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非法转让土地案件
非法转让土地案件 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人非法将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完全地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案件。
『贰』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案例
但还要注意一些情况,如以下案例:
被告人付某系某农村村民。其想购买其本村集体所有专使用的水面土地用于属建房,便找到本村二位村小组长谈,二位村小组长告诉她卖地一事必须要经全村村民同意,全村村民同意卖,他们也没意见。于是付某便多次召集该村村民在村小组长家里开会商议此事。在其的主持各鼓动下,在该村村民大会上,被告人付某之子等四人与该村小组签订了以每亩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该村集体所有、使用的30亩水面土地(由于其子是本村村民,以后有很多事情还要他出面解决,所以四个买家内部约定是付某之子花25万元买得13亩土地,其它三买家花95万买17亩地。),各户村民代表及二位村小组长均在转让合同上签了字。
事后,该村村民不顾政府及土管部门阻止,擅自将非法转让土地款120万元全部分掉。被告人付某分得非法转让土地款15000元人民币。(本案例不属于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叁』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证据审查和分析是什么
□椒江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市区H街两边60户居民住房收购,用于商品房开发。被收购的60户居民房屋均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所有证。开发公司于1995年6月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60户居民的房产过户手续。1995年10月,开发公司将60户居民的房屋拆除并兴建商品房。商品房于1996年3月全部竣工,部分售出,部分短期出租。拆迁的60户居民各分得一套住房。该开发行为涉嫌非法转让土地。
一、取证
根据案情所提供的线索,我们在具体处理该案时,应收集哪些证据呢?(1)从开发公司用于商品房开发的土地来源着手,对H街60户居民的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取证。包括土地使用权登记,房屋产权登记,土地、房屋权属证件,被收购房屋的居民的询问笔录。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该地的用途(假设此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通过审批)。
(3)开发公司与60户居民房屋收购的协议(合同),收付款凭据。
(4)根据上述证据统计出被收购房屋的占地面积,总的收购价格。
(5)开发公司兴建商品房的事实经过。
(6)开发公司出售、出租房屋的全部对象及出售、出租协议和资金收付凭据。
(7)实地勘测开发公司商品房的占地面积,收集现场物证、书证资料。
(8)开发公司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的登记情况。
(9)开发公司出售、出租房屋的手续情况。
(10)其他需要收集的证据。
二、证据的审查与案件分析
假设上述10个方面的证据均能如愿收集齐全。
经审查核实,证据与证据之间能相互印证,并能证明下列事实情况:
(1)60户居民转让房屋土地给开发公司,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手续,但未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
(2)开发公司商品房未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亦未办理土地使用权手续。
(3)开发公司转让、出售的房屋均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手续,部分买房的个人和单位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4)开发公司商品房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各买主的姓名、单位、地址及所买房屋的面积、成交金额,承租户的单位、负责人及租用房屋的面积、租金均已核实。
那么,可作如下分析:
可以初步认定本案性质为非法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
本案的违法主体可以作如下认定:60户居民和开发公司作为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双方当事人;开发公司作为非法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需要说明的是,60户居民将划拨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给开发公司后,因未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其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未改变,故开发公司转让、出租的也是划拨土地使用权。
根据上述分析,本案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予以处理。
假设本案无法收集确凿证据证明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事实。
从取证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需要收集的证据有许多,并不是所有证据都可以收集得到。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收集非法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具体证据,而对于60户居民拥有其房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取证是很容易的。因为,土地使用证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承办有关手续的,地籍登记、土地证编号、存根等一查便知。开发公司先行办理了60户居民的房屋过户手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开发公司应凭房产证到土地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即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开发公司并未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证,即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就拆旧屋建新房。那么,我们可作如下分析:
开发公司收购的60户居民的房屋办理了合法的过户手续,拥有60户房屋产权,但这些房屋已不存在(被拆除);
开发公司已在原60户居民的房屋地基上新建了商品房;
开发公司新建的商品房所占用的土地未获依法批准。
分析结果:开发公司新建的商品房系违法占地,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处理。处理的结果:没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商品房),并处罚款。这样处理本案,简单,取证容易。但是,本案已发生的违法行为是否都作了处理呢?60户居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开发公司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从形式上来看,均未予以处罚。而实际上的效果又怎样呢?如果开发公司新建的商品房作没收处理,则60户居民、所有购房的单位和个人就没有房屋所有权,先前的买房、拆迁还建均不能成立。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这些买主和拆迁户起诉开发公司,由开发公司承担他们的经济损失和解决60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开发公司还要受到罚款的处罚。这样的效果,从实质上来看,比按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更为严厉。
假设本案有证据证明,可以认定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事实。
(1)60户居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含开发公司)。
(2)开发公司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但无法确定非法所得的具体金额。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对按土地估价方法认定非法所得的请示的批复》(国土批〔1996〕31号),按土地估价方法确定非法所得并予以处罚。
假设本案有证据证明,在60户居民、开发公司、购房的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的事实,但认定其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的证据不足。
出现这种假设,我们还可以根据地方性法规(以湖北省的地方法规为例)的规定对本案进行处理。
《湖北省实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违反本办法,未进行房地产权属登记的,分别由市、县房产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登记手续,并处以房地产评估价格5%的罚款。”
《湖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当事人不履行登记手续的,其所订合同无效,根据情节轻重,处以每平方米二至五元的罚款。”
关于本案的定性和处理,我们探讨了4种方案,4种方案的选择基于收集得到的证据所能认定的事实。如果仅有法律条文的处罚条款,没有确凿的证据认定违法事实,不能对案件作出处理。实际上,本案发生的违法行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以转让、出租房屋的形式),60户居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非法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一种是开发公司违法占地建商品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定要求我们及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若本案的违法行为在两年前已经发生,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7〕法行字第26号函的解释,非法占地行为在未恢复原状之前,应视为持续状态,追诉时效就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仍可依法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这一规定,我们在承办案件时,要引起注意。
『肆』 非法转让土地对买方如何处罚
非法转让土地对买方的处罚只需退回所占用的土地即可,否则会以非法占有土地进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三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4)非法转让土地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案例:一村小组非法转让土地被罚五万,组长获刑半年!
