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于细节之中见成果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鼠辈空话,人类笑谈。
“魔鬼存在于细节中”,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和规章法案,都要想到细节,重视细节。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美国电信决策失误,导致宽带网进人居民家庭缓慢,就是一个例子。
美国是全球因特网革命的领导者,但宽带目前在居民家庭中的普及率并不高。据统计,在韩国,近2/3的家庭拥有宽带接人,而且宽带网的平均速度达到每秒3兆,是绝大多数美国宽带系统的2倍左右;在日本,据预测,有40%左右的家庭在2003年底也将采用宽带上网,速度可快到每秒12兆。而在美国,接入宽带的用户只有15%,绝大多数因特网用户仍在拨号上网,无法享受资讯革命带来的成果。
造成美国在宽带上发展缓慢的原因并不在于基础设施不健全。其实,美国有80%到90%的人口都已经在宽带接入的覆盖范围之内,只是宽带接入却在即将进入用户的所谓“最后一英里”阶段碰到了障碍。
美国以1996年颁布的新《电信法》为基础的宽带政策规定:美国各地方电话公司必须将其网路拿出来供宽带运营商共用,意在通过这样的管制,鼓励ADSL(数位用户线)等采用电话交换系统参与宽带业务领域的竞争,以大大降低“最后一英里”的连接费用。然而,这一政策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成为阻碍宽带网入户的重要原因。
在几年前,网络建设过热,美国曾出现“跑马圈地”的宽带建设热潮。出于对电信容量将迎来爆炸式增长的期待,电信业投资旺盛,然而宽带业务却一直未能形成足够的需求,结果导致电信能力过剩。电信业入不敷出,无法收回投资,日子很不好过,世通、环球电讯等电信巨头申请破产。
受政策上“最后一英里”障碍的限制,大量闲置的宽带主干网络未能接入用户家庭。因为与窄网不同,宽带入户需要更多的设备建设投资。美国各地方电话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花钱铺设线路而让他人坐享其成,而参与竞争的宽带网运营商因网络泡沫破灭,本来就自身难保,无力投入巨额资金。此外,宽带政策中的混乱与不统一,也影响着宽带最大程度地进入居民用户,如对于以有线电视方式提供宽带服务的运营商,就不要求其与竞争对手分享网络设施;而整个宽带业务行业与影视娱乐业等内容供应商之间也存在矛盾,互相制约。正是这种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了美国宽带业务发展缓慢。
当初中国从日本进口缝衣针的时候,好多人都感惊诧:一个针还要买日本人的?看到了日本的针才发现,我们常用的针是圆孔,而日本的针是长条孔,这是为照顾老人们眼花而设计的。上海内环高架桥不允许1吨以上的小货车上桥,一个月以后,0.9吨的日本小货车就在上海接受订单了。这些都说明了日本的企业十分注重细节。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因为只有营销部、生产部、物料部、采购部、研发部、制造部通力协作,才能将这件事做好。但是如果你在决策和设计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恐怕你连市场的残羹剩饭也吃不上一口了。
B. 关于成功与失败的名言
1、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 巴尔扎克
2、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弱点。当他失败时,这种弱点将会缓解他的沉痛之情。—— 拉布吕耳尔
3、大多数人是保守的,不轻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对现实中的众多失败。—— 卡莱尔
4、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戴维
5、人在意志力和斗争性方面的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哈代
6、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俾斯麦
7、有自信这是件好事,但过分绝对地自信则不成过分地自信,则会有很大的失败在等待着。—— 永守重信
8、不达成功誓不休。—— 陈潭秋
9、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卢梭
10、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梁启超
11、最成功的说谎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谎言发挥最大的作用的人。—— 塞·巴特勒
12、温和比强暴更有希望获得成功。—— 拉封丹
13、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我想我就是这样。—— 松下幸之助
C. 跪求“我成功以后你会后悔的我一定会报复”这样类型的名言或句子
人穷志短语气低
马瘦毛长气力虚
得势狸猫欢如虎
落沛凤凰不如鸡
有朝一日毛长齐
凤是凤来鸡是鸡
有朝一日龙得水
我让长江倒流水
有朝一日虎归山
我将血染半边天
D. 袁世凯皇帝梦破灭的原因
“绝处高楼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这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作,旨在劝阻乃父不要称帝。不过,袁世凯最终登极,圆了他的皇帝梦,但却在举国声讨中下了台,皇帝梦破灭,在位不过83天。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捐资强学会,小站练新兵,推行新政,颇富成效。逼清帝逊位,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后来当上大总统后,野心一步步扩大,最后竟逆共和潮流,欲恢复帝制。前后相较,判然有别。在这个新旧参半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民主共和在近代中国欲深入人心,实在是需要很长的路走。
