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到底是指哪些地方
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涉及国家:
中国、文莱、柬埔寨、印版尼、老权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东盟工商会由东盟十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会组成。
它们是:
文莱国家工商会、柬埔寨总商会、印尼工商会、老挝全国工商会、马来西亚国家工商会、缅甸工商联合会、菲律宾工商会、新加坡工商联合会、泰国工业联合会、越南工商会。
中方理事单位由中国有代表性商会和知名企业组成。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东盟合作方是东盟工商会。
B.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零关税仅是双方的制度安排,打造好双方密切的产业链才能形成你我相依的经济共同体。中国与东盟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已成自贸区发展当务之急。面临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中第一大类产品是电子产品,这主要是区域外跨国公司在中国与东盟间电子产业内的分工。第一大贸易产品主要掌控在域外公司,且世界电子产品市场一波动就会直接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额。 2、中国与东盟双方产业合作缺乏规划性、组织性,在纺织、钢铁、机械等领域,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商协会尚未有效对接,双方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缺乏沟通和协调,未实施在“自贸区”概念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行动。上述两大类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贸区的可持续性互利发展。 3、尽快加强双方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目标的现实必然选择。唯有此,才能形成自贸区新的生产力和对外竞争力,才能有效衔接双方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使双方产业结构调整在自贸区这一广阔领域更有效进行,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减少自贸区内盲目竞争和改变双方行业合作粗放状况。 4、东盟正在大力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国各有关方应了解这一规划,提高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效益。双方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合作方面应充分考虑产业合作,并以实现产业互补性的互利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同时双方互联互通的发展也将推动产业扩大合作。 5、加强中国和东盟政府间的产业政策互相通气、互相协调,并即而发展为部长级合作机制。发挥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信贷、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等。
C. 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打造中来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自,能够使东亚经济一体化与欧洲、美洲等区域经济一体化齐头并进,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版图中凸显重要地位,使东亚在国际经济合作中赢得更多主动权,乃至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在全球治理改革和经济合作中起到示范作用。
加勒比自贸区是加勒比地区的跨政府经济组织。意图通过在加勒比共同体各成员国建立专业自由贸易园区的方式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形成覆盖加勒比海地区的世界一流经济特区。世界自贸区联合会是一家注册于香港的全球性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为联合会会员提供全球自贸区资讯及研究的最新动态,促进各地方会员的交流,通过资源导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帮助会员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
D. 中国东盟自贸区到底是个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于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成员国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涵盖19亿人口和1400万平方公里。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6万亿美元GDP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从经济规模上看,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贸易集团。这是一个被称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未来世界第3大经济体”的自贸区。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式成立于1967年8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区域性组织,由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E.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未来的发展对双边贸易有什么影响
我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产品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品等方面各具特色内,互补性很强。自容由贸易区的建立,自然会推进双边贸易的发展。 从整个亚洲经济发展来讲,在未来的整个经济区域发展当中,北美、欧盟各自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一极,在未来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亚洲肯定要形成一极,这一极有可能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形成,推动整个亚洲经济的发展,最后形成亚洲的一极,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 同时,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以后,又形成了一个规模经济效应的问题,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同时比如说提升了双方技术上的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样也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F.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是如何体现部分与整体关系的。
全球三分之一人口 年GDP6万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月1日全面启动,成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第三个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区。全面建成后,这个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年GDP达6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将改变世界经济版图。“零关税”时代来临后,会给中国商人带来哪些机会?普通市民又将得到什么实惠?
