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1-02-14 05:28:11

① 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是浙江大学在“十五”期间启动建设的政产学研专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技术转移科技属中介机构,是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8年,被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服务机构。2009年,旗下的“浙江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展馆”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心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技、人才资源和自身独立运行网站-浙江大学技术交易网,与各地政府共建了30家区域技术转移机构。

你说的山东技术转移中心应该是他们30家区域技术转移机构的一个分支。应该不属于事业编制吧。

②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未来规划

接下来,浙大科技园将根据政府、学校和入园企业的要求,遵循“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强化服务、孵小扶新”的指导方针,以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为中心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学习和贯彻科技部、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提高孵化能力,加强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真正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
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有关部门、学院的联系与合作,合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将主动设计、努力挖掘并创造条件帮助一批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项目在科技园内转化;同时选择一些发展势头好的孵化企业,通过聘请创业导师、寻求风险投资等措施,重点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继续努力创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浙大科技园将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扶持创业项目和团队,继续办好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办好“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习、创业辅导、政策咨询、投资融资、项目申报和公共技术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搭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绿色通道和高端创业基地。
根据杭州市和浙江大学关于建设“和谐杭州示范区”的工作安排,浙大科技园加快启动强园扩园工程。以浙大科技园为框架,依托浙江大学,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扩充功能、扩大空间,整合各类资源,以“三路二园”( 三路:西溪路、古墩路、留祥路,二园:西湖科技经济园、仓前高教园)建设为主导,加快浙大科技园二期工程建设,精心打造“环浙大创新创业走廊”。
进一步加强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加强与风投机构、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完善“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发挥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功能,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今后,浙大科技园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根据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大学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认识,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承担起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历史责任,更好地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功能,为推进浙江省“两创”战略实施、构建创新型省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③ 浙江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园发展

浙大科技园经过八抄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浙大科技园承担着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辐射的功能,这些大多是政府和社
浙江大学科技园
会职能,是公益性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服务。浙大科技园作为浙江大学下属的企业化运作机构,在资金实力上比较欠缺。希望政府部门考虑到浙大科技园的实际情况,增加对大学科技园资金支持力度,如通过为科技园入园孵化企业提供房租优惠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以支持浙大科技园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浙大科技园内孵化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孵化场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很多孵化企业只好在孵化器以外办公,这使得大学科技园企业集聚的效应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不利于孵化企业享受到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服务,不利于孵化企业的发展。另外,浙大科技园目前的孵化场地在杭州市区内,没有接产基地,而有很多企业需要生产车间或厂房。因此,希望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开辟更多的场地,用于大学科技园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与产业化。

④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困难问题

浙大科技园经过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内,主要容有:

浙大科技园承担了过多社会公共职能
浙大科技园承担着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辐射的功能,这些大多是政府和社会职能,是公益性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服务。浙大科技园作为浙江大学下属的企业化运作机构,在资金实力上比较欠缺。希望政府部门考虑到浙大科技园的实际情况,增加对大学科技园资金支持力度,如通过为科技园入园孵化企业提供房租优惠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以支持浙大科技园的进一步发展。

孵化场地面积和接产基地需要进一步拓展
目前,浙大科技园内孵化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孵化场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很多孵化企业只好在孵化器以外办公,这使得大学科技园企业集聚的效应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不利于孵化企业享受到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服务,不利于孵化企业的发展。另外,浙大科技园目前的孵化场地在杭州市区内,没有接产基地,而有很多企业需要生产车间或厂房。因此,希望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开辟更多的场地,用于大学科技园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与产业化。