一 成长发迹
袁世凯是在协助吴长庆办理朝鲜防务上逐渐发迹的,甲午海战后,李鸿章保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这支新军发展为后来的北洋新军,成了袁世凯的重要资本。维新变法兴起,袁世凯曾捐资强学会,支持变法,并应允谭嗣同:除旧党,助行新政,不过在事泄后又向慈禧太后宠信的荣禄和盘托出。在小站练兵期间,他大力襄赞新政,在许多方面都开风气之先,如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也筹划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并积极发展北洋工矿企业、整顿地方政权、废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通过办理新政,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对满清贵族集团构成潜在威胁,1906年,袁世凯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一、三、五、六镇交陆军部管辖,次年,被调离北洋,到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9年,更被摄政王载沣罢免一切职务,回河南老家养病。
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成了唯一可以与革命党对抗的军队,于是袁世凯再次被清廷重用。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又秘密与革命党人谈判。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以总统作为交换条件,袁世凯逼迫清帝逊位,效忠共和。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宣统逊位后,孙中山依约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2月15日,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并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图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但袁世凯授意属下策划假兵变,拒绝去南京就任,最终留在北京,成立了北京政府,于3月10日就职。
二 登上帝位
当袁世凯登上大总统的宝座后,野心逐步显露扩大。内阁制对总统权力的削弱显然与这个虽然具有新思想但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相抵触,袁世凯需要的是进一步集权。由于民国政治采用的是政党政治,拥有实权的是由国会选举出来的内阁总理,而阁揆是在国会中占据席位最多的党或党派联盟的人。袁世凯当然明白其间的关系,所以要想独裁,必得战胜国会及其选举出来的内阁。在第一届国会召开之际,各大小政党纷纷重组,以扩大势力。其中,在宋教仁的领导和主持下,以原同盟会为基础的联合其他政党组建的国民党为当时第一大党,在1912年底至次年初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取得绝对优势,国民党的组阁势必会进一步扼制袁世凯的集权。遂在1913年3月,暗杀了宋教仁。另一方面,袁世凯支持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的合作,以对抗国民党,同时分化国民党议员。这样就使得国民党虽占席位最多,却四分五裂。
在内阁选举中,袁世凯虽然任命了进步党人熊希龄为首的内阁,但内阁中的重要部门均是其北洋的人。同时,又联合各省军政力量,向国会施加压力,迫使国会提前制定总统选举法。并且,在国会选举总统时,还以武力威胁。在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加紧了称帝的步伐。首先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取消该党党籍之国会议员,迫使国会因不足法定人数而停开,进步党也失去了在北京的政治立足点。1913年1月10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先后代之以御用的“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和“参政院”。袁世凯通过政治会议颁布了《咨询政治会议救国大计令》,为其彻底解散国会提供依据,并且据此设立约法会议。在约法会议上,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并通过了《参政院组织法》和《立法院组织法》,随后又通过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使得大总统的职权和任期与皇帝无异。参政院正副院长和参政均由袁世凯任命。
在外交上,袁世凯为征得列强对帝制的支持,与1915年5月与日本签署了除第五项以外的“二十一条”。
舆论上,也为袁世凯登上帝位做了巨大的宣传。先是其长子袁克定假造袁世凯每天必读的《顺天时报》,将原来反对帝制的文章全换为拥护帝制的文章,不过最后为次子袁克文和女儿袁静雪发现,袁世凯曾责其“欺父误国”。
同时,拥护复辟的亲信,请出了美国的古德诺和日本的有贺长雄两位国际知名的宪法学权威为其复辟帝制做理论上的解读。1915年8月,古德诺在《亚细亚日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认为的文化传统使得在中国,君主制较共和体为宜。
杨度也竭力鼓吹帝制复辟,他写了《君宪救国论》,并于1915年8月14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成立筹划帝制的筹安会。筹安会成员除了杨度外,还有严复、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孙毓筠,被称为“六君子”,在全国发起了复辟帝制的舆论攻势。
