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黄鸟根证书

黄鸟根证书

发布时间:2021-03-01 23:03:28

⑴ 黄雀有什么特征

黄雀属雀形目、雀科,又名黄鸟、金雀、芦花黄雀等。我国大小兴专安岭地区是它们的繁衍属之地,春秋迁徙时经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天寒时飞到浙江、福建和台湾地区越冬。黄雀属北方笼鸟,特别是北京地区饲养黄雀的历史比较长。饲养这种鸟既可以听其鸣叫,又可训练其叼“八卦旗”、叼钱和叼物,观赏十分有趣。

黄雀体长约12厘米。黄绿色而具褐黑色的羽干纹,翅膀有鲜黄色的花斑,雄鸟头顶一般为黑色,颏部及喉中央黑色;雌鸟头顶灰绿色,喉部无灰色块斑。

春秋季节,在北京地区的山间和平原均有黄雀鸟的身影,它们喜欢在柳树、榆树和松柏林中栖息。常集群活动,二三十只在一起迁飞。

黄雀主要以赤杨、桦木、榆树、松树等树木的籽实及嫩芽为食,也吃谷物和杂草的种子。营巢于树上,巢呈深杯状,由草茎、草根、羽毛、纤维等物缠绕而成。每巢产卵4~6枚,卵呈浅蓝色,上面可见淡棕色和紫色的斑点。雌鸟孵卵,雄鸟给雌鸟喂食,孵化期13天左右。育雏工作主要由雌鸟负责,但雄鸟也需参加进去。

⑵ 黄雀如何驯养

1 黄雀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来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它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苏子(3:1:1)研磨成粉状,再加少量砂粒,并经常给些叶菜(白菜、菠菜、油菜、马齿苋)。另外,也有喂鸡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实。
2 北京地区对黄雀的鸣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叫喜鹊、油葫芦。如杂有其他鸟的叫声,常被认为是“杂口”,特别忌讳有太平鸟、金翅雀、燕雀的叫声。因而培养一只真正“三大口”的黄雀是很困难的,除能得到“麻鸟”并严格隔离外,须经常早起窜入小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书包里,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拿出,并打开笼套。如此经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让其学油葫芦叫口,一般是在自家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喜鸣,就把黄雀置灯下听。

⑶ 关于黄雀(黄鸟)饲养问题


黄雀

黄雀以一身鲜丽的羽色以及委婉动听的歌声得到了众多爱鸟者的回认可,现已是普遍答的宠物鸟,容易饲养。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
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黄雀每年春、秋两次迁徙时途经我国北方,常可捕获,容易饲养和驯熟。黄雀笼有多种多样,但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因为其主食粉料或干粉料,粪便少面干,不易污湿笼底。还应有较高底圈,防止粒料壳乱飞以及鸟糟踏食物。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⑷ 黄雀的特征是什么

黄雀的特征: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

雄性成鸟(秋羽):体羽有黄、绿和黑等色泽不如春羽那样鲜明,但羽干纹反较明显。

雌性成鸟:额、头顶、头侧和翕概褐色沾绿,而带黑褐色羽干纹;腰部绿黄,亦具条纹;下体淡绿黄或黄白色,并具些较粗的褐色羽干纹,胁部尤甚;余部同雄鸟。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较褐而少黄色,因此腰、眉纹和颊侧淡皮黄色;上体条纹粗著,下体多呈白色,具有黑色点斑;翼斑带皮黄色。

(4)黄鸟根证书扩展阅读

黄雀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

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中国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在中国河北则食大量种子、浆果和昆虫。

春、秋季旅经中国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中国贵州12月剖检5只鸟胃,其中树果占55.6%,草子22.2 %,稻谷22.2%。

⑸ 小黄雀鸟的资料

黄鸟,麻雀的一种。体全长约12厘米,全身羽毛以黄绿色为主。雄鸟头部和喉部中央呈黑色,背部暗绿色,下体前半部为黄色,后半部分为米白色,并有褐色条纹;翅和尾的末端为黑褐色。雄性黄鸟头顶为暗绿色,喉部羽毛无黑色斑,身体下部分的羽毛为淡黄色。黄鸟的嘴嵴为黑色。其余为红褐色;脚也是红褐色。

