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发布时间:2021-02-23 14:20:34

①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

11月8日上午公布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新要求”包括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届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将摆脱长期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扩大内需已经被中共确立为“战略基点”。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另外,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据悉,中国年内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中共十八大针对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变得越来越富。与此同时,中国人是不是也在走向富裕呢?从平均数据来看比较乐观,只是细致分析后却会发现民富还未赶上国富的进度。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也赶不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国强为民富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国强保证了民富,民富反过来会进一步推动国强。伴随着国家的强大,国家财力的增加,政府就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民富。这一点在中国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更多的资金被投入到民生领域,使民生领域的各项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的富裕程度在逐步提高。因此,通过国富实现民强,是近代中国走向复兴和富强的必由之路,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理性而必然的选择,是国家发展的初级目标。
民富与国强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民富为国强奠定着基础。国强为民富提供着保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民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国强,也只有这样的国强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就是把民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国强。在看了十八大的报告后一位农民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列入小康社会目标,必然会推动底层群体收入的提高,这是我们对未来最大的期望。”
读完十八大报告,使我久久地沉浸在沉思中,从我们党总发展计划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中所想到了公司今年工作会上所提出的“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员工权益,积极构建模范和谐企业”,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各项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员工的薪酬待遇、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不断加强后线管理,改善基地社区生活环境,推进基地建设和社区社会化。不断完善困难救助机制,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清凉”工作,组织“金秋助学”等活动,将民生工程落到细处和实处,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努力提高员工收入,重点是一线普通员工收入,让广大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在工作会召开前,公司召开2012年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共同的目标就是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经协商,双方同意2012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4%以上,一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8%以上;同意一线职工施工津贴标准从10元/月人提高到30元/月人;为合理缩小单位间工资收入差距,同意下达差异化的工资收入调节线。
去年10月12日,时任公司党委书记朱素华到托口水电站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工作时,在听完参加托口电站建设的二分局托口施工局、机电制造安装分局托口项目部、基础工程分局托口项目部的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刚才,大家都汇报了各项目生产、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情况,但听到最后我最想听到的职工收入情况,没有一家单位提起。刚才我在前方向职工问了托口工地工资发放情况,有个司机告诉我上个月打到卡上的一千六百块,项目经理告诉我有三千多,这里扣除的五金、发放的施工津贴等员工未算进去。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利润,为员工提高收益。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为员工增加了收益,才会使企业更具凝聚力,员工才会对企业尽责,企业才会更有序地发展。各级管理者要把好这个辩证的关系,使八局向企业增益,员工增效上发展。”
“要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要落实企业与员工共赢、企业与员工共成长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要合理提高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员工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朱素华告诫项目经理:“不要将眼光盯着职工碗里的几块肉,那几块肉不是解决企业赢利根本办法。要将眼光盯在业主的那口锅里,要在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合同变更、优化技术方案上下功夫,才能在业主的那口锅里多捞出几碗肉来。”
公司在年初工作会上提出2012年完成营业收入125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收入45亿元,国内非水电业务收入21亿元。也就是说在公司一万多名职工队伍的情况下人均完成完成营业收入100万元。当前,公司经营规模已跃上百亿台阶,公司在建合同项目已达300多个,遍布国内外100多个工地。那么如何才能完成工作会的目标,使水电八局做优做强,使八局的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呢?
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了管理思路:解放思想,转型升级,科学管理,做优做强。 公司总经理朱素华在公司龙开口项目施工经验交流会上说:“我们是建筑企业,项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产值和利润中心,是员工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是展示公司品牌和企业文化的窗口,是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载体,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市场开拓的桥头堡。因此,我们要站在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企业未来负责的高度,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手抓项目履约。”
今年年中工作会上,公司提出各级干部要从生产型干部转化为经营干部,公司要从生产型企业转化为经营型企业,要提升企业层次,提升企业盈利空间。这不是某个人的转变,而应该是整个企业的转变。在保证企业运行的同时,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和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其次,干好在建的每一个项目,创造好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开源节流,努力实现效益目标。要通过工程项目提升员工收入,通过工程项目提升企业效益,通过工程项目提升八局的品牌形象。
项目,是企业的利润来源,是员工的工作岗位,是开发市场的桥头堡,是树立品牌的奠基石,项目对于企业生存、对于员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素华总经理说:“如何给职工找到合适的岗位,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你说你爱护职工,但你连岗位都不能给职工提供,爱护职工从何谈起?职工的第一权利就是工作的权利,这是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当领导的责任。这个责任十分重大,压力也很大。我对大家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也很高。我们每一个人肩上的压力都很大,大家都要有紧迫感、压力感。我们要把压力一级一级下传到八局每一个干部职工,这样企业才有希望。适当的压力也是好事情,有时我们还要自我加压,再把压力化为动力,这样才能出更好的成绩。”
