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方志成果展

方志成果展

发布时间:2021-02-14 08:47:45

Ⅰ 王锋的学术成果

硕士、博士学习期间(1993年9月—1999年7月):
1、《大理道教洞经古乐》(论文,独著,载《民族艺术》1995年第2期)
2、《大理佛教文化》(论文,独著,载《法音》1995年第10期)
3、《白族茶礼》(文章,独著,载《网络知识》1995年第10期)
4、《白族本主文化论》(论文,独著,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1期)
5、《白族汉字型古文字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论文,独著,载《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版)
6、《大理道教洞经古乐》(论文,独著,载《民族》1996年第10期)
7、《西南民族同根意识初探》(论文,独著,载《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报》1996年3、4期合刊)
8、《从民族文学古籍看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论文,独著,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献论集》,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
9、《白文文献》(著作,合著,载张公瑾主编《民族古文献概览》,民族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10、《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著作,合著,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11、《傣族文化志》(著作,合著,载萧克主编《中华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2、《傣族》(词条,合撰,载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中华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民族卷》,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版)
1999年7月以来:
13、《秘鲁:政府行为下的民族语言》(论文,载《民族团结》(汉))1999年4期
14、《大理历代名碑》(编著,合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15、《汉字型民族文字的造字方法》(论文,合著,载《汉字的应用与传播》,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略谈方块白文及其历史发展》(论文,独著,《云南民族语文》2000年3期)
17、《昆明西山白族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独著,《大理文化》2001年2期)
18、《西山白语概况》(论文,独著,《民族语文》2001年5期)
19、《从汉字系文字看汉字符号的多语言适用性》(论文,独著,《云南民族语文》2001年1-2期)
20、《傣族宗教与文化》(著作,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编著,合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2、《论南方汉字系民族文字》(论文,独著,《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2期)
23、《白文古籍与方块白文的书写系统》(论文,独著,《民族古籍》2002年2期)
24、《白语名量词及其体词结构》(论文,独著,《民族语文》2002年4期)
25、《日本文字的历史发展及其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论文,独著,《世界民族》2002年4期)
26、《方块白文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因素》(论文,独著,《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6期)
27、《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著作,独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28、《双语对白族命名制的影响》(论文,合著,《民族语文》2003年5期)
29、《试论水书的书写系统及其文化属性》(论文,独著,《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2期)
30、《从书写符号系统看“古白文”的文字属性》(论文,独著,《大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
31、《试论白语的基本语序》(论文,独著,载戴庆厦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语言专集》第四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2月版)
32、《神奇的古滇国与古滇文化》(文章,独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6月15日)
33、《从白文古籍看白文书写系统的历史发展》(论文,独著,载周明甫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4、《白族》(著作,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35、《傣族》(著作,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36、《语言与文字》,(编著,合编,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Language policy for Bai.》(白族语言文字政策)(Minglang Zhou and Hongkai Sun (eds.), Language polic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1949,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8、《白族语言文字研究回顾与展望》(文章,独著,载《大理文化》2005年第5期)
39、《社会文化结构与女性文字的发展》(论文,独著,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浑沌学与语言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40、《试论白语的名+量结构》(论文,独著,载李锦芳、胡素华主编《汉藏语系量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1、《白族古籍集解》(词条,白文古籍部分,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2、《试论白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形式》(论文,独著,载《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7期)
43、《白族民俗志》(著作,合著,载毛公宁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4、《民族语言学研究》(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32万字,周庆生主编,王锋、李云兵副主编
45、《大理丛书·白语篇》(学术资料),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600万字,徐琳主编,王锋、段伶、李绍尼副主编
46、《试论白语大理方言的否定词及否定表达形式》(独著,论文),载周庆生等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1.1万字。
47、《汉字:一个奇异吸引子》(独著,论文),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探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0.8万字
49、《方块白文》(独著,文章),载张公瑾主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2000字。
50、《白文与汉字俗字》,论文,8000字,独著,载《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51、《新中国60年来的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3.5万字,载戴庆厦主编《新中国60年来的民族语言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2、《初值与沿流——语言演变的混沌性质》,论文,7000字,载张公瑾、丁石庆主编《中国混沌语言学新进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3、《白语简志》(修订),徐琳、赵衍荪原著,王锋修订,载孙宏开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13万字。
54、《革命大潮中的白族青年》,3000字,一般文章,载《中国民族报》2009年5月22日
55、《云南省大理市农村社会保障》,调研报告,3万字,载郝时远等主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法制建设》,方志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56、《论白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点的选择》,8000字,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编《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Ⅱ 陈瑞的研究成果