生活习性 (1) 喜欢结群活动,常可结成数百只的群体。性格较温顺,巢区占领性不强,愿相聚一起嬉戏,和睦相外。性情活泼,鸣叫时姿态优美。 (2) 黄鸟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食各种植物种子及嫩芽。在松树或杨树的树杈上筑巢,其巢呈碗半途而状。巢的外层多由草茎,草根、苔藓、蛛丝、蚕茧纤维等编织而成,巢内铺垫羽毛、兽毛和花絮等。每年4-6月繁殖,每宣窝产卵呈淡蓝色。 (3) 黄鸟飞翔能力强。飞速快,可长途飞行。在越冬迁徙时,能横飞半个地球。曾经有人捉到一只腿上带有英国某地符号脚环的黄鸟,这表明该鸟飞行过数万里。真可谓玩常鸟中的空中旅行冠军。 (4) 黄鸟的歌声婉转,悦耳动听,音调多变,模仿能力强,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声,并能学会表演各种杂技。 黄鸟是著名的歌唱观赏鸟 黄鸟的鸣叫声虽然不及百灵鸟的画眉那样动听悦耳,但也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它还有其他玩赏鸟类望尘莫及的几种技艺绝招;它会“戴面具、提吊桶”、叨钱、叨牌、叨卡片、拉抽屉等技艺。自古以来,它是城乡广大养鸟爱好者赏养的著名玩赏鸟。 黄鸟的外号叫“三大叫口” 有的地区认为,黄鸟只要会模仿灰喜鹊、沼泽山雀、油葫芦(大型蟋蟀)的叫声,就称它为“三大叫口”,会叫这“三大口”的才是佳品。叫多了,叫少了都不是佳品。若偶而学会了燕雀、朱雀等的叫声;就一落降为次品。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尽然。 雌雄鉴别 一般人喜选雄黄鸟饲养,因雄性的羽色和鸣声较雌性为好。雌雄鉴别如下。 (1) 羽色。雄鸟头顶中央为黑色、雌性头顶为暗绿色;雄鸟下体羽毛前黄后白,并带有褐色带条纹。雌鸟下体全部羽毛这淡黄色,无条纹。 (2) 头形。雄鸟头较小,略为随圆;雌鸟头较大,略带三角形。 (3) 鸣声。雄鸟叫声为双音;而雌鸟叫声为单声。雄鸟的叫声婉转动听、音调多变;雌鸟叫声单调。 (4) 体形。雄鸟体形细长,雌鸟短较胖,雄鸟全身羽毛比雄鸟油亮。 (5) 技艺。雄鸟杂艺技巧比雌鸟高超,动作利落敏捷。 饲养与管理 黄鸟的饲养比较简单,适合初养者喂养。从饲料来讲,主要喂粟谷、粟米和稻稗,添加少量菜子、苏子即可。在换羽期适量增加点苏子、芝麻,多喂些青绿饲料如蔬菜、水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喂点鸡蛋黄和其他色素饲料,如番茄、红萝卜等。在管理上注意笼具的清洁卫生,水要添足并保持洁净。 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阳光的照射,多晒太阳可使鸟体健壮。但在夏季温度不宜过高,不宜直晒,应放在树荫下或屋檐下。平时不要让鸟受到惊吓,另外笼具要光滑,以免鸟被刮伤致残。 训飞 训飞一般都选用雄鸟,可训练它学会叼钱、叼牌、戴面具等技艺。训飞的关键是使之先学会回飞,就是放出去再收回来,这一工作可先在室内进行。放飞之前先让黄鸟学会落架,黄鸟在木棍上落好后,解开脖锁从近到远训练放飞,每放飞一次喂苏子一粒,鸟为吃食便一次又一次地飞出再飞回。如果训飞要领掌握得好,一般3周左右,一只听话聪明的黄鸟就训练成了。 训练黄鸟戴面具,先用硬纸板做成凹形,也可将白果剖成两半,除去果肉,内部用铜丝串成横条,作为黄鸟衔叼部位,外部涂成各种脸谱,训练时可将面具内放几颗苏子做诱饵,让饥饿的黄鸟啄食,使它逐渐熟悉脸谱,形成衔取面具就可吃到苏子的条件反射。训练叼钱等技艺也用此方法。 训练黄鸟时可同时训练几只,从中选取聪明能干的充当“演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⑹ 黄鸟生活习性

