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永军的科研成果
(1)《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2)《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破产重整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民事权利体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 1、《自然之债源流考评》,李永军,《中国法学》,2011年6月发表
2、《论破产法上债权人委员会的地位》,李大何; 李永军,《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月发表
3、《论姓名权的性质与法律保护》,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12年1月发表
4、《从权利属性看人格权的法律保护》,李永军,《法商研究》,2012年1月发表
5、《我国《企业破产法》上破产程序开始的效力及其反思》,李永军,《法学杂志》,2011年2月发表
6、《合同法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探索——读《欧盟合同法一体化研究》有感》,李永军,《人民司法》,2010/17发表
7、《论连带责任的性质》,李永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2月发表
8、《论《侵权责任法》关于多数加害人的责任承担方式》,李永军,《法学论坛》,2010年2月发表
9、《对《物权法》第一编的反思》,李永军,《当代法学》,2010年2月发表
10、《我国《物权法》登记对抗与登记生效模式并存思考》,李永军; 肖思婷,《北方法学》,2010年3月发表
11、《民法上的住所制度考》,李永军; 王伟伟,《政法论坛》,2009年6月发表
12、《破产法的程序结构与利益平衡机制》,李永军,《政法论坛》,2007年1月发表
13、《从物权法规范看物权法的立法精神》,李永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3月发表
14、《新《破产法》焦点问题透视》,李永军,《财会学习》,2006年10月发表
15、《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对民法内在与外在体系的影响》,李永军,《法学研究》,2008年5月发表
16、《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二元制体系下的边际案例救济》,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03年6月发表
17、《论私法合同中意志的物化性——一个被我国立法、学理与司法忽视的决定合同生效的因素》,李永军,《政法论坛》,2003年5月发表
18、《民法上的人及其理性基础》,李永军,《法学研究》,2005年5月发表
19、《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李永军,《当代法学》,2005年6月发表
20、《合同法上的错误及其法律救济》,李永军,《山东审判》,2003年3月发表
21、《论合同解释对当事人自治否定的正当性与矫正性制度安排》,李永军,《当代法学》,2004年2月发表
22、《论权利能力的本质》,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05年2月发表
23、《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李永军,《政法论坛》,2002年3月发表
24、《私法中的人文主义及其衰落》,李永军,《中国法学》,2002年4月发表
25、《诚信面面观》,李永军; 姚辉; 葛晨虹; 陈少峰; 郑也夫,《前线》,2002年7月发表
26、《论商法的传统与理性基础——历史传统与形式理性对民商分立的影响》,李永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6月发表
27、《论破产法上的免责制度》,李永军,《政法论坛》,2000年1月发表
28、《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李永军,《比较法研究》,2002年4月发表
29、《试论破产原因》,李永军,《政法论坛》,1995年6月发表
30、《破产犯罪的比较研究》,李永军,《中国法学》,1995年2月发表
31、《论破产程序中的取回权》,李永军,《比较法研究》,1995年2月发表
32、《定式合同问题研究》,李永军,《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6年10月发表
33、《对我国格式合同的思考》,李永军,《工商行政管理》,1996/19发表
34、《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李永军,《比较法研究》,1998年3月发表
35、《我国合同法是否需要独立的预期违约制度─—对我国正在起草的合同法草案增加英美法预期违约制度的质疑》,李永军,《政法论坛》,1998年6月发表
Ⅱ 房绍坤的学术成果
教学研究论文
1.《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载《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10期
2.《如何顺利地通过律师自学考试》,载《中国当代教育》2003年第7期
3.《当代法律家培养的困境及出路》,载《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WTO与中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载《山东省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5.《21世纪法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及其改革》,载《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高教研究专辑
6.《21世纪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路》,载《烟台大学学报》2004年高教专辑
7.《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水平稳步提高》,载《传承历史呼唤未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表彰/奖励
1.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年(证书)
2.《民法》(教材),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二位),2006年(证书)
3.《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特色与成效》,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2005年
4.《法学院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构想》,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首位),2002年
5.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年
6.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
学术研究课题
1.《用益物权基本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年,负责人
2.《中国未来民法典·继承权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年,第二位
3.《特许物权研究》,司法部科研课题,2003—2005年,负责人
4.《矿业权法律制度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2006—2009年,负责人
5.《山东省水权及其市场化理论研究》,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06—2009年,负责人
学术论文
1.《公司IT化的若干法律问题》(首位),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公司瑕疵设立的法人格规制》(首位),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3.《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独立),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4.《构建预告登记制度的几个问题》(首位),载《法学家》2003年第4期
5.《民事习惯的动态法典化》(首位),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
Ⅲ 武树臣的研究成果目录
〔著作类〕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苏维埃行政法总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书写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点校),中国稀见法律典籍集成乙编二册,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台湾汉光书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鸟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学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国法律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国法律样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月。
〔论文类〕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5期。
“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探索”,《法学》(上海),1985年5期。
“耶律楚材与元初封建法制建设”,《法学论文集》(北大),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6月。
“运用判例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论判例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地位”,《法学》(上海),1986年6月。
