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发布时间:2021-02-23 15:24:02

『壹』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依托燕山石化,具有发展石化新材料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对外交通联络便利,临近京石高速、西六环和京周路,京原铁路穿越其中。境内公共设施健全,交通路网完善,居民出行便利,901路汽车直通城内。未来几年,市区两级政府将加快推进石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房山轨道交通将延至石化基地,届时基地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政策环境良好。为加快推进石化基地开发建设,北京市和中石化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石化基地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9〕94号)。根据上述文件,北京市和中石化将在石化基地规划编制、资金投入、土地供应、产业支持、项目进驻、市场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为石化基地开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产业资源丰富。核心发展区内的燕山石化公司拥有生产装置88套,辅助装置71套,每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80万吨,可生产欧Ⅳ标准的清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蜡、乙烯等120种494个牌号的石化产品,其中树脂及塑料、合成橡胶、基本有机化工产品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商之一。同时,公司厂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拥有独立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工程系统。丰富的石化产业资源,成为石化基地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
高端人才聚集。中国科协和市科协在房山区设立了北京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科委新材料中心及新材料测试联盟与房山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组成了石化基地发展战略和技术指导的强大智囊。燕山石化公司拥有从事石化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专业团队,有200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内外专利权,汽油、聚乙烯、聚丙烯等12大类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优质产品奖。

