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的附件2
海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精神,规范我省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建立中小学省、市县两级学科带头人制度。校级是否建立由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要确定。 第三条 选拔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应当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程序进行。
第四条 选拔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的范围是:
(一)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从本级中小学骨干教师中选拔产生;
(二) 其他成绩特别优秀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市县教研员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每周兼本学科课程须达到专任教师课时量的50%,教研员所占比例不超过选拔名额的15%。
第五条 省级学科带头人一般占本学科省级骨干教师的15%左右,市县级学科带头人一般占本学科市县级骨干教师的20%左右。
第六条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
(一)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入选的基本条件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2、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及全省、本市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和取得的成绩突出;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二) 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推荐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候选对象:
1、市县级骨干教师期满考核合格;
2、对任教学科具有系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全面掌握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并恰当运用;
3、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
4、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显著,并且在本市县教学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5、最近3年内做过市县级以上的示范课、教学经验介绍或教师培训、教研辅导等;
6、具有教研能力,能承担市县级教研课题或专项研究;
7、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 省级学科带头人选拔条件
符合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条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推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候选对象:
1、省级骨干教师期满考核合格;
2、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近3年内坚持在教学、教研第一线,并为当地学科教学、教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3、最近3年内做过省级以上的示范课、教学经验介绍或教研辅导等;
4、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近3年内承担学科教研或教育科研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有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有教科研论文、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会议交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5、在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或进行教育科研方面有显著成绩;
6、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能恰当或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第七条 评定各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采取个人申报、考核选拔、公示和自下而上、逐级评定的办法。
第八条 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的评定程序:
(一) 申报、推荐。在个人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考核评选,并将评选结果在校内公示;经校内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做出推荐意见(连同申报表)报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二) 考评、确认。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考评小组进行考核选拔,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小组)审批、备案,确认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
第九条 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的评定程序:
(一) 申报、推荐。在个人申报和学校、市县审核的基础上,确定省级学科带头人候选人选,并在所在学校、市县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将候选名单并连同省级学科带头人申报表送省教育厅主管部门。
(二) 考评、确认。由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考评组进行考核选拔,做出综合性推荐意见,并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确认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 第十条 市县、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周期一般为五年,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在培训周期内每年至少必须参加40学时本级学科带头人的脱产培训。
第十一条 市县、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分为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两种形式。资格培训是指对被推荐为学科带头人的候选对象在认定之前进行的培训,培训的时间为一年;提高培训是指对被认定为学科带头人的对象进行的后续培训。
第十二条 市县、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工作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由其指定的培训机构具体实施。
第十三条 各级培训机构要认真制定本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课程计划;各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方案经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各级培训机构要加强学科带头人培训管理工作,制定资格培训考核和培训期满考核的办法,保证培训质量。
第十五条 各级学科带头人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授权培训机构颁发学科带头人培训结业证书。 第十六条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按照先培训后认定的原则,在完成资格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后进行认定考核和发证。
第十七条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认定考核工作在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由培训机构组织专家组在资格培训期满后进行考核。
第十八条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的认定考核内容包括资格审查、思想道德、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工作业绩、带头作用等项目。