“孔子与铸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从判例法时代到成文法时代——对春秋末期法制变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学》,1987年3月。
“《易经》与我古代民法”,《法学》(上海),1987年4期。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探索”,《自修大学》,1987年5期。
“应当重视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学》(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礼治的盛衰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学》,1987年7期。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制”(上下),《中国法学》,1987年4-5期。
“中国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讲座(连载),自修大学
绪言“一个萌芽中的法学分支——法律文化学”,1987年8期。
第一题“法律文化理论”,1987年9-10期。
第二题“中国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题“神治·任意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题“礼治·判例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题“法治·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题“礼法合治·混合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与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线索”,1988年9期。
第九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规律”,1988年10期。
第十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题“中国法律文化的现状与未来”,1988年12期。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批判”,《烟台大学报》,1988年2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学习与探索》,1988年4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法制建设”,《政法丛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国法观念的萌动、萎缩与觉醒”,《比较法研究》,1988年4期。
“晋国文化:法治思潮的发祥地与输出港”,《晋阳学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1期。
“关于法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丛刊》,1989年2期。
“让历史预言未来——论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与宏观样式”,《法学研究》,1989年2期。
“历史没有捷径——论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总体落伍与局部早熟”,《青年学者》,1989年2期。
“生命固应重,人格犹宜尊——近代法观念的一大变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风貌”,《北大法学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与我国法制建设”,《法律科学》,1990年1期。
“中国法律实践的历史足迹”,《中国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国法系的特征及其价值”,《人民日报》,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国成文法探源”,《政法论丛》,1990年4期。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传说时代的社会状况与法的起源”。
“中国成文法的起源”,《学习与探索》,1990年6期。
“从以刑统例到以罪统刑”,《文史知识》,1991年2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构成及其对实践的影响”,《法学研究》,1991年2期。
“名辩思潮与成文法的诞生”,《中国法学》,1991年4期。
“亲亲与尊尊——孔子的直与封建法制”,《文史知识》,1991年7期。
“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文史知识》,1991年11期。
“从荒阅到质要——中国古代奴隶制法一瞥”,《文史知识》,1992年1期。
“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中外法学》,1992年1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成因”,《学习与探索》,1992年2期。
“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点”,《中外法学》,1992年6期。
“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论纲”,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与法律》,1993年2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笔谈)”,《中外法学》,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视与对策”,《法学史》,1993年3期。
“直文化与隐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基因”,《学习与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与汉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学》,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学》,1994年1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基础”,《法律科学》,1994年2期。
“夫与父孰亲——先秦伦理观的一次裂变”,《文史知识》,1994年3期。
“中国法律样式的反思与重构”,《学习与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中外法学》,1995年2期。
“走向东方,走向混合法——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视传统,开创未来——《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座谈会纪要”,《法学研究》,1995年3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遗产”,《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3期。
“判例意识与判例价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律文化建设”,《学习与探索》,1995年5期。
“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中外法学》,1996年2期。
“大力扩充以法治国的法”,《法律科学》,1996年3期。
“二千年来之法,荀法也——荀子与中国封建法律文化”,《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现代中国的法律样式”,《中国研究》,1996年7月号。
“中国法律样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国古代的法学、吏学、律学和谳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5期。
“横的法与纵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冲突与终结”,《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秋季号。
“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1期。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
“沦语五十以学易当为卒以学易说”,《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号。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中外法学》,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论”,《法学研究》,1998年2期。
“春秋决狱:儒家经义与判例法”,《判例与研究》,1998年2期。
“再论横的法:对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
“论世界三大法律样式”,《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两个转变,三个课题——关于中国法史研究的几点想法”,《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启动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中外法学》,1998年5期。
“劲士精神与成文法传统”,《法律科学》,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实践”,《法律史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性”,《人民日报》,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论”,《判例与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论”,《法律史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铸造灰色之法”,《法学研究》,2000年l期。
“《左传》与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论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学研究》,2001年2期。
