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

发布时间:2021-02-27 13:40:59

① 国内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现状

1.石油企业油气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是最早引进数据库技术的领域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石油工业部在各油田开始推广数据库,并以大庆和胜利两个油田为主制定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应用的行业标准。经过二十多年的大规模持续建设,在存储的信息量、应用的规范性、数据库技术、人才队伍素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三大石油公司成立后,数据库技术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仍然受到广泛重视,将数据库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进行不断的投资。

从2000年开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开展了以地震、测井资料转储和数字化为重点的勘探开发资料信息化工作,这为进一步开展数据集成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据库各自独立,没有有效沟通、互联,无法形成可共享的数据资源;二是采用的数据库标准体系有差异,使数据库之间难以进行流畅的数据交换;三是数据库建设偏重数据管理,而较少考虑面向应用。

2.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发展现状

在国内,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是随着评价技术方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已完成的第一、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和石油公司近年来开展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评价系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为配合全国第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原石油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于1985~1990年研制出运用网格积分法计算油气资源量的软件—GCL,它是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一种算法。

1991~2000年,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大约有46种评价技术和计算方法在第二轮资源评价中得到了应用,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软件系统。这些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数据输入、核心算法和数据与图形输出模块,比早期的评价软件有较大的发展。

2000年以来,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开始走向集成化。中国石化在其第三轮资源评价中建立了专为油气资源评价服务的油气资源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由数据库、图形库、地质图形系统和查询系统组成,用来对资源评价的各类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中国石油研制出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PASys)首次将数据库和评价方法集成到统一的平台上。该系统为建立在数据库和图形库基础之上的油气资源评价软件集成平台,具有较完善的基础数据管理、多方法模拟计算和数据编辑功能,能够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完成盆地、区带或区块的资源评价、经济评价和决策分析等。

国外油气资源评价通常以现有的油气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通用GIS系统为基本平台,采用专门的软件完成评价工作。采用这种方式的基础和关键是必须有可以充分共享的油气资源基础数据库。我国缺乏可以共享的油气资源基础数据库。针对这种情况,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将建立专门的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② 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综合考虑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为便于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与历次资源评价结果的分析对比,在以下资源评价结果表达上采取分别描述的方式,突出表述传统评价区115个盆地评价结果,以便于准确掌握各级油气资源量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南海南部海域14个盆地的评价结果不计入全国油气资源总量。通过对各单位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得到了全国6大区115个含油气盆地各级油气资源量。

石油远景资源量1 085.57×108t,其中陆地934.07×108t,近海151.50×108t;地质资源量765.01×108t,其中陆地657.65×108t,近海107.36×108t;可采资源量212.03×108t,其中陆地182.76×108t,近海29.27×108t(表5-2)。

表5-2 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数据表

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5.89×1012m3,其中陆地43.17×1012m3,近海12.72×1012m3;地质资源量35.03×1012m3,其中陆地26.93×1012m3,近海8.10×1012m3;可采资源量22.03×1012m3,其中陆地16.78×1012m3,近海5.25×1012m3(表5-2)。

③ 不断深化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总体设计要求,综合、系统总结各项科研成果,搭建信息回共享和答交流平台,开展成果交流和研讨,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为石油公司科研探索和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勘探指南,为科研院校的科研教学提供基本素材,为社会大众把握了解油气资源提供基本信息。要在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积极促进成果的深化发展。

④ 中国的石油储量还有多少

国土资源部网自站发布2013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中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085亿吨、可采资源量268亿吨。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于石油,截至2014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分别累计采出62亿吨、1.5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资源量分别为206亿吨、38.5万亿立方米。
详情请移步小散庄

⑤ 油气资源战略评价

1.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

为进一步摸清中国油气资源家底,更好地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为编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于 2003 年联合设立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国家专项。

