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骆姓的最原始起源
1、出自姜姓。据《姓谱》和《元和姓纂》所载,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名为氏。 2、出自嬴姓。据《史记》所载,恶来革之玄孙曰大骆,子孙以名为氏。 3、春秋时郑大夫王孙骆之后。 4、据《史记·东越列传》所载,越东海王摇,姓驺,驺一作骆。或称夏禹裔孙少康之后有骆姓。 5、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后改为骆姓;唐时吐谷浑人有骆姓;唐时骆元光祖先为安息人,过继为骆奉先养子,改骆姓;金时女真人散答氏、独鼎氏,后改汉姓骆;清满洲八旗姓萨克达氏后改为骆姓;今满、布依、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号太公望。商末周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匡扶文王兴周,辅佐武王灭纣,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东),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姓。因姜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于是骆姓子孙便奉姜太公为骆姓得姓始祖。
骆姓出自齐国,亦即骆姓发源于今山东境内,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骆姓逐渐迁往江南。江南的骆姓,有言出自齐太公之后,有言出自越王勾践之后,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四千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骆姓应是夏禹的后代子孙。先秦时期,骆姓不见于史。秦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骆姓有秦重泉人骆甲,东汉冯翊(今陕西大荔)人骆异孙,河南尹骆业,东汉末会稽乌伤(今浙江绍兴一带)人骆俊、骆统父子。这说明在魏晋以前,今北国之陕西,南国之浙江已有骆姓人定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政权更迭,势力扩张,无一不伴随血腥的杀戮和兵火过后的凄惨景象,人民流离失所,飘泊天涯,以求一方净土,得以安身养命。时江东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长江天堑阻隔刀兵,于是骆姓伴随其他士族,大批南下,与原居会稽之骆姓相融合,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骆姓会稽郡望。此后至隋唐,骆姓在今河南之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众,成为妇孺皆知的著姓之一。并逐渐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迁繁衍。宋元两代,称盛于江浙一带的骆姓,播迁到今福建、广东,待成为闽粤两地的较大家族后,又逐渐播迁云贵等地。明初,山西骆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等沿海省份之骆姓有渡海定居台湾者。满清入关后,有八旗姓改为骆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骆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骆姓渐多。如今,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上述三省市之骆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②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入会条件是什么呢!
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者可提出入会申请:申请者在创作上有较高水平;申请者在理论研究上有较高成就;申请者从事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组织工作有显著成绩或有突出贡献。
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规则,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符合入会条件,赞成本会章程者,由本人提出申请,两名本会会员介绍,经申请人所在的团体会员推荐,报本会批准并履行手续后,可成为本会个人会员。
(2)专题教育成果显著扩展阅读
2010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了具有跨省考级资质的全国性专业书法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为此,经中国书协分党组批准,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传统、进一步在全国普及书法艺术教育为己任。自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制定、颁布了书法等级考试大纲、书法考级注册教师培训考试标准等指导性文件。
同时,已在全国近40个省、市、自治区及地级市建立了书法考级承办单位,方便广大书法爱好者就近参加培训和考级。凡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的授权承办单位,均悬挂由我书法考级中心统一规格设计的牌匾,并标明授权编号以示真伪。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目前设有软笔非专业书法考级、软笔专业书法考级、硬笔书法考级等三大项。
其中,软笔非专业和硬笔书法考级又分为三个等级十个级别:初级(1-3级)、中级(4-6级)、高级(7-10级)。软笔专业书法考级设立一至三级书法考级,其中取得专业三级证书可作为加入中国书协会员条件之一。
根据文化部要求,考级主办单位必须使用自编的统一教材,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聘请专家编撰并出版了各级各类专业教材提供给考生使用,以达到考级标准的一致性。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拥有雄厚的书法人才库,聘请全国各地一流的书法家担任考官,保证了书法考级的权威性。