第十九条 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认定考核工作全部结束后,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发文公布认定名单,颁发学科带头人证书;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须将本级学科带头人名册报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学科带头人认定考核不合格的培训对象,不再保留其培训资格。 第二十一条 学科带头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更新业务知识,积极带头参加理论和业务进修、培训及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养。
(二) 将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工作上,精通业务,严谨治学,勤奋工作,认真完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模范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教育科研、教材编写、经验总结等方面做出贡献。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省级学科带头人要求每年至少2篇,市县级每年至少一篇。
(四) 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日常教学课应常年向本校教师开放,每学年在本级至少展示1-2次观摩课。
(五) 在任期内担任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每位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必须带徒5人,并至少培养和指导出2名本级青年骨干教师。
(六) 积极参与教育行政部门或研训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对外交流等种类活动,承担教育教学示范、观摩和专题讲座、辅导等任务。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送教下乡、支援农村或薄弱地区教育等活动。
(七) 担负跨校兼课、兼职的责任。学科带头人有责任到有聘请需求的学校兼课、兼职,每学期跨校兼课、兼职工作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八) 学校(单位)聘请学科带头人跨校兼课、兼职,由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和安排。 第二十二条 省级学科带头人是参加省特级教师评选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为学科带头人提供良好的工作、教研和学术交流的条件(如必要的场地、经费、资料和使用仪器设备等);
第二十四条 学科带头人优先参加国内外各种高层次研修、学习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
第二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学科带头人参加培训学习、科研课题研究给予经费支持。省教育厅对省级学科带头人个人的学习培训、科研活动给予一定补贴。
第二十六条 学科带头人承担教学示范、课题研究、教改实验以及培训、指导任务,应适当计算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
第二十七条 学科带头人在教科研活动或指导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可酌情给予一次性奖励,标准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确定。 第二十八条 学科带头人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五年评定一次。
第二十九条 学科带头人实行分级管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级学科带头人。
第三十条 学科带头人日常管理工作由学校和本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管理由培训、教研机构负责。
第三十一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本级学科带头人开展农村支教、送教和讲学活动,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校际流动或跨校兼课,保证每位城镇学科带头人每年到农村支教、送教或讲学不少于一次。学科带头人应主动、志愿到农村参加支教、送教或讲学活动。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制度。学科带头人考核在所在单位年度考评的基础上由本级培训机构组织的专家考评组做出评定。对年度考核评定不合格者,要进行帮助和教育,促使其改正;年度考核评定累计两次不合格者取消其学科带头人资格。期满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优先推荐为上一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对象或特级教师人选;未参加或未通过期满考核者其学科带头人资格自行消失。
第三十三条 各级培训机构负责制定本级学科带头人考核方案。考核内容依据所规定的学科带头人应履行的职责,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四条 省、市县培训机构分别建立本级学科带头人考绩档案,负责收集、管理、存档工作,认真记载他们的主要业绩及对其考核、奖惩情况。
第三十五条 实行学科带头人证书制度,市县级、省级学科带头人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进行证书注册管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学科带头人应保证在任期内不调离本级范围的单位,调离本级范围单位或调出教育系统,其称号自行消失。 第三十七条 学科带头人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调查核实后,报相应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取消其学科带头人资格,收回学科带头人证书,取消相应待遇:
(一)在评选工作中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败坏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后果,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者;
(四)不服从学校管理私自离岗不归或出境后未经批准逾期不归者;
(五) 其它依照法律、法规应予撤消资格的。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B. 陈雪琼的获奖情况
1、2000年参与的《饭店管理学》课程获省级优秀课程奖;
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内社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容材《现代饭店管理》获2004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参与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旅游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实训教程系列教材》获2004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文章《浅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获2003年12月泉州社科联举办的“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征文中获得三等奖。
5、2005年9月5日荣获第五届华侨大学教学优秀特别奖。
6、被评为1997年-1999年度校优秀教师称号;
7、本人主要参与的《旅游饭店管理》课程1997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8、本人主要参与的《饭店管理学》课程获1999年校级及省级优秀课程;
9、获2006年华侨大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0、获2007年华侨大学“优秀工会干部”称号。
11、本人主持并撰写的《专业提升与活动特色双赢的工会活动创新形式研究》获2008年校工会创新活动二等奖。
12、2008年获校2007-2008年年度科研优秀奖 。
C. 海南医学院真的没有那么好么
我是海医的,我觉得学校教学质量可以,只是学校小了一点还有一些设施不完善。学校图书馆还不错。。我准备大二了,如果你要来海医可以找我喔^^
D. 海南评副教授是否比其他省容易
学历、资历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两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具有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六年以上。
4、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讲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直接申报副教授
资格:
(1)获国家“三大奖”或“社会科学奖”三等奖以上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二名,:三等奖主要负责人).