“怀念恩师张国华先生”,《法律史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书》与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与比较法律文化研究”,《比较法在中国》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识的觉醒与判例机制的诞生”,《判例与研究》,2003年1期。
“三辟”与“参辟”,《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说‘象刑’”,《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五辞’辨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有教无类’新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古往今来说‘无讼’”,《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刑讯的产生、原因及其禁绝”,《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云梦秦简对法史研究的价值”,《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纵横”,《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法律传统与欧洲法治精神”,《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法观念的启蒙”,《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历史决定论’的是与非”,《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传统及其对实践的影响”,《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法史研究要注意五个相结合”,《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时代呼唤活的法律”,《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法官认证方式实务调查分析与对策”,《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自省自砺努力提高两个素质”,《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倡导三种精神提高队伍素质”,《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学历、能力及其他”,《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开创首都法制建设一盘棋的新格局”,《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与国际规约”《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日文论文〕
“中国の法文化”,《比较法学》,25卷1号(1992年3月)。
“中国法律文化の总体精神と宏观样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国の传统的法文化の社会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渊源を寻ねへ”,《法政理论》29卷3号(1997年2月)。
“中国法百年の样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
Ⅳ 杨小军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编《行政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年版。
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陕西旅游出版杜1999年版。
主编《行政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编《行政强制与行政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编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独著《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独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独著《重大行政案件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独著《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1期。
“试析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差异”,《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关于检察机关参加行政诉讼的探讨”,《法学与实践》1988年第2期。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转。
“内外行政法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关于建立与完善行政法学分论体系的思考”,《法律科学》1994年增刊。
“行政诉讼补证问题探析”,《当代法学》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诉讼上的授权与委托”,《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行政处罚量化理论探析”,《法律科学》1998年增刊。
“政府机关推行合同管理应当遵守的若干法律规则”,《经济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制度与理论”,《人文杂志》1998年增刊。
“关于仲裁与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经济改革》1998年仲裁专刊。
“论行政合同的特征、法律性质”,《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措施的区别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东吴法学》1998年号,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验的民主与理性的宪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认定行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与规则”,《求是学刊》2000年第4期。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怠于履行行政义务及其赔偿责任”,《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资格错别“辨析”应该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程序违法撤销与重作行政行为的限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该文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转载。
“怠于履行职责的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5月号
“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的发展与检讨”,《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
“中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律》2005年12号。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会议纪要’与行政诉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影响与利害关系”,《法治论丛》2006年第4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载于《和谐社会建设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契约与依法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国刑事赔偿范围辨析”,《人民检察》2007年第18期。
“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政府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从兰州牛肉拉面最高限价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2期。
“国家赔偿制度革新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载于《宪法与行政法治演讲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行政立法”,载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绝签字致孕妇胎儿双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从法律视角看服务型政府”,《法治论丛》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账本’的法律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
“试论行政作为请求权”,《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问责的性质与构成要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独著。
“论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若干法律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创新体制机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载于《政府法制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作用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园绑架案引发的‘公开’讨论”,《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0日。