⑤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园区做法

1、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大学科技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根本在于依托大学。浙大科技园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同浙江省丰富的民营资本优势相结合,创办了一大批科技孵化企业,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学为加快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学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见》、《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停学创业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及大学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型孵化企业。同时学校还把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及其他资源对科技园全面开放。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调动了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到大学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七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已新创办科技孵化企业300多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多项。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毕业出园,一批高技术成果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浙大三色、宇恒科技、图灵信息、辰光科技、国芯科技、科特光电、易纺数码纺织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后不断走向社会,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创建企业孵化的一流硬件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良好的园区硬件条件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物理基础,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条件。浙大科技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思路,在努力发挥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利用民间资本,通过委托代建的方式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硬件平台。经过三年多紧张建设,浙大科技园位于老和山启动区块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6.8万平方米创业、孵化楼群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园已拥有7.2万平方米孵化场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已经成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设的一个亮点。
浙江大学科技园
同时,浙大科技园非常注重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园成立“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浙大科技园已经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天堂硅谷创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浙大网新创投、浙江大学创投等多家海内外投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华立科技、大唐电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投入到入园企业之中,为入园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并且,浙大科技园积极促进浙大的科技成果与浙江省的民间资本对接,创办科技企业。目前,民间资本与浙大科技成果结合在科技园注入资金达到十几亿元,占到入园企业注册资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园还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以及自筹资金组建了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和1亿元。同时,浙大科技园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导设立的用于高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增强科技园的风险投融资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术成果已经成为他们在科技园孵化的重点投资对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建立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浙大科技园十分注重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科技园各职能部门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工作核心,强化为入园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括高技术人力资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询服务、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咨询服务、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及高技术项目和企业认定的咨询服务和落实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引进和新建了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在法律、财税、工商、投融资、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延伸到大学科技园,一批工商管理、财税等政府机构对入园企业实施一条龙便捷服务。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园管委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三方面组成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另外,浙大科技园在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业参与下,陆续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孵化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4、发挥浙江大学科研优势,促进学科与科技园企业互动,推进入园企业自主创新
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在寻求技术成果与社会资本嫁接的同时,积极推进与浙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互动。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的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与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互相补充,从而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学的一些优势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光学仪器、电液比例控制、水煤浆燃烧、信息网络、核农业等,其所属的一批省部级重点研发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参股创办了20多家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5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近200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二个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的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浙大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的源头。
5、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浙大科技园根据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实习和创业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绩。
(1)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园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创办“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吸引学校优秀研究生加盟,邀请科技园内外的创业者、专家和企业家对其进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等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目前已有300多人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或到科技园自主创业。
(2)在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浙大科技园专门开辟5000平方米场地,2008年12月6日与西湖区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工商代办、融资担保、投资融资、项目申报等各种服务。西湖区政府提供房租优惠、创业资金以及免费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组织申报了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立项7个,每个项目获得政府无偿资助40-80万元,立项数列全国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园又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立项8个,立项率100%,立项率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280万元。该园区目前已有7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6、“一园多点”,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浙大科技园根据“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采取开放的建设原则, 在确保杭州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将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向外围辐射,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园分别在宁波、长兴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园已有新创办企业85家,注册资本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江大学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⑥ 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靠谱吗

是真的,你可以网络一下,河南政府门户网站都有介绍,你看看!!

