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我国科研的成果

我国科研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1-03-04 17:48:02

1. 近几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1)科隆 2)航天 神六 3) 超导 4)计算机的银河2号
还有现在的神七

2. 我国近几年的科技成果

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

2017年3月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正式进入空军序列,而且它装配的还是国产发动机。

中国首艘航母下海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在中国船舶中国集团大连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该舰也是我国自主研发历经四年造成。

动车组“复兴号”首发

2017年6月25日,中国动车组“复兴号”在北京首发。该动车从里到外都是由我国自主研发,不管是造型设计还是运行系统都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万吨级驱逐舰下海

2017年6月28日,中国海军新一代导弹驱逐舰——055型导弹驱逐舰成功下水。准备有最先进的武器雷达系统,在世界上同级驱逐舰中,具有领先地位。

港珠澳大桥震撼世界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历经8年的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从珠海口岸段上桥开车20多公里,可到达西人工岛,全长55千米。

世界首辆新能源空铁

2017年7月18日,在四川成都首次亮相,当时车厢悬挂在8米高的轨道上平稳运行,是世界首例新能源空铁



发射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2017年8月16日凌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中国酒泉顺利发射,被命名为“墨子号”为我国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完成测试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号”在我国南海完成海上试验,返航三亚,它的作业能力可到达水下4500米,90%的核心部件都是国产。

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

2017年11月10日11时38分,从上海浦东机场4号道起飞,飞行1300公里,同年12月17日,第二架还在浦东机场起飞,全面拉开试飞新征程。

“天眼”射电望远镜向宇宙发射信号

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成功发射信号,并确认发现多颗脉冲星。

小编说的这些都是2017年中国众多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可以说这一年中国向未来迈进了一大步,下面盘点一下今年到现在为止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两只克隆的猴子诞生中国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华华”登上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封面。

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颗自主研发的电磁检测卫星在中国酒泉利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上空,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这类卫星的国家。

针灸疗法发现治疗哮喘靶标

从针灸治疗哮喘得到灵感,造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靶标,为新药提供了思路。

实现全球首例人体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同济大学左为教授团队在临床成功实现人类肺脏再生。

中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亨廷顿舞蹈病”猪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患有该病原的猪模型,为治疗这种病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模型。

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通过“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将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的育种水平。

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

在我国西昌发射基地用长征四号成功将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将执行“鹊桥计划”。

科学钻探井,“松科二井”入地7018米

在我国黑龙江安达市,钻探工程超额完成预订目标,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袁隆平团队沙漠种植水稻成功

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在我国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在沙漠地区实验种植水稻大获成功。

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鲲号”试航成功

经过为期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大自航绞挖泥船“天鲲号”完成试航。

3. 我国2019最新科研成果有哪些

悬浮灯泡,太阳能屋顶。智能服务机器人。天眼新一代威胁感知系统。

4. 近年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1)科隆 2)航天 神六 3) 超导 4)计算机的银河2号

5.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自建国后,20世纪至70年代,中国先后掌握了“两弹一星”技术;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6年3月,在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下,时任中顾委主任邓小平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863计划”就因上述时间而得名。半年后,《863计划纲要》形成,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列为中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5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5)我国科研的成果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设立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规格最高的奖项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选出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公民,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并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每位获奖者的奖金总额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其中50万元直接授予个人,另外450万元作为科学研究经费由获奖人全权管理具体用途。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的奖项,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是授予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同时国家技术发明奖不授予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设一、二等两个奖励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表彰的是当年中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先进的、效益好的新技术。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6. 列举三项你知道的我国当前主要科技成果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40.1%,丙烯选择性39.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7. 我国近年来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刘玉华

刘玉华,女,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的研究,具体包括:网络管理与控制、网络优化、无线通信网络、多网合一、智能交通、复杂网络理论等方向。近年来,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武汉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 973 子项目的研究,还有多项横向课题基金的研究与开发,近三年刘玉华名下分解的横向课题基金达到 80 余万元。近三年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 20 余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 SCI 、 EI 、 ISTP 三大数据库收录。