参编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2章,行政赔偿,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费券的法律问题”,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3月10日。
“扩大住房公积金用途的法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4月23日。
“重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教育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2号。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9号,2009年11月11日。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潜伏’性缺陷”,《海峡法学》2010年第1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契约与依法行政”,《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契约与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赔偿法修改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官员问责从风暴走向常态 2009年被问责官员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规范执法裁量权的制度建设”,《学习时报》2010年5月3日。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载于《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调处的问题与建义”,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84号,2010年10月28日。
Ⅳ 王继军的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主要讲授经济法学、法学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
已在《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新华文摘》、《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已出版《市场规制法研究》(独著)、《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与汪渊智等合著)、《新编经济法》(主编)等著作;
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共11项。 1、矿产资源有偿取得法律问题研究,《政法论坛》,2008年第6期;
2、论公法与私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3、社会安全与法律安全浅论,《山西政法》,2008年第8期;
4、研究性理念与法学本科教育的模式创新,《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5、山西大学法学院的复健与发展,《三晋法学》2008年第3辑;
6、国有企业市场退出问题的物权法考察,《三晋法学》2007年第2辑;
7、论中部崛起与竞争法律秩序,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
8、论公法私法的划分与区别,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9、物权法草案的社会主义性质与违宪性辨析,《三晋法学》2006年第1辑
10、 公用企业改革与市场规制法,《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2、对新《对外贸易法》中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基本问题的思考《美中法律评论》2005年6期
1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环境建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3期
14、新《对外贸易法》中关于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条款的规定,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规则解析,2004年8月
15、电信业反行政垄断的反思——从国际长途话费提高谈起,《生产力研究》,2004年1期。
16、高等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思考,《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7、论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3期。
18、锻造警察法学教育的学术界石——评陈晋胜教授的《警察法学概论》《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2期。
19、入世后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协调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5期。
20、试论地方大学法学教育模式,《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JM教育论坛论文汇编》,2002年4月。
21、晋商诚实信用法律文化特点研究,《理论探索》,2002年第4期
22、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11期(全文转载),《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3、试论商业秘密交存制度,《经济问题》,2002年第3期。
24、关于我国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1期
25、对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5期(全文转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
26、 公司董事表见代表制度之我见,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11期(全文转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27、对加入WTO后中国大陆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第7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2001.5.14
28、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 促进法学研究创新,《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9、论特别取回权—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新创设研究,《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
30、反经济垄断中的豁免问题研究—中国垄断性企业集团立法的合理性分析,《经济问题》,2000年第8期
31、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3期(全文转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32、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33、股份有限公司累积投票制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1期(全文转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5期
34、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若干法律问题,《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35、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制经济,《新华文摘》,1998年6期(全文转载),《经济问题》1998年第1期。
36、邓小平法制思想论纲,《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7、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累积投票制度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8、不动产、企业集合财产转移占有担保债权研究,《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
39、解决我国若干经济问题的法律对策,《山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40、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41、对我国刑法修改和解释的思考,《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6期(全文转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42、未构成犯罪的人在被关押期间逃跑是否构成逃脱罪,《中国法制报》,1984.9.21 1、《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编
2、《国际经济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 主编
3、《市场规制法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商法与经济法》(合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5、《新编经济法》(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市场规制法理论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O509030 2005.04
2、反行政垄断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53203 2005.06
