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中国一流成果图书

中国一流成果图书

发布时间:2021-03-06 15:36:47

1. 中国古代里比较著名的书籍有哪些

1、《论语》,儒家抄经典之一,是孔袭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2、《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4、《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5、《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2. 中国有哪些著名图书馆

中国十大图书馆
一、北京图书馆
藏书1590万册,1910年建馆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图书馆之一。现有藏书1100万册、报纸3600种和60万种参考资料。另有100多种外文出版物,以及中国古代典籍。设有若干阅览室,每天可接待8000人。
二、上海图书馆
藏书700万册,1952年建馆
上海图书馆是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于1952年7月建馆。1996年前,上海图书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于1996年迁入新馆。上海图书馆新馆是上海的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位于淮海中路,是全国第一家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现有馆藏各类文献达4998万册(件)。图书的流通量每年达1600万余册。图书馆设有各类阅览室和专室32个,阅览座位3000多个,个人研究室20间。上海图书馆全年365天每天开放。上海图书馆每天进馆人数达8000人次,双休日达上万人次。

三、南京图书馆
藏书482万册,1933年建馆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是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南京市中山东路189号。南京图书馆现收藏各种文献700万余册(件),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位居全国第三

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藏书440万册,1951年建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其馆藏总量达520万件。是集文献信息服务、情报研究服务、科学文化传播服务和图书馆学情报学高级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研究型国家科学图书馆。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学历层次等方面均为一流的人才队伍。中心现有在岗职工210余名,引进“百人计划”、“文献情报系统优秀人才”各1名;有博士10名,硕士27名。
五、北京大学图书馆
藏书390余万册,1899年建馆
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现有各类馆藏600万册(件),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此外,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近年来大量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在内已达到数十万种,深受读者欢迎。
六、重庆图书馆
藏书380万册,1949年建馆
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现有员工173人,设有图书、报刊、缩微、电子文献及历史文献、科技文献阅览、外借、参考咨询等八个对外服务窗口。并已形成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民国时期出版物(重庆图书馆现有民国时期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古籍线装书(重庆图书馆收藏有宋代以来的古籍线装书532342册,其中收入《全国善本书总目》的就有3707种,55632册,内有孤本和稀见本424种,古籍线装书的数量和质量均列中国西南地区首位,在全国也位居前列)、联合国资料(“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成立之后即被联合国指定为其资料寄存馆,一直未曾间断。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联合国全部文献寄存馆。是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重庆图书馆现有联合国资料10余万册件)等三大馆藏特色。
七、山东省图书馆
藏书286万册,1908年建馆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我国十大图书馆之一,以历史悠久、馆藏宏富而著称。据《山东创建图书馆记》载,山东提学使罗正钧于省城旧贡院东北隙地创建图书馆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旧制, 院内古木假山,曲水拱桥,极为风雅别致,人称“历下风物,此为最胜”。现馆藏文献518万(册)件,开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的藏书体系。其中轻工、医学、哲学等门类的收藏已达研究级水平,而齐鲁方志专藏、海源阁专藏、易经专藏、山东革命文献等收藏为海内翘楚。齐鲁方志海内现存约600种,而该馆馆藏528种,善本58种,《(万历)兖府志》则为海内孤本。海源阁专藏计2280种32000册,约占海源阁全部藏书的三分之一,并有较多名人手迹,如林则徐、翁同书、吴式芬、钱仪吉、许翰等人的书札。该馆收藏易经文献1317种,总计2205个版本,近万册。另外,该馆收藏的《唐人写经卷》、蝴蝶装宋刻《文选》、巾箱本宋刻《万卷菁华》、蒲松龄手稿《聊斋文集》、王士祯批校《昆仑山房集》稿本等均为传世珍品。馆藏期刊涵盖各个学科,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报刊体系。其中辛亥革命时期的山东独立同盟会机关报《齐鲁公报》、原中国共产党渤海区委机关报《渤海日报》、胶东区委机关报《大众报》等资料文献弥足珍贵。现有对外服务窗口44个,每周开放73.5小时,办理各种借书证12个,日平均接待读者近五千余人次,并与日本、朝鲜、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八、四川省图书馆
藏书285万册,1940年建馆
四川省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12年建立),馆藏丰富独特,现已拥有460万册馆藏文献。最具特色的部分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宋元明清著名文人重要诗词集、历代四川珍贵地方志书、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近代文化名人手稿、民国暨抗战时期文献等,共计70余万册。建国以后,四川省图书馆分别以呈缴本、选购、国内外交换、捐赠与调拨、复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以大型综合性、研究级人文学科为基础的工具书和核心文献体系。在传统的阅览流通、参考咨询、缩微声像资料服务及图书馆科学管理、信息化技术、文献标准化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强了与立法机构(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府有关部门(旅游局、信息办、四川新闻网)、学校(高校、中小学)、企业(四川移动、四川电信)、部队(成都军区通信部、政治部)等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网上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拥有600GB的数字资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公益性文献信息基地。成为国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西部中心。
九、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藏书250万册,1952年建馆
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直隶图书馆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现有各类馆藏文献320册(件)。
十、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藏书245万册,1911年建馆
1911年,广东省立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前身)在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局旧址上成立,初名广雅书局广东图书馆,前承广雅书局藏书,经过90多年的收集积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现有古籍善本(图二)10多万种40多万册,其中善本2833种25829册,古籍线装书32254种20多万册,金石文献3653种14248册,古籍丛书622种105580册,地方志书3545种33282册,以及广东地方文献7万多种近20万册。