图2-4 中国含煤主要盆地分布示意图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评价了全国 129 个含油气盆地、42 个含煤盆地(群)(图 2-4)、80 个油页岩含矿区、106 个油砂矿区;建立了国家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参数体系;总结了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富集成藏(矿)条件;分析了资源潜力,预测了石油和天然气(2006 ~ 2030 年)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地质资源量 765 亿吨,可采资源量 212 亿吨,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35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 22 万亿立方米,勘探处于早期;煤层气地质资源量 37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 11 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折合成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 亿吨,可回收页岩油 120 亿吨;油砂油地质资源量 60 亿吨,可采资源量 23 亿吨。

2.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

为及时掌握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动态变化情况,2008 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织石油公司对资源量变化较大的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琼东南、北部湾等 6 个盆地开展动态评价。评价表明: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 15%,渤海湾、鄂尔多斯贡献最大。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其中,渤海湾中深层取得重大突破,石油地质资源量由 225 亿吨增加到 277 亿吨,可采资源量由 55 亿吨增加到 66 亿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特低渗储层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资源领域进一步拓展,石油地质资源量由 74 亿吨增加到 129 亿吨,可采资源量由 17 亿吨增加到 25 亿吨(图 2-5)。

图2-5 中国石油资源分布示意图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 49%,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增加较多。全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52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 32 万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使得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由 4.7 万亿立方米增加到 15.2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由 2.9 万亿立方米增加到 8.9 万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查获得重要成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由 5.4 万亿立方米增加到 9.3 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由 3.4 万亿立方米增加到 5.8 万亿立方米(图 2-6)。

图2-6 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示意图

3.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

为提升中国油气地质调查水平,优选油气有利目标区,促进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提高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国土资源部于 2004 年至 2010 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

选择地质调查程度低的陆地新区和海域以及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在超深水海域、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区域、高寒高海拔等地区,开展油气资源前期战略调查,寻找新的油气远景区、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接续区,推动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促进油气勘探开发。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开拓了近中期中国油气新区、新领域的勘探方向,优选了一批新的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接续区,为扩大油气资源后备接替区奠定了基础。在南海北部深水海域首次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中国深水勘探的重大进展。在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两大主力油区及外围的新领域、新层系获得了新的突破和重要进展。在中国西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新的含油气目标区。煤层气示范工程获得成功,推动了全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在青藏高原、南方海相、秦岭大别两侧等地质地形复杂地区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地质新认识,技术方法攻关取得新进展。

⑥ 油气资源评价

一、部署重点

(一)全国油气资源评价

开展全国油气资源定期评价、动态评价和重点领域油气资源评价,完善国家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在2010年和2020年,系统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油气资源评价;跟踪油气勘探最新成果,建立国家层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体系;跟踪油气勘探重点领域勘探最新进展,建立不同类型油气勘探领域的资源评价流程,围绕南海南部、青藏、东海大陆架、南方碳酸盐岩、华北前古近纪地层区开展深入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探索油气资源重点领域勘探前景,提出进一步勘探的建议。

(二)典型盆地油气资源及相关矿产综合调查与评价

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与煤、煤层气、钾盐、砂岩型铀矿等相关矿产分布关系和赋存特点,对已有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与解释,寻找相关矿产分布规律;运用地质、地震、钻井、测井等手段,同时进行油气资源与相关矿产的勘探,实现相关矿产资源的新发现。

(三)全球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

开展全球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以及全球大油气田储量与产量增长潜力分析;建立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和储量、产量预测信息系统。

(四)油气化探全国扫面

开展重点盆地示范和专题研究,试验从地球化学填图—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及找油气效果。针对不同大小的盆地,采用不同的密度采样;并编制全国油气地球化学图、主要盆地地

球化学图、油气远景预测图等基础图件。

(五)我国油气资源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未来20年拟开展四次全面的油气储量、产量趋势预测研究工作。总结不同类型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规律,分析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影响因素,分类型建立预测模型;建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体系;依据我国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结果,分阶段提出未来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将对国家科学制定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合理布局能源结构,保障国内油气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六)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

以油气勘探理论新进展为基础,研究总结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理论,形成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征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以大型坳陷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沿海大陆架、深水含油气盆地、非常规油气为重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国内油气资源潜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七)全国主要沉积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建设