3、市场规制法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1JA820022 2001.05-2005.07
4、山西法制环境建设研究 山西省教育厅A0401 2004.08-2005.12
5、山西企业竞争力培养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 山西省科技厅 031032-1 2003.07-2005.06
6、公用企业与市场规制法研究 山西省电力公司 0306025 2003.06-2005.06
7、民法、商法、经济法的功能、作用与相互关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0bfx011 2000
8、山西地方经济立法及民主政治问题研究——山西企业竞争力培育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03056 2003
9、太原市地方法规与城市竞争培育法律问题研究 太原市科技局 031108 2003
10、法学理论教学队伍建设问题与实践 山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0205726 2002
11、山西市场经济法治环境研究 省市自治区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 99003 1999
12、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9409 1994
13、山西市场经济法治对策研究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93051 1993
14、市场经济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问题 山西省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9309 1993
15、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 93051 1993
16、市场规制法理论问题研究 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0509030 2005
17、市场规制法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 0109031 2001
18、强化预算监督的有关法律问题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0108059 2001
19、国有企业财产权制度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9908026 1999
20、附赠式有奖销售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 9808020 1998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行政管理研究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9711002 1997
22、我国经济法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及对策 山西大学社科研究项目9109 1991 1、2006年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2004——2005年度先进社科工作者
2、2006年《市场规制法研究》一书荣获二00五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3、2005年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4、2005年“光荣从事律师工作二十周年”“光荣从事律师工作二十周年”荣誉称号
5、2005年山西省高校法学师资理论队伍建设问题与实践 山西省2005年优秀高教研究成果三等奖
6、2005年 尊老敬老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7、2005年为政之道 山西省社科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峰论坛优秀论文奖
8、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优秀共产党员
9、2005年社会安全与法律安全—公安机关执法目标研究山西省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特别奖
10、2004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山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
11、2003年《传统法律文化与山西票号的兴衰》获2002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12、2002年《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法功能的再认识—兼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获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3、2002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14、2001年《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培育高素质法律人才》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 一等奖
15、2001年《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获山西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16、奖2000年《对新世纪发展律师业的几点思考》获山西律师2000年大会一等奖
17、1999年《市场经济应是民主与法治经济》获1998年度“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
18、1998年《关于中美瑞合资建立长治铝厂项目法律咨询意见书》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奖二等奖
19、1998年《关于中美瑞合资建立长治铝厂的法律咨询意见》(咨询报告)获山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
20、1997年《不动产、企业集合财产转移与有担保债权研究》获1996年度“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 优秀成果奖
21、1997年《试论依法治省与山西市场经济法制对策》获山西省依法治省理论研讨会 一等奖
22、1995年《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获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3、1994年《庭审制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推广应用奖二等奖
24、1993年《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反思》获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佳作
Ⅵ 申卫星的个人成就
自1991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共发表法学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转载2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10篇,1篇德文论文,1篇论文被翻译为法文。 1.《环境权初探》,《中国环境管理》,1991年第4期;
2.《俄罗斯外国投资法述评》,《东北亚论坛》,1993年第4期;
3.《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重新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年第2期和《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2期分别转载;
4.《优先权性质初论》,《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4期;
5.《中国优先权制度立法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2期转载;
6.《论新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与江平教授、程合红博士合作),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7期转载;
7.《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和效力》,《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8.《论合同权利转让的条件》,《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
9.《论无名合同及其法律适用》,《法制日报》,1999年12月12日理论版;
10.《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适用》,《人民法院报》,1999年8月11日理论版,(与韩世远教授合作);
11.《论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2期;
12.《合同保全制度三论》,《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13.《百年民法典》(译文,系德国科隆大学法律系霍恩教授为纪念德国民法典实施一百周年而作,发表于《新法学周报》(NJW)2000年第1期),《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中国民法学精粹》2002年卷全文收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4.《论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之区别与竞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0期转载;
15.《所有权保留制度的一般理论》,载王利明教授主编《中国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6.《中国未来民法典应设立优先权制度》,载王利明教授主编《中国物权法专题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7.《期待权研究导论》,《清华法学》,2002年第1卷;