3. 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些课程在各大书店能买到吗

教育部这次推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各大书店无法买到,不过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下,或许能买到。这次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不仅包含着经过两个教学实验检验的新认定课程,而且还将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生做出重要贡献的原2017级2018年的精品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也一并纳入了名单,这次推出的课程。造福了广大的民众,这一次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50门,课上线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次推出的新课程,也让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挑战新的高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更快的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4. 中国一流的出版社有哪些

正如人无完人,其实出版社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给你提供一个思路。
优质版的队伍:各地权人民社、教育社、大学社(清华、复旦社)做的不错
严谨的态度:一些专业社(三联、外研社等)
过人的胆识:做畅销书出名的(中信出版社等)

5. 反映中国据大成就的图书的读后感

中国古代医学。比较著名的成书有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和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医理论和中医药物学体系的形成。 《皇帝内经》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外界环境中加以考察和研究,在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总结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这种整体观念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神农本草经》产生于公元1~2世纪的西汉,当时西汉成立了专门的官方药物学研究机构,《神农本草经》则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药物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书中第一次把中药分成上、中、下三晶,概述了中药配置的理论原理,书中记载的各种药物有365种,对每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功能都做了详细说明。这本书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代医学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战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国以后,医药学得到极大的重视。南北朝刘宋政权设置了太医署,医学科目出现了内、外、五官、小儿科之分。 中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当属脉珍。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僦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农学。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商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注意到利用施肥、除草、轮耕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春秋时期,铁器和畜力的使用,形成了精耕细作传统,农学作为整理和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门学问便相应产生。 悠久的农业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理论。传到现在的最早的农学论文和农书,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古农书,包括现存和已经散失的,总数共有三百七十六种。这三百多种农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农书,一般以作物栽培、园艺、畜牧和蚕桑作为基本内容,而又以大田生产为主。有的还包括水产以及农具、水利、救荒、农产品加工等等。另一类是所谓专业农书,包括关于天时、耕作的专著,各种专谱,蚕桑专书,兽医书籍,野菜专著,治蝗书等。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战国时期的专门农书有《神农》、《野老》两种,可惜它们早已散失了。只有《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是专讲农业的,它们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农学论文。《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手下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本书。战国时期,作为新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地主阶级,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上(尚)农”的理论,推行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崇本抑末”政策。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得数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本书写于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到十三年间(公元533年到544年间)。从《齐民要术》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农业生产工具比西汉又大有增加,使用方法也大有改进。如耕作就有锄、耙、劳、锋、耩(jiǎng)五种农具。贾思勰写作《齐民要术》的态度是很严肃认真的。据他自己说,从古今书籍中收集了大量材料,又收集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自己再在实践中体验过。《齐民要术》内容丰富,资料记述详细正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们祖先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所积累的大量知识,有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各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一千多年;它的取材布局,也为后来的许多农书作者所借鉴。 除以上详细介绍的的,还有我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一部小型综合性农书《陈旉农书》。综合了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两方面的生产实际写成的《王祯农书》等。 三、中国古代数学。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式的重要标志。这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隋唐时期由于历法需要,创立出二次内插法,为宋元时期的高次内插法奠定了基础。而唐朝后期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 四、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天文资料,受到各国天文学家的注意。就文献数量来说,天文学仅次于农学和医学,可与数学并列,是构成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萌芽于原始社会,到战国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古人勤奋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这类天象,掌握他们的规律性,用来确定四季,编制历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根据观测结果,我国古代上百次地改进了历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比欧洲的格里高列历早了300年。 我国古代观测天象的台址名称很多,如灵台、瞻星台、司天台、观星台和观象台等。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就是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 我国还有不少太阳黑子记录,如公元前约140年成书的《淮南子》中说:“日中有踆乌。”公元前165年的一次记载中说:“日中有王字。”战国时期的一次记录描述为“日中有立人之像”。更早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字中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离现在已有3000多年。这是我国和世界人民一份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对研究太阳物理和太阳的活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变迁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体系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新时期我们党庄严的政治宣言
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章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论述
二、充分认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
三、要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落实好
第三章 坚持以人为本
一、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以人为本的重要论述
二、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三、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
第四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三、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必要性
四、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二、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导向
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深刻内涵
四、清醒估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艰巨性
五、真正明确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做好的各项工作
六、突出抓好改善民生这一重点
七、切实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
三、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四、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
第七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二、深刻领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要求
三、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章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一、全面把握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主张和内涵
二、充分认识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深远意义
三、中国对建设和谐世界做出了榜样
第九章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切实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
三、认真汲取我们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四、真正明确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五、大力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针对性
六、狠抓制度建设这一根本
七、突出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这一关键
第十章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深刻认识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三、牢固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一、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牢记“两个务必”
三、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五、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六、力求干部作风有根本好转
第十二章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深刻理解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四、倍加珍视和汲取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
五、认真总结、牢牢把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启示
六、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七、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搞好党的建设