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明清徽州基层组织与地方社会研究”各1项;联合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安徽通史·宋元卷”1项;参与“明清时期的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扩张、分流与内卷:明清徽州人口与社会研究”、“徽州法律文书与民间法研究”、“传统职业变迁与明清徽州人口流动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司法部课题多项。附代表作目录索引(2000年以来):
1、《明代徽州家谱的编修及其内容与体例的发展》,《安徽史学》2000年第4期。
2、《论明清徽州望族的衡量标准及其类型》,《安徽史学》2001年第3期。
3、《说说徽州书院的讲会制度》,《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2月8日。
4、《明清徽州林业生产发展兴盛原因探论》,《中国农史》2003年第4期。
5、《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安徽史学》2004年第6期;《光明日报》2005年1月18日理论版摘要介绍主要论点。
6、《制度设计与多维互动:清道光年间徽州振兴科考的一次尝试——以〈绩溪捐助宾兴盘费规条〉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05年第5期。
7、《明清徽州宗族族谱编纂考述》,《徽学论丛》第4辑(2006年)。
8、《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控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徽学》2006年第1期。
9、《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1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摘登。
10、《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1、《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内部救济》,《中国农史》2007年第1期。
12、《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关系控制初探》,《安徽史学》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7年第5期。
13、《朱熹<家礼>与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以礼治族的实践》,《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
14、《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社会秩序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5、《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社会问题的控制》,《中国农史》2007年第4期。
16、《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血缘秩序控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8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7、《徽文化研究的主要应用价值》,《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8、《弘扬徽商精神 服务安徽崛起》,《咨政》2008年第17期;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于2008年10月5日对该文作出批示,予以肯定。
19、《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安徽史学》2008年第4期。
20、《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族规家法的控制功能》,《安大史学》第3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人的职业控制》,《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2、《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祖茔的控制功能》,《徽学》第5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清代淮河流域商业重镇亳州境内的徽商——以乾隆、光绪〈婺源县志〉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12期。
24、《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伦常秩序控制》,《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
25、《明清徽州宗子考论》,《学术界》2009年第5期。
26、《〈《新安志》整理与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第11期。
27、《名医辈出 百家争鸣——新安医学》,安徽省历史学会编:《魅力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元代徽州宗族祖茔规约二则释读》,《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1期。
29、《元代徽州路的手工业》,《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0、《元代徽州的宗族建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1、《安徽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咨政》2008年第11期,合著;《新安晚报》2008年4月5日第2版“要闻”专栏,以“文保单位‘贫血’”为题摘要介绍主要观点。
32、《元代皖人的史志编纂活动》,《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3期。
33、《蒙元时期安徽地区的商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
34、《元代安徽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利用》,《中国农史》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35、《元代安徽地区的科学技术成就》,《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6、《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7、《元代安徽地区粮食作物的生产种植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农史》2009年第3期。
38、《元代安徽地区的重农措施及其实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3期。

Ⅲ 地方志办一线收集什么资料

个人的意见主要有五点。
(一)学习传统志书,并仿照其体例。包括疆域四至(行内政区划)、大事容记、灾异志(着重自然灾害)、人物志(生者可立志,新时代的模范、英雄加进来)、文物志(也即古之遗存遗迹遗址之保护、及新时期的新的地标建筑、纪念标识等等)等;(二)体例要有创新,比如城区发展的变迁轨迹,可以分割为街道或更小单位,以图的形式体现;经济方面,深度研究当地当今的资源状况,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之战略考虑、现状等;(三)利用好表格这一新形式,比较醒目,必要的文字叙述和评论。(四)吸收tai wang方面的续《志》经验及成果。(五)利用好当地《家谱》等资源,一般有当地历史名人的详细事迹可作一章《人口迁移之研究》。以上,请采纳。

Ⅳ 谁知道地方志办公室是什么单位

地方志办公室的职责一般是: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每个地方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职责来制定自己的职能比如:

(一)贯彻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

(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落实本市地方志工作。

(三)拟定本市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四)制定本市地方志书和年鉴编纂规范、标准。