⑦ 浙江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园优势

1、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大学科技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根本在于依托大学。浙大科技园紧紧依托浙江大学,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科技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同浙江省丰富的民营资本优势相结合,创办了一大批科技孵
浙江大学科技园
化企业,转化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
浙江大学为加快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于2000年底制订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学科性公司的改制意见》、《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停学创业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及大学生(主要指研究生)到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型孵化企业。同时学校还把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及其他资源对科技园全面开放。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调动了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到大学科技园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七年多来,浙大科技园积极为学校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嫁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已新创办科技孵化企业300多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300多项。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50多家高新技术孵化企业毕业出园,一批高技术成果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浙大三色、宇恒科技、图灵信息、辰光科技、国芯科技、科特光电、易纺数码纺织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后不断走向社会,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2、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创建企业孵化的一流硬件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良好的园区硬件条件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物理基础,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条件。浙大科技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市场化运作思路,在努力发挥高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并利
用民间资本,通过委托代建的方式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硬件平台。经过三年多紧张建设,浙大科技园位于老和山启动区块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6.8万平方米创业、孵化楼群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浙大科技园已拥有7.2万平方米孵化场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已经成为浙江省、杭州市孵化器建设的一个亮点。
浙江大学科技园
同时,浙大科技园非常注重风险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联动体系,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浙大科技园成立“风险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浙大科技园已经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天堂硅谷创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浙大网新创投、浙江大学创投等多家海内外投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华立科技、大唐电信、永利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建立产业投资联盟,投入到入园企业之中,为入园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并且,浙大科技园积极促进浙大的科技成果与浙江省的民间资本对接,创办科技企业。目前,民间资本与浙大科技成果结合在科技园注入资金达到十几亿元,占到入园企业注册资金的60%以上。其次,科技园还通过引进民间资本以及自筹资金组建了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5000万元和1亿元。同时,浙大科技园还充分利用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引导设立的用于高技术产业化的风险投资资金来增强科技园的风险投融资能力。浙大的一批高技术成果已经成为他们在科技园孵化的重点投资对象。
3、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多方资源,强化服务能力,建立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
浙大科技园十分注重科技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科技园各职能部门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工作核心,强化为入园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包括高技术人力资源的引入和人事代理咨询服务、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咨询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及产业化咨询服务、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及高技术项目和企业认定的咨询服务和落实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引进和新建了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在法律、财税、工商、投融资、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延伸到大学科技园,一批工商管理、财税等政府机构对入园企业实施一条龙便捷服务。目前科技园已初步形成了由政府、科技园管委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三方面组成的综合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浙江大学科技园
另外,浙大科技园在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等支持和企业参与下,陆续进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的孵化企业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提供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4、发挥浙江大学科研优势,促进学科与科技园企业互动,推进入园企业自主创新
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在寻求技术成果与社会资本嫁接的同时,积极推进与浙江大学优势学科的互动。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的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与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互相补充,从而推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此方面,浙大科技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浙江大学的一些优势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光学仪器、电液比例控制、水煤浆燃烧、信息网络、核农业等,其所属的一批省部级重点研发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参股创办了20多家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目前,入园企业正在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5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300多项,已被批准专利近200项。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其中数字电视核心芯片、数字背投电视光学引擎二个项目取得了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的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实施,有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浙大科技园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的源头。
5、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浙大科技园根据科技部、教育部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实习和创业提供支持,取得可喜成绩。
(1)在创业教育方面,浙大科技园与学校研究生院共同创办“浙江大学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和“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吸引学校优秀研究生加盟,邀请科技园内外的创业者、专家和企业家对其进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等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目前已有300多人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或到科技园自主创业。
(2)在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方面,浙大科技园专门开辟5000平方米场地,2008年12月6日与西湖区政府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工商代办、融资担保、投资融资、项目申报等各种服务。西湖区政府提供房租优惠、创业资金以及免费人事代理等支持。2007年浙大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组织申报了8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立项7个,每个项目获得政府无偿资助40-80万元,立项数列全国第一。2008年浙大科技园又申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立项8个,立项率100%,立项率居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280万元。该园区目前已有7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6、“一园多点”,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浙大科技园根据“一园多点”的战略构想,采取开放的建设原则, 在确保杭州核心区建设高水平的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将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向外围辐射,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浙大科技园分别在宁波、长兴和江西南昌建立了分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园已有新创办企业85家,注册资本8亿元,建成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场地5万多平方米,转化浙江大学科技成果30多项,为浙江大学技术转移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外辐射创造了良好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⑧ 哪所985大学经过“同根同源”的4校合并,直属教育部,考上就是赚到

一所高校想要体现出自己的实力,最直接的就是其学科建设实力和水平的高低,学科创新和发展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清华北大在学科建设上,在国内首屈一指,拥有多门A+等级学科,但是其实拥有A类学科数量的并非是清华北大,而是浙江大学,浙大拥有着数量最多的A类学科,居位全国第一,浙大也是位居“华东五校”之首。

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突出,拥有1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除此之外浙江大学还拥有着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以及50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8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清华北大;在ESI公布的数据来看,浙大更是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是学科建设实力可毕竟清华北大的一所985大学。

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当中,浙江大学共有37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11个学科被评选为A+学科,A-等级的学科则是有17个,因此浙江大学所拥有的A类学科数量赶超清华北大,位居全国第一,这也体现出了浙江大学学科体系建设完善,实力兼具。

浙江大学被称为是“华东五校”之首,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⑨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园区发展

八年来,在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版支持下,在学校党委权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浙大科技园在园区基本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目前,浙大科技园已累计有入园新注册企业450家,注册资本20多亿元,其中科技孵化企业累计300余家。入园企业员工总数超过8000人。2008年入园企业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多元。孵化场地面积从刚开始的50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7.2万平方米(包括老和山区块68000平方米和求是孵化楼4000平方米)。已有50多家孵化企业毕业出园,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按照“一园多点”原则,在浙江宁波、长兴和江西南昌建立分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辐射。

阅读全文

与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