交通系的梁士诒捐款组成了全国请愿联合会,向参政院呈交请愿帝制书,并要求参政院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通过参政院,议决了以“国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变更国体问题,并制定通过了《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15年12月11日,依此法进行了“国体投票”,全票通过君主立宪。并且于次日,在参议院的又一次“劝进”后,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12月31日,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并于1916年元旦登极。
E.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破裂的标志各是什么分别进入了什么时期
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版战线。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权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
2、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进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胜时期,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
(5)成果破灭扩展阅读:
两次合作的革命成果:
1、国共第一次合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2、国共第一次合作: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长期得到苏美英等盟国的支持;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F. 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意味着什么
楼市泡沫破裂导致的后果 :1 目前我国的支柱行业是房地产业。楼市泡沫破裂会回使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答放缓。我今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目标是保持8.0%的增速,楼市倒了,国民经济增长目标就不会完成。当然不需要担心这一点,因为我国政府在扶持房地产的发展。2.楼市泡沫破裂,如果楼市倒下了,那么与楼市相关的行业如: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水泥生产也,钢铁业,等许多工业部门也会进入低迷状态,会制约其发展。3 .会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失业。因为农民工的绝大多数是在建筑行业工作。农民工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农民工失业会加剧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甚至会造成社会治安的问题。总之,其严重性非常大,所以现在政府在谨慎的处理此问题,抑制楼市泡沫的进一步加大。
G. 前苏联载人飞船登月为何破灭
20世纪60年代里,美国全力以赴执行它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发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捷报。前苏联口口声声说:人登月不是前苏联所求,实际上并非如此。叛逃的前苏联记者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罗夫1971年在英国(泰晤士报)曾撰文写道:“前苏联人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不能制造一枚登月用的火箭。1968~1970年用‘质子’火箭发射了四个不载人空间舱绕月飞行并返回地球,后来前苏联称它为探测器,其实完全是改进的‘东方’塑载人宇宙飞船。该飞船有轨道舱、防热屏、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温控系统,轨道舱至少能载一名或两名宇航员到月球并返回地球。”前苏联亦声称要作载人月球旅行,打算不惜任何代价保持它的空间优势形象。据说,1967年10月革命50周年之际,前苏联想进行一次载人月球飞行,但因故未能实现。同年3~4月试图作两次绕月飞行,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才改为发射探测器。1967年,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对西方记者说:“我可以说,前苏联在人登月竞赛中不会被美国打败。”另一位宇航员基托夫写道:“我梦想绕月飞行……宇航员将有一个仔细观察月球的好机会。”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末说:“在最近的将来,人会旅游月球。如果我幸运的话,将指派我先登月。”1968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宇航员柯林斯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邂逅一位前苏联宇航员时,两人谈论起各自国家未来的飞行任务。前苏联宇航员说:“我期望不久能进行一次绕月飞行。”赫鲁晓夫也提到前苏联登月计划。他在回忆录中向故去的科罗廖夫表示敬意时写道:“我很抱歉,当他在世之年来能把人送上月球。他死得太早了!”1968年6~10月,前苏联连续发射“探测器5号”和“探测器6号”,前者绕月飞行6天,返回地球,溅落在印度洋海面上;后者也绕月飞行,迅速返回地球,降落在前苏联中亚细亚回收区。这些空间活动表明前苏联在进行不载人飞向月球的预演,因为探测器本身就是为宇航员驾驶而设计的,如“探测器5号”有指令舱(轨道舱),“探测器6号”回收的降落伞和指令舱与“探测器5号”相同。据西方观察前苏联空间活动专家查尔斯·维克指出,探测器作了发射逃逸系统试验,无疑是应用于载人宇宙飞船。