7. 有推荐教育学一流书籍的吗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 [英] 约翰"洛克 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理论视野
3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4、《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张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议张中行将两本书合一)
35、《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马上出版]
36、《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37、《教育社会学》吴康宁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
38、《教育:我们有话要说》 [中国]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吴军译,中译本12万字。
42、《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43、《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陕西教育出版社,单中惠,朱镜人编著
44、《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45、《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1999年,维果茨基,龚浩然、黄秀兰译,广东教育出版社
46、《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48、《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49、《教育管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赵中建译)
50、《组织行为学》(江苏教育出版社)(李瑞译)
51、《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张斌贤译
52、《教育与心理测量》(江苏教育出版社,翻译稿)
53、《领导学:理论与实践》
54、《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北师大顾明远教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55、《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
56、世界教育危机 【美】菲利普"库姆斯著 王英杰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57、《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58.《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60.《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三、教改实践
6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2、《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3、《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64、《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65、《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7、《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8、《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69、《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苏教育
70、《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李吉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71、《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书荣获共青团中央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图书)奖。
72、《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郑润洲、李秀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7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已经出版)
7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5、《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台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6、《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2002年1月(美国)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77、《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 2001年12月
78、《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1 79、《培养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定价:14.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80、《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2、《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3、《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树荣老师主编)2002年9月
86、《名人的教师生涯》(莫愁杂志主编马建强编著)
87、《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88、《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徐辉、徐仲林撰写 1997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89、《一堂一亿七千万的课》(美)约翰"麦克唐纳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8月
90、《非常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F. J. Stephenson 主编周渝毅,2001年7月
91、《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开明书店出版;
四、教育人物
92、《泛舟诲海》2001年5月(东缨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纪实文学三部曲之一。
93、《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奖;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类硕士必读教材)
94、《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获1997年国家优秀图书奖
95、《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长)主编
96、《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朱永新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9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
98、《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99、《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100、《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出版,此书获得中国图书奖

8. 求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账号名和功能介绍的快速采集的方法

能说详细一点吗

9. 中国古代有哪些出版人 出版机构 和出版思想以及出版成果

《百年中华一书局》

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中华书局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的出版机构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初系合资经营,资本二万五千元,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13年设编辑所,陆续编辑出版《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童子界》等杂志和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华大字典》。1915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自办印刷所,增设发行所;翌年资本增至一百六十万元,职工达千余人,继商务印书馆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17年,因资金周转不灵,几至停业。经多方设法,营业重获发展。此后,除编印出版教科书和各种图书杂志外,还于1929年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学文具仪器;1932年扩充印刷所,1933年在九龙新建印刷分厂,1935年在上海澳门路建成印刷总厂,购置先进印刷设备,既印本版图书,也承印地图、邮票、香烟壳子以及政府的有价证券、钞票、公债券等。
到1937年春,资本扩充至四百万元,在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开设四十余个分局,年营业额约一千万元,进入全盛时期。
中华书局在开业之初出版发行的杂志风行一时,号称“八大杂志”,有《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以及《中华学生界》。其中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在社会上颇具影响。黎锦晖等主编的《小朋友》创刊于1922年。其他杂志还有,《中华英文周报》(1919年创刊)、《新中华》(1933年创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费逵赴香港,成立驻港办事处,掌握全局重要事务;上海方面由常务董事舒新城等主持日常事务,设在公共租界的印刷总厂以“美商永宁公司”的名义维持营业。1941年7月9日,陆费逵在九龙病逝。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核心内迁,在重庆设立总管理处。此间,仍然印制教科书,编辑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迁回上海,印制教科书的业务虽迅速恢复,但图书杂志出版业务逐渐陷入困境。
从创立至1949年的三十七年间,先后编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辞海》《饮冰室合集》等重要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物种原始》等重要译著,以及几十种杂志,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10. 中国文化出版社

中国文化出版社(CHINA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文化出版机构。主要出版文化、艺术、教版育、权体育、文史、卫生、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图书和各类学术专著,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社一贯秉承“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办社宗旨,始终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目前,中国文化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元化文化传播机构.

阅读全文

与中国一流成果图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