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认定国家级 省级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奖的级别,应当看该奖项是由哪里颁发的。
(一)国家级奖: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级四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部级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级自然科学奖;部级技术发明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国性的各类基金奖,经认定后可视为相当于部级奖。已经认定过的奖项如:霍英东基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孙冶方研究基金会、吴玉章研究基金会、陶行知研究基金会、钱端升基金会颁发的社科优秀成果奖。
(三)省(市)级奖: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或科技优秀成果奖。如省(市)级自然科学奖;省(市)级技术发明奖;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以上奖项的颁奖文件和获奖证书有国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级以上政府或政府机关颁发的奖项。
(1)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扩展阅读:
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课题)认定范围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
2、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公安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安全部、军队颁发的科学技术奖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且具有国家奖推荐资格的科学技术奖等。
3、人文社科省部级奖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颁发的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奖等。
鉴定组织
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位)主持鉴定。
② 朱晓明的个人经历
朱晓明历任上海市学联副主席(第九届,1979至1983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副局长,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上海市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1995年至2003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主任;2003年至2008年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至2011年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朱晓明198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2008年荣获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
朱晓明曾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浦东新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评审委员会主任。
朱晓明的主要著作包括:
1、《“大通关”-提高上海通关效率》
2、《上海-21世纪跨国采购中心》
3、《MS&EMS-制造业服务业的新视点》
4、《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的上海国际物流建设》
5、《建设外贸电子政府 优化上海外贸市场环境》
6、《开发区规划、建设、发展和管理》
7、《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
8、《转移与承接-把握服务外包发展新机遇》
9、《开发区规划研究》
10、《经济管理数学模型案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使用的统编教材)
11、《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2008、2009、2010-2011)》
12、《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0)》
13、《平台,赢在服务----在“转型”中发展服务经济与平台经济》
14、《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报告》
③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究竟属于什么级别的奖项
为做好2015年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奖目的
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是面向全国的社会科学类奖项,用于奖励商务领域具有前瞻性、创见性,有较高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对政府决策和实际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评委会设置
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组织机构由领导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商务部领导担任领导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委员由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相关学科和行业有造诣的学者及专家担任。秘书处为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的常设机构,设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三、奖项设立
成果奖按论文、著作、报告和政策调研(均非涉密)4个类别征集作品,论文、著作和报告均分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内流通3类,政策调研不分类,总计10类奖项。每类奖项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优秀奖数量约为每类参评作品数量的10%),如无相应等次作品,奖项可空缺。
论文类征集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类征集正式发行的书籍,报告类征集已完成的课题,政策调研类征集政策分析建议类的内部调研。
四、参评办法
参评作品范围包括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商务领域出版的书籍,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发表、具有较高学术理论价值的社科类研究作品,以及虽未公开发表、但在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五、申报步骤
(一)登陆http://cgj.mofcom.gov.cn/在线填写申请信息。
(二)打印在线完成的申请表并加盖公章。
(三)打印《承诺书》并签字。
(四)申请表、签字的《承诺书》、作品6份,其中,著作类应为6本正式发行的书籍,论文类、报告类和政策调研类样刊一份及6份打印件(需隐去作者姓名及相关作息)。此外,报告类因参评作品必须是经委托单位或立项单位正式委托立项并评审验收的课题研究成果,需一并邮寄相关证明材料。
(六)材料报送时间及地点
申报材料请于2015年6月8日前交科研处成果科(综合楼1042)。
④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成果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主要的专业设置有房地产经济专业、房屋质量检测专业、房屋改造与修缮加固专业、房屋建筑与装饰材料专业和房地产信息专业,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应用技术和信息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和技术服务。
建院二十多年来,在科研与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房地产经济、管理决策、技术咨询、计算机技术在房地产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曾获多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并且在房屋质量检测技术、现代物业管理维护技术、房地产信息技术和建筑材料(建筑物防、渗水材料及内外墙装饰涂料)技术等的四技服务方面形成特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我院的科研活动日趋活跃。一九九九年度,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研究和上海市居住房屋分类及评定系统研究两项课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九九八年度,我院的上海市住房分配供应体系研究课题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九九五至一九九八年度,我院共有二十项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包括:英汉汉英房地产实用词典、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调研与对策、上海房地产专业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标准《房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高档丝感内装饰涂料的研究等。
⑤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是个人还是集体成果
为了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研究,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本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设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⑥ 俞立中的成就荣誉
中国地理学会副会长
俞立中教授现担任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
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化学地理与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专家;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
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
《地理学报(英文版)》、《海洋与湖沼》、《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地球科学进展》、《湖泊科学》和《湿地科学》杂志编委。
2013年7月24日,法国政府为表彰其在中法学术交流、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法国驻沪领馆总领事Lenain先生受法国总统委托向俞立中颁发“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俞立中于2010年5月14日开通新浪微博并发布第一条消息。2012年4月17日,俞立中新浪微博经过个人认证,成为上海首个开通微博的高校校长,也是中国985高校中第一个开通微博的校长。自此,俞立中就兼顾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与华师大的各位同学和教职工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2012年6月,正值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季,俞立中在微博上主动通知大家自己在毕业典礼期间安排了档期,与毕业生单独合影留念。这一举动深得全校师生赞誉,被毕业生亲切地称为“最优秀毕业校长”。
