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德国思想理论成果

德国思想理论成果

发布时间:2021-01-11 17:16:48

A. 法国和德国曾产生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理论成果

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引起了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德国:马克思主义,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

B. 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2)德国思想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主要成就

1、科研综述

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

2、提出蜓科鉴定方法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

3、创立地质力学

20世纪20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萌芽产生了。


C.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历史上也都产生过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伟大理论成果。指出诞生于这两

德国马克思主义来,辩证源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用之成就了法国巴黎公社(失败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了)、和现代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有好多,不一一列举。最典型这几个了。

法国:伏尔泰(对抗天主教廷、倡导君主立宪、宣扬自由平等《哲学通信》)、孟德斯鸠(宣扬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卢梭(人民主权、人民用暴力夺取政权成立民主共和国、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这三位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后世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其思想传遍整个欧洲;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则对美国独立和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提供了政权基本原则;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对一些落后的受压迫的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D. 爱因斯坦的简要内容

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E.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是细胞

A、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虎克,A错误;
B、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回的流动镶嵌模型,答B错误;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水,C错误;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F. 近代产生于德国的思想理论成果有什么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回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答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后来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了。

G. 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就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后来康德主要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提出“先验逻辑”作为普通的形式逻辑之上的逻辑的高级形式,含有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12个范畴并将其分成4组,每组3个范畴,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联系,他多少已经猜测到每组中第 3个范畴是前两个对立范畴的综合。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理性企图去认识“自在之物”时,必然陷于自相矛盾、即所谓“二律背反”的学说,揭示出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并且探讨了象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必然与自由等概念之间的矛盾,刺激了以后辩证思维的发展。
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他强调“行动”,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理论认识”,而且表现为“自我”凭自己主动的力量去克服“非我”的“实践活动”,“自我”就是“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
谢林哲学中也有不少辩证因素,他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对象本身含有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例如,“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但是,谢林哲学就其总体来说以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只是在整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允许的有限范围内活动。
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只是到了黑格尔,才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它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黑格尔明确地指出,辩证法是推动实在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在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力求给以普遍的应用。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的序列,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关于整个世界的辩证发展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统治,其真实意义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的思想为基础,探讨和论证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着重阐述了矛盾学说。他责备康德对世界采取一种“温情主义”的态度,误认为矛盾不属于对象,而只属于理性本身。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天地间绝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能或不必在它里面指出矛盾或相反的规定”。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黑格尔还强调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泉源,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他说,事物只因为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否则它就不是活生生的统一体。矛盾和同一也不是根本对立的,毋宁说矛盾是从同一转化而来的,同一本身就孕育着矛盾,因此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黑格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以往哲学家们所探讨的许多哲学概念和范畴,都作了新的辩证的解释。如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有与无、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因果关系与相互作用、自由与必然等等。黑格尔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真理和人的认识看做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思想。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强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这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自身分裂为二,异化为客体,然后又克服和扬弃这种异化,征服客体。所以他指出,人不仅要理解世界,而且还要去“宰制”世界。在理论活动中,人研究世界,获得知识,以纠正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在实践活动中,人要按自己的观念“陶铸锻炼”世界,认识就是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所说的矛盾辩证发展的主体始终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世界。因此,他只是在观念的辩证法中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他不是从自然界和历史中引出辩证法规律,而是把辩证法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这就把辩证法头脚倒置了。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它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体系发生着经常的矛盾,这种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矛盾。辩证法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终极的绝对真理,而黑格尔的体系则要求设立一个发展的终点,似乎到了绝对精神的阶段,特别是在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中,精神就完成了自我认识的运动而达到绝对真理,一切发展也就此完结了。这样,在他的保守体系的重压下,辩证法终于被窒息了。
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其现有的形式上是完全不适用的,需要对它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批判改造。但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却完全无能为力,他根本不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因此批判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任务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担负起来的。

H. 马克思主义包括哪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可分为两大方面。

1、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阐明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辩证唯物论,阐明自然界发展一般规律的自然辩证法,阐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历史唯物论,阐明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

《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唯一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一些领域的运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学说。

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

(8)德国思想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а),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

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

“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参考资料:马克思主义网络

I. 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

A、英国的虎克是细抄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
B、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B错误;
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都来自于水,C错误;
D、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D正确.
故选:D.

阅读全文

与德国思想理论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