18.《所有权保留买卖保留买主期待权之本质》,《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中国民法学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收入《中国法学文档》第三辑;
19.《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4年第4期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5期摘编,被《中国民法学精粹》2005年卷全文收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0.《法律理论继受与法律科学化》,《法制日报》2004年1月18日;
21.《形成权基本问题研究》,《民商法论丛》第30卷;
22.《地役权制度的立法价值与模式选择》,《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2期转载;
23.《自治与受制的法律基石——业主公约的基本法律问题》,《物权法报告》第一期,中信出版社2004年;
24.《附条件买卖中被分割的财产利益》(译文),《清华法学》第6期;
25.《法律制度形式合理化与法律的发展》,《民法9人行》(第2卷);
26.《权利一词何处来》,载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5期;
27.《物业管理问题之组织法规制论》,与向磊等合作,《法大法律评论》第4卷;
28.《信心与思路:中国设立优先权制度的立法建议》,《清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 2005 年第 8 期转载;
29.《论人体器官的捐赠与移植的立法原则》,与王琦合作,载《比较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 2005 年第 12 期转载;
30.《法律行为理论四题》,载《判解研究》2005年第4辑;
31.《宏观三思物权立法》,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3期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法学文摘卡》2006年第1期摘编;
32.《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中国设立居住权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视角》,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该文获2006年度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民法学科论文奖);
33.《物权立法的实用性与体系化》《东吴法学》2005年秋季卷,总第11卷;
34.《内容与形式之间:中国物权登记立法的完善》,《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该文被法国公证人理事会摘要翻译成为法文Entre fond et forme: perfectionment de la législation sur l’enregistrement de la propriété en Chine
35.《中国民法典的品性》,《法学研究》 2006年第3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转载;
36.《中国物权立法中论争焦点问题探讨》,《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7.《浅析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主体》,《中国卫生产业》2006年第6期;
38.《溯源求本道“权利”》,《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39.Die sozialistische Marktwirtschaft und das einheitliche chinesische Vertragsrecht,in Private and Commercial Law in a European and Global Context,Verlag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Berlin/New York 2006,S.125-142.
40.《被误读的中国民法与梦想中的中国民法典》,《光明日报》2006年7月25日第11版,分别被人民网、新华网和新浪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41.《从〈物权法〉看物权登记制度》,《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 2007年第9 期转载;
42.《〈物权法〉与农民权益保护》,《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7期;
43.《物权法的时代意义》,《光明日报》2007年6月5日第11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转载;
44.《时代发展呼唤临床法学》,《比较法研究》2008年3期;
45.《构建公权与私权平衡下的中国物权法》,《当代法学》2008年第4期。 1.《知识产权法》(与李建华教授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2.《物权法》(合著、第一作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上、下)(崔建远教授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4.《合同法》(马新彦教授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5.《合同法》(修订本)(崔建远教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6.《民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7.《北京大学法学网络全书 民法学、商法学卷》(魏振瀛教授主编),撰写其中的担保物权和占有部分,共计5万余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8.《中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崔建远教授主编、申卫星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 月出版;
9.《中国卫生法前沿问题研究》(与美国 Scott Burris 教授共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出版,该书被美国SSRN收录摘要,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Asian Law Abstracts,Vol. 4,No. 11: April 21,2006;
10.《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11.《物权法:以案说法》(主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2.《中国物权法:原理释义和立法解读》(参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13.《物权法》(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5月出版;
14.《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8月出版。
Ⅶ 秦国荣的主要科研成果有
(核心期刊部分代表作)
1、《论中国法制变革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1997年第2期索引)。
2、《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内在关联考察》,《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1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化趋势——兼论中国法制变革中的法律移植》,《学术交流》1997年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4、《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法学》1997年第1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5、《法律形式化的意义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1997年第1期转载)。
6、《法律形式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1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1998年第3期转载)。
7、《试论世界法制发展国际化趋势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江海学刊》1999年(中文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8、《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
9、《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法学》2000年专刊(法学类一级一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0、《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1、《试论“三个代表”的思想对确立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价值取向的意义》,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2、《浅谈民事诉讼期间规定在实务中的几个问题》,载《法学杂志》2001年第10期(法学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3、《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意义分析》,载《新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4、《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特征、存在问题及其法治化研究——兼论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立法的影响》,载《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