系统收集整理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主要油气田基础数据,分层次建立全国主要沉积盆地知识库及搜索引擎系统,建成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评价数据类比模型体系,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提供全面、系统、高效的工作基础和工具。

二、部署建议

(一)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1.工作目标

及时跟踪重点盆地勘探进展,总结油气地质新认识,完成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掌握重点领域油气资源变化,分析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勘探开发前景;总结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富集和分布规律,研究有针对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完成重点地区与重点领域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依据年度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和油气储量产量变化,完成盆地或重点领域油气储产量增长预测,对全国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结果进行动态修正;2010年、2020年系统开展全国范围的油气资源评价,完善油气资源评价机制,提交客观科学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

2.工作任务

(1)跟踪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最新进展,分析油气勘探理论与勘探技术进展对资源的影响,确定动态评价目标区,及时开展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2)对南海南部、青藏、东海大陆架、南方碳酸盐岩、华北前第三系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3)及时跟踪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新进展,总结地质新认识,开展有重要勘探发现地区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和潜力分析;

(4)分析油气储量产量增长主控因素,完善趋势预测方法、技术规范和研究流程,建立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盆地预测模型,完善2030年预测结果,开展2050年趋势预测;

(5)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原则于2010年和2020年开展全国范围油气资源系统评价;

(6)以评价成果为基础,指出有利勘探方向和领域,提出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程度分析与政策建议。

(二)全国主要沉积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建设

1.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分层次建立全国含油气盆地数据库,建成全国含油气盆地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和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建设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开发集成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的油气资源评价软件系统和储量产量预测系统,为国家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十二五”期间:建成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数据库、资源评价数据库与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完成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与含油气盆地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建设工作,实现类比模型系统的基本功能;完成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与油气储量产量预测系统建设,形成权威的油气资源评价可视化与信息发布系统;完成油气资源管理与能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十三五”期间:完善全国含油气盆地基础地质数据库、资源评价数据库与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实现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与地质数据类比模型系统的全部功能;完成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储量产量趋势预测系统的更新与维护;完善资源系统;完成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丰富完善油气资源管理与能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油气资源评价与决策支持信息的定期发布。

2.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系统收集整理全国含油气盆地基础数据、勘探开发历程数据、油气成藏指标数据、油气田储量产量数据资料;开发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国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库、模型库和参数库;开发信息搜索引擎系统与地质数据类比模型系统,开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全国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立全国油气储量与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模型;建成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开发油气资源管理系统、战略调查综合评价系统、能源供需形势分析系统和能源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完成系统的调试和应用。

“十三五”期间:补充完善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数据库内容,优化信息搜索引擎系统和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应用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基础地质数据类比模型体系开展潜力分析;补充全国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数据库内容,对数据库和评价系统开展定期更新,丰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定期更新国内外油气信息综合数据库;对油气资源管理系统、战略调查综合评价系统、能源供需形势分析系统等定期更新,向社会及时公布研究成果,发挥国家油气等能源矿产研究的智囊作用。

(三)油气资源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研究

1.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油气勘探理论新进展为基础,研究总结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理论;通过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的对比研究,形成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征的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在充分考虑非常规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研发有针对性的评价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客观、全面地认识国内油气资源潜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十二五”期间:形成适合我国油气地质特点的资源评价理论和评价技术体系,与国际接轨;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为客观、科学、全面地认识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十三五”期间:更新完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并推广应用。

2.工作任务

开展大型坳陷盆地、断陷盆地、前陆盆地、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沿海大陆架、深水含油气盆地、油页岩、油砂、煤层气、页岩气等油气资源评价。

(四)油气化探全国扫面

1.工作目标

用3~5年的时间进行重点盆地示范,经过打普查钻提交可能成为大中型油气田的远景区,制定出油气化探全国扫面技术方案,培训油气化探技术人才,修改油气化探规范,同时解决全国油气化探扫面面临的技术问题。