以后水电开发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但非水电业务依然还会有。没有水电业务,我们八局也要生存和发展,而且要越来越好;靠什么?
朱素华总经理说:“八局要从单一的水利水电工程业务承包向铁路、公路、市政等‘大土木’业务承包转型,这是第一个转型;由施工承包业务向施工加投资业务方向转型,这是第二个转型。”他强调:“无水电不稳,无非水电不大,无国际不优,无投资不富”,四个精炼的双否句,揭示了企业转型的方向。作为长期以水电施工为主的建筑企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产业结构必须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和相关多元化辐射。升级,就是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升级,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的升级。我们过去所做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承包业务,属于产业链的下游、最低端,利润低,竞争激烈;尤其是准入门槛低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都不高,为零,甚至亏损。我们要做高端产品,市场营销要向高端走。什么是高端产品?由资金带动的是高端的,用管理的、动脑筋的是高端的,而用劳动力的是低端的。
积极开展投资业务的目的:一是为后人留下良好的资产,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不能象我们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个工程搞完了,到处找米下锅,我们水电几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不能让后辈再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现在就要栽树,让后人乘凉。二是企业产品升级的需要。如果我们不用资金去拉动非水电业务,那我们得到的市场份额就很少。要扩大非水电业务规模,用资金去撬动市场,我们的市场天地就更广阔,效益就更理想。
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公司“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员工权益,积极构建模范和谐企业”使我们作为中国的普通公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关心民生,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罢在了同一地位,看到了能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作为普通职工,公司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4%以上,一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8%以上;看到了公司关爱职工,为一线工人着想,将民生工程落到细处和实处,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努力提高员工收入,让广大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信心。
前几天,由于父病回家。还在家中通过手机QQ收到了催交公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征求意见表的通知,在我的记忆中公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还未到项目上征集过,一般是到分局一级。赶回工地后看到了意见征集表,仔细看了公司征集的意见分四个方面:1、对公司领导班子一年来工作特别是企业的科学发展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整体评价。2、对如何全面推进管理提升,查找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和管理短板,进一步推进公司转型升级和科学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3、对公司领导班子在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评价,对如何加强公司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和建议。4、其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不敢狂论公司新的领导班子此举是不是在走形式,也不敢说普通职工所提的意见是否管用,领导会不会重视,这有待公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后才能定论。但起码有一点是令人欣慰的,新的领导班子作风在改变,重视基层意见,重视职工意见,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虽然说普通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不一定能提出好的意见,但员工是企业的一员,企业的荣辱与员工息息相关的理念在公司领导班子中已形成。通过这个意见征集表使我们看到了公司关爱职工,保障员工权益,积极构建模范和谐企业的意念。

② 从个人收入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简单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如果普遍有所提高,就是分享着发展的成果。如果能够实现个人收入提高的同时,缩小全社会的贫富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实现了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 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科学发展的根本目专的是发展属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 如何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回配制度,为实现发展成答果由人民共享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另一重要举措。
(我认为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等同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所以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⑤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发展的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版。
2、党的宗旨是全心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先锋队性质也要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如果从哲学角度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的成果是由人民创造的,也必须由人民共享。

⑥ 什么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收入分来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源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收益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构成,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


(6)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扩展阅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报酬,如工资和薪金是对付出劳动的报酬,租金和赁金是对提供地产或者一段时间内转让其他实物资本的回报,提供货币就能得到利息等,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再次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生产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收入税、财产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其他转移收支。


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此,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

(1)收入分配理论抄是李嘉图经济学说袭的中心,他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概念,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同理,我国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增加居民收入,通过“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才能不断提高居民的相对工资,缩小收入差距。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与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