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和检测证书这三者有何区别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检定证书,是指器具经过校正后,所有的指标必须达到检定规程的要求,若指标达不到只能版出具不合格通知权书,强制检定器具必须出具检定证书或非强制检定则由使用单位自已特别要求才会出个检定证书。
校准证书,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器具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所以出具校准证书。出具校准证书的计量检定机构是不对这个器具进行判定是否合格,只出具校正数据,使用单位根据校准数据判定是修正使用还是器个降级使用。
检测证书,一般是指对产品检测,器具检测一般不会出具检测证书。
❷ 仪器校准证书与检定证书有何区别
检定证书执行的是国家标准有结论合格,有证书有效期校准证书无结论只有你的仪器和计量机构他们的标准器之间的误差修正值,并且没有证书有效日期,需要你自己判断符合不符合你的使用要求
❸ 仪器检定证书和仪器校准证书有什么不同
世通仪器为您解答:校准的结论只是评定测量装置的量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不回要求给出合格答或不合格的判定。校准的结果可以给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则必须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测量装置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超出《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为不合格,在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之内则为合格。检定的结果是给出《检定合格证书》。
❹ 仪器校准检定证书,仪器检测报告如何管理
检定属于行政性质,会做出符合性评价。如合格,不合格,或者判断属于一级,二级。像超市里的称,就需要强制检定,每年检定一次。又如汽车的安检,每年都要检定。校准报告属于自愿性质,是证明仪器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出具的是的数据会给出不确定度,就是这台设备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校准区间由企业根据设备稳定性、使用频率等自行确定。检测报告只是证明当前的检测结果,只对被检测的样品具有证明作用,具有检测资质即可。(校准资质比检测资质要求严格)
❺ 怎么知道仪器设备要出计量校准证书还是计量检定证书
按照计量法的规定,属于强检的仪器设备目录表内的应是检定证书,不包括在上述表内的设备可以出校准证书,检定是国家计量标准由上至下的传递过程,校准是由下至上的计量溯源的行为。
❻ 计量校验仪器校准证书需要有哪些标识
是的,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才能出具检定证书,没有的或是计量校准规范的就专是校属准证书不给出具体的检定结论,只给出校准不确定度。还有就是第三方校准机构通过CNAS认证都是校准证书,只能是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授权通过了的的才有检定证书。而国外的计量都只承认校准,不承认国内的检定,所以一般的政府检定部门都是及通过了考核授权又通过了CANS的认证。
❼ 仪器设备的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检测证书的区别
首先确认出俱证书单位的合法性,若出具证书的单位是有资质、合法成立的,出俱的证书,无论检定、校准、检测都是可用的;若出具证书的单位无相关资质,出俱的证书是不能用的,需公司进行检定、校准或检测。具体的是什么证书,看你是什么仪器,有限仪器是要出俱检定证书,有些是要出具校准证书,而有些是要检测证书的。
检定、校准、检测的区别: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俱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简述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示值与对应标准值之间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特点:主要是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不一定必须依据法定程序审批发布的检定规程,可以依据客户提供的方法进行校准;不判断仪器是否合格;只出俱报告或校准证书,是技术文件。(当对仪器进行全面的计量特性进行评定时,自然可得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实质上同检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特点:必须判断仪器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必须依据按法定程序审批发布的检定规程;必须做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并出俱证书或加盖印记;具有法制性。
检测: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适用于各种行业范畴的质量评定,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食品、化学、环境、机械、机器等等。
特点:依据相应的规范和程序进行评价。
❽ 做仪器校准需要哪些资质
我国计量法上世纪八十年代颁布时国内尚无“计量校准”一说,只有“计量检定”,因此国家质检总局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发布的《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规定:企业使用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由企业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方式,由企业根据生产和科研的需要,可以自行决定在本单位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测试,任何单位不得干涉。”