『贰』 西安以什么产业为主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07年9月产销量突破百亿元大关。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一期竣工投产。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电力电子产业。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钢西安重机工业园项目入区建设。“十一五”末,电力电子产业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区内已经聚集了可口可乐、金威、顶益、乐百氏、维维、荣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酒、肉、水、面、奶”产品齐备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十一五”末,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新材料产业。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核心企业西部超导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将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成为西安经开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末将实现产值80亿元。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自2004年4月封关运行以来,已吸引西玛阿达、彩辉显示、BP普瑞新能源、凤城精密机械等入区项目32个项目入区,其中已有24家企业投产。2006年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6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七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同时具备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研发、监测及维修功能,成为西北第一个保税物流区,并已于2007年11月22日通过西安海关联合验收组的验收。保税物流区正式投入运行,成为西北首家以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功能完善的内陆“口岸”,将有效的促进陕西和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开区成立以来,GDP、技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40%左右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效益同步并进,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二、“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
西安经开区“十一五”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重点发展商用汽车、电力电子、食品饮料、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努力促进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将西安经开区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西安城市新中心。
经开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完成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的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的跃升;依托四个功能园区,发展四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同步前进;确保区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引进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亿元,外贸出口10亿美元,财政收入16亿元,解决就业40万人。
三、功能园区简介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2年6月21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04年4月5日封关运作,是西北地区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加工区A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
截至2011年底,已有32家中外企业入驻,主导产业包括航空、精密机械、电子和新材料等,其中世界知名企业有英国BP、法国ALSTOM、美国TIFFANY等、美国GE(SMITH)。
——航空类企业: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CATIC)、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XAE)、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AECC)、庆安公司(与Smiths合资)、英国AMS、APOLLO等十余家企业;
——精密机械类企业:西玛阿达电机、凤城精密等
——电子类企业: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香港骏德集团
——新材料企业:BP太阳能、天琪太阳能等。
2006年加工区A区实现进出口额1.9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一。预计2010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5亿美元。
2006年12月,国家在全国59个出口加工区选定7个进行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西安出口加工区是西北地区唯一进行试点的加工区。加工区A区内首期建设三栋保税仓库,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以及1万平方米的露天堆场,于2007年4月投入使用,2007年11月正式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组验收。
加工区A区内海关、商检、银行等机构齐全,企业通关十分便捷。区内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完全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泾渭工业园 泾渭工业园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开发区综合优势,与西安市高陵县政府联合共建的重点发展园区之一,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控制面积25平方公里。
泾渭工业园于2003年初全面正式启动,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这一历史机遇下,打造西部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在经开区乃至西安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园区重点发展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三大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目前已有入区企业5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截止2007年10月,园区基础建设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已有10平方公里土地达到了“七通一平”。几年来,共建成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三纵六横 ”的道路网络。区内已有供气能力140蒸吨/小时的热力站一座。现有的泾渭水厂一期日供水3万吨,规划二期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完全能够保证项目的生产生活需求;正在规划中的城区至泾渭工业园第二条供水管线日供水能力将达到15万吨。
现有110KV输变电站一座,正在建设的另一座110KV输变电站和开闭所将为入区企业项目建设及生产提供更加充足的电力支持。智能化的车城温泉花园住宅小区将完全满足入区企业的入住要求。可容纳两千学生同时就学的交大经发高中也于06年9月正式开学。正在建设的商益步行街及四星级的国际商务酒店也将为区内企业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园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体系。
此外,省上重点项目陕汽商用车产业园总投资19亿元,一期工程已于05年底建成、投产。西部有色金属研究院投资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也于06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总投资24.8亿元的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易地搬迁改造项目也已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投产。这三大龙头企业的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标志着泾渭工业园三大支柱产业初显雏形。
十一五期间,园区将不断提高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地储备,通过实施“1151工程”,即培育一个年产值达100亿、1个50亿、5个20亿、10个5-10亿的企业。到2010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50亿元的发展目标。
四、地理区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北城。开发区的中心区位于西安北绕城高速与北二环之间的城市南北中轴线迎宾大道两侧。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等开发区的其他园区依附在中心区周边。随着西安拉大城市骨架、城市重心北移战略的实施,开发区已经处在西安向北拓展的最前沿。
(1)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
西安市行政中心向北迁移的新址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堡广场附近。目前,新行政中心建设于2007年6月启动。新行政中心北迁将使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的这一区域成为西安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新火车客运站北迁:
经过国家铁道部及相关部门的多次反复论证,投资逾百亿元的西安新火车客运站最终选择定点在北三环以北、渭河以南,经开区草滩生态产业园内。该客运站距开发区中央商务区不足两公里,它的建成将充分带动西安、咸阳、铜川等城市乃至整个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并为开发区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铁路运输支持。
(3) 总投资逾贰百亿元的国家渭河综合治理项目直接受益地。
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渭河流域治理,重点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下游防洪形势严峻和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规划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其中涉及陕西省投资160亿元。
(4) 航空交通:
开发区距西安国际航空港仅20分钟的车程,目前,该航空港拥有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的国际、国内航线155条,年旅客吞吐量逾1000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
从2009年3月开始,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开工,项目总投资103.91亿元,将在现有跑道南侧建设长3800米,宽60米的第二条跑道和平行滑行道,使飞行区达到4F标准,能够起降A380等超大型洲际飞机。新建25.3万平方米的3号航站楼,规模为现有航站楼的4倍,建成后,新建的3号航站楼将和现有的1号、2号候机楼连为一个整体,并有摆渡车往返其间,方便中转旅客转机,各航站楼之间实现一体化交通。
(5) 公路交通:
西安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开发区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成米字型向外辐射,与开发区相临的绕城高速公路可连通以下高等级公路:
西潼(关): 走西潼高速,可到临潼、渭南、潼关、洛阳、郑州、北京等地;
西阎(良): 西阎高速可到高陵;
西铜(川): 走西铜高速,可到延安、榆林、内蒙等地;
西宝(鸡): 走西宝高速,可到咸阳、杨凌、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等地;
西蓝(田): 走西蓝高速、蓝小汽车专用路,可到蓝田、商州、丹凤、武汉、合肥等地。
108国道 : 走108国道,可到周至、佛坪、汉中、成都、重庆等地;
(6) 铁路交通:
郑西高速客运专线:2005年9月25日,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正式拉开建设序幕。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全长484.5公里,建成后将满足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旅客列车的需要。 西安火车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 西安火车站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 西安北客站已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运营。西安北客站是目前我国规模第一、亚洲最大的客站。郑西高铁已通车,西安郑州进入2小时经济圈。
西安火车北环线建设完成:2005年4月26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开工建设。2006年9月1日,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比预期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总投资18.268亿元。
西安火车货运枢纽建设:西安铁路枢纽新建北环线是西安铁路枢纽改造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21世纪铁路建设的龙头工程,正线全长81.442公里。
(7)地铁交通
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已于2011年9月16日下午14时通车运行。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
基础设施:
开发区积极致力于营造优良的投资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供水:建成日供水量10万吨的水厂;
供电:已建成110KV变电站四座,总容量36.3万KVA;
通讯:市电讯六分局为开发区提供6万门通讯线路,可提供包括DDD、IDD移动电话数据传输的图文传真等多项业务;
供气:陕北天然气管道已进入开发区,可满足入区项目生产、生活需要;
供热: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已建成每小时60蒸吨的第一供热站,城北供热站正在建设之中;
排水:区内的排水管道与市政管网连接,保证污水排放通畅。
配套物流企业:
开发区目前吸引了包括招商局物流、丰书物流(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邮政运输局物流、陕西华通物流等国内多家物流企业入驻。这些项目的入驻,在运输、配送、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 仓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诸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提升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改造、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嘿嘿!