⑦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 课题经费有多少 万
好像每年总费用5000万左右。
⑧ 王国华的学术成果
王国华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司法部项目等省部级项目。代表性论著如下:
专著:
1.海事国际私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
2.海事国际私法专题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3.海事国际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海事国际私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国际海商法律问题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7.国际私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海事国际私法理论与实务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9.国际经济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0.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1.中国的区际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
12.海商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13.海商法大辞典,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4.“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全书,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16.国际贸易法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17.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1. “要重视对海商法的研究”,载于民商法论丛第29卷(2004年3月);
2. “民法典涉外编条款设计问题探究”,载于当代审判2003年第10期;
3. “美国最高法院的特殊作用”,载于当代审判2003年第11、12期;
4.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载于海商法研究2000年;
5. “BOT项目协议的法律适用”,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3期;
6. “国际海事诉讼管辖权评述”,司法制度改革与诉讼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7. “大陆与台湾海商法律冲突及其解决办法”, 司法制度改革与诉讼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8. “论海事的法律冲突”,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法学全文转载;
9. “香港的廉政制度”,综合治理大观,1998年2月;
10. “谈我国海商法的特色”,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 “论船旗国法”,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
12. 关于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若干问题”,走向法制之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13. “论海事国际私法的冲突原则及我国立法的有关规定”,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14.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法律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空问题研究,沈阳出版社,1994年版;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问题研究,沈阳出版社,1994年版。
⑨ 复旦大学在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两方面做得怎么样是它的强项吗在国内排名又怎么样
经济学大概三四名,管理学七八名左右。
不算复旦的强项,不考虑学科热门程度只考虑复旦科研水平的话,估计把复旦专业排个八九个才能轮到他们
⑩ 华东师大现校长详细资料
俞立中,男,1949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2003年1月起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
1949年9月14日生于上海。上海市西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7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务农。1978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7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1989年3月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5月回国,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1994年 8月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处长、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校长助理。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03年2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社会兼职: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地理与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专家,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工作咨询专家,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地理学报(英文版)》、《海洋与湖沼》、《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地球科学进展》和《湖泊科学》杂志编委。
学术成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专业方向: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磁学、环境与环境演变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作为我国环境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较大的影响。1990年以来,主持参加了“潮滩重金属污染的磁诊断方法与机理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滨岸环境监测和管理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6项,“苏州河底泥污染特征、三维空间分布及其水质影响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联系,曾20余次赴英、日、美、加、香港合作研究和讲学。“长江三角洲环境演变研究”和“长江三角洲风暴沉积与环境研究”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苏州河沿岸资源环境结构与污染底泥三维空间分布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8篇为SCI收录,被引用次数已达120余次。
代表论著:
1. A multivariate mixing model for identifying sediment source from magnetic measurements. Quaternary Research. 32, 1989.
2.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sediment core from Kunming Basin,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3, 1990.
3. Quantitative sediment source ascription using magnetic measurement in a reservoir-catchment system near Nijar, S.E. Spai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18, 1993.
4.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rock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sediment cores from Taihu Lake in Yangtze Delta, East China. The Quaternary Research. 33, 1994.
5.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variation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astern Irish Sea. Sedimentology. 41, 1994.
6.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tidal flat sediments in the Shanghai region of the Yangtze (Changjiang) Estuary, P.R.China. Environmental E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 1998.
7.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sediment source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magnetic diagnosis mod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99.
8. Iron rection in tidal flat sediment indicated by magnetic measurement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99.
9. Soft sediment in Taihu Lake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History. 81, 1999.
10. Diagenesis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China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66, 2001.
11. China’s Yangtze Estuary: I. Geomorphic influence in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Geomorphology. 41, 2001.
12. GIS技术在洪湖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湖泊科学,1993,5(4)。
13. 利用磁信息研究潮滩重金属污染的探讨。环境科学进展,1993,1(5)。
14. 太湖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湖泊科学,1995,7(2)。
15. 环境磁学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