(2)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奖项1项(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第一名)。
(3)参与完成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1项,其中本人独立完成1个以上子项目的研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SSCI》或《AACl》所收录1篇以上。
科研业绩条件(指担任讲师职务期间)
自然科学(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第1、2条及3—6条中的一条)
1、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学科论文不少于4篇,其中至少有1篇在国家级期刊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教授水平。
2、公开出版7万字以上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1部(如系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7万字);或公开出版10万字以上有水平的本专业译著1部(如系合译,本人翻译不少于10万字);或参加编写全国规划教材1部,本人编写4万字以上;或编写1部被多所高校正式采用为教材的教科书(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4万字)。
3、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三大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下同)四等奖以上1项(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四名,三等奖前三名,四等奖前两名)。
4、参加l项以上省级科研项目或主持1项以上厅级科研项目,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5、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一等奖前五名、二等奖前四名,三等奖前三名)。
6、在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服务及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获省级以上奖励1次以上;或获得本人研究方向一致的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第一或第二发明人)。
E.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根据2016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该院有教师55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人数占在职教师总数3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3%,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人及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5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包括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马乃祥
海南省教学名师(4人):郑继昌、上官健、谢迅、李琳娜 教学团队序号团队名称团队带头人等级评定时间1畜牧专业教学团队马乃祥国家级2008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专业群教学团队李琳娜省级20073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上官健省级20074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卢浩义省级2010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朱迅德省级20116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球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纪春省级20127药学专业教学团队符秀娟省级2013 质量工程 根据2016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该院有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建成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83个(其中16个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实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畜牧兽医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网络营销实务》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网络营销实务》、《珠宝鉴定》、《动物营养与饲料》
海南省省级特色专业(7个):物流管理、畜牧兽医、汽车运用技术、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工程造价、旅游管理、物流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汽车运用实验教学中心、汽车运用与营销中心实验室、生物技术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经贸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中心实验室 省级精品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推荐单位批准时间1财务会计实务上官健财经学院2007年2花卉园艺岗位技术王云惠生物工程学院2007年3食品分析王宇鸿生物工程学院2008年4动物疫病郑继昌生物工程学院2008年5观赏植物栽培与应用技术刘煜生物工程学院2009年6ASP.NET3.5项目开发(C#)钟志东工业与信息学院2009年7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梁朝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8南方果树生产技术王云惠生物工程学院2010年9汽车构造与维修冯义夫土木工程学院2010年10动物遗传育种繁育学马乃祥生物工程学院2004年11进出口合同商订实务戴海珊财经学院2012年12药物制剂技术古洁生物工程学院2011年 教学成果 2009年,该院教学成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2009年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该院教学成果《基于ESSI模式的电子商务双能力培养体系及其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获2014年海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3月,该院《构建高职经管类理实一体教学体系 打造“虚拟现实商业社会环境”实践云平台》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海南省唯一获此奖项的高校;另外《基于ESSI模式的电子商务双能力培养体系及其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和《太阳能光电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八双”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项目,同时获得2014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根据2016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该院先后形成了“企业全程介入、工学深度融合”、“教学做一体,岗位化锻造”、“三位一体六段制”等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已获得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奖项100多个,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 学生成绩 2015年6月,该校旅游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9名选手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高职组)热菜单项一等奖1项,热菜单项二等奖1项,冷拼工艺单项二等奖1项;6月5日,该校代表队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
2015年09月,该校商学院14级商务管理专业1名学生在“海口市自行车联赛”总决赛中获大学生组总积分第一名。 根据2016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该院共有32个已立项科研项目,其中19个省教育厅立项科研项目、1个省社科联立项科研项目、1个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规划课题、1个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商务部立项课题《新时期商务人才需求与高校商务人才培养》子课题、1个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2个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个,省级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个,省级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个等一批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