(1)喜欢结群活动,常可结成数百只的群体。性格较温顺,巢区占领性不强,愿相聚一起嬉戏,和睦相外。性情活泼,鸣叫时姿态优美。
(2) 黄鸟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食各种植物种子及嫩芽。在松树、槐树或杨树的树杈上筑巢,其巢呈碗半途而状。巢的外层多由草茎,草根、苔藓、蛛丝、蚕茧纤维等编织而成,巢内铺垫羽毛、兽毛和花絮等。每年4-6月繁殖,每宣窝产卵呈淡蓝色。

黄鸟
(3)黄鸟飞翔能力强。飞速快,可长途飞行。在越冬迁徙时,能横飞半个地球。曾经有人捉到一只腿上带有英国某地符号脚环的黄鸟,这表明该鸟飞行过数万里。真可谓玩常鸟中的空中旅行冠军。
(4)黄鸟的歌声婉转,悦耳动听,音调多变,模仿能力强,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声,并能学会表演各种杂技。黄鸟是著名的歌唱观赏鸟
黄鸟的鸣叫声虽然不及百灵鸟的画眉那样动听悦耳,但也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它还有其他玩赏鸟类望尘莫及的几种技艺绝招;它会“戴面具、提吊桶”、叨钱、叨牌、叨卡片、拉抽屉等技艺。自古以来,它是城乡广大养鸟爱好者赏养的著名观赏鸟。黄鸟的外号叫“三大叫口”有的地区认为,黄鸟只要会模仿灰喜鹊、沼泽山雀、油葫芦(大型蟋蟀)的叫声,就称它为“三大叫口”,会叫这“三大口”的才是佳品。叫多了,叫少了都不是佳品。若偶尔学会了燕雀、朱雀等的叫声;就一落降为次品。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尽然。

⑺ 黄雀叼钱和叼签的训练方法

你在网络打--专业训鸟训鹦鹉叼贴 叼签 叼签视频 ----或打实拍街头黄鸟(鹦鹉)叼贴(叼签)就是你要找的 答案了 或打--训鸟-训鸟,训鹦鹉,训鸟叼贴 叼签 叼物 训鸟技术 训鸟培训 训鸟全是

⑻ 黄雀鸟如何饲养

【饲养管理】黄雀笼有多种多样,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还应有较高的底圈。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黄雀喜食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以防过肥。一般是改喂各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于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把其它种子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粉状混合料好。可把玉米、花生、苏子按3:1:1的比例磨成粉料,再加少量砂粒和叶菜。黄雀在春、秋、冬三季,应多晒太阳,但在夏季切忌曝晒,最好放在室外荫凉通风的地方。
【繁殖】野生黄雀营巢于树上,巢呈深杯状,由草茎、草根、羽毛、纤维等缠绕而成。夏季产卵,每巢4-6枚,蛋浅蓝色,上面有淡棕色和紫色斑点。雌鸟抱窝,雄鸟给雌鸟喂食.孵化期13天左右。育雏虽雄鸟也参与,但以雌鸟为主。
人工繁殖已有成功例子。可先在笼中饲养几对,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人工草巢,就有可能产卵、孵化。
【调教】黄雀除换羽期外,整天呜叫,每年歌唱时间可达8个月。北京地区对黄雀的呜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喜鹊、红吱(沼泽山雀)、油葫芦的叫声。而且没有“杂口”,尤其忌讳太平鸟、燕雀、金翅雀等鸟的叫声。训练黄雀“三口”相当困难,必须将幼鸟严格隔离、经常要早起,提着遮盖严实的黄雀到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击“遛”,听到喜鹊叫时再打开笼套让黄雀静听。如此经过20天左右方能学会喜鹊叫。让其学油葫芦叫比较简单,在家里养几只油葫芦,晚上让黄雀昕其呜叫就可以学会。至于学红吱叫,则要在家里养一只红吱,黄雀耳闻目染,时久自会学会。
至于黄雀的技艺,如“叫远”、“撞钟”、抽签、叼物,只要以苏子为诱食,建立简单的条件反射就可以了。

