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成立背景
2009年4月,刘延东国务委员访美时,在与克林顿国务卿会晤时提出扩大中美人文交流和建回立高层磋答商的建议,得到了美方的积极回应。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加强两国人文交流达成重要共识,两国政府同意就此建立一个新的双边机制并写入了《中美联合声明》。2010年5月25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正式建立并同时举行第一次会议。
㈡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会议情况
第一次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年5月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出席成立仪式并主持会议。
刘延东在成立仪式上发表致辞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在和而不同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相得益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持久动力,对于增进互信与友谊、消除偏见与误解、促进人类社会和谐与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需要不断开拓两国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相互理解、友好、合作,不仅能造福中美两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两国应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人文交流,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刘延东国务委员还提出四项倡议,一是立足高远,服务大局,以长远眼光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和中美关系长期发展发挥战略作用。二是相互尊重,真诚沟通,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再上一个新台阶。三是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人与人的交流为重点,全面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保持机制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四是着眼未来,持之以恒,多为两国青少年创造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确保中美友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双方应努力探索人文交流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保持人文交流的后劲。
克林顿在致辞中表示,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美中关系的基础是人文交流。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可以独自解决问题。美中两国虽然有距离、有差异,但是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相互学习和了解得越多,拥有的机会就越大。要推动人文交流,使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美国人和中国人相互结识,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友好地合作。我们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挖掘该机制的巨大潜力,我们对这一机制充满信心。
第一次会议由刘延东国务委员和克林顿国务卿共同主持,双方代表团主要成员参加,中方成员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研究室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上,双方就以下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一是讨论了深化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对机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二是明确了中美人文交流的定位,强调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两国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战略性沟通外,专门就人文教育领域交流合作而设立的一个重要对话平台,它服从和服务于建设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的总目标。三是谋划了中美人文交流的长远发展,会议对机制的发展进行了长远、系统、前瞻性规划的探索,对设立长期系统可持续活动进行了讨论。
刘延东和克林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
会议上宣布启动了一系列人文交流项目,包括美国未来4年派遣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中方未来4年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实施汉语桥万人来华研修项目,资助重点领域设立联合研究中心、举办文化论坛和组织乒乓外交40周年纪念活动等。
出席机制第一次会议的中方代表团成员有教育部长袁贵仁、驻美大使张业遂,美方代表团成员有总统科技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德伦、驻华大使洪博培及中美有关部门负责人。两国外交、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知名人士和学生代表约300人出席了会议。
㈢ 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哪些重要共识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回础,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经济答利益和共同关切。(2)共同关注和平问题,特别是中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3)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中国坚持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就是要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独立处理对内外事务,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涉我国政策的基本立场,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是基于我们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④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的国家利益,希望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两国经贸摩擦问题,共同维护中美经贸合作大局,维护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㈣ 中美元首会晤多少次
四点多就发生纠纷
㈤ 尼克松访华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成果: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专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属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二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当时使我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与苏东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开,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东波对我国的影响。
㈥ 中美元首会晤商业成果的金额创下了历史纪录吗
据报道,11月13日商务部负责人表示,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贸成果丰硕,此次商回业成果的金额创答下历史纪录,充分表明中美经贸合作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深得两国业界拥护。
此次双方达成的众多协议,是下一步中美合作的重要基础。商务部会密切跟踪双方合作进展情况,推动企业落实好,使之真正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希望中国的商业成果可以早日惠及于民!
㈦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能有实际的收获吗
可以把老板访美抄称为双方互相摸底之旅! 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既有利益的冲突,又有对对方的期待,更有不可分割的利益。现在美国换了一个总统,他要以“美国第一”为中心建立他的全球政策和对华政策,但是中国会不会低声下气地配合,它对中国的压制能走多远,是他对制定华政策制定前必须要把握的。 中美元首会晤,不可能对中国之间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影响也是非常可观的,双方都在对方进行战略试探,看对方到底有什么底牌,有多大对抗的决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让步,对方的底线又在哪里…
㈧ 中美会晤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本质上国家利益最大,
又因为美国是死敌,
贸易战二十年不解决
㈨ 中美两元首会晤,各自讲什么语言,能彼此听懂吗
元首身边都有翻译人陪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