15、《WTO规则与中国法制建设——以WTO透明度原则和司法审查制度为视角》,载《长白学刊》2002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6、《人民调解制度:法律性质、文化成因及现代意义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17、《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经济法学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录》)。
18、《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矫正》,《法学》2005年第3期(法学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9、《维权与控权:经济法的本质及功能定位——对“需要干预说”的理论评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
20、《论WTO反补贴诉讼机制——兼论我国应对国际反补贴诉讼之对策》,《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1、《劳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立法完善》,《当代法学》2006年第2期(法学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2、《The Legislative Objectives and Historical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China Legal Science》Journal Agency 2005《中国法学》2005年外文刊(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3、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ul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21st Century Law Review No.4,2005(法学类核心期刊)。
24、《WTO反补贴措施:价值理念与制度功能---对《SCM协定》的法理解读与思考》,《法学家》2006年第4期(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5、《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制度功能与历史任务》,《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6、《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7、《国际经济法的缘起及其效力》,《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9、《法律上的劳动概念:法理逻辑与内涵界定 》,《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0、《建国前我党劳动立法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 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
31、《服务期协议:概念、本质及其法律效力分析》,《法律科学》2009年第1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3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资伦理定位与制度安排》,《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3、《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机制研究》,《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4、《劳动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内涵》,《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CSSCI核心期刊,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35、《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劳动者的权利维护与制度架构》,《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法学专业核心期刊)。
36、《劳资均衡与劳权保障:劳动监察制度的内在功能及其实现》,《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法学专业核心期刊)。 1、《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全额资助出版。
2、《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全额资助出版。 1、《你所关心的涉外经济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怎样排解涉外经济合同纠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怎样排解合同纠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部分)
1、《现代理论法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国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架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法制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新合同法详解与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国经济法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六、 科研获奖
1、专著《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08年获得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论文《论经济法的的基本原则》,2001年获得全国十三省市自治区经济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论文《我国市场竞争法制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目标》,2007年获得全国十三省市自治区经济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Ⅷ 姚莉的学术成就
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和研究,主讲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司法制度等课程,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多项课题,近年来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复印;并出版专著、教材等十多部。
曾获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法部法学优秀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及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及部级统编教材等十多部,并有多部教材获奖。
主要学术成果:
1、《司法公正要素分析》,《法学研究》2003年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03年6期转载。《中国诉讼法学精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全文转载。《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全文转载。2005年获中国法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优秀诉讼法学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引出规则》,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诉讼法学精萃》2002年卷,2002年9月版全文转载。2002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3、《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组织重构》,《法学研究》2004年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12000字。《高等学校文科学报》2005年1期摘要。2007年获湖北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反思与重构: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组织改革研究》(中青年法学文库),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2007年获中国法学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优秀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一等奖。
5、《刑事诉讼法学》(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8月版,入选普通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6、《关于两类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的研究》,载于《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99年第8期转载。
7、《论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载于《法学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99年第2期转载。