高春芳,男,汉族,河南卢氏人,1952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2月入党,技术二级,文职一级,将军。现任济南军区第150中心医院院长兼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济南军区医学专业高职评委外科组长,是国家和军队10余种医学杂志编委。
入伍38年来,高春芳置身于医学事业,潜心钻研业务技术,一门心思谋创新,锐意进取求发展,在本职专业和推进医院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开创了医院全面建设新局面。他是国内著名的肛肠外科专家,潜心与肛肠外科疾病诊治和肿瘤基础医学研究,创建了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其首创的直肠癌根治术中重建“直肠角”式人工肛门新方法,被国内外医学届誉为“高氏术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对大肠癌、胃癌、乳腺癌及肝癌等恶性肿瘤进行研究,通过一滴血检测有无肿瘤;最早进行蝎毒素治疗大肠癌研究,首创了骨髓免疫组织早期发现微小转移癌的新方法,为大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肠黏连防治、便秘防治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为临床诊疗创新了多种诊治方法,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他围绕战场搞科研,研制的三氧电子消毒仪、谷氨酰胺二肽全肠外营养对肠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先后承担国家“八五”、全军“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全军科技大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四等奖8项;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10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济南军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军区专业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并连续两次获得军队专业技术优秀人才一类岗位津贴。2001年担任院长后,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首届“全军先进医院”;被济南军区评为“五优医院”、“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等,连续6年被济南军区联勤部和所属分部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单位”。2006年济南军区联勤部党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高春芳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勇于挑战医学难题,把自主创新作为攀登医学高峰的内在动力。
经过无数次的探索,高春芳终于探索出了利用结肠残端设计“新直肠角”和人工内括约肌重建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手术成功,从此结束了直肠癌患者术后在腹部挂“粪袋”的历史。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已为5000余例病人成功施行手术,病人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评价肛门控制排便功能,他潜心钻研,自学了力学、机械原理和计算机新知识,跑北京、上济南,到科研院所请教有关专家,终于研制成功了“CY-1型医用压力监测仪”,解决了肛门压力测定问题,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研究大肠癌防治新方法,他潜心研究蝎毒对大肠癌的作用,利用蝎毒提取物纯化进行大肠癌细胞体外仰杀各种毒理作用研究,动物移植瘤实验,明确了蝎毒对大肠癌防治作用机理,解开了蝎毒治疗大肠癌的奥秘,发表相关论文26篇,获得了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我国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后五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的原因是早期发现的检查方法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又瞄准国际上基因蛋白研究前沿,展开了蛋白指纹图谱诊断大肠癌的研究。他筛选了正常人大肠息肉,各种大肠炎症等各种疾病的蛋白指纹图谱,进行各种动物实验和人体各种肿瘤特异性蛋白指纹图谱筛选,寻求出了大肠癌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诊断大肠癌准确性达96%以上,此研究比美国早一年半。该研究成果2007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
医德医风高尚,把解除患者痛苦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高春芳从踏上从医之路开始,就立志为病人解除痛苦。三十多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名气怎么增大、职务怎样改变,他始终保持一名普通医生本色,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毕生追求,坚持用精湛的医术和满腔的爱心为部队服务、为患者服务。他恪守“医本仁术”的医道真谛,三十多年如一日,满腔热情地诊治每一位病人。由于军内外许多人了解他的医术医德,慕名求医的患者越来越多,经常有人到办公室请他诊病情、看片子、问药方,他从不摆专家的“架子”,对病人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有时他坐诊接待的病人多,有的患者因为着急发一些牢骚,遇到这种情况,高春芳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劝慰病人。高春芳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体贴入微,深夜查房从不穿硬底鞋,冬天接诊总是把听诊器捂热后再检查。在他做住院医生时,一名病人胃癌术后出现“胃瘘”,需24小时床旁持续吸引,情况比较复杂,高春芳连续十多天坚守在病房,不停地为患者吸出外溢胃内容物,清理创面。由于措施及时得当,患者很快康复出院。许多经他看过病的患者都深有体会地说:“高春芳是用心为病人看病,以情为患者服务”。从医三十多年,他对每名患者不仅从生理上尽最大努力解除病痛,还从多方面给予热心帮助,为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有的病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他就替他们问医取药;有的病人住院时间长,闲得无聊,他就买一些报纸和杂志给他们看;有的外地病人家属住宿有困难,他就帮助联系住所;有的病人经济拮据,他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2001年,甘肃省一位农村妇女患肠癌晚期,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钱来到医院,最后结算时还差3000多元,看到西部山区老百姓生活困难看不起病的窘迫,高春芳发动科室为她捐款补上了医疗费。
注重人才培养,把打造名医群体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
