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东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加强了资源供应调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农用地转用总量,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审批和批后监管“三个关口”国土资源宏观调控作用得到强化;加强规划计划管理,统筹高速公路、铁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缓解了全省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强化矿权管理,暂停探矿权审批,提高开发准入门槛,实施采矿权源头控管。
●整顿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利用秩序。进一步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务院的检查验收,恢复了正常的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审批。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了全面好转。
●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了《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和《山东省土地利用需求预测报告》,制定了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开展了“四查清、四对照”,为规划修编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开展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开展了山东省地质勘查规划研究和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研究,编制了《山东省地质勘查规划》和《山东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开发整理复垦力度,规范了项目管理。组织上报国家投资项目89个,预算总投资21.78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加耕地面积15 383.46公顷。开展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和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方案编制等研究工作。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现状、结构及特点
据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全省土地总面积15 712 630.50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17公顷,位于全国第27位。各种土地类型中,全省农用地面积为11 571 889.0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70%;建设用地2 422 42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40%;未利用地1 718 321.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90%。
农用地主要分布在鲁东丘陵地区和鲁中南山区和鲁西北平原。其中,耕地面积7 518 920.33公顷,占农用地的65.00%,人均耕地0.08公顷,位于全国第18 位,人均占有耕地小于1亩的有济南、淄博、枣庄、泰安、莱芜五市;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12公顷,低于全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平均数的有淄博、枣庄、济宁、泰安、烟台、日照、莱芜、临沂、菏泽9 市。全省园地1 020 740.99公顷;林地1 351 620.46公顷;牧草地34 052.94公顷,其他农用地1 646 554.35公顷。
建设用地中,主要居民点工矿用地2 010 990.65公顷;交通用地161 333.9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50 095.55公顷。
未利用地中,主要为荒草地 538 948.47公顷,占未利用地的 31.4%;盐碱地224 278.80公顷,占13.10%;滩涂253 589.47公顷,占14.80%;苇 地77 402.40公顷;沙地9 191.45公顷;沼泽地703.34公顷。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古道沿线、黄河冲积平原以及沿海地区。其中以荒草地、盐碱地、滩涂居多。
2.动态变化情况
全省土地调查总面积增加7 262.04公顷,主要原因:①土地更新调查中,增加部分岛屿调查;②沿海地区使用了土地调查底图,滩涂界线调整引起部分滩涂面积增加。
主要变化的地类为:耕地净减21 213.82公顷;园地净减11 181.55公顷;林地净增3 596.27公顷;牧草地净减2 789.83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增32 494.21公顷;交通用地年净增5 950.4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净减12.58公顷。荒草地净增11 222.93公顷,盐碱地净增1 498.78公顷。苇地净增1 091.27公顷,滩涂净减5 139.23公顷。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全省农用地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2005年全省农用地构成
耕地动态变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耕地增加情况(见图1)。因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增加耕地33 617.08公顷,其中,土地开发增加耕地9 659.05公顷(主要集中在滨州、东营、烟台等四市);复垦增加耕地1 616.92公顷(主要集中在潍坊、济宁两市);整理增加耕地7 750.35公顷(主要集中在潍坊、济南、青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0 692.43公顷,主要反映在济南、青岛、莱芜三市消化了更新调查量。其他原因开发耕地3 898.33公顷。
(2)耕地减少情况(见表2)。
图5 2000~2005年全省土地违法案件审结情况
通过动态巡查发现土地违法行为4 890件,涉及土地面积2 715.27公顷,耕地1 820.05公顷。挽回经济损失20 708.70万元。共拆除建筑物286公顷;没收构建物214.55公顷;收回土地402.99公顷,其中耕地259.78公顷;全年共收缴罚没款20 707.87万元,其中,土地违法案件罚没款19 819.85万元,矿产违法案件罚没款888.02万元。
图6 2000~2005年全省地矿违法案件审结情况示意图
随着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成果的巩固和加强,土地管理和利用秩序明显好转。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土地执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各级执法监察力度明显加强,各类案件的查处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等现象的发生。2005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 5 051件,与 2004年的 9 590件相比,减少47.3%。其中,发现历年隐漏案件1 152件,比2004年减少了74.82%;当年发生的案件3 899件,比2004年减少了22.3%。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134件,比2004年增加58件。审结112件,审结率83.58%。其中维持62件,责令履行3件,变更1件,撤销15件,撤回申请3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及经费情况
2005年,全省年末从业人员20 252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3 881人,研究生以上109人,大学本科及大专12 920人,高中及中专6 475人,初中及以下人员748人,其中大学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占64.33%。经费收入105 373.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84 947.50万元,其他收入20 426.25万元;乡级土地所1 556个,人员8 651人,其中专职人员8 347人。
