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2 10:05:42

1. 为什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价值比自然科学成果的多

因为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人道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社科方面下功夫,而自然科学,人类已经孜孜不倦的研究了几十年,楚成果太难了。其实社科方面的价值远比不上自然的,因为大部分社科研究成果都不具备普遍代表性

2. 如何申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每三年评选一次,具体时间不定。
2.所有推荐材料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回”进行公示。
3.拟答获奖成果名单自公布之日起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进行为期1个月的公示。
4.奖励委员会向教育部报告评奖结果,由教育部批准、公布评奖结果并授奖。
申报成果包括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以及普及类成果(教材、教辅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学规划办、社科联等部门颁发的关于你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奖励。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含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被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或省直厅级以上单位采纳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报该奖。一般情况下,优秀成果奖分著作、论文、调研咨询报告三大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

3. 判定社会科学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有哪些标准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版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权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规范是科研成果科学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规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创新性。倘若我们的主要学术建构方式是引用别人的论述,那么,加了注的引用与不加注的引用在学术效果上并不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学术效果并不因为符合学术规范而获得实质性的增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这些基本上已经在我国学界取得了一定共识,因为,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基本上可以代表研究成果评价的三个维度。但是,具体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及其间关系的准确判断,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处理过程。

4. 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答案:经济学
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学科版是经济学
社会科权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5. 如何建立社科成果评价体系交流发言

在人抄文社会科学研袭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规范是科研成果科学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规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创新性。倘若我们的主要学术建构方式是引用别人的论述,那么,加了注的引用与不加注的引用在学术效果上并不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学术效果并不因为符合学术规范而获得实质性的增强。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这些基本上已经在我国学界取得了一定共识,因为,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基本上可以代表研究成果评价的三个维度。但是,具体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及其间关系的准确判断,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处理过程。

6. 如何健全科研成果评价办法,规范学术评价方法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研究规范是科研成果科学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规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创新性。倘若我们的主要学术建构方式是引用别人的论述,那么,加了注的引用与不加注的引用在学术效果上并不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学术效果并不因为符合学术规范而获得实质性的增强。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这些基本上已经在我国学界取得了一定共识,因为,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基本上可以代表研究成果评价的三个维度。但是,具体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与价值性及其间关系的准确判断,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处理过程。

7. 判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价值有哪些标准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创新思想是评价的核心指标,研究规范是评价的基础指标,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则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8. 能够采用心理测量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吗

主持人:在概略地了解了20世纪世界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之后,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教材指出,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互相推动、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人的主题的普遍凸现等三个方面,特色显著.主讲人:总体特点之一,是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较以往更为充分地体现出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首先,没有哪一门主干学科,不是以20世纪人类的社会实践为第一理论源泉的.由于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快、争斗最烈、震荡最多的一个世纪,这就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现实研究课题,催生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科,造就了一大批新学派,形成了许多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其次,20世纪人类社会实践为人文社会科学培育了具有时代特色研究主体,并为人文社会科学创造了先进的研究手段.另一层意思在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较以往更为充分地体现出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总的来说,在人类自我认识的历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在人类的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了教育作用,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调控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的潮流中发挥了促进作用.主持人:理解第一个总体特征,要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理解时可联系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领域,看看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中,社会实践和科学理论是怎样交互作用的.比如全球学.全球学是以那些威胁人类生存,而一国又无法单独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全球问题形成之前,无所谓全球学.全球问题造就了全球学,推进了全球学;全球学又为解决全球问题服务,在解决全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里,典型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主讲人:总体特征之二,是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多科性,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相联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时空视野越宽,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层次和侧面的理性认识越深,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层面上学科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多.90年代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总数已达二三千门之多.综合性,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已经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体相联系.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内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成为同自然科学相联结又相对应的一大综合性的科学部类.当今人文社会科合性的结构形态可以这样来看:哲学涵盖面最广,位于最高层次.横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系统科学等属横断学科,在较高水平兼跨两大科学部类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口科学、社会生态学、科学学等属综合学科;这两类学科列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哲学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大体分成三个板块:人文研究学科群;社会研究学科群;主要倚重于人文社会科学但又兼涉自然科学的两栖学科群.以下便是大量分支学科,还可以划分层次与板块.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主持人:理解第二个总体特征,要注意“逐步形成”,也就是着眼于发展.胡老师前面说过,描述复杂的科学结构体系,需要多种分类视角;而且,人文社会科学结构体系正处在发展变动之中.刚才概括的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多科性、综合性的结构形态,地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和变动.作为一个开放的庞大的体系,在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互补的历史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形态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和变动,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结构体系进行描述的观点和方式也还会有发展和变动.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观点,对待诸如此类的问题.主讲人:总体特征之三是,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先后认同“人”这个聚焦点,越来越自觉地从不同的背景和角度,把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认识步步推进.我们从教材中可以看到,各主干学科在推进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认识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对人的认识的深化,又从根本上带动了许多学科的建设.而且,人文社会科学对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关注,导致哲学层面上的“人学”的兴盛.在某种意义上,这门学科是对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它的综合研究成果又推动着各人文社会学科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将进一步以其创始人确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南,综合当代人学的最新成果,深化人类的自我认识,促进人的真正解放和全面发展.主持人:理解第三个总体特征,要着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领域、角度和层次不同.然而,并不是每门学科一开始就都有这样的自觉性,研究者对人的认识更是千差万别.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特点是,人,人的解放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各门人文社会学科自觉探讨的焦点.不是说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逐步走向“整体联动”吗?“联动”的轴心是人,是人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的认识步步推进,管理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好例.正像教材第四章所概括的那样,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未来学等等学科,在这方面都作出了特殊贡献.六、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主讲人:接下去,我们再讨论一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几个大的趋势.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既是促进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以往的情况看,谈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过于强调两者的对立和排斥,或者过于强调两者的会通和相融,而今东西方文化互补作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可以预见,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影响力将明显增强.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随着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影响力的增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程度将会加剧.未来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主持人: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科学主义实际上也就是唯科学主义,科学崇拜.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推到极端,会走上反科学、反理性的道路.人们所持有的科学主义或者人文主义态度,以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或者交融的情况,深刻地影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有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而不少人文主义者也采取了新的姿态,传统的人文主义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同时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主讲人: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要求把客观世界的联系转化为多层次、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的动态联系整体,揭示出联系在事实、存在、运动和发展中的作用:这就是分析综合的系统化.正是这种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在深层次上推进着科学的综合化进程.也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之下,出现了“大科学”、“学科大系统”等概念——教材对这些概念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同学们应当有所了解.主持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还有两大趋势,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主讲人:总起来说,五大发展趋势既是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立足于20世纪末叶对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向的预测.

9.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 有用吗

阅读全文

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
国培预期研修成果 浏览:151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心得 浏览:974
工商登记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浏览:683
大连使用权房子办产权需要花多少钱 浏览:630
长春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