用极低的密度快速覆盖全国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油气盆地,研究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为盆地评价、区带评价提供地球化学建议;筛选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为油气远景评价提供战略靶区;结合地质、地震和其他资料对油气异常进行优选,提供大型油气田的勘查靶区。

2.工作任务

(1)重点盆地示范和专题研究

试验从地球化学填图—普查—详查—勘探阶段的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及找油气效果,为全国扫面做准备。

解决全国油气化探扫面面临的技术问题。包括陆上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勘查技术研究、特殊景观区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地质条件复杂区油气资源地球化学评价技术研究、油气化探标准物质系列研究、国内外盆地油气资源对比、地球化学评价、全国油气化探数据库、遥感技术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综合解释推断方法的研究。

(2)全国扫面

针对不同大小的盆地,采用不同的密度采样,并编制全国油气地球化学图、主要盆地地球化学图、油气远景预测图等基础图件。

(五)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

1.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提高全球基础地质、油气地质研究水平;掌握全球油气资源分布规律,优选出一批可供进一步工作的有利区;完成重点国家和地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环境研究,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政策、促进国际油气合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全面完成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工作。掌握全球基础地质、油气地质基本条件和主要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优选出16~20个有利目标国和重点区域。编制完成项目总报告、分项目成果报告和图件、图册,建成全球油气资源数据资料信息集成系统。

2.工作任务

开展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工作,开展全球基础地质、油气地质研究及资源潜力分析;研究主要油气资源国投资环境;开展综合研究、图件图册编制、数据资料集成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全球主要油气区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研究。全面开展全球重点地区重油、油砂等非常规石油资源潜力分析与研究。

(六)全球重大油气地质问题对比研究

1.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对全球重大油气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掌握全球油气地质理论发展动态,形成新的认识,借鉴国外油气地质主要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指导国内油气地质调查和国外油气勘探开发。

“十二五”期间:完成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盆地(群)发育控制作用、全球不同构造域地质特征、全球含油层系发育及主控因素、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对比研究等四个课题研究。启动其余五个对比研究项目。

“十三五”期间:完成国内外主要裂谷盆地油气地质、国内外主要前陆盆地、国内外主要克拉通盆地、国内外典型深水区油气地质、国内外逆冲推覆带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

2.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开展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盆地(群)发育控制作用、全球不同构造域地质特征、全球含油层系发育及主控因素、国内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继续开展国内外主要裂谷盆地油气地质、国内外主要前陆盆地、国内外主要克拉通盆地、国内外典型深水区油气地质、国内外逆冲推覆带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

“十三五”期间:深入开展国内外主要裂谷盆地油气地质、国内外主要前陆盆地、国内外主要克拉通盆地、国内外典型深水区油气地质、国内外逆冲推覆带油气地质对比研究工作。

(七)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和编图与资料数据系统建设

1.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汇总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项目各类资料、数据和图件,分析总结和发布研究成果,编制完成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全球重大油气地质问题对比研究成果报告和系列图件,建成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等数据资料集成系统。

“十二五”期间:总结全球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区域优选项目基础地质成果和油气地质等成果,建立项目技术标准;编制综合图件、图集;建立项目成果共享平台;实现项目资料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汇交所有相关项目最终成果和基础资料,总结项目基础地质资料、地质成果和对比研究成果;完善项目综合图件、图集,适时发布项目重要成果;完成综合研究成果报告。

2.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编制全球项目综合成果和基础图件;进行数据汇总,建立综合数据资料集成系统;总结分析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适时发布。

“十三五”期间:全面分析总结全球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编制并提交全球项目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和图件。

(八)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系统

1.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规范

制定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健全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工作规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编图规范和预算定额标准及安全环保措施等规范。建立立项论证、项目评审、过程管理、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项目验收、资料集成、成果利用的管理程序。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技术质量和预算管理,及时跟踪和评估投资效益,提高成果质量和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2.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管理系统

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项目报盘系统,采集项目基本信息,及时汇交项目信息及资料。不断更新完善报盘系统及管理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建立项目公共信息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模块,实现基于web客户端的公共信息浏览。对项目基础数据、文本报告、数据图表、地质图件等多类型图文信息进行管理、共享展示。