北京
中华老字号
看好东盟市场
“我一直关注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消息。”史建军是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月盛斋”看好东盟市场。“印尼、马来西亚是清真食品的消费大国,不仅可以打入这个市场,还能利用和它们的合作把中国传统美食推向世界清真食品市场。”
■传统美食的“国际化”潜质
“酱香醇厚,不膻不腻”,说起“月盛斋”的酱烧牛羊肉,北京人都不陌生,用现代工艺加工的袋装熟肉更是销往全国。但走出国门,却几乎见不到这个中华老字号。国际清真食品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市场被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等国家占领。
“其实我们是有自己特色的。”史建军说,马来西亚等国的清真熟肉多采用西式工艺,常用食品添加剂来提香,“月盛斋”用的则是天然香料和中草药,口感更好,也更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的理念。
当年印度洋海啸过后,“月盛斋”的清真牛羊肉制品曾经作为救灾物资运往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地区,在当地十分受欢迎。“近几年我们在参加世界清真食品博览会时,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代理商对月盛斋食品赞不绝口,说明我们是有国际化的潜质的。”
自贸区启动后,随着大多数商品降至“零关税”,中国将和东盟国家有更多的贸易往来。印尼和马来西亚都是穆斯林国家,其中印尼穆斯林人口近两亿,对清真食品有巨大的需求,“我希望借着这个东风打开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市场。”
■老字号需要
“麦当劳”式的标准化
机会就摆在面前,但史建军认为,中国食品企业要进军国际市场不能操之过急。
“麦当劳等洋快餐能走遍全球,是因为产品标准化,我们这些老字号也要采用先进管理方式。此外,要了解自贸区启动后的新政策和新动向,比如企业如何领取原产地证书享受‘零关税’,还要了解不同东盟国家的国情法律等,以更好地进行投资。”
而对清真食品来说,除了食品质量关,还有一道“宗教关”要过。
史建军说,清真食品要有严格的清真认证,要按照伊斯兰教规进行生产加工,作为原料的牛羊肉要遵照伊斯兰教的屠宰方式,由阿訇亲自主持。据媒体报道,在制定清真食品国际标准方面,马来西亚起步较早,它的认证体系被90多个国家认可,是两大国际通用清真认证标准之一,因此马来西亚清真食品用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也最大。“如果我们能和马来西亚展开密切的合作,我们的食品就能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温州
在马来西亚
投资4亿建“中国城”
在温州商人陈冠亨看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是中国商品“改头换面”的好机会。“过去在欧美市场,温州商品总被看成是质量不好,这次我们在马来西亚建中国城,要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
■成为东盟的中国商品中心
投资4亿人民币,占地8万多平方米,将在未来25年内带来高达200亿元的利益,这就是温州商人们将要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士乃国际机场附近投资的“温州企业城”。顺利的话,项目将在4月动工,预计3年之内可以完工。
该项目的负责人陈冠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温州商人在东南亚地区“独一无二”的投资项目。去年年初,常年居住在新加坡的陈冠亨带领着从国内来的温州商人到马来西亚考察,很快就和柔佛州的负责人敲定了这个项目。“过去温州商人总把眼光放在欧美等国家,现在自贸区带来了新机遇,把这里变成东盟乃至亚太地区领先的商贸中心。”
陈冠亨很看好这个中国城。“不仅是免税区,而且地理位置很好,距离新加坡只有45分钟车程,从泰国、越南等地过来也很方便。东盟国家的商人不用再去义乌批发市场了,从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这里都能找到。”
■打破中国产品倾销“魔咒”
很多国家都有“中国商贸城”,但近年来却屡遭厄运:莫斯科查抄“一只蚂蚁”、西班牙焚烧温州鞋、罗马尼亚华商遭遇断电断水……中国商品或因为低价,遭到同行抵制;或因质量不佳,无奈退出市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制造”如何避免“厄运”呢?
“是时候改变中国商品的形象了。”陈冠亨说,在马来西亚兴建的中国城不是照搬“义乌市场”,而将是一个“混血儿”,经营中国商品,但采用新加坡的管理模式。商城会建设得比较现代化,改变过去中国城破旧简陋的形象,商户也要经过严格挑选,只有有竞争力的商家才能入驻。
昆明
湄公河闯出的女老板
要打造东盟物流中心
13年前,怀揣着2700元人民币,下岗职工阎松到泰国开始了淘金之旅,那时的她根本想不到中国和东盟会走得这么“近”。如今,她已经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董事长,正计划着在昆明打造一个能辐射东盟的物资集散中心。
“商机无限的时候,风险也无限。‘零关税’时代来临了,不是说你推着一车的货物,拉到国外就能赚到钱。”阎松还记得经商之初的“苹果教训”。“泰国不产苹果,很多中国人看到其中的机会,都一拥而上,完全不了解当地情况。苹果到了,没人接货,有的被骗,有的赔本卖,还有的人因此跳了湄公河。”
与东盟国家做了十多年农产品生意,阎松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90%的货物实行“零关税”,这其中肯定有很多商机,但不能再靠“原始”的方法获利。“还是以苹果为例,以前我们就是出口苹果,但现在要对它进行深度开发,提高性价比,比如加工成苹果干、苹果醋、苹果酒,来增强竞争力。”
加工农产品仅是阎松设想的第一步,她想在昆明打造一个云南和东盟物资集散的中心。阎松说,她的一位马来西亚客户拥有马来西亚到老挝和马来西亚经泰国到缅甸的铁路使用权,也看中了昆明优越的地理位置,“他等了我很多年,希望和我合作,共同建立一个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中心。”
为了在开发区拿到地,阎松已经奔波了几年,“政府一般优先照顾大投资项目,但愿自贸区启动后,能更多照顾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
自贸区
产品、旅游、留学变化
■产品更便宜
家住海淀区的刘大妈感觉,过去价格高高在上的东南亚水果近几年明显便宜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就享受到了自贸区“零关税”带来的实惠。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光辉介绍,中国和泰国在2003年10月就对彼此的188种水果蔬菜实行“零关税”,其中包括芒果、山竹等。2004年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到2006年,500多种农产品已经实现“零关税”。
康辉旅行社市场部经理张庆珠认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零关税”时代到来,东南亚的更多商品会变得更便宜。“马来西亚奶茶、老挝啤酒、新加坡肉干、越南咖啡和红木家具等备受中国百姓喜爱的东盟国家商品,将以更实惠的价格走进国门。”
■旅游更便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1日启动后,自贸区内签证政策将更灵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市各个旅行社目前暂未接到“免除签证”的通知,但业内人士认为,今后中国公民前往东盟十国旅游时,享受“免签”待遇并非遥不可及。
“到时候,去东盟国家旅游,拿个身份证或护照就够了,和去趟海南岛一样轻松,”华远国旅市场部负责人孙丽婵告诉记者。
孙丽婵说,如果免除签证,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旅游费用降下来了。“比如去泰国,签证费可能就要几百元,如果省下这笔钱,旅行费用可能就能降低5%到10%。”
另外,办理签证通常需要几个工作日,这样就增加了出行前的规划时间。康辉旅行社市场部经理张庆珠说,北京市民到东盟国家旅游,从报名到踏上飞机成行,通常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免签证,时间可控制在一周内。
张庆珠说,免签证对人们最大的影响是“心理上的”。一部分原来对办理各种手续望而却步的人士,现在可能被重新唤起出境旅游的热情。如果东盟十国下一步对中国公民免签证,到上述国家出游人群将会形成一个“小高峰”是可以期待的。
■留学选择更多