『叁』 现在科技部和发改委在扶持什么项目

到国家发改委的网站找节能减排办公室的栏目里找吧,一般是由各级政府的节能减排办公室负责对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是他们负责审批,扶持资金由他们负责安排

『肆』 山东淄博-中国最大瓷器生产地

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南依泰沂山麓,北濒九曲黄河,西邻省会济南,东接潍坊、青岛。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和“较大的市”。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5个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个县,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13万,其中市区人口273万。淄博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5个城区各相距20公里左右,市政府驻地张店是全市的中心城区。淄博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拥有鲁山、原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等绵延数十里的溶洞群;北部平原沃野千里,黄河沿边境蜿蜒47公里。

历 史 文 化

淄博历史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临淄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故都,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淄博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人物,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左思、淳于意、房玄龄、蒲松龄、赵执信、王渔洋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淄博市文物古迹众多,被列入保护的重点文物有177处。东部齐国故城文物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东周殉马坑举世罕见,中国古车博物馆堪称中国之最,中部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居;南部有早于秦长城的齐长城遗址;西部的周村作为历史商埠重镇,有“天下第一村”之誉。

基 础 设 施

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东西向的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和南北向的淄东(营)淄八(陡)铁路、滨(州)莱(芜)高速公路、205国道形成三个交通“十”字型主干贯穿全市。市中心距济南国际机场和青岛港分别为70公里、210公里。淄博是鲁中电信中枢和邮件处理中心,光缆通讯、数字、微波传输、程控电话、国际互联网广泛应用,移动电话、可视电话、国际邮政特快专递等现代化通讯业务发展迅速,对外联络畅达。

经 济 发 展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市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2年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2003年GDP达到1003.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5.9亿元,境内财税总收入达到1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5.1亿元,城乡储蓄余额479.3亿元。

淄博是山东省及中国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基地,中国五大瓷都和三大建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和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50多种矿藏,其中铝钒土、耐火粘土、化工石灰岩、陶瓷土等储量大、品位高,均为山东的主要产地。北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淄博工业主要有石油化工、陶瓷、纺织、医药、建材、冶金、机械、塑料、电子等35个门类,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至200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6家。坐落在淄博的齐鲁石化公司,是我国特大型石化联合企业,原油加工量居全国前列。淄博医药生产具备较强优势,解热镇痛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和制剂等均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陶瓷、建材、纺织业特色突出,年产日用陶瓷4.3亿件、建筑陶瓷5亿平方米。近年来,以新材料、精细化工、基础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413

『伍』 包头稀土应用产业园区都有哪些单位

包头稀土高新区引进了东方希望、宁波韵升、法国罗地亚、英国久益、日本版昭和等一大批权国内外大企业,目前有注册企业1500多家,其中经内蒙古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全自治区的71.9%,占包头市的92%,先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级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十五”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陆』 西安经济开发区的总体情况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07年9月产销量突破百亿元大关。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一期竣工投产。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电力电子产业。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钢西安重机工业园项目入区建设。“十一五”末,电力电子产业将实现产值12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区内已经聚集了可口可乐、金威、顶益、乐百氏、维维、荣氏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酒、肉、水、面、奶”产品齐备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十一五”末,食品饮料产业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新材料产业。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核心企业西部超导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同时进行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西部钛业建成达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将建成世界第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成为西安经开区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十一五”末将实现产值80亿元。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自2004年4月封关运行以来,已吸引西玛阿达、彩辉显示、BP普瑞新能源、凤城精密机械等入区项目32个项目入区,其中已有24家企业投产。2006年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6亿美元,在中西部出口加工区中名列前茅。2006年12月,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全国首批七个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同时具备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研发、监测及维修功能,成为西北第一个保税物流区,并已于2007年11月22日通过西安海关联合验收组的验收。保税物流区正式投入运行,成为西北首家以加工制造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功能完善的内陆“口岸”,将有效的促进陕西和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开区成立以来,GDP、技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40%左右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效益同步并进,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450亿元。