所谓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就包括企业内部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验等使用的测量设备,这些测量设备进行检定还是测试(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校准),送外检/校还是内部检/校,检/校的周期多长,均“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自行确定”和“自行决定”、“任何单位不得干涉”。而关于计量标准考核的规范则是要求“企事业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必须建标并接受考核,对于用于内部校准类似于计量标准的“测量设备”并没有要求强制建标和接受计量标准考核。
《浙江省计量管理条例》规定向社会提供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服务的机构应该建标并接受计量标准考核是有道理的,因为些社会开展检定/校准服务使用的测量设备意味着成为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必须接受计量标准考核。该”条例“规定”企事业单位“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用于内部校准”,只是依照计量法规定“其最高计量标准应当经计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这都是合理并合法的。只要企事业单位虽然开展内部校准但并不建立“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当然也就并不强制接受计量标准考核。但,内部校准使用的测量设备必须溯源到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这是确保量值溯源性的底线。因为在那个年代国内尚没有“校准”一词,测试、检验、比对、实验、化验、校准、检定等等其实都是“测量”的一种,唯有检定是专门针对计量器具的测量活动,校准是可以针对测量设备的测量活动,也可以是针对产品的测量活动,其余则均为针对产品(测量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出厂前视为产品)的测量活动。因此当时提出的对计量器具的“测试”可理解为“校准”。
当前有了“校准”这个术语后,一般针对在用测量设备的测量活动就不再使用“测试”而使用“校准”了。如果是对制造过程中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仍应使用“测试”、“检验”,不使用“校准”。自制的专用量具在制造过程中应该出具检测报告而不是校准证书,一旦投入使用,从首次计量确认起,包括今后的定期计量确认,均应出具“校准报告”,由计量确认人员根据校准结果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相比较的结果进行计量确认,出具计量确认标识。
按现行贯例,取得了CNAS资质就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校准业务,这属于供需双方的商业合同内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愿挨的一方心甘情愿就没有问题。
按条例规定向社会提供检定/校准服务必须是经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依据JJF1069考核合格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仅仅取得了CNAS认可只能证明该实验室的校准能力,如果说非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或非授权计量技术机构向社会提供计量校准服务“是不允许的”,指的是这种校准行为的双方行为不受计量法律保护。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不受计量法保护,那么此种纠纷如何解决呢?应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应视谁违背了合同,服务方是否提供了瑕疵服务进行裁决。
“双方互信,有合同的话,就是没有CNAS资质也是可以的”,如果“合同中规定服务的乙方须取得CNAS资质资质,出具的校准证书须有CNAS标志”,那么乙方提供了无CNAS标志的校准证书,或出具了有CNAS标志的证书而实际上并未被CNAS认可,就是提供了有瑕疵的服务,违背了合同规定。当然甲方明知道乙方没有CNAS认可,而为了某种目的自愿接受造假行为,也应该承担其违规的法律责任。
总之,CNAS认可是第三方公证机构的能力认可,并不是资质认可。只有持有资质认可的证明才能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没有资质认可但有能力认可证明的可以受到顾客的信赖,安全性较高。既无资质认可又无能力认可的,甲方一定要信赖它,那是甲方的权力,不过由此产生的所有不良后果甲方同样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
9000认证,以及三C认证等,认CNAS资质资质的校准证书,而不认测试证书是正确的做法。众所周知,检定活动是专门而且是仅仅针对计量器具的;校准活动既可以针对包含计量器具在内的所有测量设备,也可以针对产品;测试、检验、试验等活动则是针对产品的,测量设备在出厂前属于制造过程中的产品,因此也适用于制造中的测量设备。测量设备一旦投入市场,特别是投入使用后就不再是产品而是地地道道的测量设备了,就只能执行校准活动,其中属于计量器具的也可以执行检定活动,特别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需要执行强制检定活动,但不能执行测试。
❾ 获得测量仪器校准证书的程序
实际操作中,一般出售仪器的的公司可以代校准仪器,发给各省会有资质的单位校准仪器 一般收费是全站仪1600 水准是200 等三-五个工作日仪器鉴定证书就回来了。
❿ 仪器校准证书和仪器检定证书是有那些区别
校准只是对仪器仪表准确性。仪器检定证书是国标规定强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