⑼ 黄鸟是什么样的

黄鸟又名黄莺、金衣公子、黑枕黄鹂,是一种候鸟,体长20-26厘米,体重60-100克,夏天专飞到中国东部地属区繁殖,冬季南迁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等地越冬。主食是对农林有害的昆虫,也吃些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叫声犹如流水般的婉转动听。

特征:

嘴短,翼上具醒目的黑色及黄色条纹。成体雄鸟的顶冠及颏黑色,头侧、腰及尾基部亮黄色。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翼斑多橘黄色。与所有其他小型且色彩相似的雀的区别在嘴形尖直。成鸟体长20-26厘米,体重60-100克。雄鸟头顶及喉部中央为黑色;背部暗绿色,腰部羽色金黄;翅羽黑色而具有金黄色斑;下体前黄后白,并有黑褐色纹。雌鸟头顶暗绿色,喉部无明显黑色斑,下体黄色并不明显。 当年幼鸟,背部羽色甚似雌鸟,但其后颈部有淡赤褐色横斑;眼后方、颈侧、喉及胸微具黄色横斑,但并不相连;下体纵纹较成鸟更多。幼鸟雄性的背部纵纹明显,幼年雌鸟的头及背羽褐色较重。

⑽ 黄雀饲养问题

黄 雀
别名:黄鸟、金雀、芦花黄雀。属雀形目,雀科。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繁殖,迁徙时经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在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越冬。黄雀体长约12厘米。大体呈绿黄色,具褐黑色羽干纹,翅有鲜黄色花斑。雄鸟头顶大部黑色,颏部及喉中央黑色。黄雀在山区、平原均可见到。山区多见于松、杉等针叶树上,平原则多栖大柳树、榆树、白杨等树冠,常结群活动、觅食。
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巢呈深杯状,由蜘蛛网、苔藓、野蚕茧及一些嫩草茎、草根、各种植物纤维缠绕而成,内衬兽毛、散絮、羽毛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浅蓝白色,缀以褐色、紫色斑,多集中在钝端。雌鸟孵卵,雄鸟喂雄,孵化期I2—14天。雌雄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
1、鸟的选择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因为它容易驯熟,省事,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2、笼的特点黄雀每年春、秋两次迁徙时途经我国北方,常可捕获,容易饲养和驯熟。黄雀笼有多种多样,但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因为其主食粉料或干粉料,粪便少面干,不易污湿笼底。还应有较高底圈,防止粒料壳乱飞以及鸟糟踏食物。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3、饲料和喂法黄雀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来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它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苏子(3:1:1)研磨成粉状,再加少量砂粒,并经常给些叶菜(白菜、菠菜、油菜、马齿苋)。另外,也有喂鸡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实。
4、管理和调教笼鸟中,饲养黄雀是最省事的,管理只要保证食水充足、新鲜,每周清理1—2次笼子就可以了。秋、冬、春三季常让黄雀晒太阳,夏季将笼子挂凉爽地方。换羽期多给叶菜、补充些苏子。黄雀羽毛换得快,“开叫”早,羽毛闪银灰色光,显得十分漂亮。
北京地区对黄雀的鸣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叫喜鹊、红、油葫芦。如杂有其他鸟的叫声,常被认为是“杂口”,特别忌讳有太平鸟、金翅雀、燕雀、崽黑(幼白脸山雀)的叫声。因而培养一只真正“三大口”的黄雀是很困难的,除能得到“麻鸟”并严格隔离外,须经常早起窜入小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书包里,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拿出,并打开笼套。如此经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让其学油葫芦叫口,一般是在自家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喜鸣,就把黄雀置灯下听。另外,养黄雀的人都喜欢养一只红,专为教黄雀学叫。
至于黄雀的技艺,无非是“叫远”、“撞钟”、“抽签”(过去算命先生常用)等简单动作,全是用苏子引诱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黄雀在人工饲养下的繁殖问题,应引起养鸟爱好者的广泛注意。人工繁殖能得到满意的“麻鸟”,不必去野外捕捉,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种群。国内已有繁殖成功的,须先在大笼中饲养几对,细心观察,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草巢,就有可能产卵。

阅读全文

与黄鸟根证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