(九)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资料和成果集成与研究

1.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资料数据库和实物资料保存

制定地质资料及图件的汇交格式规范,开发数据报盘系统,建设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数据库。采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项目的原始地质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资料及成果资料,建立资料专题库,实现资料查询、提取等功能。实现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汇交各项目的数据资料,更新完善报盘系统及数据库,及时汇交项目获得的资料,开发项目资料的查询、发布系统,持续开展系统维护、数据更新,实现项目资料的及时、高效、便捷服务。

集中统一保管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实物资料,通过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油气地质数据资源信息共享。存放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原始油气地质资料和重要实物油气地质资料,主要保管重要实物油气地质资料。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以及观察、取样、测试等功能。具备与国内外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功能。

2.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综合和转化应用研究

汇总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各类资料、数据和图件,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综合研究,分析和总结战略调查项目成果,编制完成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综合成果报告和图件,适时发布重要成果,研究油气资源战略调查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方式、途径等。

(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和规划研究

开展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油气资源经济形势分析、油气资源优化配置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编制等研究。重点研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油气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油气矿业权、储量、勘探开发等管理方式,探索和完善油气勘探开发监管体系,为油气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⑦ 项目成果报告

完成了所有一级项目来及自子项目的成果报告编写,编制4 579幅图件和8 171份表格。其中,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完成3 11 1 幅图件和3 187份表格,编写了10个二级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煤层气资源评价编制各种图件450幅、表格2 666份,编写了4个二级项目报告,编写了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砂资源评价编制各种图件530 幅、表格548份,编写了5个二级项目报告,编写了油砂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页岩资源评价编制各种成果图件91张、成果表格1 044张,编写了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编制各种图件38张、表格147张,编写成果报告15余万字;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编制各种图件55幅、表格200份,编写了5个二级项目成果报告,编写了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共编制各种成果图件38张、成果表格37 张,编写报告43万余字。在一级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

⑧ 油气资源战略调查

一、全国油气战略调查的背景

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油气资源的分布、生产、价格和贸易等均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格局产生激烈而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我国已经从油气资源生产大国发展成为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油气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1998年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以来,国家重组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各公司为满足自身企业发展和境外上市的需要,各公司分别在各自勘探开发矿权区内及有关盆地进行了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但是,公司层面的油气资源评价在原则、思路、方法、标准和结果表达方式等方面不尽一致;评价范围仅限于矿权区所在的盆地;评价空间范围存在交叉重叠;部分海域和区域没有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煤层气评价程度低,煤矿区煤层气没有开展过系统评价;油砂和油页岩从未开展过评价。因而无法满足从国家层面全面把握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的需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油气资源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摸清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为更好地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为国家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考虑1994年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以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充分汲取近期各石油公司油气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二、全国油气战略调查的管理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开展,历时3年,全国17个单位、1750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评价工作,直接投入经费1.16亿元,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和油页岩资源。

(一)组织机构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立了领导小组、项目工作组、技术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领导小组是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决策机构,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三部委主管司局、主要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以及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组成。负责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审定项目工作组、技术专家组的组成人员和项目办公室负责人等重大事项,审定总体设计、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经费预算、评价成果及成果发布。

技术专家组由国内44位石油、地质和经济等方面的院士、专家组成。全面负责资源评价工作质量和技术把关、指导工作。

项目工作组是协调、督察机构,成员由三部委主管司局、项目承担单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总体设计、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经费预算,协调项目承担单位间的工作关系,审议资源评价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监督、审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进展情况等。

项目办公室是资源评价的日常工作机构,由三部委主管司局、项目承担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拟定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管理办法;编写实施方案、优选评价单位、组织子项目设立、实施、日常检查、评审验收和考核奖励;负责专家的联络和协调,为专家组开展工作提供服务;直接组织开展有关重点项目的评价与研究;负责资源评价工作原始资料及成果整理、汇总和归档;承办有关会议事项,负责公文、财务、保密、外事等管理工作;完成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项目工作组交办的其他事项。编写一级项目和总项目成果报告。

