素质教师77%。学校还聘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高校知名学前教育专家为客座教授。学校现有在校生5455人,师范生占90%,三年制占65%,此外,还有西藏内地中职生212人。 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发表论文80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市(厅)级各类科研课题168项,共编、著各类教材、著作50余部,其中全国师范院校“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17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6部,“十二五”江苏省重点规划教材4部。 自升专以来,学校坚持“崇师、尚美、立人”的校训,坚持“两代师表,一起塑造”,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致力于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高水平一流幼专。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奋斗,学校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2011年,学校成功竞标教育部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项目。先后承担了“示范性项目”、“集中性项目”、“中西部项目”等多项国培任务。几年来,在教育部对五十余家国培承办单位的匿名在线评估中,我校均名列前茅; 2011年,作为唯一专科学校,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成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同年9月,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专科院校代表出席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2014年底,“卓越男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2015年1月,通过竞标成为教育部幼儿园教师培训国家标准的制订单位; 2015年4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5年6月,学前教育专业成功入围江苏省高校A类品牌专业; 2016年9月,学校“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实训平台”入选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 2017年1月,学校申报的《情暖夕阳乐享天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伦乐”志愿者服务队老年精神关爱活动汇报》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7年4月,顺利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示范认证; 2017年5月,学校喜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一等奖; 2017年6月,学校作品在第十五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2017年6月,在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学校舞蹈类入选特等奖名单,合唱类获得一等奖,音乐剧获得专业组第二名,学校荣获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 2017年7月,学校教学成果“塑造阳刚儒雅之质,促进教育生态平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年11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学团队的参赛作品《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创设》荣获一等奖; 2017年11月,在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体育教师代表荣获一等奖。 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和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共开展国(境)外合作项目11项,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开展了“4+1”合作办学,与韩国全北科学大学合作互换交流生;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乌克兰、意大利等国实现了文化交流。成功举办了“中英教育合作与投资高峰论坛一站式教育解决方案”、“首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交流周活动”两次境内外交流会议,获得巨大社会反响。学校成功为韩国劳动部主办的汉语培训机构培训韩国留学生50余人;先后有190余名师生出国留学、培训、参加文化交流。 学校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师范生在全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连续几届斩获一等奖;学校连续八年承担徐州市慈善晚会主要演出任务;学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100%。此外,学校受教育部委托,支持滇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幼教事业发展,与云南省教育厅签署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合作协议,定期开展支教送培活动;受省教育厅委托,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合作共建,成为其在内地的师资培训基地;受中华职业教育社委托,与贵州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署结对帮扶合作协议。 学校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于2003年创立了幼教集团,实现了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幼教集团,旗下共拥有81所幼儿园、亲子园等教育实体,员工1400人,在园幼儿10000余人,被评为影响市民生活的百强品牌。集团每年接受实习学生2000余人,成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幼教集团还为全国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全省幼儿园优质课评比、苏北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等提供现场。 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独树一帜,是全国师范院校书法教育教学先进集体、“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学校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承办了全国中师舞蹈教师培训班,举办了江苏省首届中师舞蹈大赛,承办了江苏省师范学校首届音乐舞蹈节,在江苏省高校素质教育展演比赛中屡获佳绩。2016年、2017年,学校艺术团连续两年荣登国家大剧院舞台,进行“暑期艺术之旅”演出。学校有百人女子军乐团,曾组团代表江苏省师范学校赴泰国、韩国等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和访问演出。 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卓越的办学质量,使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书法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社会尊师重教”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明星岗、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面向未来,学校着眼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的新需求,围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全国一流幼专的总目标,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科研兴校、文化荣校、开放融合六大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将以一流的精神、一流的气魄、一流的追求、一流的业绩,为早日实现升本目标而努力奋斗!
⑺ 徐州工程学院的学校代码
学校在江苏省的院校代码是:1224、1629(中外合作办学)
主要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
学校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丽水路2号
校训:格物致知,敬业乐群
主管部门:江苏省
徐州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徐州工程学院有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承担国家级国际合作办学项目2个,是“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资助高校。
(7)2016江苏省教学成果扩展阅读:
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 990.5亩,校舍面积73.83万平方米,设有16个教学单位。开设5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形成以工为主,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现有教职工1 444人,其中高级职称555人,博士学位19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36人次。
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国家级教学项目12项,江苏省品牌专业、省重点专业(类)、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项目22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项,省精品教材、重点教材24部。
⑻ 为什么说"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
因为江苏的教育事业是极其发达的,江苏高考试卷也是全国最难的。
江苏南通虽然是一个地级市,但是却拥有五个实力很强的中学:海安高级中学、海门高级中学、如皋中学、如东高级中学、南通中学。
可以说,南通为江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江苏为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拓展资料:
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涨沙冲积成洲,南通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1983年,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辖3区、1县,代管4个县级市,面积8544平方千米。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作为中国老龄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寿命达80.71岁,百岁寿星多达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认证委员会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长寿之都”。
2014年8月,南通成为江苏省第6个,全国第37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南通市位列第22位。
⑼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范委培在哪个校区
在浦复口校区,浦口校区地址在浦洲制路3号。
学院占地面积524.32亩;设有14个教学院部,2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404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4288人。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和江苏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各1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9门;江苏省级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3个。获得江苏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较早设置的17所省属公办本科学校之一。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改制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
学校有专任教师404人,其中高级职务教师175人,占专任教师的43.31%;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23人,占专任教师的30.45%。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12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45%。
⑽ 常州有哪些大学,哪些是本科,几本
1、常州大学(一本)
常州大学(Changzhou University)坐落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常州工学院(二本)
常州工学院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江南历史名城——常州。学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3、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二本)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是河海大学具有较完整办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力量。
4、江苏理工学院
(二本)
江苏理工学院(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美丽富饶的长三角腹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以工为主,理、经、管、艺、教、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5、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本)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首家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之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常州
网络—常州大学
网络—常州工学院
网络—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网络—江苏理工学院
网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