在王某担任金溪县某村小组组长期间,周某等人先后找到王某提出要以转让、出租等名义购买村小组集体土地用于建房。
经王某同意,并由其负责召集村小组村民开会讨论通过后,该村小组在未经依法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与米某、周某、吴某签订《土地出让协议》,
与叶某签订《土地出租协议》,与黄某、周某签订《土地出租协议》,与王某签订《山地转让协议》,将本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共计27.26亩进行了非法转让,期限均为70年,村小组收取了上述购买土地使用权人员的相关费用,共计76.77万元。
村小组将收到的土地转让款用于了建设村活动中心、水泥路。周某、揭某、周某、王某等人在与村小组签订好协议之后,陆续在各自转让协议范围的土地上建设了二层至三层的房屋。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金溪县某村小组及被告人王某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将27.26亩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非法获利76.77万元,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转让土地罪。
案发后,被告人王某能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有坦白情节,依法可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以上判决。
『伍』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形式有哪几种
非法转让土地复行为的制主要形式有:
(1)买卖土地。
(2)以转让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为名非法转让土地。
(3)以物换地。
(4)以联营、合建等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5)以入股的方式非法转让土地。
(6)以买卖房屋、商品房、写字楼为名买卖土地。
(7)以赠与方式非法转让土地。
(8)非法出租土地或出租房屋为名非法出租土地。
(9)非法抵押土地。
『陆』 这桩简单的土地违法案,为啥作出两份处罚决定——对两件同一当事人案例的评析
□蒋中晖
阅读提示:1998年村民王刘夫妇非法占地建房,2003年在非法占地住房前继续擅自占用耕地建院墙。一桩看似简单的土地违法案,因时效条件不同,必须做两份《处罚决定书》处罚同一当事人。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土资源局在未来行政复议与诉讼中处于不败之地,也使当事人对不同时限非法占地有两次复议和诉讼的权利。
[案情]
江苏省邳州市某村村民王刘夫妇,1998年在未经相关管理机关批准的情况下,占用本村集体耕地63平方米建设住房。2003年年初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王刘夫妇在其前述非法占地住房前继续擅自占用集体耕地144.4平方米围建院墙。
经研究决定,邳州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9月29日作出了邳国土资监(2003)10号、11号《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分别责令王刘夫妇自接到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自行拆除1998年非法占地建设房屋,恢复土地原状,退出非法占用土地;自接到决定书十五日内自行拆除2003年非法占地建设的住宅院墙。
在法定期限内,当事人王刘夫妇对两份处罚决定既未提出行政复议又不起诉,也未自觉履行。邳州市国土资源局2004年2月14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之规定依法申请邳州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邳州市人民法院经合议庭审查后做了两份《行政裁定书》发送邳州市国土资源局裁定准予强制执行。
[分析]
该案情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办理。争议焦点在于对案件时效条件的认定。
从表面上来看,自1998年发生时起至2003年时止,一直是王刘夫妇二人延续其未经批准非法占地案件。但其中实则有两个法律时间界限,一是时限在1999年1月1日前的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是在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法律时限不同处罚的法律依据也会不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四十五条规定“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虽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关于农宅用地具体违反条款及法律责任条款已改为“第六十二条”、“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此外(1997)法行字第26号《最高人民法院函》对案件的时效条件认定也同样非常重要,一是王刘夫妇非法占地所建住房仍处于继续状态,但其所建院墙则是时隔五年后再次非法占地行为,不能视为一次性连续非法占地。原法法律责任中第四十五条规定可以拆除或没收,新法第七十七条则规定只能拆除。根据施用法律从旧从轻原则,必须按照两件土地违法案件办理,即作两份《处罚决定书》处罚同一当事人。这样不仅保障了邳州市国土资源局能够依法行政,在未来的行政复议与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保障了当事人王刘夫妇对不同时限的非法占地有两次复议和诉讼权利。
『柒』 如何理解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非法牟利
非法转让土地来使用权是违反自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此获利的称为非法牟利。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