到1968年底,前苏联感到难以登上月球,未批准准备登月的一位宇航员起飞。一年后,这位宇航员作腹膜炎手术时死亡,前苏联还为他举行了简短的小规模葬礼,他被埋在距赫鲁跷夫墓地不远的地方。
尽管前苏联为月球探测器系列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但最后也未把人送上丹球。1972年,美国尼克松政府终止登月活动,政府又取消了空军拟定研制“载人轨道实验”的计划,批准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可是,有迹象表明前苏联仍在继续它的载人月球飞行,例如它正在研制超级助推器。美航宇局局长詹姆斯·韦布60年代末在国会讨论空间预算的听证会上曾提到前苏联巨型火箭,推测其高120米,比“土星5号”大,可采用较少燃料,并已制造出比美国略小的月球舱。197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首先证实前苏联有三枚巨型火箭:第一枚于1969年6月起飞前爆炸,死亡很多人;另两枚于1969年6月和1972年11月起飞不久就爆炸了。当时,前苏联研制的火箭一无军用,二又不发射空间站,唯一的用途就是把载人宇宙飞船送上月球。
1989年,前苏联第鱼次让美国代表参观了在莫斯科航空研究所展出的登月舱和指令舱,它曾计划在1967年提前美国两年先登月,但因为缺乏重型运载火箭而成为泡影。
若从科学价值采着,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比前苏联明行者”自动化飞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科学资料。“阿波罗”月球舱的两名宇航员可以实地勘查月面,有选择地收集月岩和土壤,安放长寿命科学试验和观测仪器,如地震仪测量月面地震。有的仪器到1989年7月还向地球发送数据,并向月球释放观测月空小卫星。因此,一次“阿波罗”登月实践和取得的成果相当于12次以上的前苏联自动化探测器飞行。每次自动化飞行耗资是一次载人飞行的1/4,所以前苏联整个探月费用几倍于载人飞行,更何况前苏联的探测器取样返回有一半是失败了。美苏取回的月岩总量是385:1。尽管如此,前苏联“月行者”仍不失为儿童最喜欢的玩具。在“月行者”飞行一年后,莫斯科儿童玩具店仍在出售“月行者”玩具。1973年后,前苏联放弃了自动化探测器取样飞行。
人类要全面了解月球,对探月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做出回答,以及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还有待21世纪重上月球探索。
H. 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和破裂的直接原因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西湖特别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经过充分讨论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的合作。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编辑本段]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形成到破裂 ,只经历了三年半时间。史学界对合作破裂原因的探讨 ,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至今对此仍未获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尝试进行一些深层的探索 ,说明几个长期被忽视或未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是在国共双方均无联合意念的情况下 ,而由共产国际带包办性的帮助和国共两党领导人会商同意迅速实现的。众所周知 ,这个迅速实现的合作
,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同时 ,由于在合作形成过程中的工作过粗 ,也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这又直接影响了国共关系的健康发展
,并最后成为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国共合作是共产国际首先提出的 ,两党合作的迅速实现 ,主要由于共产国际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
,结果导致了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的失误。为了尽快实现国共合作 ,共产国际不惜放弃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认为“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1] (p76 )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在《孙文越飞宣言》中 ,竟然同意孙中山“共产组织 ,甚至苏维埃制度 ,事实上均不能引用中国”的错误观点
I. 期望破灭怎么办
呵呵 别想那么多 当成一种经历吧 好好想想军训带给你的不只是升国旗才可以检验成果吧 或许你还有不足 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