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国以来十大科技成就是什么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贰』 最新农业科技技术或成果. 知道有哪些吗.
2009年3月11日,中国海林城乡集团举行新闻发布会,隆重推出了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BGA 土壤调理剂和ATK 植物营养水。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BGA土壤调理剂属土壤调理剂,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林业生产资料。以秸秆、玉米芯、枯枝、落叶、锯末、刨花等有机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光量子作用,加入用中国海林城乡集团以物理技术为主的核心技术生产的BGA底料,制成了BGA土壤调理剂。这项科研成果具有改良土壤,治理荒漠.保水抗旱,增强农作物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恢复农作物原生态等功能。能在其它产品无法种植的极端逆境条件下(干旱、严寒、高原、强紫外线、贫瘠、盐碱、重污染、低光照等)使农林作物正常生长,大幅度提高植树成活率和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林产品品质,恢复农林产品的天然风貌。完全无公害,无污染,无生物激素,绿色环保,不同于国际市场上各种化肥、农药、叶面肥和生物激素,是世界农林业种植的绿色生产资料。
BGA土壤调理剂,得到了美国沙漠研究所和联合国世界生态委员会等世界权威机构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通过了以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并已经获得了中国农业部产品登记【农肥(2004)临字1574号】。该项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保障。
BGA 土壤调理剂和ATK 植物营养水的发明者——中国海林城乡集团总裁及发明人张建民先生
中国海林城乡集团董事局主席欧通国先生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国海林城乡集团己经在北京建立了BGA 土壤调理剂和ATK 植物营养水研发基地和种植基地,在深圳光明新区投资3亿港元建立ATK 植物营养水生产基地。今年7 月、8月、9 月、10 月,还将在河南、山东、湖北、新疆建立四个BGA 土壤调理剂生产基地。(
『叁』 列举你所知道的农业科技成果
农产品深加工
『肆』 农业科技成就的资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农业发展与成就
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国民经济每5年制定一中短期发展计划。可以说,每一个发展计划的实施都使中国国民经济的实力,也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重大发展。2001年是中国实施第10个五年发展计划(即"十五"计划)的第一年。
1、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999年,中国粮食产量 5.08亿吨,比 1978年增加两亿多吨,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1978年以来;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1999年,肉类产量5953万吨,蛋类产量2080万吨,奶类产量790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5倍、7倍和8倍;水产品产量4100万吨,是1978年的8倍多。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1978-1999年;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由30.5%上升到75%。1999年,乡镇企业有2000多万家,从业人员I.3亿人,增加值25000亿元,是1978年的110多倍;实现利润5580亿元,上交税金175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63倍和80多倍。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I/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1978-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221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374%;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3400万:贫困发生率26%下降到不足3%;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68下降到0.55。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明显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由50年代的80%下降到1999年的12%左右。截止到1999年,已有2/3的村初步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80%多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委会选举已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正在逐步普及。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4、农业国际合作与交往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共达100多亿美元,还引进了大量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种苗以及大批农业科技成果。1999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217亿美元,是1980年的6.5倍。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交往也发展迅速,中国已与80多个国家有了农业交往,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中国还同13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并积极开展了双边合作。
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是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二是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全面活跃农村经济。三是突破了统购统销制度,市场调节农产品供求、配置资源的作用显著增强。四是突破了单一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五是突破了农业生产上的指令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改变了政府调控农业的方式,初步形成了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综合运用的农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
二、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分析
1、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
一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三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五是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六是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七是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八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2、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如下机遇:(1)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2)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3)加入WTO后,将有利于中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4)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同时,也应看到,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加入WTD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农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效益下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对采用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利影响。
三、中国农业科技的成就与展望
1、中国农业科技的主要成就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和一系列成果。其中,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通过推广良种实现农业增产的潜力;光、热、水、士等资源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业生产损失;农业综合、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信息的研究,为中国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信息服务。
"九五"期间,中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其中,十项重大科技进展最为突出,它们是强化生物技术和常规技合,培育出大量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筛选出一批种质资源,整体育种水平得到提升;中国超级稻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在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3)单,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及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五大作物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构筑了中国面向21世纪的"五大作物"生产技术平台,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储备;(5)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冬季设施蔬菜、果树和花卉生产,完善了周年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6)棉铃虫、褐飞虱迁飞规律研究为提高主要稻棉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虫害控制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7)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及主要畜禽疫病的诊断与监测方法取得丰硕成果;(8)新型饲料及添加剂的研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社会生态效益显著;(9)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10)农业持续发展与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确定了农业用水的战略目标和节水的技术重点,肥料高效施用调节技术大面积应用。
2、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
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必须要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领域及技术政策进行战略调整:
--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
--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技术支撑;
--为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大幅度地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技术支撑;