七、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培训人数达263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174人次,行政学院学习24人次,参加其他院校培训65人次,其中学历教育91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八、信息化建设情况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网建立,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年末从业人数332人,其中技术人员201人,投入信息化建设经费1 917.47万元,其中硬件827.86万元,软件经费734.19万元,比2004年增长5.82%。
九、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全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土地和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有待加强,少数地方违法违规占用和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以旧村改造为名进行房地产开发,规避招拍挂,干扰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③基层国土资源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机构、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改革中加以解决。
(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强化宏观调控
认真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认真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切实保护耕地,积极推进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三农”、“三高”、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国家、省重点工程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低的建设用地及开采方式、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矿产开采项目坚决予以限制,不予审批。
2.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对商业、旅游、娱乐、经营性房地产等四类经营性项目用地,坚定不移地推行招拍挂出让制度。研究建立城市供地计划体系,逐步定量、定性、定位提前公布供地计划。对除四类经营性用地外具有竞争性的其他用地,也要逐步引入公开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协议出让最低限价制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要加大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力度。凡是可以用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的,不得采用直接审查批准的方式出让,不断扩大出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对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不需勘查可直接授予采矿权的,均要依法有偿出让;对延续、变更登记的采矿权,原则上以有偿出让方式重新授予;矿山企业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要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或转增国家资本金。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投入,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储备。
3.推进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土地登记与矿权登记信息查询系统,及时公布土地利用规划与供应计划、矿权投放量与布局等管理信息。推广应用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与资源信息数字化成果。
B. 那儿有土地出租
求组土地信息,可以去相关租地信息平台查询。
C. 东营开发区的地 价格是多少钱一亩
开发区主要发展的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动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风电装备,太阳能设备,石油装备,有色金属压延,盐化产业等
土地价格可根据项目的产业关联度 项目科技含量 环境保护 投资规模 税收效益等综合评价
交通条件:
公路:有国道220通过开发区 规划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穿过开发区 距离环渤海高速2个出口距离约5KM
铁路:距离东营火车站约20km,距离在建的东营南站约10km,另已规划开发区支线铁路,计划由山东高速集团建设
机场:东营永安机场为4D级机场,紧邻开发区,目前有直飞北京、上海、重庆、大连的航班,近期开通成都航线,正在协调广东、浙江航线
港口:广利港在开发区境内,目前正准备实施扩建工程,距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70km
如有不明白的可短信我
D. 大家好本人有土地三百亩低价出租必须种植经济作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来选择作物,还有地形以及迎风坡还是背风坡。都要看,才能作物
E. 我划拨取得国有土地770亩,能否出租给别人经营,我只收租金
可以转的
,但是经营的内容变更需要重新去审核,比如说批准你建设工厂,你转后人家搞养殖了,这个就违法了,会罚款的。
F. 土地出租多少钱一亩
这要看区位,如果在市区附近,3000元左右每亩,如果是偏远地段,500~1000元每亩。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你
G. 东营市国土资源交易网
东营市国土资源交易网,东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东营市矿业权网上交易,东营市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
H. 农村土地转让承包需要什么手续
何为农村土地转让?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
办理流程及手续
一、提出申请
1、土地流出方向的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流转申请书,内容包括:姓名、村名、面积、地名、地类、价格、期限、联系电话等,由村流转信息员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报送。
2、土地流入方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提出申请并填写土地流转申请表,内容包括:姓名、单位、需求面积、地类要求、意向流转期限、拟从事经营项目、联系电话。由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办理并向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
二、审核、登记
1、流出方土地情况审核按照“属地核实”的原则,经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进行登记。
2、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对流入方的经营能力和经营项目进行审核后,进行登记。
3、流转价格评估流转土地价格由流转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或委托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组织有关人员评估土地流转价格,作为参考依据。流转面积较大的,可由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4、信息发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根据流转价格评估结果及土地流转双方提供的信息,在交易服务场所进行信息发布,并约请流转当事人会面,平等洽谈。
5、自愿协商县、乡(镇)土地流转服组织作为管理、服务机构,协助土地流转双方依法自愿当面洽谈流转价格、期限等相关事宜。
6、签订合同土地流转双方协商一致,达成流转意向后,按程序签订统一文本格式的土地流转合同。
7、鉴证、归档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一式五份,经乡(镇)鉴证。流转面积较大的应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公证。合同文本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其余三份分别由村、乡(镇)、县归档备案
。
I. 东营市土地购买
我们国家只东营每年的土地在增加,它是黄河的入深入海口,从黄海带来的泥沙每年都会在海边形成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