高春芳担任院长后,面对竞争激励的医疗市场,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培养人才,抢占制高点。他亲自制定了《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发展十年规划》、《特色专科人才建设规划》,前瞻性地构建人才队伍的框架;先后出台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责任制”,确定20多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实现了人才队伍由“规模化发展”向“质量化建设”的转变;他还对干出成绩的人才实行重奖,对那些人才培养不力的科室和工作平庸、不思进取的个人实行“一票否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抓好在职培训、建立硕博培养点、网上招揽人才、实行专家带教、创造优越环境、推行竞争上岗等多种途径,以“双百人才工程”建设(百名高学历、百名高职)为主体,不断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夯实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目前,医院拥有2个博士、14个硕士培养点,硕博以上高学历人员143人,高级职称112人。近几年,医院有176项科技创新成果填补军队和驻地医疗技术空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军队和省级二等奖19项,发表学术论文1413篇,中华级223篇。
瞄准军事斗争需求,把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作为军队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春芳常说:“没有军队就没有军队医院的存在”,“姓军为兵’是医院大法”。医院专门建立了军人就诊绿色通道。作为战士成长起来的专家,他对基层官兵格外亲切,一遇到战士就诊,总是问寒问暖。当院长后,事务多、工作忙,每次医疗队下基层巡诊,只要他有时间,就亲自带队去。5年来,他个人为基层官兵接诊上千次、主刀手术上百台,深受官兵信赖。面对变幻莫测的军事斗争,他又瞄准训练场,建立了唯一的全军军事训练研究所,实现了集预防、医疗、保健、教学“一体化”的为军服务新模式,创造了具有我军特点的训练医学体系。结合卫勤保障需要搞科研,承担了多项全军“十五”重点课题和全军“十五”计划课题;他与训练伤研究所的同志一起,关注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坚持着眼军队需求选定科研课题。针对部队外出训练、演习用水难的问题,他运用臭氧消毒原理研制出了携带、使用方便的三氧电子消毒仪,仅半小时就能达到消毒要求。在“铁拳-2004军事演习”,尤其是“5。12”汶川抗震救灾中,该消毒仪在重灾区汶川映秀镇、都江堰分别用于帐篷消毒和饮水消毒,受到灾区群众和抗震救灾部队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现场给予了报道。此项发明成果被总后卫生部列为全军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近年来,三氧电子消毒仪、高氧液体治疗仪等5项与未来战场息息相关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并投入临床,全部获得国家和军队科研成果奖。在今年抗震救灾中,高春芳接到上级抽组命令后,迅速调整方案,按照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特点,合理搭配专业,挑选思想好、身体健、业务精、经验足的专家组成医疗队。按照上级要求携带手术、防疫、生活保障器材物资,并根据所担负任务,制订出超前预案,紧急协调地方医药公司,加大携带了价值20余万元的防疫、急救药品,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铁路输送装载,于5月16日凌晨3时到达都江堰市玉堂镇,成为所属部队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医疗队。在救灾一线药品告急时,他紧急从医院调拨并配制一批用于治疗官兵皮肤病的药品,使患病官兵及时用药,保证了配属部队的战斗力未受影响。6月底,他亲临灾区一线,和抗震救灾官兵同吃同住,始终把灾区群众当亲人,把官兵当兄弟,冒着余震酷暑和危房倒塌等危险,始终冲在最前面。在重灾区映秀镇,他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为400余名“铁军”官兵巡诊治病;在都江堰玉堂镇、中兴镇等灾区,为200余名灾区群众诊治疾病,深受官兵爱戴和灾区群众好评。

8. 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专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8)我国科研的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

9. 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制造超级计算机、人工合成蛋白质、成功研制激光器、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等

1、超级计算机

神威蓝光,中国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制造出本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这台名为“神威蓝光”的计算机2012年9月16日安装在山东省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神威系统每秒能进行约1千万亿次运算,很可能排在世界最快的20台计算机之列。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采用的8700片神威1600微处理器是由本国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设计、在上海制造的。

2、人工合成蛋白质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3、激光器

在激光技术方面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上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个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4、载人航天技术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5、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该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0. 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我国最新科研成果:夜间治癌效果更佳

2007年10月20日 来源:健康久久

我国一家免疫专科医院将利用回最答新的科研成果———癌细胞的“生物钟”,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保健品商城,低价限时抢购进行中!)这家医疗机构是黑龙江省首家按照外资模式建立的医疗机构。

据院长介绍,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同细胞的增殖时间不一样,如骨髓细胞多在白天增
殖,而癌细胞多在夜间增殖。根据这一规律,他们对卵巢癌做了时间疗法的统计,白天投药组五年存活率为零,而夜间投药组的五年存活率却为78%,这就使该院确定了个性化投药的新型治疗方案。

阅读全文

与我国科研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