--为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的增长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3、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调整重点
对农业科技重点领域进行重大调整,要按照先进性、关键性、基础性、实用性原则,筛选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要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的原则,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或技术体系、处于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或技术体系以及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
--实施作物良种科技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实施优质高效畜牧水产科技行动,加速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节水农业科技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行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防沙治沙科技行动,遏止重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实施农业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技行动,推进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实施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
--实施农业科技能力建设行动,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实力和后劲;
--实施人才培养科技行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
四、以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藏和加工为突破口,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以科技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产品和品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品质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积极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深加工。要转变观念,推动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要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制造业形态的转变,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要加强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农产品的保鲜、储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终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加以解决。应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研究和开发出各种成熟适用的保鲜新技术,并因地制宜地通过农业产业化扩散科技成果,推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要根据世界农产品保鲜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农产品保鲜市场需求,站在行业的高度,确定保鲜产业的重点开发方向,提高其科技含量。解决农产品产后加工诸多环节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技术创新、成果推广与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大力加强农产品检验和测定标准化、科学化等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科技队伍的建设,以便能够及时引进、采用、组装和配套各种高新技术、适用技术和设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强调市场对研究与开发的重要作用,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良性循环,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伍』 2019年十大科技成果
1“嫦娥四号” 实现人类首次 月背软着陆
等待了数十亿年后,月球永远背向地球那面的山地荒原,终于迎来第一个翩翩降临的地球访客。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2、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
5G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3、科创板鸣锣开市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时刻。7月22日,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中国资本市场由此向科技创新企业开放大门。在未来国际科技实力竞争中,科创板将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持续补充后续能量的“大粮仓”。
4、开发出全球首款类脑芯片
8月1日,清华大学开发出的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原则上,一个人工通用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绝大多数任务。
5、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限于通信光纤的损耗和探测器的噪声等原因,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内获得较高成码率。目前最远成码距离是潘建伟团队于2016年实验实现的404公里。
『陆』 农业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我国农业科研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成果并加快示范应用。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杂交大豆和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柒』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有哪些
创造性的技术发展,使LED产生阳光光谱
新农业光照专家--中山光狐科技照明(0760-23670058)根据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及生长状态对特定波长光的需求,研发推出可调光LED植物生长灯,光狐科技LED植物灯可由客户任意调节的灯光颜色比例,以更好的满足植物各生长阶段对灯光的要求,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任意配比及波长的灯具。光狐科技无级调光LED植物生长灯,植物夜里也有阳光,节能大半效益加倍。1W=7W
1、光谱范围 对 植物生理的影响
280 ~ 315nm: 对形态与生理过程的影响极小
315 ~ 400nm :叶绿素吸收少,影响光周期效应,阻止茎伸长
400 ~ 520nm(蓝):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
520 ~ 610nm(绿):色素的吸收率不高
610 ~ 720nm(红):叶绿素吸收率低,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
720 ~ 1000nm :吸收率低,刺激细胞延长,影响开花与种子发芽
>1000nm : 转换成为热量
2、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线,波长在400 ~ 720nm左右。440 ~ 480nm(蓝色)的光线以及640 ~ 680nm(红色)对于光合作用贡献最大。520 ~ 610nm(绿色)的光线,被植物色素吸收的比率很低。
3、按照以上原理,植物灯基本都是做成红蓝组合、全蓝、全红三种形式,覆盖光合作用所需的波长范围。在视觉效果上,红蓝组合的植物灯呈现粉红色。特别指出白光对光合作用同绿光类似,也无作用
4、植物灯的红蓝灯色谱比例一般在5:1 ~ 10:1之间为宜,通常可选7 ~ 8:1的比例。当然有条件的可根据植物生长周期调整红色和蓝色光的比例最好。
5、用植物灯给植物补光时,一般距离叶片的高度为0.5 ~ 1米
『捌』 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成果
【注音】nóngyèkējìchéngguǒ
科技成果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年10月26日国家科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到199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10月26日国家科委第19号令发布《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对鉴定范围、鉴定组织、鉴定程序及鉴定管理等都作出规定。《科技成果鉴定办法》还规定“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窃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鉴定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组织鉴定单位应当中止鉴定。已经完成鉴定的,应当予以撤销。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我国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是十分重视的。1993年7月2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就提出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问题,“第十四条 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示范推广机构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实行有偿服务或者无偿服务。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村群众性科学技术组织的发展,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的社会化科学技术服务。”
『玖』 十三五开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016年6月20日,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上回全球超级计算机答500强榜首。2016年8月16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2016年8月25日,我国研发的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海斗”号潜深达到10767米,首次进入万米时代。2016年9月,中国国家基因库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目前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库。
(9)十三五农业十大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2016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该规划包括4条线,共计114.1公里,为“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2号线二期的工可和初设、3号线一期和S2号线一期工程的工可也相继获得批复。2号线一期和二期PPP工作有序推进。
2016年,市轨道公司党委组织各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轨道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始终把“绿色+”的理念贯穿始终,努力实现了城市生态、企业生态、管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拾』 最新的十大科技成果是什么
《科技新时代》杂志(美国著名科普杂志《Popular Science》简体中文版)12月号评选出了“2007年度100项最佳科技版成权果”。新浪科技作为《科技新时代》杂志网络合作伙伴,将与您共同分享这100项最佳科技成果。 2007年度100项最佳科技成果涉及电脑、运动休闲、医疗保健、航空航天、汽车、家庭娱乐、电子、工程、家用技术、绿色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产品与技术,其中许多成果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这些极富创新性的成果将对人们的未来生活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