8、《我国刑事起诉制度研究》,载于陈光中主编《诉讼法学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
9、《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载于《法商研究》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10、《公诉审查制度研究》,载于《政法论坛》1998年第3期。
11、《刑事诉讼法教程》主编,中国方正出版杜1997年10月版。
12、《从集体决策到个体决策—— 一种审判组织改革的新思路》,载于《中国律师》2000年第10期。
13、《中国内地与香港刑事简易程序比较研究》,载于陈光中主编《诉讼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4、《美国判例法中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极其相关规则》,载于,《法学》2001年第12期。
15、《辩护律师的程序动议权》,《法商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2年第6期转载。
16、《证人资格问题重述》,《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5期。
17、《认罪后的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辩诉交易的协调与适用》,《法学》2002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3年第3期。2004年获湖北省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8、《功能与结构:法院制度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3年第8期。
19、《中国法官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制度重构》,载于《法学》2003 年第9期,独撰。
20、《中国陪审制度的理论反思与制度重构》,《法学家》2003年第6期。
21、《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2、《论价值选择维度中的检察官追诉裁量权》,《法商研究》2004年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1期转载。
23、《司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6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6年9期转载。
24、《刑事诉讼法学》,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5、《论侦查监督中的合比例性审查》,《人民检察》2006年11期。
26、《刑事被告人程序选择权论要》,《法学家》2007年1期。
Ⅸ 宪法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及其所持观点
焦洪昌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宪法教研室主任,教学生动,提纲挈领,直击精髓。
学术目录
研究成果:
1. 《公民的迁徙自由权》2002.4
2. 《论法律人格权》 2002.4
3. 《公民集会权利》2002.4
4. 《公民持有主张和表达自由的权利》2002.4
5. 《公民结社自由权》 2002.4
6. 《公民的政治参与权》 2002.4
7. 《关于“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再认识》2002.6
8. 《我国宪法典中公民基本权利的完善》 2002.6
9.《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宪法研究》第一集 2002.7
10.《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学》俞子涛主编 2002.10
11. 《公民对选举改革期待的调查与分析》《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 2002.12
12.《宪法学案例教程》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01.
1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分析》《中国法学》2004.03
14.《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北京党建》2004.03
15.《中国宪政的历史经验》 《法学研究》2004.04
16.《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新探》(论文集) 2004.08
17.《宪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8
Ⅹ 王锴的研究成果
(一)专著:
1、《财产权保障与宪法变迁》,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2、《财产权保障与司法审查》,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3、《立法不作为与基本权利保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公法释义学与比较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5、《部门宪法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二)译著:
L·Neville Brown、John S·Bell:《法国行政法》,合译(第二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主编:
1、《宪法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司法公信力的理论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
3、《宪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四)副主编:
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008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2009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2010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2011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7、《2012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8、《2013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五)代表性论文:
1、《财产权与生命权关系之嬗变》,合著(第二作者),《法学家》2004年第4期。
2、《我国宪法上“公共利益”的界定》,合著(第二作者),《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3、《比较法视野中的征用补偿——兼论我国征用补偿制度的完善》,合著(第二作者),《法学家》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4、《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以北京酒仙桥拆迁案为例》,合著(第二作者),《法学》2007年第8期。
5、《论我国宪法上的劳动权与劳动义务》,独著,《法学家》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6、《论宪法上的程序权》,独著,《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3期。
7、《论信访救济的补充性》,合著(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8、《行政法上请求权的功能与体系研究》,独著,《现代法学》201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9、《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之区分》,独著,《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10期。
10、《婚姻、家庭的宪法保障——以我国宪法第49条为中心》,独著,《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
11、《制宪权的理论难题》,独著,《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3期。
12、《合宪性解释之反思》,独著,《法学家》2015年第1期。
13、《我国国家公法责任体系的构建》,独著,《清华法学》2015年第3期。
14、《德国宪法变迁理论的演进》,独著,《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3期。
(六)主要课题:
1、主持2008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立法备案审查制度研究》。
2、主持2010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地方性立法的合法性审查机制研究》。
3、主持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级教改一般项目《法律方法论课程设计研究》。
4、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本权利的概括限制研究——以我国宪法第51条为中心》。
5、主持2011年工信部“唯实”人才培育基金《空管教育培训联盟研究》。
6、主持2011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立法的备案审查制度研究》。
7、主持2012年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我国航空/空管执法体系研究》。
8、主持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宪法总纲条款的规范属性与实施机制研究》。
9、主持2013年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部门宪法的构建》。
10、主持2014年国家空管委课题《国家XXX的体系构建与应用》。
11、主持2015年中国民航局课题《民航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