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太多了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内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容最早的星表
东汉
(张衡
)
水运浑象仪
´
(
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
地球是圆的
比欧洲早1000多年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
恒星)位置的变动
实测子午
线的长度
´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
元
(
郭守敬)
简仪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
(
300)
多年
测定(黄道
)和(赤道
)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⑵ 中国古代在哪个朝代有重要的科技和发明获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历史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享誉全球。其中,汉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专世界上最早属监测地震的仪器。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唐代雕版印刷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改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纪元。它的发明,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质量,加快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书籍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⑶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有哪些
医药学成就
(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
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3)中国古代科技与文艺成果扩展阅读:
(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2)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宋元时期:
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②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③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
④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4)明清时期: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
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⑷ 列表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1. 科技文化艺术
科学方面:
1.天文历法成就
时间
名称
地位
夏
《夏小正》记载各个月份物候,天象,气象,农事
最早的历法
商
沿用夏历,认识许多星座,日食月食,干支纪日法
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
春秋
观测日食,前613年观测到彗星
世界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
《甘石星经》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
“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太阳黑子的记录
中国第一部完整历法/世界公认最早记录
东汉
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最早科学解释月食
测定地震方位,比欧洲早1700年
唐朝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制订《大衍历》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北宋
沈括十二气历
有利于安排农事,英国落后800年
元朝
郭守敬,简仪,高表,《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技术发明以及医药
战国 《墨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
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比外国早1000年,著有《缀书》等对数学发展有杰出贡献;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原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建筑成熟,隋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和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对于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秦汉时期,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原料易得,造价低廉,造纸术于4世纪起传到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过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和非洲,16世纪传到南美洲;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纸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隋唐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唐中期的书籍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宋代划时代发展。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用活字印刷晚了四个世纪。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北宋政府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行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历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战国 扁鹊 脉学之宗 四诊法,望闻问切;西汉编订《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重要经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医学成果,并有很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是“东方医药巨典”
文化上:24史,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⑸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北朝时;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在明朝;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
故选A.
⑹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表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C.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
摘自新浪网友,谢谢。
⑺ 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
1.天文历法成就
时间
名称
地位
夏
《夏小正》记载各个月份物候,天象,气象,农事
最早的历法
商
沿用夏历,认识许多星座,日食月食,干支纪日法
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
春秋
观测日食,前613年观测到彗星
世界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
《甘石星经》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
“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太阳黑子的记录
中国第一部完整历法/世界公认最早记录
东汉
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最早科学解释月食
测定地震方位,比欧洲早1700年
唐朝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制订《大衍历》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北宋
沈括十二气历
有利于安排农事,英国落后800年
元朝
郭守敬,简仪,高表,《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技术发明以及医药
战国 《墨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
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比外国早1000年,著有《缀书》等对数学发展有杰出贡献;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原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隋唐时期我国古代建筑成熟,隋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古代和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著作,对于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两个世纪。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秦汉时期,造纸术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原料易得,造价低廉,造纸术于4世纪起传到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过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和非洲,16世纪传到南美洲;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纸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隋唐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唐中期的书籍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宋代划时代发展。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用活字印刷晚了四个世纪。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北宋政府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行火器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历史的新阶段,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
战国 扁鹊 脉学之宗 四诊法,望闻问切;西汉编订《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
学文献,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神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重要经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医学成果,并有很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是“东方医药巨典”
⑻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外传,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典型。商有独特风格的青铜制造艺术及先进的历法。秦汉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中国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丝绸、冶炼铸造、水利技术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由于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
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在16世纪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我国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集体的智慧得到了不断地进步;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而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这些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同时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中国古代科技从16世纪以后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的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散文、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的发展。
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凝结了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学家与艺术家在前人成就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对东亚地区文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⑼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
×
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
地球是圆的
比欧洲早1 000多年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
元
郭守敬
简仪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春秋
战国
×
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
东汉
×
《九章算术》
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位
比世界领先1 000多年
农学:(强调应用)
时间
作者
成就
世界地位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元朝
王祯
《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是最早的麻醉药剂;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分类法,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四大发明: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蔡伦(东汉)
造纸术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唐朝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宋
火药
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北宋
指南针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