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来工作成果(天诚国源土):
1、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等。
2、各地类土地面积汇总表和土地总面积汇总平衡表
村土地面积汇总表;乡(镇)土地面积汇总表;县(市)土地面积汇总表;土地总面积汇总平衡表。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县(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
①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
②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
④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
⑤县、乡(镇)土地边界接合图表
② 国土资源调查取得的成果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5
③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是什么
调查的资本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的,其任务是分县查清各内村和各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容和分类面积及其分布状况,为建立土地登记、统计制度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资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是近期1:10000、重点林区以及相应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图。通过野外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行政和权属界、以及变化了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或影象地图上。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工作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并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各权属单位及各行政辖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绘制各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调查的主要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后,应提交如下成果资料:
④ 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版等级等基本信息,
为土地登记提供权依据资料。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
明析产权的实质性调查,
其成果资料是保
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
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
同时,
通过地籍调查
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
数量、
分布和利用状况,
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
间、
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
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
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
1
)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
2
)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
3
)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
4
)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⑤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成果汇总的任务是什么
(抄1)数据汇总。在土地袭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增加非调查区域的港澳台地区的土地数据,形成国家及各级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
(2)图件编制。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国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国家、省、地(市)、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
(3)成果分析。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
⑥ 二调主要成果有哪些
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各级行政区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各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综合报告 (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 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 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5、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
⑦ 城镇土地调查成果
3.7.2.1 设区市、县城、重点建制镇调查成果
(1)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2)地籍调查表;
(3)地籍平面回控制测量成果答表;
(4)界址点成果表;
(5)地籍图及分幅接合表;
(6)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7)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8)城区土地利用图;
(9)城镇地籍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
(10)专项调查统计表;
(11)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3.7.2.2 市汇总成果
(1)专项统计调查汇总数据;
(2)市城镇土地利用分析及专题报告。
⑧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主要有:农村的土地面积、农用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等。
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回记信息,答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1.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各级行政区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各级行政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
5.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 1.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2.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3.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土地权属界线图件;
5.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1.综合报告
(1)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各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2.专题报告
(1)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
1.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各级土地权属数据库;
3.各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4.各级基本农田数据库;
5.市(县)级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⑩ 政府和政府部门如何对土地调查成果负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主要负责专人是第一责任人。属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调查的各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建立土地调查成果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切实保证调查的数据、图件和被调查土地实际状况三者一致,并对其加工、整理、汇总的调查成果的准确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