2014年11月,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符聪主持的海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新加坡职业教育实践及其借鉴之研究”科研项目,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创建海南职业教育联盟的思考》,被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期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表;另外还被安徽黄山学院党委书记徐成钢博士主持的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引用,发表在权威的中文核心期刊《学术界》2014年第6期。 科研立项序号项目名称主持人立项单位立项时间1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林虎海南省社科联2007年2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林虎海南省教育厅2007年3绿色生物蛋白饲料的开发研究李军海南省教育厅2007年4花卉香味基因的克隆及转化蝴蝶兰等名贵花卉植物的研究王云惠海南省教育厅2007年5永兴荔枝、黄皮、菠萝蜜等种质资源原生地保护与新优品种选育研究王云惠海口市政府2007年6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改革尝试冯义夫海南省教育厅2007年7番木瓜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法研究冯义夫海南省教育厅2007年8我国职业型商务人才能力标准的研究纪春商务部2008年9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研究纪春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0服务型学生管理系统的研发张韧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1高职院校会计实务“五段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上官健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2行动导向教学实践研究上官健中国教育学会2008年13职业道德事例教学研究陈焕镜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4“珠宝鉴定”课程三个合一、两个结合、一个目标”的教学改革探索张林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5排课的图论方法研究孙波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6海南省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罗春祥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8年17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罗春祥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8年18以水葫芦为原料种植亚热带珍稀食用菌的研究白永莉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19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白永莉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8年20柔性制造系统运控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王忠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21文昌鸡颗粒青饲料饲养试验研究郑继昌海南省教育厅2008年22佛手瓜郑继昌海口市政府2009年23海南职业教育全文专题数据库李海英海南省教育厅2009年24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整合性教学研究云润海南省教育厅2009年25学籍学历、成绩的信息智能转化研究陈升晖海南省教育厅2009年26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专业顶岗实习改革研究陈钟响海南省教育厅2009年273DS MAX软件三维建模技术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刘煜海南省教育厅2009年28蟒蛇胆汁质量标准制定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符秀娟海南省科技厅2009年29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学体系的创新性研究方建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9年30旅游饭店经营中法律风险研究吴雄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9年31高职金融专业“零距离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古洁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9年32以就业为导向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孙铁玉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2009年 校训 用双手改变命运
该校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用双手改变命运”源自伟大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和“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海职院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确立如下意识:
1、主人翁意识,《国际歌》中说,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校训要求海职师生要做命运的主人,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2、改革、创新和实践意识。改变就是改革创新,海职人不能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上下求索,敢为人先,敢于实践,手脑并用,用双手去改变未来。
3、责任意识,校训中的“命运”不单是指个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学校、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海职人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学校、国家之间的关系,责无旁贷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同时也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校徽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徽外圈分别是该院的中英文名称,内圈是一只洁白圣洁的白鸽,并采用蓝色围成和填充背景,比喻该院师生携手翱翔于蓝天,奔腾于大海无止境的精神。 根据2016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该院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31个学生社团多方面满足学生的课余爱好和专业拓展需要,班级文化节、专业文化节、毕业生作品展等一批连年举办的品牌活动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焦点。
F. 王崇敏的荣誉奖励
主持完成的《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海南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获海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论文《我国民法总则中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法科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海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论文《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探索》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二等奖,著作《中国民法问题探索》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三等奖。《对产权界定几个问题探讨》获海南大学“两吴”科研奖,《法学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获海南大学教学科研奖。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民法总论、物权法、知识产权法、民商法原理、房地产法学等,讲授的《物权法》是海南省级精品课程,主持的民法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在1999、2000年、2005年均被评为海南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
G. 胡国柳的主要获奖情况
1.胡国柳,李伟铭等:“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与股回利分配决策?”,获海答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3月。
2.胡国柳,黄景贵,裘益政:“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12月 。
3.胡国柳,韦开蕾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三四五’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与建设”,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12月21日 。
H. 海口海港学校的教育成果
学校教学成果显著,小学部、初中部每年均为海南中学、海南华侨中学、内海口市第一中学等省市重点中容学输送大批优秀学生。2000年起,每年初三中考均有学生考取海南中学高中。高中部历年会考合格率、高考入围率在海口市普通中学名列前茅。2002届高三学生九科会考合格率居全省第2名,高考本科入围率83.7%,录取率100%。2004届高三会考合格率居全海南省第5名。2003至2005年连续3年高考本专科入围率达100%。
学校学科竞赛已获国家级奖励16人次,省级40多人次;曾获海口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市中学生男子篮球赛第一名。在新的学年,港校正朝着“设备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培养新世纪人才奋进!
I. 海南有什么好学校我想去海南~
达不到一本,那就那就-------考海师吧....海南师范大学...........
欢迎加入我们海师人.............
海南师范大学,在海南除了海大就属于老大咯!!绝对的............
而且是二本的分数就一般能上的...
金融业最好报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金融专业,我女朋友就是这专业的.海师的王牌专业..但是需要文科生!
导游最好报资源与旅游学院...它的导游专业也是很牛逼逼的....
管理类最好报教育与管理学院....它的管理专业也是很好的专业....
嘿嘿.........热烈欢迎你..