『柒』 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的下属机构

合肥物质院分中心
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直属的非法人二级机构,2010年1月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常州市政府签约共建,其前身为常州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于2007年1月注册成立。先进制造所由常州机电所、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智能车辆技术中心和常州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合并而成,现注册为常州市事业法人“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研究所设有机器人系统实验室、虚拟样机实验室、精密加工与检测实验室、智能自动化实验室、汽车电子技术实验室、半物理仿真验证实验室,主要围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大力推进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培养高技术人才等方面成为特色鲜明的研究机构。
上海技物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独立建立,已入驻常州科教城,并注册独立事业单位法人机构,注册名称为“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分中心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LED产品检测和高端产品研发,红外探测器件研发及光电探测技术研究。同时,利用技术物理所在太阳能光伏及医学影像系统方面的研发成果,推进研究所与常州企业的合作,争取在3-5年内建设成为区域范围内,在光伏新材料、新光源和红外民用产品技术方面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影响力的应用技术研发平台。
沈阳计算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独立建立,已入驻常州市科教城,并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机构“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数控与工控技术、信息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开展数控技术与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动漫制作等技术的培训。研究所设有数控技术实验室、柔性制造技术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实验室。有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专门从事数字控制技术的技术研究、开发、培训及产业化工作,在技术产品创新及工程化、工艺优化、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成都有机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独立建立,已入驻常州科教城,并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机构“常州化学研究所”。分中心以技术研究、技术推广、项目合作、人才培训为主要任务。立足常州地区,面向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化学化工技术的需求,在绿色化学技术与工程、新型能源材料与储能器件、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及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并承担企业委托的研发课题,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广州能源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独立建立,已入驻常州科教城,并与常州景源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常州广生源节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州钟楼区政府合作建立了生态节能建筑及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以能源环保技术及相关材料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为重点方向,针对常州市的需求以及产业优势,开展能源环保领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研发、推广、产业化工作。目前分中心在建筑物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等方面具有成熟、先进的技术成果并已经得到应用或正在实施。
宁波材料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和常州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非法人机构。宁波材料所的定位是以制造业和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技的进步为牵引,瞄准世界前沿,高起点、大目标、多集成,从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开发、促进产业化。目前分中心主要开展高性能聚酯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已开发的“高性能聚酯复合材料”被列为江苏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
过程工程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过程所与常州华威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非法人机构。主要开展反光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制和开发。双方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华威反光材料应用工程中心”,已建成工程膜、车牌膜、高强膜等多个工程化实验室,搭建了反光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的行业性专利数据库信息平台,并开发了相关的技术软件。目前“高性能(微棱镜型)回归反光材料的研究”项目正在实施。分中心发展目标:推进反光材料工程技术发展,促进反光产品更新换代,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科技成果的规模产业化。
工程热物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常州市三维技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非法人机构。并联合成立“新品研发与试验基地”。工程热物理所主要是围绕能源、动力、环境这三大领域,在洁净煤炭联产技术、先进燃烧技术、传热传质技术、航空航天热物理和总能系统及可再生能源五个研究领域和方向开展技术研发及应用。目前分中心主要从事新型汽轮机、燃汽轮机叶片的气动设计和研究,进行强度、材料、工艺性等试验,争取国家、省、市相关领域研究课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以及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上海硅酸所分中心
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江苏远宇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非法人机构。上海硅酸盐所学科方向是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人工晶体、高性能结构与功能陶瓷、特种玻璃、无机涂层、生物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等。目前分中心主要开展表面贴装压电陶瓷电声器件、高功率压电发声器件和通讯类应用的下一代消费类视听终端微小型压电陶瓷电声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
中国科技大分中心
由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与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已经进驻常州科教城。中国科技大学是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目前分中心主要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的技术优势,开展光固化先进技术和材料的研发。现已建立中科大-华钛光固化基础与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包括四个课题组,即新型光固化引发剂研发项目组;食品包装用光固化涂料项目组;无线光缝合技术项目组;电磁屏蔽光固化粉末涂料项目组。有多个项目已经实现产业化。