据媒体报道,从2006年开始,选择去东南亚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开始呈上升趋势。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彼此之间的教育交流也将日益密切。自贸区正式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留学将更加便捷,人才交流更加频繁。2009年至2010年学年,中国教育部计划向东盟国家提供约12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也就是说东盟来华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均达到10万人次。
北京女孩蒋俐告诉记者,和以往留学就必去欧美不同,她身边不少同学也在考虑去东盟国家的一些大学就读。“东盟国家有地缘优势,文化上与我们有相近之处,更容易适应;从教育质量上来看,东盟国家也有名校,也采取英文教学,教育水平有保障,不少国家都和中国有学历学位认证协议。以后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往来会越来越多,如果有过一段留学经历会为就业增加优势。”
北京如何“沾光”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同一列快车,广西、云南等与东盟地区邻近的前沿地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专家认为,中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方案,一样可以搭上这趟车。
具体到北京,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执行秘书长许宁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北京首先应该根据和这些国家产业的互补性,对不同国家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找到不同的切入点。
“比如对于马来西亚,北京的清真食品企业可以和该国的食品协会合作,通过获得伊斯兰清真食品的认证资格,打入世界清真食品市场。再比如说服务业,新加坡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北京可以和新加坡就此进行积极探讨。”许宁宁说,作为首都,北京是很多国际企业进入中国首选的地方之一,可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吸引东盟企业在北京设立总部。
许宁宁提示说,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应该协助企业获得和自贸区相关的信息,把相关政策及时告知企业,使得各方能够分享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专家视点
中国-东盟自贸区之路
难免波折
呼吁延迟实行“零关税”,担心中国商品冲击……中国-东盟自贸区1日才正式启动,却已经出现了不和谐声音。“这是中国对外的第一个自贸区,是一种创新,难免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执行秘书长许宁宁说。
■部分国家商会“发难”
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文莱这6个东盟老成员国之间除了“敏感商品”外,九成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
对于关税下调,印尼商会反应最为强烈,害怕无法和中国竞争,担心会给当地企业带来“致命打击”,要求暂缓取消部分商品的关税。印尼纺织和钢铁两个工业协会要求其工业部与中国协商,把这两种行业产品进口列为“敏感商品”,延至2017年实施“零关税”。
东盟其他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也表示,希望与中国产品“零关税”制延缓实施,在与中方更深入谈判后再决定。据报道,东盟各国家具协会企业家经过磋商,正在设法游说各自政府,联手延迟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协议。
■防止“隐形”贸易保护壁垒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光辉认为,东盟成员国之间国情不同,经济水平发展不均,对降税的承受力也有所不同。“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税不是一下子到零,而是逐步降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国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了调整,有的调整得不好。”
许宁宁说,当初东盟热衷和中国建立自贸区,是想分享中国的大市场,并尝到了其中甜头,部分国家担心实行“零关税”后,中国的商品会大量进入东盟市场,使得中国对东盟贸易从逆差变为顺差。分析人士称,虽然关税没了,但有些国家可能会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设置“隐形壁垒”。
李光辉提醒说,对中国-东盟自贸区要有冷静的认识,因为除了和中国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外,东盟同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协定,“今后在市场上,中国还面临着和这些国家的竞争。”
G.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是不是在广西成立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年,中国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为扩大中国和东盟10国的经贸交往,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自2004年起,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以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首次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自此,每年一届的东博会建立了融友好交流、经贸、人文于一体,推动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深度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有力助推剂。
经过多年的谈判和一系列协议的签署,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全面启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8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7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庆祝仪式上,中国—东盟18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金额48.96亿美元。
综上,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抽象性的合作模式,惠及中国和东盟11个国家。2010年1月1日自贸区正式全面启动,是根据之前数年双方谈判商议的结果,自动生效。自此,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打破壁垒,11国商家充分受益。并没有具体在哪里成立这样一个概念。
H.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内和东盟对话容始于1991年,中国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包括:中国和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I. 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应该向东盟出口什么产品
缺什么就出口什么,这得做市场调研才能决定。
J. 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是什么
东盟自贸区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自己的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扩大,超越地域限制,变成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