另附:
http://ke..com/view/28262.htm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校园椰风流韵、芳林叠翠、风景秀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教、文、管、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南省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办学历史较为悠久 海南师范大学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公办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国立海南师范学院”,1949年秋创建于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海南琼台书院内。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全国高校院系再次调整,将海南教师进修学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工业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广东省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学校作为海南大学师范部开办本科教育。1986年,学校恢复海南师范学院校名。1999年,海南师范学院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筹建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351人,其中本科生10360人,专科生541 人,硕士研究生123人。
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学校现有南校区、北校区、灵山校区、桂林洋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57.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9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3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02.03万元,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26个,其中海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优秀实验室5个;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82.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305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8700多种,自建海南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以及海南文献全文、题录等数据库14个,是目前海南省规模最大、藏书总量最多、海南地方文献资料最丰富的图书情报中心。学校是CERNET海南省节点院校,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海南省前列。学校拥有多功能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游泳池、足球场等各类运动场馆4.23万平方米。
学科专业较为齐全 学校设有17个学院,18个科研机构;有生态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有42个本科专业,覆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英语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总体规模与实力位居海南省高校前列。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师资727人,教授111人,副教授2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69人,占师资总数的50.8%;非本校毕业的教师641人,占师资总数的88.2%,学缘结构优化。我校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1人,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19人,海南省教学名师6人,海南省优秀教师2人,海南省“教学十佳”7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责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另有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的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33人。
教学成果较为丰硕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海南省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课程4门。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共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49项,校级教改项目84项;在省部级以上多媒体教材(软件)评比中共获奖20项;共主编、参编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三年,全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各级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课题共81项,公开发表教学管理研究论文117篇,主编或参编教学管理研究著作19部。2006年,学校启动的面向海南省11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播种希望”行动计划,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以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本科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逐年增强,学术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以来,该校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及横向项目3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科研经费2016.49万元;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和科技进步奖励24项。2002—2006年,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22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9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49篇。2004年来,我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7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3人次。学校出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新教育》等刊物,其中《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栏目,是全国高校学报首批入选的16个名栏中唯一的文学栏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入选CA(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校园文化丰富活跃 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生社团文化节、师资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在校内外颇具影响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被团中央评为“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2005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实践团队”;2006年有两个班级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全校现有学术、体育、文艺、实践等四大类别的学生社团63个,共有注册会员7344人,其中“绿色海南环保协会”2005年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称号。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6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409人次。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八万多名各类人才,毕业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艺术体育精英、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俊杰辈出,桃李芬芳。海南省80%以上的中学教师,90%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均是我校毕业生。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三年,该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2人次。我校学生2005年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06年、2007年分别荣获中国第三届、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进步创新奖1项。2006年,我校在全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组织单位奖,有4人获得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
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学校确立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面向定位,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互派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交流培养,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办学,推进了我校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发挥“一基地三院校”优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首批批准设立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指定招收外国留学生院校、国家汉办指定的海外汉语教师培训院校、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院校),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支持周边国家华文教育;与泰国海南会馆共建育民华文学校、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共建孔子学院;承担了海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外派任务,先后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批76人次,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学校还先后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培养长、短期留学生千余人次。学校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人华侨的联系,对外影响日益扩大。
J. 海南省那个大学英语排名最好
一提起海南,大家一定会想到海浪、沙滩,适宜的气候。但一提起海南的高等教育,大家就了解的很少了。除了省内的“211”工程高校海南大学外,海南的高校很少被人提及。但海南的高校却为海南的高等教育贡献很多,下面随小优一起来了解下海南的人气院校吧!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是于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的校风迎头赶超、创新发展。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跻身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先后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建设支持; 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 “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是省部共建高校、海南省重点大学,是中宣部批准的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校,是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近年来,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是海南省获得最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率均保持在92%以上,荣获2016-2017年度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评估A等级称号,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办本科院校。
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有机化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数学
省级培育学科:体育学、中国史、美术学、地理学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简称“海医”)坐落在素有“椰城”之称的风光旖旎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海南省省会海口市,是海南省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地处热带地区的医学高等学府。《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联合发布的上海软科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500强排行榜上,海医排名第302名,名列海南省大学第二。
学校前身是1947年林筱海先生创立并担任首任校长的私立海强医事职业学校和1948年宋子文先生创建并担任首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两校于1951年合并为海南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海南大学医学部。1993年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正式建立海南医学院,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
教育系统省级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内科学、妇产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急诊医学、肿瘤学
卫生系统省级重点专科:病理学、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