『捌』 郑州新材料产业园的园区介绍

郑州新材料产业园是以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产业为基础成立的一个集超硬材料及制品、精密陶瓷材料、镁合金材料、包装材料等其它材料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园内现有新材料企业6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承担火炬计划和863计划项目10余项。 超硬材料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863超硬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基地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地企业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已聚集骨干企业7家、中小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从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到金刚石、CBN及其制品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其中人造金刚石和CBN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90%。并成立了信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化中试平台、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比较完善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
新材料产业园位于国家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入驻郑州新材料产业园的企业除享受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优惠之外,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得到产业园的其它政策性支持。
郑州新材料产业园管理办公室隶属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是承担郑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培植及产业发展研究等任务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产业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机构。
本着精心培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宗旨,新材料产业园将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行业特征明显的一流特色工业园。

『玖』 内蒙古蒙西集团生产氧化铝的工厂怎么样这个企业怎么样啊

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蒙西工业园)始建于1998年底,当时为伊盟行署批准的盟级工业园区;2001年12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第一家省级高新技术工业园区;2002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信定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2004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列入全区20家重点扶持园区;被2005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蒙西工业园区从座在鄂尔多斯市西部边缘的鄂托克旗蒙西镇境内。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一盟三市的交汇处,南依新型工业城市乌海市、北靠全国商品粮基地巴彦淖尔河套平原,东连驰名中外的绒山羊基地阿尔巴斯,西与广裹无垠的骆驼之乡阿拉善隔河相望,素有“鄂尔多斯之窗口,乌海之咽喉,巴彦淖尔之屏障,阿拉善之外局”的美称,是实现四大区域经济融合的最佳着力点,是最具开发潜力和发展潜力的“黄金地带”。园区交通便捷,已构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侠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南距乌海机场4公里,有定期航班飞往全国各地;东邻京藏高速公路,并设有蒙西“互通”;西邻京兰铁路和110国道,园区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未开发面积较大,无工业污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劲的后发优势,园区境内及周边资源和能源富集,储有煤炭、铁、硅、石灰石、石膏、耐火粘土(煤系硬质高岭土)等3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藏,具有运距短、易开采、相对集中,价格低廉等特点,有利于资源的就地转换。建成4.2万KW自备电厂、内蒙古西部电网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各一处,正在建设的北方联合电力蒙西电厂,总投资31亿元,规划容量为2×300MW+4×600MW机组,可为园区提供充足的电力,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用电。建成100万吨的煤焦化生产线,可供城市标准煤气3亿/年立方米,可保证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气。园区距黄河3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多数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目前,园区供水系统具备4万吨/日供水能力,加上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利用,可达到6万吨/日以上,能够为工业生产、绿化和居民生活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蒙西工业园区控制规划面积19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一期配套开发面积6.6平方公里,由生活办公区、高新材料区、化工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区四部分区组成。
蒙西工业园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逐步显现,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驻园企业发展到2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资产总额增长到5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人。以蒙西集团为核心的入园企业积极进行科研项目攻关,有10项科研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4项科研成果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的项目,2英科研成果列入国家级新产品试产计划,并取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共申报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产用新型专利15项。高新企业占入园企业的1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心入占园区企业总产品销售心入的81%,科技贡献率达74.3%。水泥、捣固焦等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40万吨。
二发展思路、重点、目标
十一五”时期,蒙西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是:在新的起点上,立足优势,坚持走一条产业向基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集中发展道路,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全力打造沿河高效工业经济带,集中发展以发电为龙头的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以焦煤煤气为龙头的化工产业和以水泥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努力形成三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倾力打造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蒙西。
发展重点:一是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型、节约型工业园区;二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总体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投资总额累计突破1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税收达到8亿元;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明显显现。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能源发电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建材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煤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其它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
三在建及近期规划重点项目
⒈在建项目:北方电力蒙西2×30万千瓦电厂、蒙西集团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项目等。
⒉规划项目:蒙西集团年产4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神华蒙西年产80万吨捣固焦10万吨甲醇项目等。
11月

『拾』 株洲的荣誉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国家老工业基地
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国家绿化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国家金融生态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八次荣膺)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市
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称号
2010年综合竞争力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
2011年“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称号
2011年位列“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64位,省内第2位。
2012年“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城市”称号
2012年“中国十佳诚信政府”称号
2012年度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72位,中部商业城市排行榜第7位,省内第2位。
2012年全球风景园林领域最高荣誉——“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土地资源管理杰出奖”
2012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3年度“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68位,省内第2位

阅读全文

与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