(二)项目管理

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总项目,常规油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油气资源趋势预测、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为七个一级项目,各评价单位根据其承担的评价任务和评价的资源类型需要,分设了24个二级项目和33个三级项目。在项目设置上,优选项目承担单位,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来保证评价任务的完成。

(三)项目成果

完成了所有一级项目及子项目的成果报告编写,编制4579幅图件和8171份表格。在一级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及数据表、图册。优选出一批勘探靶区的新的勘探层系,为扩大油气资源后备接替区、增加油气潜在资源量奠定了基础。在南部北部陡坡深水海域,发现了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在我国东部两大主力油田外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大庆油田加强外围油气勘探,建设“百年油田”,扩大了资源战略接替区;为胜利油气开辟了勘探新层系和新领域,推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油田勘探。通过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在陆相老油田和西部工作程度较低的新区,获得了油气新发现,地质理论认识也有了新的突破,推进了一批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和应用,落实了一批新的有利成油区带,优选一批勘靶区。

三、全国油气战略调查的机制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的机制为“政府部门组织、中央财政出资、产学研相结合、专家技术把关、成果资料共享”,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企业的协同与配合,打破了单位间的资料封锁,促进了经验交流和理论与技术创新。

(一)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专家作用

本项工作由5家石油企业、6所大学和6个相关研究机构的175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集中了国内优势力量,发挥了石油企业生产实践和相关科研院校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优势。由国内一流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对评价工作进行全过程把关,保证了评价效果。

(二)成果资料共享,发挥服务效能

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汇集了全国含油气盆地基础数据和评价成果,具有动态评价功能。石油企业充分利用这些成果资料,开展了青藏高原、海相地层等油气风险勘查工作。同时,为政府、科研院校提供翔实、高效的公益性信息资料。

四、全国油气战略调查成果的作用

这次全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紧紧围绕国家需求、资源管理需求、市场需求、石油企业需求,取得的成果对国家宏观决策和促进油气勘探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对制定国家能源战略和规划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评价和预测成果为制定国家油气资源发展战略、政策和“十一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被国务院有关部门采用。

二是对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起到了指导作用。评价提出的“深化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探索新区”的方针和重点加强渤海湾、松辽等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查的建议,有效指导了全国油气资源勘探战略布局。

三是对石油企业调整勘探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石油企业依据评价结果,将勘探重点开始转向海域、海相地层和深部。同时,加大了对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的勘探开发力度。

⑨ 开展石油天然气资源动态评价

(一)动态评价的必要性

随着地质认识和勘探开发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油气资源的认识也会不断更新,需要开展经常性评价,实现资源评价系统化、制度化、动态化,为制定能源政策和编制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动态评价的成果要求

油气资源动态评价仍采取政府组织、专家技术把关、石油公司和大学及研究院所具体承担实施任务的工作思路,继续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集中优势力量完成评价工作。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工作是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组织的以国家利益为主、突出国家需要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工作。评价成果还要体现及时性和前瞻性,分层次进行,既有及时跟踪勘探新进展、地质新认识,预测勘探新趋势,客观选择评价盆地和评价领域的年度动态评价;又包括对新区、新领域油气资源的调查评价。

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项目为国家层面经常性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专项,每年滚动进行,每个五年计划的前一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价,评价周期为每年的7月1日到下年的6月30日。第一轮初步计划为5年,即2006~2010年。

(三)动态评价完成的目标

进行动态评价的油气资源类型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需要完成的主要目标有:

(1)及时跟踪盆地勘探进展,判断勘探开发趋势,探索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油气资源前景,总结地质新认识,确定每年动态评价重点目标;开展油气资源年度动态评价,获得重点评价目标的油气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数据,分析油气资源品质状况。

(2)总结油气资源分布规律,分析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和开发利用前景。

(3)完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体系,包括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体系、评价规范、评价流程等。完善国家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对油气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最终实现全国油气资源的动态评价。

阅读全文

与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