(五)负责审查验收本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指导编纂本市专门年鉴;负责组织编纂、审定《***年鉴》。

(六)负责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指导本市旧志整理和研究工作。

(七)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组织开展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

(八)组织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指导地方史志学会和年鉴学会的工作。

(九)组织实施本市地方志系统干部培训和编纂人员业务培训。

(十)负责表彰和奖励在地方志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和地方志优秀成果。

(十一)承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市委、市政府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4)方志成果展扩展阅读:

地方志书对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所具有的有益功用。地方志是“经世致用”之书,“博物之书”,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它具有存史、资治、教育三大功能。

地方志能够将一定地域内自然和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历史、现状用文字记录下来,保存下去,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存史功能是地方志诸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发挥其他功能的物质基础。

武汉地方志办公室·网络

Ⅳ 隋唐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隋朝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晚唐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医方;

4、唐代僧一行第一次实测出子午线的长度,他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并且僧一行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比欧洲早1000多年;

5、唐政府组织编写的药典《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药物学专著;

(5)方志成果展扩展阅读:

1、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

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

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3、7世纪中叶,由于国家的统一,唐朝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更由于在这以前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初唐交通和贸易的发达,西域和印度文化不断输入,使唐代的药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丰富了我国药物学的内容。

而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由于陶氏编著时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梁后一百多年来传抄改移所出现的错误,己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把药物知识加以总结和整理,唐朝政府遂下令修撰新的本草著作。

Ⅵ 地方志 展板 标题

我们要庆祝建州60周年,即第二轮续修地方志工作圆满完成,要在版州府举办一次建州60年以来权,地方志成果展,需要各个县制作展板。现求展板大标题,望各位才子帮忙想一个醒目、响亮的展板标题,谢谢 回答某某州第二轮修志工作大型成果展——为庆祝建州60周年献礼!

Ⅶ 北京市方志馆的机构设置

北京市方志馆内设文献编研部、展示交流部、地情采编部、借阅咨询部、网络技术部和后勤服务部共六个部门:
·文献编研部:负责拟定文献编研部长期工作规划和短期工作计划,开展地方志和地情资料的编纂研究工作,编纂出版北京地情丛书和文献资料丛书,参与完成其他地方志编修任务。
·展示交流部:负责拟定方志馆宣传、展览、讲座、交流等的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举办展览和讲座,展示首都地域文化特色、历史文化传统与地情研究成果,开展各类地方文化交流活动。
·地情采编部:负责全馆藏书建设的规划,采选订购方志图书等相关地情资料,实施地情资料的分类、主题标引、编目、加工等工作并承担数据采集、加工等地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借阅咨询部:负责库室图书、期刊流通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承担借、还、续借图书和书刊的整理、装订、修补等管理和技术工作。负责馆藏图书、期刊资料的宣传、读者咨询、意见和建议等。
·网络技术部:负责建设和维护本馆读者服务和业务办公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施,维护与管理图书、图片、业务资料等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数字方志馆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等。
·后勤服务部:负责拟定有关后勤服务工作的工作制度与计划,保障方志馆日常运转、各项维护的督导、协调和沟通工作,保障方志馆后勤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Ⅷ 宋代和元代方志分别发展的基本概况和主要成就

怎么和我的作业一样啊

Ⅸ 方志学的研究内容

方志学的研究对象是方志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
方志的产生和发展
方志的性质专和分类
方志的特征和功能
方志的编纂理论
方志的整理和利用
方志批评和志书评论
方志学与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方志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范围。
地理学:方属志中所记载的大量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历史学:地方志史和志书中记载大量许多史料;
政治学:历代编修地方志,都是当时政治需要,为政治服务的,历代地方志所记述的内容一般都涉及当地的世家大族、社会集团、政权机构和政治制度等。
经济学:古志书中不少内容反映当时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关系,有些还是正史书籍中所没提及的,它是研究古代经济情况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
考古学:古志中一般列有古迹志,金石志;近代的志书中也详载本地区的考古发掘的成果,为考古发掘提供了线索和原始资料;考古发掘又可验证方志记载的是否属实。
自然科学: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自然科学史料,有很多是一般史书中所没有的。
此外,方志学还与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有联系。

阅读全文

与方志成果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